第34章
“好久不見。”淩霄坐在褚奕峰下首,淡淡道,“不知上次一別,張繼将軍可還好。”
“還好還好,托小侯爺的福。”來使一躬身,“我家将軍命我來言和,想問問小侯爺的意思。”
淩霄嘲諷一笑:“這得問我家将軍的意思。”
使者不卑不亢,顯然不怎麽把褚奕峰放在眼裏,點頭道:“是,來問問大将軍,可否和我家将軍言和。”
褚奕峰老神在在,學着淩霄的樣子:“不行。”
來使一笑,像是毫不在意似的:“還請大将軍三思,若将軍不接受言和,那我家将軍只能投靠匈奴單于了,屆時和匈奴連成一氣,再攻回來……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言下之意,到時候打起來,你們三年五載都回不了皇城了。
褚奕峰心下一動,轉頭看向淩霄,淩霄對他微微搖頭,褚奕峰接到信號,繼續惜字如金:“不行。”
“想來張繼将軍也是時代功勳,先人為大褚國立下汗馬功勞,聖上對張家一族不可謂不優渥,誰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畫皮畫面難畫骨。”淩霄冷冷道,擲地有聲,“張繼趁聖上抱恙時擁兵反叛,此事匈奴單于不可能不知道,養一個這麽輕易就叛變的人并為他攻打鄰國,大單于雖然年輕,想必不會如此糊塗。”
淩霄一想這來使剛才對褚奕峰的蔑視更是沒有好氣,嘴下不再積德,譏諷道:“這事若是讓九泉下的張家列祖列宗知道了不知會如何?!世代的功勳,一族對皇族的赤膽忠心,如今盡數被他毀了!”
“皇族……”來使嗤笑,搖搖頭沒有說什麽,颔首道,“那依着大将軍的意思呢?”
淩霄截下褚奕峰話頭,怕他無心說了什麽讓人揪住小辮子:“大将軍不方便說什麽,如今朝中已經派了使者前往匈奴,屆時大單于是願意聽信這三姓家奴還是願意與我大褚國繼續交好,就看單于的意思了。”
來使一嘆氣:“早就聽說小侯爺機智,有孔明舌戰群儒之遺風,今日自己領教了才知道,罷了,還請大将軍和小侯爺顧惜庫沙爾湖的百姓吧。”
這什麽不要臉的人!你家将軍先莫名其妙的挑起戰事,現在倒是做出一副胸懷天下的樣子來,好大一朵白蓮花!作為同道中人,淩霄頓時對這個使者多了些好感,張繼到了這時能寄希望讓他來見自己的人,想來也不是池中物。
淩霄淡淡道:“沒有聽說過張将軍麾下還有先生這樣的人才,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下官祝餘。”祝餘淡淡道,淩霄看了他一眼,命人上茶,半晌道:“說來好笑,開戰已經幾個月了,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張将軍到底是為着什麽就反了,你既然得張将軍信任,這個應該知道吧?”
Advertisement
祝餘緩緩的喝了一口茶,狡黠一笑:“将軍的深意,哪是我能參悟的,這個我确實不知。”
“是和聖上抱恙有關吧?”淩霄仔細留意着祝餘臉上的神色,繼續道,“我一直很好奇,在這個時候造反,張将軍是籌謀多年終于等到聖上聖體不合……還是,張繼是容不下太子監國呢?”
祝餘眼中閃過一絲慌亂,頓了一下盡量平靜道:“小侯爺妄議朝政,就不怕來日我報與朝廷,治小侯爺的罪麽?”
怕就不會說了,淩霄不在意一笑:“朝廷會相信一個叛軍來懷疑有功之臣麽?”
祝餘自知不是一個段數的,這位小侯爺完全不在意君子有節那一套,颔首道:“是我失言了。”
淩霄的壓力施夠了,繼續道:“你不便說我就不問這個,張将軍的結果很明顯,你應該已經能猜到了,招降告示已經發下去,不少叛軍都歸降了,你的意思呢?”
祝餘颔首一笑:“我也是怕死之人,當然不會追随張将軍而去,下面的事下官自有思量。”
淩霄鳳眼微挑,他現在也不知道這個祝餘是怎麽想的,聽他話裏話外似乎對張繼的死活一點也不在意,又好像是置身事外的感覺,淩霄點頭:“去吧,帶我的話,請将軍三思吧,将軍舉事前尚且知道将家中老母妻兒接來,他手裏的那些兵的家人可都在朝廷手裏呢。”
祝餘行禮退下。
三日之後,皇城的使者剛到庫沙爾湖,當天張繼自盡于匈奴與大褚國的國界上,留下遺言請求朝廷看在張家世代功勳的份上容他的屍骨葬在褚國,除此之外什麽話也沒留下。
張繼死前命剩下的将士們盡數歸降,收編叛軍的時候,淩霄沒有發現祝餘。
沒能找到祝餘淩霄還是很遺憾的,但只是一陣就不在意了,這時的淩霄還不知道這個人,會在幾年後的朝中掀起怎樣一場浩劫。
朝中派來的向匈奴談判的使者沒了用處,淩霄只得再派風行軍傳信問朝廷下一步的指示,這一來一回又得半月。
閑着也沒事,淩霄每天就帶着褚奕峰策馬烤羊,倒是比在皇城的時候還要清閑了很多。
轉眼就到了深秋,朝廷的指示終于來了,命嚴師留下八萬軍士駐守庫沙爾湖,剩下收編的叛軍分散到臨近的各部去,留一千精兵護送二皇孫和淩參軍回朝。
跪接了聖旨,褚奕峰高興起來,去幫着分派軍士,淩霄拿着聖旨心裏默然,當初打仗時光是從皇城調離的精兵就有三千,如今他們回朝只許一千精兵護送,這是什麽意思?
淩霄不知道這是太子的意思還是慧王的意思,總之,現在朝中已經有人對他們忌憚了。
淩霄即刻修書交給秦龍,命他傳給史沛。
淩霄現在每走一步都會萬分小心,現在他肩上擔的已經不只是自己的性命了,壽康侯府的興衰,褚奕峰的性命,他一絲也不敢大意。
淩霄把聖旨好生放了起來,明日回朝,褚奕瑾啊褚奕瑾,也到了真正練練的時候了。
褚奕峰親自安排回朝的事,除了韋铮輔送給淩霄的人和兩人各自的親兵,褚奕峰又選了幾百人湊足了千人之數,淩霄命人采買了不少當地的特産,雖說是來打仗的,但也算是個公費旅游了,帶點特色回去大家一起樂樂,唔,也算是讓太子妃淩雉她們領略一下草原風情吧。
戰勝回朝是個光彩事,淩霄再沒了來時的奔命,也不再騎馬,命人準備的豪華舒适的馬車,前五百人開路,中間淩霄和褚奕峰坐在馬車裏慢悠悠的看沿途風光,後五百人殿後守衛。
褚奕峰只做了一天馬車就有點呆不住,趴在窗子上看官道外的青湖,推推正在看書的淩霄:“我說……我出去騎會兒馬行麽?光坐着沒意思。”
是挺沒意思的,淩霄點點頭:“我讓他們把咱們的馬牽來,我也下去活動活動。”
淩霄和褚奕峰策馬慢慢走着,甩開後面的精兵,不許他們靠近,小兩口親親熱熱的說情話。
褚奕峰有一搭沒一搭的撫着馬的脖子,輕聲道:“咱們行程好慢啊,這樣得一個月才能回到皇城呢。”
“着急什麽。”淩霄策馬離着褚奕峰近一些,寵愛的幫褚奕峰把他鬓間垂下的頭發抿在耳後,笑道:“這樣不累,還能看看沿途的風光,不好麽?”
“好。”褚奕峰點點頭,“但……但我總覺得你是……故意的在拖延時間。”
淩霄嘆息,他的小将軍也不這麽傻麽,淩霄微微沉吟,一笑:“是,跟你說實話,聖旨上說只讓咱們帶一千人回朝,我有點不放心,先派了人回皇城打聽形勢……”
要是情勢不好,那什麽時候回朝,怎麽回朝就得另說了。
“嗯……”褚奕峰有點反應不過來,半晌道,“我記得舅舅說過……戰勝回朝,那都不會帶着很多兵的,皇帝會忌諱這個。”
淩霄笑笑:“我不是小心眼麽,放心吧,不過是我瞎猜的,沒事。”
褚奕峰對淩霄完全放心,點頭:“嗯,聽你的。”
淩霄不願意多跟褚奕峰說這些,聊了幾句又不正經,清朗的聲音低下來:“今晚就歇在白石江了,昨天說今天要騎馬,明天可不用騎馬了吧?仗着我心疼你就……”
褚奕峰臉紅起來,左顧右盼,支吾道:“這個……今天歇在誰家府上?早,得早點睡。”
“嗯?”淩霄挑起長眉,輕笑,“早點睡……我就知道你也喜歡我抱你。”淩霄不忍心再調戲,點到即止,又說了會兒閑話。
不過兩日史沛的密信就到了:聖上已然無恙,幾日前已經照常上朝批折子了。
淩霄放下心來,只要老皇帝還沒事就行,淩霄也不再故意拖延,一千人加快腳程,半月後抵達皇城。
抵達皇城那天皇帝派慧王率親貴出城十裏相迎,正午的陽光正好,慧王身着禮服,端的氣度高貴非凡,見了褚奕峰先是一陣唏噓寒暄,又恰到好處的表達了朝廷的倚重和贊揚,褚奕峰跪受了,和慧王同飲三杯,全軍共賀。
慧王又含笑對淩霄道:“表弟這幾個月着實辛苦了,小王聽聞自韓将軍捐軀後,軍中之事多是表弟參謀的,如今立下大功,當真是不易。”
“慧王謬贊了。”淩霄還是在軍中的裝扮,一身戎裝加上随意紮的馬尾,饒是如此站在一身華服的褚奕瑾面前也毫不遜色,“軍中之事全靠着皇孫了,臣不過是略盡綿力。”
褚奕瑾一笑:“表弟過謙了,好,宮裏已經擺下了慶功宴,回城!”
慧王自覺讓出首位給褚奕峰,褚奕峰在昨晚就得了淩霄的教導,揮手不許自己部下妄動,沉聲道:“衆軍士避退!扶韓将軍靈進城。”
此言一出衆親貴朝臣無不敬服,褚奕峰立此大功不驕不躁,按舊例褚奕峰頭一個進城名正言順,如今卻要将此殊榮讓給為國捐軀的韓信忠,何等大義!
軍士們唯褚奕峰是命,扶韓信忠靈率先進城,褚奕峰随其後。
進宮先見的老皇帝,褚奕峰卸甲解劍,命淩霄随其後,三跪九叩。
早就散了朝,老皇帝只命重臣和親貴留下,老皇帝的神色果然比先前差了很多,見了眉眼間還有稚氣的孫兒不禁心疼,連忙命老太監将褚奕峰扶了起來,很是勉勵了幾句,又望向一直跟在褚奕峰身後的淩霄,出神了一會兒道:“霄兒,你是比峰兒大一歲罷,如今也十八了。”
淩霄颔首:“聖上好記性。”
“好什麽。”皇帝一笑,不勝唏噓,“當年……春秋也是十八歲,他本是前朝先淩大學士的長子,前程正好,朕舉事那年,春秋自賣家産來投靠,當時朕手裏就有百十號人,朕問他圖了個什麽,他說:知遇之恩,萬死難報。”
提及當年的事朝中老臣都禁不住動容,老皇帝繼續道:“就為着這句話,朕不敢失敗,怕辜負了當年老兄弟們的心。”
老皇帝說的情真,朝中老臣饒是這些年被磨硬了心腸也撐不住紅了眼眶,老皇帝一笑:“那日朕準你去前線,就是想起了春秋當年的那句話,峰兒,你聽見了,如今朕如何對壽康侯府,你日後就要如何對待霄兒。”
“孫兒遵命。”褚奕峰叩首,心潮湧動,但想着昨晚淩霄的警告,不敢露出更多的神色來。
老皇帝點頭:“此戰霄兒立下大功,特封二等将軍,賞黃金萬兩。”說畢又看了看淩霄,一笑:“原本我還跟春秋說過,霄兒這樣貌太好看了偏陰柔,如今上了一次戰場,去了柔媚多了殺伐之氣,很好,這才是春秋的孫子。”
“霄兒也十八了……”老皇帝沉吟,淩霄心中一凜,已然想好了若是皇帝賜婚的對策……
“也該有字了,風華絕代,絕世無雙……”老皇帝一笑,“今日朕賜你一字:無雙。淩無雙。”
由皇帝賜字這個榮耀不是人人都有,足見淩霄受寵程度了,淩霄暗自松了一口氣,跪謝。
“二皇孫褚奕峰……乃儲君之子,朕之嫡孫,今平定北部叛亂,功績卓越,當茲國慶,宜篤懿親,特授以冊印,封爾為英王。”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老皇帝像是早就預料到了,淡淡道:“不用勸了,當年老四不也是十六歲就封的王麽,況且還沒有峰兒這樣的大功。”
褚奕峰回過神來磕頭謝恩,淩霄颔首,餘光望向東側神情不定的慧王,褚奕瑾啊,以前都是你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戰場上生死關頭繞了一圈回來,這情形也該換換了。
“謝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