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帝崩
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朝中政事由太子全權處理,邊關防務則是秦王在負責。
衛昭生怕剛剛收回的幽州和靈州局勢不穩,不但連給霍青陽去了三封急信,要他務必小心謹慎,既要防範已經遷走的扶餘人,也要留意已經歸順的那些,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出不得半點疏漏。
除此之外,衛昭還将鹿鳴派往了朔州,牢牢盯着鐵勒人的動向。衛斯雷這個人,他不是很信任得過,倘若給了他可乘之機,後果很難預料,所以要提前做好應對一切變化的準備。
論理,皇帝龍體不适,皇子皇孫們是應該輪流侍疾的,就像兩年前那次一樣。但是,衛夙除了衛昭,根本不召見其他皇子,更不要說是讓他們侍疾了,壓根兒就見不着皇帝的面。
太子衛明忙于政事,無暇分心也就罷了。魯王衛曉身無實職,每天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帶孩子,空閑時間多的是,可他見到皇帝的次數,遠遠不及他家內君。
代王衛時尚未成年,還在宮學讀書,他和衛蘭是同班同學。皇帝并未傳召他們侍疾,因而宮學的正常教學秩序沒有受到影響。
衛昊和衛陽兩位小皇子更是年幼,連進宮學讀書的年齡都還不夠,他們聽說父皇生病了,都鬧着要去請安,見不着皇帝,就在紫宸宮外哭個不停。
衛昊活潑開朗,衛陽酷肖皇帝,衛夙對兩位老來子,一向是疼愛有加的。然而這一回,他只召見了他們一次,就派人告訴燕離和趙姬,仔細看好孩子,不得驚擾聖駕。
如此一來,衛昭就成了衆矢之的,所有人都在猜測,皇帝頻繁召見他,到底說了些什麽。
要說皇帝偏愛秦王冷落東宮,大部分人都是承認的,可要說皇帝動了儲君換人的心思,卻又看着不像。畢竟,衛夙只是不大見太子的面,朝中大小事情都是全權交給了他的,并未讓秦王插手。
再則說,衛夙雖然不大過問朝事了,可他偶爾身體情況好轉,也會召見孫舒、姜澈、上官軒等朝中重臣,說的都是讓他們輔佐太子一類的話,只字不提秦王。
除了衛昭,見駕機會最多的就是昭陽侯君情了。皇帝有時候會分開召見他們兩個,遇上機會合适了,也會兩個一起見。衛夙仍然不喜歡衛崇榮,每次召見衛昭都不會帶上他。但他很喜歡君華,君情哪次進宮沒有帶上他,衛夙都會特意問起,為何不把君華帶來。
面對皇帝的疑問,君情平靜地解釋道:“小猴子喜歡榮兒,進宮見不到他,自然不願來了。”不管皇帝有多疼他,宮裏的環境都是比較約束的,小孩子不喜歡也很正常。
衛夙皺眉,面露不滿之色:“華兒馬上就要讀書了,你們怎麽還是小猴子、小猴子的叫他,真是不像話。”再是聰明俊秀的孩子,配上這麽個不倫不類的小名,都會讓人覺得性子野得很。
君情抿了抿唇,笑意微露:“他本來就是小猴子嘛,這樣叫着親切。”
衛夙無奈地搖了搖頭,揶揄道:“猴年生的叫做小猴子,下一個叫什麽?小虎子嗎?”明年恰好就是虎年,以君情簡單粗暴的命名方式,他家二小子被叫做小虎子,是可以預見的。
君情微愕,右手不自覺地就放到了目前還未曾顯山露水的腹部,回過神來才重新垂下去。盡管內心波濤洶湧,可他面上仍是不動聲色,不叫皇帝看出自己的心潮起伏。
見君情久久不說話,衛夙嘆氣道:“罷了罷了,還是朕先給華兒起個字吧,指着你們兩個,還不知會想出什麽稀奇古怪的來,沒得惹人笑話。”
皇帝賜字,那是何等的榮幸,君情稽首謝恩道:“陛下厚愛,微臣代華兒謝過了。”
衛夙擺了擺手,久病的憔悴神色顯出幾分笑意:“懷字代表想念,熙字寓意光明,華兒就字懷熙吧。”他頓了頓,接着問道:“二小子姓什麽?名字你們有着落了嗎?”
至此,君情終于明白,皇帝不是在跟他開玩笑,而是在很認真地讨論這個問題,不禁啞然,一時不知該說什麽。他擡起頭,直直看着皇帝,半晌方喃喃道:“陛下……”
衛夙半躺着,靠在靠枕上,接過君情的話說道:“你們兩個,躲躲藏藏這些年,鬧得也差不多了。你們不累啊,朕看着都累,不要再躲了,朕給你們賜婚,以後正大光明在一起。省得華兒見了辛兒,還要叫聲長寧王,別不別扭……”皇帝等了好些年,一直不見姬辛和君情來找自己,終于忍不住了,自己把賜婚的話說了出來。
“可是……”君情沒有露出衛夙期待中的驚喜表情,而是遲疑道:“我若是當了長寧王妃,那昭陽侯……”君情不是在乎名分的人,而昭陽侯的爵位是父親唯一留給他的東西,他必須保住。
衛夙聞言輕笑道:“傻孩子,難道你當了長寧王妃,你就不是昭陽侯了麽?”
長久以來,凡是有爵位繼承的人家,都沒有過嫡長子出嫁的先例。但這絕不意味着,已經承襲爵位的人下嫁他人就會失去爵位。只不過說,以往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罷了。
君情愣住了,只覺得腦袋亂哄哄的,有種轉不過來的感覺。這一天,他受到的沖擊實在是太大了,皇帝知道了他和姬辛的事情不說,還要給他賜婚,給他們的兒子賜名,真是太意外了。
衛夙見君情良久不語,自顧自地往下說道:“看你這個樣子朕就知道,你們肯定是沒想過的,也不指望你們了,朕幹脆把二小子的名字也給取了吧,省得你們臨時再抱佛腳。”
君情總算反應過來,吶吶道:“要是個閨女怎麽辦?”
衛夙撲哧笑了,随即說道:“就叫姬卉吧,不管是二小子還是二丫頭,都能用得上。”
君情再度謝恩,心緒起伏不平,皇帝今天太奇怪了,怪得都有點不像是他了。
衛夙說話算話,沒過幾日就下了賜婚的旨意。只是賜婚的雙方,着實讓人驚訝,竟是長寧王和昭陽侯。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他們是不是聽錯了,這不可能是真的。
皇帝特意在聖旨裏說了,昭陽侯雖然嫁入長寧王府,可他的爵位保留,日後可傳給世子。
衛崇榮是聽衛昭說起這樁婚事的,他當時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樂觀了,所以他才急着想要安排好一切。而君情,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他疼愛地最純粹的孩子了。
正常情況下,親王郡王這一級別的婚事,程序都是很繁瑣的。從賜婚算起,到大婚當日,拖上兩三年的大有人在。不過君情和姬辛情況特殊,皇帝要求少府在年內就把他們的婚事辦妥。
較之其他人的驚訝或者悲傷,君華無疑是最興奮的,他先是高興地告訴衛崇榮,他要當哥哥了,後來又很激動地告訴他,他爹爹要嫁給他父王了,他們全家人從此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長寧王和昭陽侯的婚禮由太子親自主婚,其規格之高僅亞于當年太子大婚。遺憾的是,籠罩在皇帝病重的陰影下,原本喜慶的婚事,也透出了幾分隐約的悲傷的氣息。
衛昭基本已經不回王府了,他帶着衛崇榮住在永福宮,比住在東宮的太子一家距離紫宸宮更近。無論哪一世,衛崇榮和衛夙的關系都說不上親密,他對祖父的即将離世,并沒有父親和伯父那樣發自內心的哀傷和不舍。他的難過,更多的是因為衛昭的難過而來。
每次從紫宸宮回來,衛昭的心情都會變得很低落,衛崇榮嘗試過安慰他,發現效用不大也就放棄了。的确,安慰的語言在這個時候是顯得最蒼白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在衛昭身旁。
某日,衛崇榮下課回宮,竟然看到衛昭在彈琴,整個人都驚呆了。他從來不知道,衛昭還有這樣一項技能,以前也沒看他展示過。帶着好奇的心情,衛崇榮駐足在了書房門口。
一刻鐘後,秦王世子表示,他後悔了。因為衛昭的琴技,實在是突破下限的糟糕,他身為人子,都沒法昧着良心說出一個好字。沒有當場扭頭就走,已經是他給予衛昭的最大鼓勵了。
可就是這樣一首曲不成調的曲子,衛崇榮聽了會兒,愣是聽出了些許憂傷的意味。為了不觸及衛昭的痛處,衛崇榮沒有問過他有關這首曲子的事,而衛昭後來,也沒再彈過這首曲子。
新年到來的時候,皇帝的病情已經到了沉疴難起的地步。除夕大宴被取消,祭祖祭天均是太子代勞。孫野私下裏告訴衛昭,皇帝不過是在挨日子罷了,能不能過了正月都很難說。
正月裏頭,衛夙不再是只見衛昭和君情,他挨着召見了他在京城的全部兒女,從小到大,一個一個來。皇帝在最後的清醒時刻見的人是太子,他交待給衛明很多事情,先是國事,再是家事。
衛夙說,他一生征伐不休,耗盡國力,但收回了北疆全部失土,還開拓了靈州,總算是不辜負太祖皇帝的遺訓。眼下,邊關初定,國庫空虛,還得休養生息才能逐漸恢複國力。衛明登基以後,當以穩定為主,南疆的失土,暫且就不要管它了,安心把幽州和靈州拿穩了,就是功德無限。
衛明含着淚,一一應了。其實,就是衛夙不說,他也會這樣做的。後宮諸多事宜,衛夙交待地很簡單,他相信以衛明的胸襟和氣量,會把弟弟們都照顧好的。
永嘉五十二年正月二十四,大衍皇朝第十任皇帝衛夙駕崩,享年六十八歲。
正月二十五,大行皇帝遺诏昭告天下,停靈元儀殿。
正月二十六,太子衛明登基為帝,以次年為泰安元年。
正月二十八,新皇給大行皇帝上谥號“純”,廟號興祖,而非衛崇榮記得的中宗。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前世,衛夙至死沒收回幽州,功績比起前面幾任皇帝,并無過人之處,因此不能稱“祖”,而只能是“宗”。今生,衛昭收回了幽州,開拓了靈州,衛夙有了開疆辟土的功績,尊其為“祖”,乃是順理成章之事。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祖父下線了,太子伯父上線了,小攻小受也要長到可以談戀愛的年紀了……
不過由于劇情發展的需要,我要插入兩章番外,關于老皇帝的,姬清的,君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