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華山
旭日初升,金輝灑遍。
太華山腳下,一隊人馬正疾行而來。
“不易師兄,咱們待會兒回山之後,是先交付任務,還是先去拜見師父?”棗紅馬上,一個不過弱冠的少年問道。
領頭的那位師兄不假思索地道:“咱們先去交任務。這趟任務具體的過程,到時候和師父細說也就是了,若是被那邊揪住了把柄,這就不好了。”
這群少年稱點頭稱是。
華山劍派,乃是如今五岳劍派中執掌牛耳者,只可惜,雖是強盛,門中卻有內患。
自從岳肅、蔡子峰二人因為理念不同分別開創了華山內部的氣宗和劍宗之後,華山便分為了兩派,近些年愈演愈烈,終于到了劍拔弩張的境地。
這一隊師兄弟,乃是氣宗弟子,以掌門寧清羽的嫡傳弟子唐不易為首。
唐不易時年十七,年歲雖小,境界卻高。
他并不是直接拜師華山,而是先被寧清羽收養,之後才加入氣宗的。
對這麽一個劍道方面的良才美玉居然明珠暗投,拜入了氣宗門下,劍宗的長老們都氣得吐血,寧掌門倒是樂得不行,他這弟子根骨上佳,分明是屬于氣宗的好苗子,劍宗的人也就瞧着眼熱。想搶人?沒門兒!
華山之中,劍宗人多,但是年歲日久後,氣宗的修為卻是占上風,因此雙方互不相讓。
雙方約定每隔三十年進行大比,以決出讓雙方都心服口服的華山掌門。
華山三峰,是為東峰、西峰與南峰,南峰最高,被尊為“華山元&首”,因此只有掌門與其嫡傳弟子可居;東峰與西峰分別為劍宗、氣宗所占據。
東峰的結構特異,為一主四仆的結構,因而每次宗門比鬥,都被安排在東峰玉女峰。
三十年比鬥之期将近,氣宗和劍宗雙方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華山如今正是鼎盛之時,宗門産業、依附的勢力衆多,有許多麻煩都以任務的形式分配給了弟子。
唐不易這次接到的就是劍宗長老下發的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回來的時候難免要更加謹慎。
“師兄,為什麽咱們現在還沒有見到半個人影啊?”陳不奇擔憂地問了一句。
劍宗重劍甚于氣,若是在氣宗,門人忙着修煉內力不見人影也就算了,劍宗這邊,尋到空曠之處練劍的師兄弟比比皆是,今日都快到峰頂了,半個人影都沒有,也沒有什麽聲音,确實少見。
“大概是快到大比了,他們也曉得了內力之所重,在補全不足吧!”李不言諷刺地說了一句。
在分為劍宗、氣宗之前,華山如同其他的門派一樣,劍氣并修,倒也沒強言哪個勝過哪個。
只是後來分為了兩宗之後,便講究什麽“綱舉目張”,偏要分出個主次來。
李不言的話,若是讓劍宗的人聽到了,怕是第二天就要出事,氣如何能勝劍?
只是這裏都是氣宗的人,只是勸他“可能隔牆有耳”便罷了。
東峰主體便是朝陽峰,往日裏,劍宗之人齊聚,只是現在,卻空無一人。
這并不是正常的情況,唐不易也不随便在此地走動,而是快速地帶着幾個師弟轉往西峰。
習武之人,有內力相助,快速趕路并非難事,更何況,華山主峰之間還以鐵索相接,無論是直往南峰面見掌門還是由南峰轉往西峰去見氣宗的師叔們,都不成問題。
只是今日煞是奇怪,不只劍宗無人,氣宗也沒有人息。
正當一群人議論紛紛之際,唐不易聽見楊不落的笑語“難不成,咱們下山一趟,玉女峰比鬥便提前開始了”,心中暗道不妙。
他并非此世之人,更別說有系統“劇透”,當然知曉華山派劍宗、氣宗後來的“大仇”,如今便出變故,倒也不是不可能。
他這幾個師弟,若是真的參加了兩方的火拼,怕也只是做炮灰的命。
“諸位師弟,你們在這兒等着,我先去玉女峰看看!”
他吩咐了一句,便匆匆離開。
素日裏,他的威望甚重,因為實力高強,師兄弟們皆是信服,也不怕師弟們違背了他的話,悄悄跟上去。
別看他年紀輕輕,只論實力,在江湖上已是一流的好手,就算師弟們悄悄跟上來,他也能先把他們收拾一頓,免得到時候丢了性命。
只是到了玉女峰後,境況慘不忍睹,他之前預估的一些如何應對的措施,都派不上用場了。
玉女峰上,屍橫遍野,劍宗、氣宗在這個時候,卻是不分你我,場上沒有一人是立着的。
一具具屍體摸索過來,确認了他們身上的傷口确實出自華山本門的功法,也就是說,這是內鬥無疑,唐不易又将只是傷重昏迷或有一息尚存,大概能救活的門人都找了出來,其中劍宗、氣宗的門人都有。
武俠世界有一個好處,再重的傷勢,只要用內力吊着,一時半會兒都死不了。
等到唐不易将那些師叔、師兄都吊住命,又特意發了信號讓師弟們都過來,将人都轉移到南峰上去後,已過了半天了。
現在畢竟是末法時代,靈氣稀薄得可以,武林中人比鬥個幾天幾夜都沒事的,那是頂尖高手,像是華山派連個先天高手都沒有的現狀,內部紛争再怎麽亂,也只能得到唐不易一句菜雞互啄的評價。
也正是因為這是末法時代,煉氣漸漸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優勢,華山分出劍、氣二宗,又何嘗不是因為這種令人絕望的現實,讓人對耗時漫長的煉氣失望了呢?
唐不易,或者說唐無易,他來自靈氣旺盛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的煉氣典籍,只是他觀摩的對象,他更看重的,是這個世界的術。
他想要開創适合自己的煉氣功法,也想着在家傳的鍛體功法上再進一步,而因為是自己摸索着前進,護道之術是不可或缺的。
他穿越後附體的對象都經由系統改造成了與他相同的身體,無論是身高體重還是身體發展程度,都是他在主世界身體的完美複刻。
這個世界的修煉,沒有太重視鍛體的作用,直接就開始煉氣,與他所在的大唐世界将鍛體、氣海明确地分為兩個境界是不同的。
有大唐世界的鍛體術修煉出來的身體素質打底,他修煉什麽內力速度都比一般人快,堪稱是絕世奇才。
但是唐無易想要的不是這個。
唐無易想要将鍛體境界修煉到極致,也想要在突破先天之前,找出完全适合自己的內力修煉功法。
在主世界,武道,已經漸漸被人探索出一條前路來,但是作為探索武道的工具,武學,并不是一勞永逸的。
像是觀易最初所在的世界中,小說主人公得到一本蓋世古籍就能舉世無敵的故事情節,在實際情況中永遠不可能發生。
武學,都是人創的,适合創始人的功法,并不一定就适合後人,指望着前人的功法能讓自己突破到無上的至高境界,那只能是癡人說夢。
大唐主世界中人所公認,只有依靠最适合自己的武學突破至先天的,才是有希望登上武道之巅的人。
這個世界,他可以嘗試修改、完善鍛體功法,也可以先嘗試用前人傳承下來的功法修煉內力,但是先天,他是不會去嘗試突破的——除非,他自己的根基功法有了思路。
而之後每一次的境界突破,都需要他用時間來沉澱,而每一次的穿越時空,他都是從弱小的時候開始的。
所以,在不幹擾自己主要目的的情況下,他還要為自己創出一門護道之術來。
招式是可以更易的,而境界的提升,除非廢功,否則,就是不可逆的。
從根本的觀念來說,唐無易是以氣為重,以劍為輔的,和氣宗的理念可以說是契合得相當完美。
華山派的傳承源自全真七子之一的太古子郝大通,在這個武俠世界,從武學方面來說,可以說是正宗的全真嫡傳。
唐無易還沒有穿過射雕世界,但是按理推斷,帶着道家中正平和的屬性,從賣相上看就是正宗的正道內功的華山內功,與北宋全真教的功法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越是高級的功法,聯系越大,但是基礎功法也不容小觑,能被廣泛修煉、傳承下去的內功,最起碼,很穩,很妥。
一門功法,想要成長為參天大樹,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穩,只有根基夠深,發展的前景才越廣闊。
華山內功在五岳劍派中,因為傳承久遠,屬于一等一的上等貨,其餘的高級內功,譬若混元功、紫霞神功,更是不俗。
知曉笑傲這個故事的唐無易,對這個後靈氣時代的江湖出現過的武林秘籍,能看上眼的就那麽幾本。
少林《易筋經》,鼎鼎大名的輔助性功法;《葵花寶典》,雖然在小說裏失之陰毒,但是從源頭就是一位太監所創來看,着實是一門精深獨到的武功;華山《紫霞神功》,這是這門故事中最好的一本典籍才對。
《紫霞神功》包含道家內功的中正屬性,煌煌大氣,除了修煉的時間耗時太長,對心性有限制外,幾乎沒有缺點。
哦,真的說缺點,還是有的。
紫霞神功只有掌門能修煉,而且鑒于它的屬性與劍宗不合,劍宗門人對“華山九功,紫霞第一”的名頭向來嗤之以鼻。
耗時長,能修煉的人少,再合理根據華山歷代掌門年齡推測,不出意外,能繼任掌門的最起碼都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五六十歲的更是不在少數,這一切的一切,都導致《紫霞神功》被埋沒着。
至于現在嘛……紫霞神功雖然即将迎來又一任年輕的擁有者,但是,按照劇情發展,依然是明珠暗投的命。
劍宗、氣宗玉女峰大戰後,原本人數龐大的華山派,現在只剩下了二十餘人。
氣宗的長老原本人數就少,現在加上重傷難愈的掌門人寧清羽,總共只有三位長輩;劍宗的人數多一些,幾個自刎的被唐無易救了回來,但是加上沒有參與大戰的風清揚,也不過六人。
小輩方面,唐無易和他帶出門的六個師弟就占了大頭,剩下的,氣宗剩兩個,一個是大家從小看着出生、長大的掌門之女,有情分加持所以幸免于難的寧中則,另一個是被劍宗的師叔劈中卻僥幸未死的氣宗大師兄岳不群;劍宗剩三個,劍宗大師兄封不平,另外兩個名為成不憂、叢不棄,對後來的華山來說的反派三人組成員。
這麽點人,根本不夠再撐起華山如今五岳劍首的名聲。
更重要的是……
華山如今加起來共九人的長老們,傷重難返,壽數有礙的,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