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緣由
尤其是衛昭,眼中已經顯出殺機,他擡起手,指着霍青陽,寒聲道:“霍青陽,你把話給我說清楚!”
會稱呼自己為殿下的,肯定是知道他秦王身份的人,而且霍青陽聲稱,自己對他有救命之恩,可衛昭想來想去,愣是記不起何時有過這回事。
見衛昭眉宇微蹙,面上的疑惑不似作僞,霍青陽繼續道:“六年前,烏蘭城外,殿下曾經從扶餘人的馬蹄下救出一個孩子。”
六年前?!那就是永嘉三十九年了,那是他第一次随軍出征,滿心想的都是如何建功立業,偏偏李伉謹慎過于,這也不許,那也不準,煩得衛昭不行,這樣拖下去,戰事何時能夠結束。
換成其他人,主帥有令不得輕舉妄動,便是心裏再不服也只能憋着,絕對不敢違令出擊,軍令如山,有違者斬。
衛昭雖是皇子,可也是李伉麾下的将軍,明着違令是不可能的,可暗地裏,他卻經常帶着數百親兵,在兩國邊境晃悠,遇上小股的扶餘敵軍,通通斬殺不赦。
很難說衛昭的運氣好不好,前幾次,他遇上的都是小規模的扶餘軍隊,少則數百人,多則一兩千人,他的親兵乃是大衍最精銳的騎兵,有以一敵十之能,兩三倍己身數量的敵人,并不在話下。
豈料這日,衛昭原是随意轉轉,卻遇上了突襲烏蘭城的扶餘右将軍獨孤恩。盡管獨孤恩率領的并非聲名顯赫的金狼軍,可他手中兵馬萬餘人,也不是衛昭的區區幾百人馬能應對的。
幽州地勢坦蕩,千裏沃野,東邊是富饒肥沃的松河平原,西邊是寬闊無垠的烏蘇大草原,物産豐富的阿爾斯蘭嶺橫亘其中,無論耕作還是放牧,甚至漁獵,都是難得的寶地。
但是幽州有一點不好,就是它北高南低,落在扶餘手頭,那是易守難攻,可到了大衍手上,就是易攻難守了。
正是由于地形上的便利,扶餘人突襲烏蘭城格外容易,穿過草原就到了,令人防不勝防。再說李伉的人馬主要駐紮在白城附近,距離烏蘭城一百多裏,有事根本來不及救援。
衛昭帶人趕到的時候,扶餘人已在城中洗劫一空,匆忙退去了。他們到底是懼怕大衍的十萬大軍,只敢殺人劫物,卻不敢在城中多做停留。
“殿下,要不要追?屬下聽說,獨孤恩命人劫走了城中數百名少女。”衛昭的親兵向他回話道,語氣很是不忿。
扶餘人南下大衍“打秋風”,除了搶奪金銀和糧食,最愛搶的,就是适齡的少女和少婦了。那些無辜的女子到了扶餘,會被娶不到媳婦的扶餘男子瓜分,并為他們生兒育女。
日後,她們的兒女長大成人,絕不會記得自己身上還有漢人的血統,他們只會做與自己的父輩相同的事。類似的悲劇,在大衍的北疆,上演了一代又一代。
衛昭稍作思忖,揮手道:“弟兄們,跟我上!”怎麽可能不追,就這樣放過扶餘人,他對不起自己的姓氏。
Advertisement
那一役,衛昭以少勝多,愣是只靠八百精騎,殺得獨孤恩帶着剩餘不足半數的人馬敗退而去,同時救回了諸多被擄的少女。
衛昭人馬有限,見好就收,并不窮追不舍,就在他準備帶人回城的時候,意外發現落在後面的一個扶餘騎兵馬下,似乎挂着個男孩子,眼看就要被他的馬蹄踩中。
衛昭二話不說,立即調轉馬頭,向前追去。衛昭身下的“流星”,乃是烏孫進上的神駒,是他十歲那年,遠嫁烏孫的高昌公主特地命人送來的,以賀他十歲生辰。
流星急速如風,絕非尋常馬匹可媲美,眨眼間就追到了扶餘人的隊伍尾端。衛昭長槍一挑,将那個扶餘騎兵挑下戰馬,再順勢反挑,把吓得面色蒼白的男孩子挑起來,橫挂在身前馬背上。
此時,附近的扶餘士兵發現了衛昭,紛紛向他圍攏過來。衛昭冷冷掃了他們一眼,長槍再度出手,不過片刻,就帶着男孩子殺出了重圍,留下身後一地狼藉。
“你就是那個被抓錯的小鬼?”衛昭微微眯起眸子,眼中的殺機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些許打趣之意。
當年,衛昭的确救了霍青陽,但他回城以後,就把他交給了當地官員,讓他們送他回家,從此再未過問此事,因此他并不清楚,扶餘人抓的都是妙齡少女,如何會夾雜着一個霍青陽。
霍青陽垂首,低聲道:“在下不是被抓錯的,而是那些混賬,他們抓走了我姐姐,我想把姐姐救回來,才追上去的。”
雖然大多數被擄的少女都獲救了,可有少部分,仍是被扶餘人帶走了,想着霍家如今只得霍青陽一人,衛昭沒有提及他的姐姐,而是淡然道:“就算不是你,我也會救的,你不必放在心上。”
霍青陽拼命搖頭,堅持道:“對殿下而言,此乃小事一樁,可不必在意,但對在下來說,救命之恩豈能忘懷,在下絕非忘恩負義之輩。”
衛昭無奈道:“我不過救你一命,你卻救了我父子二人,事情就算扯平了,真要細算,是我欠你人情才對。”
霍青陽眨眨眼,突然笑道:“既是殿下欠我,是否打算要還呢?”
衛昭失笑,莞爾道:“你希望我如何還你?”這個小鬼有意思,剛剛還說要報恩呢,一眨眼就變成向他讨還人情了。
霍青陽斂起笑容,正色道:“在下想要從軍,卻苦于無門路,不若我護送殿下和小殿下回京,殿下看着合适,給我安排個去處。”
說來說去,霍青陽還是打算跟着衛昭進京。不過他的要求,倒不過分,想想他和扶餘人的恩怨,衛昭理解他為何要從軍。
随後,霍青陽老老實實向衛昭交代了自己的家世。原來,霍家祖籍雲州邊城,但永嘉二十九年,長寧王世子姬玉光複幽州白城、烏蘭城兩郡,衛夙從臨近的燕州和雲州調撥數萬軍民屯墾戍邊,霍青陽全家因此搬到了烏蘭城,而他本人,也是在烏蘭城出生的。
獨孤恩突襲烏蘭城,霍青陽的姐姐被擄走,從此下落不明。第二年,衛昭失手被俘,霍青陽的父親戰死,母親随後不久病逝,就把他托付給了老家的大伯。
霍青陽的大伯早年喪妻,無兒無女,遂把霍青陽當成親生兒子看待。豈料昨年,大伯進山打獵,就此音訊全無,霍家便只剩下了霍青陽一個。
那日在天門嶺,霍青陽一眼就認出了衛昭,他永遠不可能忘記,六年前他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刻,紅衣玄甲的少年皇子恍若天神一般降臨,硬是從扶餘人的鐵蹄下把他救了回來。
正因為那個人是衛昭,他一路上才會對他們那樣好。在霍青陽看來,衛昭對他的恩情,他是永遠還不清的。當時,扶餘人都在撤退了,衛昭回身救他,是冒了極大的風險的。
從霍青陽說出衛昭救過自己的話開始,伊殷就沒有開口,他一直坐在一旁,靜聽他和衛昭的對話。
終于,當霍青陽說到他想從軍的時候,伊殷驀然想起了他的身份,不是現在的,而是未來的。
霍青陽就是霍東君,是太平十年光複幽州全境,徹底擊潰鐵勒和扶餘的大衍大将軍,他曾親口對伊殷說過,一生最尊崇的人是秦王衛昭。
伊殷起初沒把兩個人聯系到一起,不僅是因為名字不同,而是眼前的霍青陽,在形象上跟他記憶中的霍大将軍,真是沒有一點相同之處。
此時的霍青陽,是個眉目清秀的英俊少年,而未來的霍大将軍,卻是彪形大漢一枚,站在一向以個子高著稱的伊殷面前,還能比他高出半個頭,真不知是如何長的。
想到這裏,伊殷忍不住不停去看霍青陽,看得他心生疑惑,跟他對視起來,兩人的眼睛,一個睜得比一個大。
最終,伊殷率先認輸,笑着抹去久久不能眨眼逼出來的淚水。他想了又想,始終覺得霍青陽要長成霍東君那副模樣,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他為何要改名,伊殷倒是能猜到原因。衛夙駕崩後,六皇子衛陽繼位,霍青陽的名字犯了新皇的名諱,可不就得改了,“東君”二字,乃是傳說中太陽神的名字。
只是這一世,他和衛昭平安回到了大衍,就絕不會再給衛陽登基的機會,霍青陽的名字,估計是不用再改了。
經過一番讨價還價,霍青陽總算說服衛昭,在霍家多住些時日,等他處理好家中事務,再一同出發。
霍家沒有其他人,霍青陽要走,短期內還不打算回來,處理的東西可就多了。衛昭和伊殷也沒想到,霍青陽看着那樣窮,家裏竟然還有不少好東西。
趕集那日,霍青陽向裏正借了牛車,打算把這回帶下山的獵物和家裏積存的藥材,通通帶到縣城賣掉。
衛昭看到不少藥材年份久遠,就勸霍青陽暫時不要賣,這些東西在小地方賣不出大價錢,反正也不重,不如帶到京城去,賣了起碼能給他買套兩進的院子。
霍青陽同意了,就把東西重新清理了一遍,輕巧的、貴重的全部帶走,只賣掉笨重的那些,便是如此,最後賣出的銀兩,也讓他大喜過望。
衛昭見狀不由嘆氣,這個傻孩子,以前被人坑了多少銀子啊,難怪身手那樣好,還能過得那樣窮,他把他帶到京城,估計是有操不完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