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 婚後 的傳言和傳言
成婚是約等于成年的大事, 再多公務等着一國儲君去料理,都可暫放一邊。
姜濯川原本應該有個超————長的婚假。
唯一的問題就是,大婚過了才三天, 姜濯川就開始去處理堆積如山的奏章文書了。
數日之後, 奏折山脈成功被搬成小山丘,姜濯川立刻說, 可以休息一下。
先陪灼華燙個火鍋, 明日正好有廟會, 又能帶她微服出去玩兒,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灼華心內感慨,從前她沒嫁進來時, 他的随叫随到,不知道造成多少次徹夜不眠的加班。
這些事, 若不是親眼看見, 姜濯川一輩子都不可能跟她透露。
結果剛到中午,北邊進宮來的銅鍋在桌子上剛支開,就有密探送來了軍報, 姜濯川神色一凜,就去了書房商議。
臨走時, 叫灼華自己先用膳,不必等他。
別人若是讓灼華等,她肯定會偷吃, 可若是不讓她等,她反倒非等不可了。
而且,在宮人圍觀侍候之下,一個人吃火鍋,那是何等的孤寡……
堪比去海底撈一人食, 店員卻連個玩偶都不給!
眼巴巴的等了很久,肚子都咕咕叫了,姜濯川也沒回來,灼華忍不住去書房找人——
派下人去的話,軍情當前,又進不得書房,就是白跑一趟。
再說,她親自過去,搞不好還能幫姜濯川排憂解難呢?
雖然她覺着自己腦子并不夠在政事上出謀劃策,可奈何她是看過原文的,懂得多嘛!
Advertisement
太子妃親臨,院門在門外內侍都很乖巧的讓了路。
灼華輕手輕腳進了書房,只見書桌上鋪了一張地圖,是密探在報告,說雖然目前拿不出證據,但駐守北疆多年的小趙将軍,認為如今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行動透着古怪——往年這時候,他們都會分散成小幫的人馬,去劫掠鄉村。
畢竟冬日,可是倉廪殷實的好時候,也是酷寒之中,大邺軍士在軍費吃緊時,最難受的日子。
他們沒來,或許就是在集結人馬,要大規模來犯。
小趙将軍希望朝中能增加軍饷,并加派軍隊去北疆駐守,姜濯川看着地圖,思考利弊。
灼華也很犯愁。
具體內容當然跟姜濯川不一樣。
灼華知道會打仗,可在她的印象裏,沒有哪個平行時空裏,戰争會發生在姜濯川登基以前。
太早了。
而且……這些事都來跟他說,老皇帝是徹底的,将兵權這樣社稷的命脈,也都交在姜濯川手上,萬事不管了?
平行世界裏那些攻略記錄跟姜濯川無關,可原文裏對于這對父子的描寫,可是明說了,直到老皇帝纏綿病榻,迫不得已将朝政交給姜濯川的時候,一百個不放心。
一切似乎都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從灼華進來開始,姜濯川并沒擡眼看她,似乎是不想讓別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從而給她太大的壓力。
畢竟他很清楚,灼華是不愛出風頭的。
但同時,他有種預感,灼華是會給他驚喜的。
就如同每一次那樣。
果然,灼華只是思考片刻,就上前道:“我認為,這一次北疆游牧部族的聯合動亂,肯定是有人給他們透漏了風聲,或者假信息,讓他們誤以為大邺朝內部根基不穩,才會蠢蠢欲動。”
姜濯川深以為然。
“我也是這麽認為,那麽你覺着,這個賣國賊最可能是誰?”
灼華原本打算委婉一點,可轉念一想,沒這個必要。
先前姜濯川能看到那麽多,別人對她情根深種的鐵證,也沒誤會她是個水性楊花,到處勾搭的女人。
如今她若還擔心造成什麽誤會而有所保留,太不厚道了。
“我懷疑是泰王舊部,當然,其中也許還有姜和玉摻和,但未必是主導,因為……他大概沒有時間去安排那麽多,那些各懷心思,想要通過扶持新主上位的賭徒,也未必事事都聽他的。”
“你知道姜和玉的身份?”姜濯川仍舊不意外。
而且比起之前誤會灼華跟這種人過往有過瓜葛,他更選擇相信,這都是不得已的,人力不可控的力量所導致的結果。
雖然一直沒明着問,但他很清楚,灼華一定經歷過什麽。
人對于自己完全不相信其存在的東西,是不會畏懼如虎狼的。灼華對怪力亂神只說萬般抵觸,只能說明,她在這上頭真的吃過虧。
不問,是怕勾起她不愉快的回憶。
灼華點了點頭,但沒說話,只是掃了一眼周圍的謀士們,以及等着拿到命令再回邊疆去的密探。
姜濯川一擺手,命他們都退下。
得虧如今趙回那小子是不在,否則非要被重色輕友的殿下氣的跳腳不可。
來禀報軍情的明顯是個不太了解東宮內近況的人,眼中的差異壓都壓不住。
所以他們家殿下,是娶了個神機妙算的軍師?!
乖乖,難怪從前不近女色的殿下,跟瘋魔了似的,非要娶個風評不好的女人,這件事在民間,都被傳成他被狐貍精迷了心智了!
鬧了半天,還是為了江山社稷?!
密探心內滿是欽佩的退了出去,悉心将門關上。
灼華這才深吸一口氣:“姜和玉,就是國師寂緣。”
姜濯川眉頭一皺,這是他在臣下面前慣常的表情。
但随即,還是舒展開來。
“有根據嗎?”
“沒有,是我……曾經在夢裏見過他摘下一半人【】皮【】面【】具的樣子,也看到了他的一些過往,可以說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必然的結果。”
她沒試圖給姜和玉求情,沒這個必要,別管自願與否,他的罪行都是罄竹難書。更何況,姜和玉若是得知他喜歡的姑娘,為他跟仇人求情,估計也不想活了。
“原來如此。”
這對他的妻子來說,可不是什麽愉快的經歷。況且無法拿到臺面上明說的細節證據并不重要,她在一團亂麻似的局面中,指出了清晰的方向,這就夠了。
這之後自然就好說了,內抓國賊,外鎮番邦,一切井然有序。
若說唯一的弊端,就是所謂的新婚休憩都泡了湯。
這麽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過年。
灼華獨守空閨的日子倒是不少,但這種程度的相聚,倒是給了她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兩輩子母胎solo慣了,如果強行跟另一個人從早到晚形影不離,也是會讓人不适應到近乎窒息的災難。
但她自己高興,東宮內對內情一知半解的人冷眼看着,卻覺這太子妃真是可憐!
你想想,捏傳奇女子,憑着美貌和手段嫁進東宮,結果除了偶爾被當成軍師用一用之外,也不怎麽受寵的樣子,簡直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王子公主婚後一地雞毛的範本……
對此,灼華一無所知,偶爾覺着別人的眼光怪怪的,便用從姜濯川那兒學來的法子震懾下人。
于是,新的傳言喧嚣之上:太子妃被冷落之後,不再溫婉可人,傻兮兮的等待男人垂憐,開始立威,要穩固自己的勢力啦!
這消息一出來,最高興的莫過于闫道蘊。
他還沒開始挑撥離間呢,事情就開始往他希望的方向發展了?
果然,那幻夢不是什麽前世,而是上天給他的預知。
只是東宮被姜濯川清繳數次,如今俨然是鐵板一塊,他縱然想去跟太子妃勾搭上,卻也不得其法……
于是灼華分毫不知,她仍舊被人惦記着,自覺歲月靜好。
至少為人婦的辛勞,她倒是沒體會到。
關于政務,确實是在忙的,偶爾插兩句嘴出出主意。
插不上話的時候,就旁聽,原本是覺着姜濯川太辛苦,打算了解一下他都在忙什麽,這樣安慰他的時候,話還能說到點子上。
雖然大多數時候,是姜濯川開解她——
灼華:“氣死我了,說得好聽是為舊主報仇,其實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群人渣,敗類,土匪!”
姜濯川:“沒錯,就是土匪,但他們就算沒這個由頭,也還是不會走正路,照樣會禍害百姓,倒不如如今都彙聚到一起,好一網打盡。”
灼華:……好有道理。
遂化憤怒為食量,多吃了一碗飯。
除此之外,就很清閑了,沒人教過她怎麽管家,所以東宮的內務,她也插不進手。
姜濯川在外,禮數周全得很,也經常提醒灼華不要忘了宮內的規矩,但那些,都只在東宮宮門之外,而在宮內,哪有什麽舉案齊眉的說法,怎麽高興怎麽來。
所以,灼華不用宮女布菜,甚至将宮女太監都直接打發走,有時候是跟姜濯川二人對坐,各自大快朵頤,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将菜都扒拉到飯上,自制蓋澆飯,端着窩在床上,一邊看話本子一邊吃,這才是常态。
跟着灼華進宮來的晴雨,每每在門外見到這一幕,心內都不由感嘆,這太子殿下還真是縱着小姐呀,她早先還擔心,自家小姐進了宮,會被拘束的受不住呢!
結果全是白擔心,她比在府裏的時候,還不守規矩,不在乎形象。
話說回來,她有沒有過形象,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