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準備
只是出個門而已,結果就莫名認了一門親,唐無易整個人都是懵的。
原本他還以為那位拽着他不放,只管他叫“應節”的老翁大概是腦殼有問題,最後才發現,人家不僅沒問題,分辨能力還尤其好。
作為老人的女兒的女兒的兒子——簡而言之就是曾外孫——的唐無易表示,他得和那位從未謀面的“應節”舅爺有多麽像,才能一下子被曾外祖從茫茫人海中碰瓷啊!
等到知道曾外祖父全名的時候,百思不得其解的唐無易悟了。
原來不是曾外祖父的分辨能力太強,而是他自己的運氣太好,老人家千裏送主動送外挂來了!
他的這位曾外祖父,在之後的時代之中,所有人未見其人,只聞其名,他的功法則造就了一個武林時代的紛争與輝煌。
大抵已經有人猜出來了,他的曾外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啥?獨孤求敗?
不好意思,猜這個的同學你們走錯片場了。
老人家名叫黃裳,其實在江湖上名不見經傳,只不過編了一本叫做《九陰真經》,影響特別深遠的武林秘籍而已。
在黃裳奉命編纂《萬壽道藏》,啊不,在他奉命清剿明教方臘之前,他都是一個很普通的大宋文官。
既然是在朝廷體制裏工作的,黃裳其實對江湖規矩并不了解,然而那群加入明教和朝廷對着幹的門派裏,大抵都是狠人,因為黃裳奉命剿賊殺了他們的親朋故舊,就把黃裳全家老少殺了個幹幹淨淨。
按照原定的劇情發展,黃裳還要再渾渾噩噩地推演武學、破解招式十幾年,閉足四十多年的關才能出來。
對于黃裳提前時間點出現,唐無易覺得,最好的解釋就只能是他的幸運光環了。
廢寝忘食推演功法的黃裳,忽有一日夢回當年,想起因戰亂離散的女兒與親家,想着尋親、尋仇兩不誤,于是乎提前出關,上趕着來給唐無易送金手指。
黃裳的仇人很好找,畢竟武林門派都是有固定駐地的,就算他的仇人只是當年的那一部分人,但是找到門派之後,再想找人也能方便得多。
相比之下,反而是尋親的難度更高一些。
黃裳當年見自己全家為人所殺,自然怒急攻心,報仇心切,将心思放到了報仇雪恨上。
而在他征方臘、家人盡喪後五六年,金兵就攻破了大宋的都城汴京,山河破碎,黃裳不問世事,與親朋故舊的聯系更是早早斷絕,尋找在戰亂中離散的親朋蹤跡,即便是尋找官宦世家,難度值也很高。
更何況,黃裳的女兒是他的老來女,嫁人之後與家裏聯系本就困難,她的女兒再出嫁,方才生了唐無易,這七歪八扭的親戚關系,也難為黃裳能恰好就遇到唐無易。
運氣太好了怎麽辦?
今天的唐無易依然陷入了這樣甜蜜的煩惱裏呢。
相認歸相認,但是黃裳并沒有讓唐無易跟着他一起報仇,甚至不曾在其他人面前顯露和唐無易的關系。
在大宋的官方記載中,當年的黃裳,作為失蹤人員,和黃家慘案中的其他人一樣,已經被判定死亡了。
事實上,老爺子今年将近130多歲了,依然精神矍铄,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人,武道修為實在讓人欽佩。
多了一個曾外祖父,對唐無易的唯一影響,不過是未來多了一本要傳承的武功秘籍。
黃裳對唐無易的行動從不幹涉,不過擁有了一個心靈寄托之後,他倒沒有像之前一樣,只是一副報了仇就能了卻殘生的樣子了。
唐無易也樂得自由生長,一直挨到唐家派了大批人馬過來,還是那麽一副“不要攔我,我要修道”的樣子。
唐無易要和道家典籍地老天荒,但是好歹沒有主動開口要出家,唐家人也只好先默認他這個二房大少爺的愛好。
大宋科舉氣氛濃烈,一向認為“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到了金國,既然科舉依然存在,那麽觀念自然也沒有變。
不過這金國再怎麽“入華夏則華夏之”,也改變不了他們是異族的事實,縱然某些大宋官員為了保全家族入金做官,可是故國之思是怎麽也改變不了的,唐家也是這樣的想法。
唐無易生在金國,不願做官,家裏也并不太勉強他,左右還有他的同輩兄弟擔着重任。
如今算是金國統治前期,科舉入仕的故宋漢人,能做的官本就是一些閑職,家族裏也不巴望考科舉的子弟有什麽大出息,只要維持家聲不墜也就是了。
金國要将都城遷往燕京,唐家花費大力氣經營這邊的別院,也要冒着投資顆粒無收的風險。
什麽是都城?這裏是一塊磚砸下來,十個人裏估計有九個能和皇親國戚、各色權貴扯上關系的地方。
住在這裏的人,有更好的通天之路,但是一旦惹出禍來,就不是像在地方上能輕易擺平的小禍患了。
唐無易雖然不想科舉出仕,但是他的愛好很健康,一點也不纨绔。
而且僧道之流,更容易和權貴打好關系,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幫上家族的忙。
唐家出于種種考慮,不再限制唐無易了,不過唐無易覺得,如果家裏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麽的話,估計得被吓死。
說實話,大概是家族裏的人都是文人的原因吧,唐無易做事情總感覺要小心翼翼,束手束腳的。
怪不得這個世界上展露頭角的“主角”們,不是門派淵源就是出自武學世家,純粹出身普通家族的人,例如王重陽,全真七子等,也早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系,這大概就是原因了。
不過唐無易雖然在暗處一直在修煉,但是沒有顯露出來,在外人看來,他不過就是對沉溺道家學說的普通人罷了,黃裳雖然能感知到,但是他囑托唐無易接收他未來的武學感悟,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要說唐無易對道家感興趣,那是一定的,道家功法最為中正平和,主世界的所有功法,在基礎階段,和道家功法最為相洽。
但是他的做派,和道士的做派全然不相幹,要是總結一下他在唐家經營燕京之後的這兩年的所作所為的話,說得好聽一點,是廣交權貴,豪爽熱情,難聽一點,那就是欺世盜名。
主世界的唐家堡作為武林大族,與朝廷之間也頗有聯系,不說別的,光是唐家的“生意”,就少不了犯禁的時候,唐家堡的實力可以威懾朝廷,但是在小細節方面,當然還需要依靠精細的運作。
有好幾個世界的經驗打底,再加上超強的運氣,唐無易結交起權貴來相當輕松,但是他最重要的收獲不是他們,而是一幫青年。
事情是這樣的,遷都大事在鼓搗了兩年之後終于正式開始了,金主完顏亮帶着一幫親信臣子南下往新都這邊來,後續肯定還有的忙,唐無易見狀,自然是選擇了“出門游歷”。
唐無易漫無目的地走,路上遇見過不少“心懷故國”的小年輕。
有意思的是,尋常百姓對金國生活适應良好,仍心存反抗之意的,不是被欺壓良久的貧民,便是家境優渥的官宦子弟。
貧民很好理解,不過那些未曾生在大宋、長在大宋的富貴人家的孩子,他們的故國之思就依靠于父輩祖輩的灌輸了。
唐無易之所以能知道得那麽清楚,是因為他們家也是向金國投誠的故宋官吏。
金國雖然是與大宋劃江而治,但是天下依然很大,各地故宋官吏之間,有以同年、同鄉、同黨之類的身份結成通家之好的,也有除了同為故宋官吏的身份外毫無交集的,唐無易一路上行來,也拜訪了部分唐家的故交,從同輩青年那裏獲取了不少信息。
當然,也少不了與其中的一些人才相互結交,這些人他未來可能都能用上!
唐無易為了自己的武道想要尋找對手,想要扶持一個鎮壓天下的勢力,要發展的當然不只他一個人,還應該包括他的勢力。
他是要找武林高手,那這個勢力當然得在武林之中發展,但是在這個時間點,一個貿然興起的武林大派,沒有鋪好門路的話,指定還要遭到官方的打壓。
唐無易從不将希望寄托在別人的心慈手軟上,那麽金國朝廷自然也要作為他的假想敵存在。
什麽門派能在武林和朝廷的雙方眼皮底下挺過第一波崛起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道門。
只有以宗教信仰為手段,才能朝廷江湖“兩開花”。
這個世界之後最為強大的門派全真教,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恰好王重陽和唐無易所處的時代是一樣的,有這麽好的便利條件,不利用實在是可惜了不是?
那些有故國之思的官宦子弟,只要唐無易能及時崛起,并且趕上幾年後的一個良機,絕對可以為唐無易所用,王重陽就更不用說了,已經被唐無易給盯上了。
事實上,唐無易這次游覽的最終目的地,就在陝西鹹陽,王重陽的故鄉。
這個世界畢竟不是正史世界,出現的人似是而非,即便是在正史上存在的人,他的壽命、出生年月也不一定都是準确的。
根據他知曉的劇情來說,王重陽并不像正史一樣是在金兵南下前出生的,從他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年紀推算,此時應當還只是童稚小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