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市場和工廠
蘇采青不在這點小事上和他争長較短, 只說:“民主有民主的好, 一言堂有一言堂的好, 馬克思說的事物的兩面性嘛。因為我想實現我的想法,所以我需要很強的自主性, 你能給我嗎?”
吳廠長反問:“你要多大的自主權?總不能說,你要我這個廠長之位, 我也得給你吧?”
蘇采青說:“您還別說, 這廠長給我做, 我都不要。就你們現在的狀況, 整個廠就是個負擔, 做這個廠長又累壓力又大, 沒您那麽大的責任感, 還真做不來。”
吳廠長見她捧自己,也不好反駁了, 只是輕哼了一聲。
“不過,”蘇采青笑眯眯地補充說, “将來或許你會求着我做這個廠長呢。”
吳廠長想都沒想就直接反駁:“不可能!”
他上位廠長不容易, 能夠一直利用現在的權力, 護住戰友們的親屬,實屬不易,他怎麽會輕易将手中的權力,拱手讓人?
蘇采青也不和他探讨這些,說:“我需要的權限,主要在生産上。比如說, 我對這個衣服的走線,或者是其他的方面不滿意,想要修改,其他的人就要無條件無原則地配合我。”
“你不會提前就考慮好嗎?一定要中途改來改去的,折騰人?”
蘇采青辯解說:“生産的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你也無法确定,真正生産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麽樣的問題。”
吳廠長沒吭聲,他也是常下車間的,知道生産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問題之類的。
“這是我最希望你們廠能夠做到的,當然你也可以放心,我不會任性胡為。生産線啓動了以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成本,都是我需要掏錢的,我也不可能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對吧?”
聽到蘇采青這麽說,吳廠長心裏才有些認同了,就是嘛,做商人的,哪有不看重自己的利益的。
見吳廠長似乎聽進去了,蘇采青繼續說:“除了生産上的最高決定權,我還希望能有一定的管理權限。能夠在人事上有些決定權。”
吳廠長堅定地說:“現在廠裏的人,都是我看好的,一個都不許下崗,也一個都不許趕走!”
生産上的事兒,他可以讓步,但是不能動他的人。
Advertisement
蘇采青搖頭:“我想你是誤解我了。我要這個權力,難道就是為了把你的人趕走?我深知這個廠對于你的意義,如果不是基于你的目标和信念來談這個事情,我想你也不會想和我談下去了。”
如果那些烈屬們,會因為蘇采青的入駐,而有人被趕走之類的,相信吳廠長第一個不幹。
“你知道就好。”
蘇采青幹脆直接攤開了說:“廠裏現在的職工,絕大多數是烈屬吧?八歲當學徒,十歲進廠做事,十五歲算一個正式職工?”
“這你都知道了?”
蘇采青笑:“不打無準備的仗,這個道理您比我更明白。回到事情上來,那麽年幼的孩子,也幹不了多少活,你也只是找方式給他們賺錢的路子而已。可是你想過沒有,這樣長大的孩子,如果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服裝廠,怎麽活下去?”
吳廠長挺了挺胸膛,說:“他們在服裝廠也學了一手技術了,不怕餓死!”
“呵……也只能去別的服裝廠做事,而且在這個時候,其他的服裝廠也效益不好,哪裏還會招人?有關系的都進不去,別說沒關系的了。再說了,難道你就想讓他們一直當着這種職工?沒想過讓他們走一下別的路子?”蘇采青慢慢地誘惑着吳廠長。
吳廠長眉頭一皺,總感覺這事兒有詐,問:“還能走什麽路子?”
蘇采青似笑非笑地說:“吳廠長,您自己想要上位的時候,都知道要好好學習,怎麽到了別人身上,你就不知道了?年幼的孩子,需要的是教育和引導。正常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才是他們一輩子過得幸福的基礎。”
吳廠長愣了一下,沒想到蘇采青會提到這個問題。
他年輕時就在打仗,一直到打完仗,才去學習,所以就他自己的經歷來說,并沒有覺得學習一定要分什麽年紀。
“這個……有些現實的困難……”吳廠長有些結巴了。
戰友們犧牲後,國家确實給他們的家人進行了一些補助,可是那還遠遠不夠。吳廠長的這個廠,也是想讓他們都過得好一點。
大家能夠賺到錢,能夠拿到工資,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就是非常好的了,許多人也滿足于此。至于送孩子去讀書什麽的,也沒幾個人有那樣的想法,那是花錢的事兒。更何況,孩子在廠裏做事,還能多拿一份錢呢!
“現實的困難,就是家境不夠好,所以供不起孩子上學,所以孩子得去廠裏做工,對吧?這是個死循環,孩子長大了,就在廠裏找個對象,還是知根知底一起長大的那種,然後又生了孩子,孩子長大又在廠裏做工……這是您要的麽?”
蘇采青的語氣依舊平淡,可是字字句句都敲在吳廠長的心坎上。
他自己靠着學習和上進,才有機會掌握了這個廠子,其他的孩子呢?應該也可以靠着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說完,蘇采青喝了一口茶,也沒繼續追着說下去,吳廠長也沉默了。
有些問題,還是自己想明白來的更透徹。
吳廠長坐在沙發上發呆,蘇采青徑自端着茶,去了陽臺上,在那裏看着樓下的車水馬龍的盛景。
上海這塊寶地啊,果然是人氣超旺的。
後面,吳廠長的态度,明顯要好多了,再也不跟蘇采青杠了,整個人顯得沉靜安穩了不少。
蘇采青請他吃了個晚飯,這事兒八成是能成了。
吃完飯,蘇采青收拾了東西,和蘇小壯說:“咱們先回去吧,雲冰和雲清成了少先隊員,國慶要入隊宣誓,咱們要去觀禮。”
蘇小壯有些跟不上她的節奏了:“那廠子的事兒還沒完,咱們就這麽走了啊?”
“那事兒是還沒完,不過也不能急,吳廠長那邊需要考慮清楚,而且要把人員和事務都梳理清楚,才方便我們的加入。這是需要時間的。雲冰和雲清的事兒,我可不想錯過了。你這個做舅舅的不去,她們也會不高興了哦。”
蘇小壯對自己的外甥們沒的說,立馬就說:“那行,咱們回去吧。”
摩托車放在這兒,蘇小壯還有些舍不得呢,可是騎回去也太麻煩了,過兩天還得回來。
蘇小壯跟尾巴說了一聲,就和蘇采青回了吉陽。
因為國慶來臨,處處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
對于整個中國來說,這是一個新生的日子啊。
國慶節這天,蘇采青作為家長,應邀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國慶慶祝活動,除了一些文藝表演以外,還有一個部分就是新入隊的少先隊員,在國旗下宣誓。
張雲冰和張雲清這次都成了少先隊員了,上臺的時候,都是一溜小跑的。
蘇采青笑眯眯地看着,兩個閨女現在長得清秀白淨了不少,良好的基因底子已經慢慢地凸顯出來了,都是紮着一對麻花辮,這對雙胞胎就是格外顯眼。
她們被系上紅領巾的時候,蘇采青看了看旁邊的蘇雲雪,見她正用羨慕的眼神看着。
“是不是覺得雲冰和雲清好光榮好厲害?”蘇采青低聲問。
蘇雲雪點了點頭,豔羨之情溢于言表了。
“雲雪你這麽棒,當然也會入選的,只是你現在才二年級,要等以後才行的。”
蘇雲雪說:“我知道,我以後也會的。”
這孩子自信了一點,蘇采青也倍感欣慰。
蘇雲雪已經适應了這裏的環境,對學習也認真上心了許多,蘇采青是非常高興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扭轉起來也容易一些。
現在蘇大壯看到蘇雲雪,也不得承認說,五妹會養人。蘇雲雪在這兒住了一個暑假加一個月,就變化很大了。
這次國慶節文藝彙演,張雲冰也出了個節目,獨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她年紀不大,膽子卻很大,第一次登臺表演也毫不怯場,穩穩地唱完了一首歌。
蘇采青覺得,有些人的臺風,還真是天生的。
學校的慶國慶活動,一直弄到了中午,才放大家回家。
一回到家,就看到蘇二壯在等着了。
“五妹,你們回來了。”蘇二壯麻溜地站起來說,整個人都顯得對蘇采青恭敬了不少。
蘇采青招呼了孩子們洗手臉,說:“二哥來了,大哥送你來的?”
蘇二壯點頭。
三兄弟裏,只有蘇二壯沒有摩托車了,往來不方便。
蘇二壯顯然是有話要說,蘇采青說:“先吃飯吧,有什麽事兒吃完飯再好好談談。”
他的目的,蘇采青還是能夠猜到一些的。
蘇二壯忙點頭。
午飯是家裏做飯的阿姨做的,蘇采青也沒怎麽動手,吃完飯,孩子們休息了一會兒,就紛紛去睡午覺了。
終于只剩下蘇二壯和蘇采青,蘇二壯感覺壓力小了一些。
不一會兒,他突然發現,其實獨自面對蘇采青的時候,壓力更大。
現在,他總算是明白,為什麽大哥對着五妹也是那樣言聽計從的感覺了。
見蘇二壯張不開口,蘇采青主動說:“是辦養殖場的那個事兒吧?爹娘和我說了,他們沒意見。”
蘇二壯忙點頭:“是的,爹娘說讓我多聽你的。你二嫂也沒有意見。”
這次蘇二壯本來沒打算來這麽急的,可是他媳婦又找着由頭和他鬧了一場,他一氣之下,幹脆也就來了蘇采青這兒了。
“你自己呢?有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蘇采青問。
蘇二壯忙點頭:“那是當然。小壯都能吃那麽多苦,受那麽多累,我這個做哥的,也不會輸給他。”
還有挺強的競争意識,蘇采青挺明白他的感覺的。以前蘇大壯老實,蘇小壯散漫,蘇二壯憑着能說會道的嘴,顯得比兩個兄弟都要機靈厲害,孫細娥和蘇二柱也都願意聽他的一些。
現在反而是兩個兄弟比他有出息了,顯得他反而不行了。那種酸酸的滋味兒,确實是不好受。
蘇采青點頭:“既然爹娘都說了,你要聽我的,那你可要真的做到。回頭跟我鬧的話,我可就沒那麽好說話了。”
“好!”蘇二壯用力的點頭說。
蘇二壯雖然在鄉下養過豬,但是不可能一來就直接養豬的,所以蘇采青安排他去學習。
鑒于蘇二壯的文化水平,比蘇小壯還不如,蘇采青又讓幾個孩子教他一些認字算數的事兒。等到學到了這些基礎的,再去個學習班,學習如何養殖。
學習班非常多,學各種技能的都有,畢竟大家都相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蘇二壯的生活,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雖然學習認字和算術也很痛苦,可是這兒好吃好喝的,還沒什麽重活兒幹,所以他還挺樂意留下來的。特別是這兒沒有他媳婦的抱怨和唠叨,感覺清靜多了。
安排好了蘇二壯,蘇采青也沒管太多了,她的注意力還是在服裝廠的事兒上。
趁着這次回來,她和王朝英把工廠的事情讨論了好幾遍,最後拿出了一個合作的方案來。
說完了合作的事情,蘇采青還有其他的想法:“之前本來想着,要麽弄一個工廠,要麽開店,現在完成工廠這事兒,還有錢可以考慮開自己的店,你覺得怎麽樣?”
王朝英去過上海好幾次了,也知道了百貨大樓專賣區是個什麽情況,她一直覺得這樣直銷的方式比較好,售貨員的态度好了許多不說,什麽打折促銷活動也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售後也是,這樣就能夠維持住這個牌子的形象和聲譽。
開店的話,就是完全擁有自主權了,同時風險也大了許多,畢竟百貨大樓的人流量是有保證的,但是自己開店就不好說了。
王朝英說:“我想聽聽你更詳細的說法。”
蘇采青知道她雖然性格爽直,但不好糊弄,早就有準備了,說:“我和你說過的,改開以後,咱們的市場有着很大的變化。市場為導向是非常正常的發展了,所以咱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滿足市場的需求,才能把這個生意好好地做下去。”
王朝英點頭表示她懂,這些東西,蘇采青講過不是一次兩次了。
“咱們要跟上市場,就要了解市場,而了解市場的最好方式,還是直面市場,随時跟上它的變化的節奏。”
這些東西,蘇采青早已經深刻在骨子裏,說出來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不僅是服裝店,百貨大樓将來也會改變,變成一個為客人們盡心服務的購物場所。
聽明白了那些大的概念,王朝英問:“那你對在哪裏開店,開店後怎麽經營的事兒,想好了嗎?”
“那是當然,我可從不做那些沒準備的事兒。”
這些事兒,在蘇采青的腦海裏來回想了許多次了,所以她說起來的時候,也是侃侃而談。
王朝英很快認可了她的想法,說:“那就都聽你的!這次我一定要去上海幫你的忙,有什麽我能夠做的事情,一定要差遣我!”
蘇采青爽快地說:“那是當然,要不是看到你現在還算清閑有時間,還能夠幫得上我一些忙,我才想着開始着手這些事兒的。沒有你的話,我還得先把工廠的事兒處理好了,才能着手這個事兒了。”
王朝英是比其他人更加合适,且會做的更好的人。
“你能信任我就好!做別的事兒,我倒是不怕,但是這麽大的任務,我就有些擔心了,姐你可要好好指點我!”
“當然了,哪能全都壓在你的身上?”
再次去上海,王朝英不僅自己去了,還把黃薇薇帶上了,沒辦法,她倒是不太想帶,可是黃薇薇的口糧全得靠她呢!
王朝英把家裏專門照顧黃薇薇的月嫂帶上了,蘇采青幹脆把老七也帶上了。老七現在能自己走了,說話也順溜了許多,而且他又是個好帶的孩子,有王朝英家的月嫂幫着看着,也不是難事。
作者有話要說:最近謝謝大家的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