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花燈
衛崇榮原以為,衛昭所謂的陪君情過元宵節,就是他們十五那日到昭陽侯府,陪着君情吃飯聊天什麽的,卻沒想到,衛昭的計劃竟是出門看花燈。
上輩子好歹在京城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衛崇榮是看過不少次的,的确是花團錦簇、流光溢彩,讓人看了大開眼見、贊不絕口。
可是只有他和衛昭兩個人也就罷了,君情懷孕八個多月了,身體很不方便,街上人多眼雜的,他會願意出門嗎,衛崇榮對衛昭的計劃持懷疑态度,總覺得可行度不高。
卻不想,君情并不排斥衛昭的安排,只是淡淡問了一句:“元宵佳節,摘星樓的包間,年前就得預訂吧,殿下臨時興起,還能訂到位置?”
摘星樓是渝京最有名的酒樓,位于朱雀大街,高達五層,是城裏除了皇宮之外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看花燈的最佳場所,號稱“看盡半城燈海”。
每逢年節期間,不說樓上三層的包間雅座,就是下面兩層大堂的酒席,也要提前十天半個月就去預訂,才有可能訂得到,說是一席難求,絕不誇張。
衛昭不甚在意地笑笑:“摘星樓的杜老板,可是個聰明人,不到最後一刻,他不會把包間全部訂出去的,我前兩天讓蒙俊達去訂位,他告訴我已經辦好了。”他說的蒙俊達,是秦王府的長史。
君情頓覺了然,不由一笑。是他疏忽了,一時竟沒想到這層,在王侯遍地走的京城,凡是有點眼色的生意人,誰不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預留包間什麽的,不足為奇。
衛昭見君情贊同自己的安排,挑眉笑道:“情兒,你可要抓緊今天放風的機會,未來一個多月,我保證辛兒都不會讓你走出房間半步。”
君情掐指一算,平靜地反駁道:“不可能,三月份有演習,辛兒忙得很,能有十餘日的假期,就算是到頂了。”衛昭無語,放棄和君情讨論這個問題。
原本他還想着,君情剛生了孩子,肯定需要人陪,若是姬辛不便告假,他就去跟西城将軍蕭風說情。蕭風是巴陵長公主的兒子,也是他的表兄,定會給他這個面子。
豈料君情尚未想到此事,他不想自作多情,只得暫且作罷,到時候再視情況而定,總不會讓他們父子倆孤零零的就是了。
既然君情沒意見,衛昭的計劃自然是全票通過。衛崇榮雖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可是能和衛昭單獨過節,而不是像除夕那樣,周圍盡是不相幹的人,也足夠讓他興奮的。
“爹爹,我們只是在樓上看花燈嗎?要不要去走百病、放河燈?”前世,除了君華陪着他的兩次,衛崇榮逛燈會都是興致索然,沒人陪着,實在無趣,今年有了衛昭,可就不同了。
衛昭思忖片刻,搖頭道:“不行,人多的地方不許去,燈會不比廟會,人多不說,還是晚上,走丢了可不是鬧着玩的,再說走百病就是人擠人,也沒什麽意思……”
原來不能下樓啊,衛崇榮聞言有點小失望,只是想到君情的身體,他很快就釋然了。總不能他和衛昭上街去逛,把君情一個人留在摘星樓吧,說好的陪人家過節呢,不可食言。
Advertisement
今年不能去就不去好了,明年再來,到時候君華差不多也有一歲了,小孩子最喜歡五顏六色亮晶晶的東西,他要是看到滿街的燈海,不知會高興成什麽樣子,想想就很期待。
衛崇榮正要開口,表示自己是善解人意的小朋友,就聽君情說道:“走百病你們去就是,不用管我,放河燈我卻是要去的,你們也別攔着我。”
衛昭愣住,随即卻道:“情兒要放河燈啊,我們晚點去好了,找個人少僻靜的地方。”衛崇榮傻眼了,為何自己和君情的待遇不一樣,他爹真是太不公平了。
因為要出門看燈,昭陽侯府這日的晚膳用得比較早,天色剛擦黑,衛昭和君情就帶着衛崇榮出了門,上了一輛寬敞的馬車,朝着摘星樓而去。
朱雀大街是渝京城的主街,平時就商賈如雲,人來人往。今日是元宵,更是燈火輝煌,亮如白晝。街道兩旁擺着許多臨時的夜市攤子,賣燈籠的、賣吃食的、賣祈福物件的、賣手工制品的……數不勝數。馬車還沒走到摘星樓,衛昭就讓車夫沿途停了三回,給自己買了一包核桃酥,給衛崇榮買了個金魚花燈,還給君情買了對平安符。
昭陽侯府的馬車是特制的,墊子又厚又軟,躺着特別舒服,衛崇榮倚在君情身邊,都不想起來了。
衛昭看不得他兒子懶洋洋的樣子,提溜着領子把人拎起來,再把剛買的花燈塞了過去:“姿勢坐端正,你再躺下去,就得睡着了。”
衛崇榮接過花燈,拿在手裏晃來晃去。衛昭拿起核桃酥問他:“你要不要吃點?”衛崇榮搖頭,他又問君情:“情兒,你呢?”君情同樣也是搖頭。
衛昭嘆了口氣,面上顯出“人生如此寂寞,我竟無一知己”的惆悵表情。君情和衛崇榮面面相觑,誰也沒有說話。
馬車到了摘星樓,蒙俊達遞上預約的帖子,掌櫃的親自出門,說了幾句吉祥話,便把他們領到了五樓的包間。
摘星樓四樓、五樓的包間,要杜老板發了話,才能訂出去。衛昭等人微服出行,掌櫃的看他們眼生,但也曉得能訂下五樓包間的,必不是普通人,故而對他們很客氣。
推開包間的房門,只見屋內陳設雅致,熏香袅袅,布置得很有品位,臨主街和側巷兩面的窗戶都打開着,站在窗邊看出去,能看到半個京城的燈景,的确是觀燈的上佳場所。
掌櫃的招呼小二上茶,見衛昭他們沒有別的吩咐,就畢恭畢敬告退了。
衛昭在桌邊坐下,端起茶水抿了抿,招來蒙俊達問道:“隔壁三間都是何人,你可打聽清楚了?”五樓只有四個包間,遇上親戚的可能性太高,衛昭必須摸清底細。
蒙俊達抱拳道:“啓禀殿下,我們左邊是平郡王家,右邊是永安王家,斜對面的,是宋國公一家。”
衛昭神情一滞,旋即問道:“兩位太妃可曾前來?”宋國公府暫且不論,另外兩家跟他卻是平級的,若是有長輩到場,他需得過去打個招呼。
蒙俊達想了想,回道:“平王太妃來了,永安王太妃沒來。”衛昭稍稍松了口氣。
不料剛從平郡王家的包間出來,衛昭就遇上了領着兩個孩子打算出門的姜澈。
片刻的沉默過後,姜澈先開口:“你也是來看燈的?”因他沒有介紹衛昭的身份,身邊兩個孩子都是愣愣的,有些不知所措。
衛昭下意識地應道:“榮兒鬧着要看花燈,就帶着他來了。”
姜澈拍拍兩個孩子的肩膀,輕笑道:“小孩子嘛,都是愛看熱鬧的,我的兩個外甥也是。”
衛昭勾唇笑笑:“既是如此,你們就快去吧,榮兒還在屋裏等我。”說完不等姜澈說話,匆匆回了房間。
姜澈愣了愣,就在兩個孩子的催促下領着他們下了樓。
衛昭回到包間,心緒仍有些不平,君情正在給衛崇榮剝桔子,看也不看他,輕聲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衛昭瞥他一眼,半晌沒有說話。的确,在有關姜澈的事情上,他太拖泥帶水了,一點也不幹脆。
此時,天色早已全黑,街上的花燈越來越多,還有舞龍燈的,澆鐵花的……
衛崇榮趴在窗邊,看得目不暇接。衛昭和君情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着話,一邊說一邊對衛崇榮進行投喂,搞得他眼睛忙不過來,嘴巴也忙不過來。
看到後來,衛崇榮就有些困了,可衛昭卻沒有要走的意思,君情更是穩坐如山。
衛昭見兒子不時拿手揉眼睛,知道他是想睡了,就把他抱起來:“榮兒困了就先睡會兒,到了放河燈的時候,爹爹再叫醒你。”
衛崇榮含糊地點點頭,乖乖閉上眼睛,不一會兒就睡着了。
君情帶着些許歉意道:“都是因為我,不然你們就能回去了。”他的身體不便,要放河燈,必須等到人群散去以後。
衛昭不想吵醒兒子,稍微壓低聲音道:“你我之間,還說這些,信不信我收拾你……”從小到大,君情很少跟他客氣,偶爾來上一回,還真是不習慣。
“我不信!”君情的語調,明顯是上揚的。衛昭的話放在平時,或許不是開玩笑,可是他都這樣了,他還能如何收拾他,他是傻瓜才會信了他的話。
衛昭剛要開口,忽然聽到門外傳來陣陣歡呼聲,凝神一聽,原是摘星樓的猜謎送燈活動開始了,忙讓人把向內的窗戶打開。
幹等着也是無聊,不如與民同樂,而且摘星樓的花燈質量不輸宮燈,外形又新奇好看,他給衛崇榮贏兩個回來,肯定把他樂瘋了。
君情的想法和衛昭差不多,也是找個事情打發時間,不然再等下去,他也要困了。
摘星樓與其說是樓,其本質更類似于塔,從第二層開始,就是中空的,上面三層的客人,都能看到搭在二樓中央的高臺。
用于贈送的花燈共有十二盞,都用繩索系着,緩緩上升,再緩緩下降……如此反複,讓每層樓的客人都能看清楚貼在燈下的燈謎。
十二盞燈各有特色,最吸引人眼球的,卻是一盞走馬燈,它的每一格,都是一個故事,不是民間傳說,而是開國至今,大衍最有名的八位武将和他們的戰例,其中就有姬清和君臨。
衛昭當即決定,他就要那盞燈了,但是那個字謎: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懸。一月複一月,月月還相連。左右排雙羽,縱橫列二川。阖家都六口,兩口不團圓。他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愣是猜不出是什麽字。想到君情讀書好像要比自己認真點,衛昭掉頭看他:“情兒,你會嗎?”
君情一愣,輕輕搖了搖頭,他和衛昭一樣,對詩詞歌賦毫無興趣,讓他猜謎,如何猜得出來。
花燈并不值錢,可勝在別致,誰家沒有幾個年幼的孩子,看了都嚷嚷着想要,因而大部分人都在冥思苦想,有猜到的,就用紙條寫了讓人給掌櫃的看,若是答對了,就會把燈摘下送去。
漸漸地,花燈越來越少,衛昭卻是一籌莫展,為何非要是猜燈謎呢,換個玩法就好了,像是投壺之類的,他絕對不輸人。
走馬燈是留到最後的一盞燈,可見其難度不小,但是衛昭對它,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最終,看到小二放下繩索,把它摘下來,衛昭在遺憾的同時也感到慶幸,衛崇榮睡着了,不知道猜謎送燈的事,他不告訴他,不就是了。
君情看到衛昭一臉郁悶的表情,突然就在想,他要不要惡補一下詩詞歌賦,否則以後他兒子看上了花燈,他也猜不出燈謎怎麽辦,指望姬辛是不現實的。
恰在兩人胡思亂想之際,有人前來敲門,随行的侍從走到窗邊一看,是摘星樓的小二,手上拎着剛摘下的走馬燈,說是給他們送來的。
侍從明顯一愣,王爺和侯爺都猜不出燈謎,他們也沒遞過答案上去,就問小二是不是搞錯了。小二忙說不會,寫着答案的紙條上就是寫的他們的房間號,不會錯的。
感覺事有蹊跷,侍從将此事報與衛昭知曉。衛昭聞訊不禁啞然,他有想過,花燈是別人送他的,可是知道他來摘星樓的,只有隔壁兩家王府的人。姜澈帶着外甥出門了,不會是他;平郡王衛昌的話,水平還不如自己,便是身邊有高人相助,衛昌的兒子年紀和衛崇榮相仿,斷不會不要這個花燈;想來想去,只可能是斜對門的宋國公家了,他們的消息,真是夠靈通的。
侍從再三和小二進行确認,确認無誤就把燈收下了。衛昭拿着走馬燈,不但沒有成就感,反而挫敗感十足,別人送的和自己猜的,感覺真是差太遠了。
見時辰差不多了,街上的人群慢慢散去,衛昭喚醒了衛崇榮,準備帶他放河燈去。衛崇榮醒來看到走馬燈,果然驚喜十足,緊緊抓在手裏,大眼睛一閃一閃的。
放河燈要到禦水河,距離摘星樓不遠,半刻鐘不到就到了。因他們到得比較晚,河上早已飄滿了一盞盞的蓮花燈,燈內用灑金紅箋寫着祝福的話語。
衛崇榮以前放過兩回河燈,心願都沒實現,後來就不再放了,不過今日,他肯定是要放的。
禦水河邊有賣蓮花燈的小攤,衛昭等人過去,每人買了一盞。
攤主見他們穿着不俗,熱情地介紹道:“幾位客官,你們是要寫好的紅箋,還是空白的,小店備有筆墨,你們可以……”
沒等攤主把話說完,衛昭就擡手道:“自然是自己寫,你們奉上筆墨即可。”
君情最先寫完,衛崇榮湊過去一看,他只寫了四個字,阖家平安。衛昭敲敲他的腦袋:“看什麽看?你字都認全了?還不快寫自己的,有不會寫的字,可別畫圈圈哦。”
衛崇榮不服氣地瞪回去,雖說他手上力氣不足,寫出來的字不大好看,可是畫圈圈那樣丢人的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衛昭不再理會衛崇榮,提筆就寫,一氣呵成,他寫的是“國泰民安”。衛崇榮看了很是無語,放河燈而已,這個心願是不是太大了,應該衛夙或者衛明來寫才對。
見衛崇榮遲遲不動筆,衛昭催促道:“榮兒,你快寫,放了河燈還要去撈燈呢,時辰不早了。”
衛崇榮想了想,最後寫了“萬事如意”。他的心願太多,寫哪句都不合适,只有這一句,能全部概括了。
衛昭和君情看了他寫的內容,都忍不住笑了,這個小東西,真是夠貪心的,居然想要“萬事如意”。
寫好箋紙,把箋紙放進挑好的蓮花燈裏,将花燈放到河中,順水飄走,放河燈的程序就算走完了一半,剩下那一半,自然就是撈燈了,要到下游才行。
君情堅持要自己放燈,可他身形不便,便是有衛昭扶着,也是半跪下去,才把燈放了出去。倒是衛崇榮,他的蓮花燈是自己放的,沒讓衛昭幫忙。
“情兒,我們不着急,慢慢走,反正撈燈也不是撈自己的。”衛昭見君情額上沁出細細的汗珠,扶着他慢慢走着,邊走邊說。
君情“嗯”了一聲,對他的話不置可否。衛崇榮被蒙俊達牽着手,一蹦一跳走在他們身後,手上還拎着那個漂亮的走馬燈。
到了下游,已有不少人在河邊撈燈。衛崇榮老遠就看中了一個鳳凰造型的花燈,蒙俊達幫他撈,撈了兩次撈不到。衛昭飛身躍起,踏水而行,幫他把燈撈了回來,岸邊響起熱烈的掌聲。
衛崇榮急不可耐地把燈裏的箋紙取出來,卻見上面寫着“得償所願”,不由哈哈大笑。“萬事如意”對上“得償所願”,看來他今年的運氣,一定會很好的。
君情看上一盞素雅的白蓮燈,這回他沒有勉強,讓衛昭幫他把燈撈了起來。君情取出箋紙,上書“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字跡娟秀柔媚,顯是出自某家閨秀之手。
君情猶自看得出神,衛昭笑道:“雖然不是七夕,可是這話,寫得也算應景。”衛崇榮聰明地選擇了閉口不言,這不是适合他開口的內容。
衛昭随後撈了個金色的蓮花燈,內書“琴瑟和鳴”。衛昭頓時黑了臉,只覺哭笑不得,他都不打算成親了,能跟誰“琴瑟和鳴”去,真的是,一點也不靠譜好不好。
就在此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從他們身後傳來:“有些人啊,打仗丢人現眼,仗勢欺人倒是很擅長,先是搶人預訂的包間,再是搶人猜到的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