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改革起,動世族
天色漸漸暗下, 殿中燭火通明,照在臉上留下一片溫柔之光。
窗外樹影在月光下随風輕搖。
春喜搓着手站在議政殿外,時不時的墊腳從半開的沉木雕窗縫隙中往殿內瞅上一眼。
然而, 無論什麽時候去看,伏在禦案上的女子始終保持着一個姿勢, 竟然未曾改變過。
春喜愁容滿面,王上從早朝後一直到現在可是滴水未進。
這身子怎麽能受的住?
但他急歸急, 若是讓他此刻進去打斷王上, 借他十個腦袋他也不敢。
平日裏王上待人寬宥, 但若是在她獨自一人忙碌時有人不長眼的攪擾,就算是承乾君都讨不了好。
更別說他們這些做下人, 一個不留心,就是被打發去尚衣監。
好不容易爬上現在的位置, 他可不能一步踏錯滿盤皆輸。
春喜眼珠子一轉想到一個人, 立刻招來一旁的小太監耳語了兩句, 那小太監聽完後領命向宮外跑去。
不一會兒,一個本該在京郊操練新兵, 身姿挺拔,朗眉星目的冷面男子便出現在議政殿外。
淩波雲冷觑對着他讨好作揖的春喜一眼, 面色寒洌如霜,“東西。”
春喜連忙招呼端着甜湯提着食盒的小太監上前,接過東西遞給他, 嘴也沒閑着, “在這在這,都熱着呢,有勞淩大人,小的真是感激不盡。”
“聒噪。”淩波雲接過東西, 冷冷留下兩個字,轉身進入議政殿,動作輕的幾乎沒讓殿中的人察覺。
春喜看着他快要走到禦案旁的背影,松了口氣。
Advertisement
幸好還有淩大人能在王上身邊說幾句話。
春喜擺擺手,領着小太監們轉身離去。
走着走着,心裏不由想起坊間關于王上與淩大人的豔聞,忍不住暗嘆了一口氣,這宮牆外的人那知道宮牆內的身不由己。
在這宮裏兩情相悅也并非就是好事,等再過幾年,大臣們必定要以子嗣之由讓王上早日成婚,到那時淩大人又該如何自處?
他可聽說現如今盛京城的适婚男兒,但凡長的好看又有幾分才學的家中都未曾安排婚事。心裏打的什麽主意,簡直是司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一步登天。
這世間沒人不喜歡。
浮沉在這王城中數百年的世家大族,更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讓家族長久不衰的機會。
到那時,這笙歌曼舞一片祥和的盛京城,只怕又是一場血風腥雨。
春喜擡頭望着月亮,清冷的月光映射在宮牆上。
他淡淡一笑。
這王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傷心人。
而另一邊在他離開後的議政殿,并未因多了一個人出現什麽變化,還是依舊的寂靜無聲,禦案上堆疊着一張張改變大晉格局的大改革誕生在黎纾筆下。
這是日後大晉強國的根本。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離不開軍隊的強大,要想軍隊強大,就離不開金錢的支持。
無戰事時養兵所需錢財就不是可小數目。
更不要說打起仗時又是怎麽一個花錢如流水。
當然,如果只是單單依靠農業發展,是不可能讓一個國家有充足的稅收,關鍵還是看商業。
改變重農抑商的現狀只是第一步。
接着……統一貨幣……如何合理免除商稅……以及發展商業的同時農業也需共同發展……還有軍政……科舉……
黎纾腦速轉的極快,整個人都沉浸在對大晉日後的規劃中。就算腹中已經饑餓難耐,也不願停止。
直到一陣飯菜的香味飄入她鼻中,她人還沒反應過來,胃已經先她一步響起了“咕嚕咕嚕”的腹鳴聲。
手中的毛筆漸漸停下,她擡頭看向不遠處在矮桌上開食盒的淩波雲無奈一笑。
“又是春喜去找的你罷。”
淩波雲聞言輕“嗯”了一聲,輕聲道:“王上可要歇息片刻?”
“也好,确實是餓了。”黎纾放下手中的毛筆,起身走到矮桌旁坐下,淩波雲立刻将盛好的湯,雙手奉給她。
黎纾接過喝了一口暖暖胃,擡頭看他一眼道:“你吃了嗎?”
淩波雲一愣,回想了一下春喜去叫他時剛下肚的酒肉,冷着臉道:“未曾。”
“那就坐下來一起吃。”黎纾擡眸又瞧了他一眼說道。
“是。”淩波雲趕緊入席,手腳麻利的給自己也盛了一碗湯。
深吸一口氣一口灌下,喝的又急又快,不出意料嗆到了自己,連忙捂着嘴,但仍是咳的面臉通紅。
黎纾擱下湯碗,急忙給他拍了兩下背。
“慢點,又沒人跟你搶!”
“屬下失禮,請王上贖罪。”淩波雲說着就要起身下跪,黎纾直接按住他,“老實坐着。”
随手倒了一杯茶遞給他,“喝口水壓壓。”
“多謝王上。”淩波雲接過茶碗,喝了一口,壓下喉間的咳意。
黎纾回到自己的位子,繼續慢條斯理的吃着飯食。
一時間殿中兩人,一個安靜吃飯,一個垂眸捧着茶碗安靜喝茶。
落在雕窗上的一對影子,有一種溫馨而又舒服的感覺。
用過膳,淩波雲收拾好食盒告退離去。
京郊軍營中事務繁多,他也不能離開太久。
淩波雲一走,大殿中又剩下黎纾一人,這人一吃飽就不太想動彈,看着禦案上的還有一些需要收尾的內容。她想了想起身一一将散亂的紙張收拾整齊,踹進懷中往鳳仙宮而去。
事情總是做不完的,但是身體總有糟蹋完的一天。
她可還想長命百歲呢,可不能因為這點事,影響了她日後的壽命。
宮燈隐隐。
夜深,人眠。
第二日。
早朝之上當黎纾拿出數張昨日寫完的變革之法,又一輪的君臣争鬥在朝堂之上上演。
然而這次黎纾并未再去尋求鳳乾的幫助,僅憑自己一人之力舌戰群臣,給大晉的大臣們狠狠上了一堂課。
那些超前的農田農具改造水利發展以及建立租佃制,還有關于商坊建立所需要制定的《商坊律》,甚至還有軍事上的各種獎勵和改革制度就已經深深的震撼了群臣,所以當她後面講什麽科舉制選拔人才時,基本上大臣們已經暈頭轉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不過這只是他們被黎纾說懵了,一時沒反應過來。
等下了早朝,衆人方回過味來。
無不大驚失色。
王上這是要動世族!
跟她最後說的科舉制比起來,前面的什麽租佃制,商坊律,軍功獎勵軍隊改革完全是不值一提。
大臣們一時間人心惶惶,私下裏開始商量起對策。
而抛出一堆炸彈把人炸的人仰馬翻的黎纾是神清氣爽,伸着懶腰離開金殿,這一通忙活真是把她累壞了。
原本只是想搞個商坊律法,結果一想反正到時候肯定要跟大臣們扯皮,不如就把需要改革的東西全部一起丢出去,前面說些小的變動,最後讓科舉制作為壓軸。
這樣大臣們的眼睛必然會集中在科舉制上,對別的也就不會多注意。
至于科舉制,現在晉國人才選拔中首先第一點就是需要有家資,也就是說窮人是不可以做官的。其次就是采用官吏世襲制,還有少數的舉薦選拔,這就導致朝堂中人和世家大族之間的關系複雜而又多變,有能力的寒門子弟難以出人頭地,世家中沒用的草包占着茅坑拉不出屎。
所以黎纾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推行科舉制。
讓寒門中有才學有能力的人有個出頭的機會,也讓世族中不思進取的纨绔子弟有個被淘汰的緊迫感。
想法是絕對的好。
但是實行的難度也是絕對的高。
如今的大晉四大世族,以王族鳳家為首,之後依次是代家,陸家,還有尹家。
左相代奕就是代家在朝堂上的領頭人,右相陸知風是陸家人,至于尹家話語權在軍方和西南部族。
至于鳳家,之前有說過,鳳氏族人不可為官,不在朝堂之上活躍,甚至軍中也沒他們的身影。
軍中王室的力量多由君王從暗衛中挑選死忠之士擔當重任。
那麽,有沒有可能把鳳氏族人拉到她這邊,一起推行科舉制?
黎纾覺得這事有非常大的操縱空間,要說這麽多年鳳氏家族中人心裏沒點不能為官不能施展才華的憤慨,她是不相信的。
這人一旦有所求,就會有弱點。
看着別的家族蒸蒸日上,身為四大家族之首的鳳氏卻守着舊制平庸一生。
這心裏能痛快才有鬼了。
說起來黎纾也覺得奇怪,為什麽大晉會有這樣的舊制?
要說用人自己族的人用起來不更方便,又或者是害怕宗室亂政,導致大權旁落?
但也說不過去,總不能是誰有先見之明的,專門把人留給她用吧?
黎纾對自己突然冒出這樣無厘頭的想法,忍不住失笑的搖了搖頭,她還真是魔怔了。
這都什麽跟什麽。
轉而吩咐春喜去安排出宮的馬車,她一會兒要去鳳氏宗族見見那位深居簡出的族長。
這廂大晉的改革之風開始吹起。
遠處的五國也沒閑着。
各國打着恭賀的名頭來到大晉就是為了瞧瞧這位新任晉王是個什麽樣性情,畢竟之前大家聽的都是些只字片語,也沒見過真人。
對新王的印象,就是她還是長公主時如何嚣張跋扈,胡作非為,喜好男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名聲不怎麽好的人,竟然登上了王位。
如何不叫人意外!
西吳使臣回到王都面見西吳王時,除了将一路上的見聞告知外,便是着重說了一下關于晉國武器的厲害之處,能将改良武器的圖紙随意賣給別國,若說晉國沒有更厲害的武器,誰能相信?
其次是關于新任晉王與其侍衛淩波雲的各種傳聞,加之西吳使臣确實發現晉國新王身邊俱是些容貌出色之流。
因此對晉王喜好男色這點更加深信不疑。
随後他便向西吳王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
“啓禀我王,微臣覺得對晉國新王可試試“獻秀”這一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