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下午,李宏文開車載着張遠,接了廖安一起到離城半小時車程的小魚村吃烤魚和農家菜。車子從高速公路的一個小岔路口駛到一個小山凹了,順着一條剛夠一輛車行駛的道路來到了村子中心。這裏有個很大的龍潭,龍潭的出水量大,清澈見底常年冰冷。龍潭裏的魚悠閑的游着,有的魚甚至有一兩米長。在當地龍潭裏的魚代表龍神的化身,是不能捕捉的。水流順着龍潭邊的小溝流到各家的魚塘內。
這裏的農家樂都是建在水上的木板房,走在通道上木板,腳下的木板發出沉悶的咚咚~~聲,一晃一晃的,偶爾可以看到從木板的縫隙中透出的盈盈水光。通道的盡頭是一間間搭建在水上,竹牆圓頂的茅草屋。每間屋子前都有一個小小的平臺供客人們休息。
老板把剛從魚塘裏撈上來的羅非魚宰殺洗淨以後用辣椒、小茴、辣鹽等,腌制半小時左右,然後放到炭火上烤。其間要掌握好火候不能烤糊了,而且烤制時間也要注意。時間長了魚肉會太幹,失了鮮美;時間短了魚肉中的水氣較重,味道寡淡。
要等開飯還要一個多小時,于是三人便拿着魚竿坐在茅草屋前的平臺上釣魚。這裏的魚都是人工飼養的不怎麽好釣,而且顧客把魚釣起來之後不願意要,是要把魚重新放回水裏去的。所以主人家會把魚基本喂飽,原來他們是把魚喂得飽飽的,但是客人總會往水裏撒魚食,把魚引誘到他們下竿的地方,等客人走後不少魚被活活撐死。
張遠自己坐在一邊,釣竿随意的放在腳邊。他惬意的靠在椅子上,微眯着眼看着這片被水環繞的小漁村。夕陽西沉為這個水上的小村莊暈染上了溫暖人心的暖黃色。清風吹拂過清澈如鏡的水面泛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點點光芒。魚塘中的魚兒時而露出水面,時而沉到塘底,歡快的嬉戲着。現在遠方的客人陸陸續續來到這裏享用晚餐,家家戶戶升起了炊煙,烤魚的香味飄散在空氣中,讓人更覺得饑腸辘辘。
但這片刻寧靜很快被另一邊的兩人打斷了,張遠把遠眺的視線放到另一邊的李宏文和廖安和身上。
“安和,怎麽這魚總是不上鈎?”李宏文看着清澈見底的水面,他的魚餌邊上有幾條魚兒擺着尾巴游來游去,但等了半天就是不見魚兒咬鈎。
“在等等,說不定它在試探。”廖安和其實也不是個有耐心的,他這邊的情況與李宏文一樣,其實他也想問為什麽魚兒不上鈎。
“要不我們
撒點魚食多引誘一些過來好混水釣魚?”
“我看行。”廖安和點頭。
于是兩個沒耐心的家夥就開始往水裏撒魚食,四周的魚兒蜂擁趕來争搶着食物,但就是不咬鈎。李宏文把魚線是收了又放,放了又收。魚兒游到哪裏他就把魚餌抛到哪裏,終于在一池子的魚都快被他們兩個喂撐的時候,廖安和釣上來一條巴掌大的羅非魚。
李宏文十分高興的扔下自己的釣竿替腿腳不便的廖安和處理那條魚,結果他從木板上雙手緊緊的把那只魚抓起來一看傻眼了。只見魚鈎并不是勾在魚唇上的,而是牢牢的鈎在魚肚皮上。
“哈哈哈哈~~我說安和,你這是釣魚還是鈎魚呢?”李宏文樂了,他把鈎住魚的地方翻給廖安和看。
“管他呢,不管是釣是鈎只要有收獲就好。”廖安和絲毫不在意是以什麽方式把魚弄上岸。
“也是,你等着,我讓老板把這條魚給你烤了。”李宏文說着,把魚從魚鈎上解下來,提着就往廚房的方向跑。
Advertisement
這時張遠的魚竿也有了反應,他慢慢的收線,釣起一條一斤多的魚。廖安和郁悶了,看來沒有耐心的人還真的不适合釣魚哎。夕陽西下,天色漸漸的暗下來,他們的菜終于被端上桌。三人高興的解決完晚餐,又坐着聊了一會才開車返回。
途中李宏文還意猶未盡的提議去泡腳,結果被廖安和毫不客氣的駁回。李宏文壓根就忘了廖安和現在是傷員,于是只好怏怏的把廖安和送了回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張遠晚上下班後就帶着李宏文出去應酬,輪着給他介紹幾家銀行的行長。這些行長對本市有資底,實力雄厚的公司領導都很熟悉,每年都會請大客戶吃飯。張遠在每個銀行都有戶頭,而且存款還不少,于是在各支行的主任引薦,和他的刻意的結交下,他與各銀行的行長都保持着良好的關系。
張遠雖然現在不貸款,可是他要做的是投資。而這些人往往就是消息最靈通之人,只要他透露一點意向,這些人就會從中為他牽線搭橋。那些想找資金贊助,缺乏前期的啓動資金,銀行就會詢問他願不願意投資。要是雙方達成意向,投入前期啓動資金,後期大部分資金又可以從銀行貸款。而作為引薦方的也可以從中間得到不少的好處。當然這些投資中,有很多項目都是很有風險的。朱建松也是由銀行的人介紹他認識的。那時他面臨破産,銀行不願意貸款給他。張遠聽一位行長提起後就開始留心
這件事,然後在朱建松破産走投無路的時候找到他。
等李宏文基本在各位行長面前露了個臉之後就回去了,畢竟茶廠那邊也不能不管。不過短短幾天時間他學到了不少東西,讓他的心開始動搖,他也許可以有更廣闊的世界。張遠看出他的猶豫,讓他回去逐漸清理茶廠的工作,慢慢把時間騰出來學習其他事務。
接下來一段時間裏,張遠陸續把手上的基金和股票賣出,把資金回收。李宏文也在漸漸的把工作重心轉移。而廖安和後來又換了兩次藥,每次都會算準時間,然後賴在張遠家中吃飯。
廖安和的腳不需要上藥之後,基本已經可以脫離拐杖自己行走,不過還有些一瘸一拐的就是了。而軍部下來的紀檢組也到了師部,政治部主任祝明立負責安排檢查工作。廖安和原本想着反正也不關他什麽事,成天該幹嘛幹嘛。但事情往往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這天廖安和正在辦公室裏檢查合同到期的供應商,準備重新簽訂接下來一年的采購合同。就在他聚精會神的檢查合同的時候,政治部和紀檢組的人找到了他,希望他配合工作調查。
“廖助理,我們有點事需要麻煩你配合。”帶人來的是政治部秘書科的楊秘書。廖安和認識這個人,因為他文筆好,寫的文章還上過央視的軍事頻道,剛從團部調到師部機關工作。這人因他的才華而出名,但也因他的才華而被排擠。廖安和卻不是很喜歡這人,總覺得這人太功利。
“好。”廖安和知道這些人來準沒好事,但他還是很配合他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