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自然:生物奧秘 始皇:難吃,不吃了
申猴開始進入下一個話題:
【說完了武帝遭受過的欺騙,我們再來看一些比較常見的小戲法。以後遇到類似的奇聞異事,不要再傻乎乎地認為是神仙法術了。】
說着,申猴取出了一張紙,用毛筆蘸了什麽汁液在紙上寫下一個字。很快紙幹了,看不出任何痕跡,但當申猴将它湊到蠟燭燃燒的火焰旁邊時,紙上卻浮現出了字跡。
是一個“鬼”字。
百姓們:原來是提前寫了字的!
【這種液體遇熱會變色,于是顯形。像這類的液體多得很,有一些遇到熱量會變成血紅色,看上去非常吓人,其實都是提前寫好了的。】
除此之外,申猴還展示了灑水之後變色、塗抹上某種液體之後變色,等等一系列操作。
最後告訴所有人,這些東西在教育頻道的化學課裏都能學到。
化學課目前只對掌握了相關知識的人開放,剩下的人要學會基礎科目才能開化學。
但其實那些專業人士點開化學課就會發現,裏面壓根沒有什麽殺傷性的化學實驗,都是一些簡單的、和民生相關的。
比如制作肥皂的方程式。
事實上,很多危險的化學實驗,想做也沒那麽容易。光是那些實驗需要的原材料,大家就弄不出來。
像是三碘化氮,輕輕一碰就會爆炸。但是你讓古人置備這個,他們就得先置備一氟化碘、氮化硼和三氯氟甲烷,還得保證溫度在零下30℃。
不說後者,前者光看名字就已經暈了。
所以說大部分化學物質都要經過複雜的流程才能置備出來,一環扣一環,套娃一樣。
因此別說化學課沒那些內容了,就算有,也得給他們很多年才能整出來。古代可沒有流水線工廠,用來生産化學實驗需要的那堆化合物。
算來算去,也就火藥最好制作。
申猴緊接着又展示了白磷的自燃,并解釋了鬼火的來源。
其實就是墳墓一類的地方有屍骨,屍體腐爛後骨頭裏的磷發生反應生成了磷化氫。這些磷化氫是氣體,所以突破土層封鎖飄了出來。
但它們的燃點又特別低,就很容易發生自燃現象。而且随着人的走動,空氣被帶動,燃燒着的磷化氫就會因為流體力學跟着人跑。
申猴很難和古人解釋什麽叫做“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所以鬼火會被大氣壓着靠近被人類行走帶動了空氣流動的位置”。
好在大家也沒有太過糾結這個問題,聽說鬼火只是骨頭裏飄出來的東西自己燃燒了,是正常現象,沒有鬼,也就放心了。
不過放心歸放心,看到之後還是會吓一跳。而那可是火,別管能不能燒着人吧,躲遠點總歸是好的。
接下來,申猴又解釋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小把戲。例如指尖點火,是用的鎂粉,或在指尖塗抹一些易燃的液體(稀釋的丁烷等)。
不學數理化,生活處處是魔法。
申猴覺得化學小實驗挺有意思的,就幹脆挨個做給大家看。什麽法老之蛇、黃金雨、水面上的火焰等等。
這一環節的最後,他給出了點石成金的真相。
【化學,一開始就是西方的煉金師為了将其他物質變成黃金,才一點點摸索出來的。那麽,它真的可以把其他物質變成黃金嗎?】
衆人已經被訓練出了條件發射,直接就是搖頭,答案肯定是不能。
【沒錯,化學無法把不含黃金的物質變成黃金。】
申猴放出了元素周期表。
【這是化學的元素周期表,裏面記錄的是最基礎的元素。你們可以理解為,這些都是字的筆畫,它們可以互相組合成新的字,也可以單獨作為一個字存在。
】
就像“一”和“不”。
申猴指了指金、銀、銅三個元素:
【它們都是基礎元素,也就說只能由他們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新的東西,沒有辦法用其他東西合成它們。】
被煉金術忽悠過的劉徹:……
【不過雖然無法合成金銀銅,但是可以用含有金銀銅的物質将裏面的金銀銅單獨提取出來。】
申猴拿出了一瓶硝酸銀溶液:
【這是硝酸銀,裏面就含有銀,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融化了銀的液體。如果方法得當,就可以将其中的銀分離出來,這樣你們就成功獲取到了白銀。】
劉徹迅速理解了,期待地問道:
“那黃金也有類似的溶液嗎?”
【有倒是有,不過黃金一般不和其他物質融合,所以很少。而且即便有,也不建議去接觸,一般和黃金有關的化合物都有劇毒。】
實際上申猴并不覺得古人能弄到黃金的化合物,這東西實在是太不愛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了。
縱觀如今的化學界,都得配置一些十分稀有難搞的溶液才能溶解黃金。說真的,弄這些溶液的成本可能都比黃金本身值錢了。
【古代的點石成金術,基本就是魔術。】
【何為魔術?參考之前的鬥棋。】
為了讓諸位深刻了解魔術,申猴一連放了好幾個魔術大師的視頻。而且專門挑的那種沒有太多理解難度,單純靠手速的。
比如倒扣的三個茶杯裏有小球,結果魔術師不斷更換茶杯的位置之後,最後一一揭開,球都沒了。再換一換位置,重新揭開,球全在同一個茶杯裏。
這種就是純粹依靠速度,在你眼睛還沒反應過來之前,他飛快地完成了掀杯子拿球放球的動作。
申猴切換着正常速度和慢速兩種播放方式,讓所有人仔仔細細看清楚了一切操作流程。
看完之後——
劉徹:麻了。
尤其是其中有一個魔術就是點石成金,魔術師把石頭用極快的手速替換成提前準備好的黃金。
【其實這種還算好的,至少它替換成了真的黃金給你檢查,上當受騙不冤。後世建國之後曾經有過一個騙術叫“水變油”,有人自稱能把不值錢的水變成石油,還騙到了很多人,這個騙術好歹還牽扯到化學實驗呢。】
申猴給大家看了還原的視頻。
發明者剝離掉電池表面的鋅皮後,把電池丢進鹽水,于是水中出現大量能點燃的氣泡。他誤以為自己是點燃了鹽水,其實點燃的是電解之後産生的氫氣。
在這個基礎上,發明者不斷研究改良,終于折騰出了一種可燃液體。該液體燃燒時會産生藍色火焰,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
将它勾兌到普通的水中,也可以進行點燃。很多人看到原本正常的水被點燃了,就當真以為水變成了“油”,其實只是一層可燃液體浮在水面而已。
劉徹:舒坦了。
劉徹現在心理平衡了,知道上當受騙的不止自己,他就很高興。
水變油騙的可不只是老百姓,當時很多國營企業都被騙慘了。據說這些人都是高知識分子,有些人自己就學過化學。
劉徹:他們學過了還被騙,朕都沒學過,被騙當然不丢人!
【其實學過之後被騙也不難理解,化學太博大精深了,學了一點點,更容易上當受騙。】
當初騙子就是打着化學的名義騙人的。
人家自稱發明了新的化學實驗成果,大家看多了神奇的化學實驗,自然就信了,以為這是科學界的新發現。
不過申猴也沒有過多解釋,只是上傳了大量化學實驗的小視頻,讓感興趣的人自己抽空觀看。
除了化學實驗,各種基礎魔術、戲法等等,也都放上了。
最後,申猴提醒道:
【變戲法可以當個樂呵看看,不要真信了就行。以後在集市上碰見做這個雜耍藝人,也可以去瞧個熱鬧。現場變戲法比隔着天幕看有意思多了,畢竟人家要練出這個手速也是不容易的。】
就像現代人明知道魔術是假的,但每次遇到了還不是興高采烈地過去圍觀?光欣賞人家的魔術過程,就是一種享受了。
還有的人會為了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研究出原理,選擇反複觀看。
古代百姓十分淳樸,因為娛樂少的緣故,他們對很多東西都百看不厭。哪怕天幕展示了基礎戲法的視頻,他們可以随時重看,也不影響他們下回大集時碰上了依然過去捧場。
說起來像是那類靠手速完成的戲法魔術,知道了原理反而更叫人佩服了,或許還能促進不差錢的觀衆多多打賞。
不少雜耍藝人看着那些視頻,簡直感覺自己像是老鼠進了米缸。
很多人其實就會那麽幾樣戲法,現在天幕這相當于給他們提供教學視頻了。對着慢放版學習苦練,到時候練成了就能拿去表演了。
而且這些基礎手法可以互相組合,再開動腦筋搞搞創新,就能弄出一堆自己獨有的戲法了。
所有的魔術都揭秘,那就沒意思了。
因此申猴并未揭秘複雜的大型魔術,打算留着讓雜耍藝人自己破解,免得扼制他們的創造思維。
但是雖然不揭秘,卻可以拿出來給衆人瞧瞧。
于是接下來,天幕上開始播放插劍魔術。
表演者進入箱子裏,頭露在外面。另一個表演者則在外頭随意往裏插劍,插的位置看上去都是肯定會讓人受傷的地方。
但等到劍被一一拔出,打開箱子,裏面的人卻完好無損。
百姓們:震驚x1!
下一個魔術,把箱子裏的人攔腰切斷成兩份,分別推開。結果兩半的人都活蹦亂跳,上半身還在和大家打招呼,下半身悠閑踢腿。
箱子合并,重新打開,完整的人再次出現。
百姓們:震驚x2!
再下一個視頻,水下逃脫……
再再下一個,大變活人……
再再再……
百姓們:震驚的N次方!
所有人都看得目不轉睛,只恨自己為什麽是隔着天幕看的。這種表演就得現場看才最震撼,最好能待在旁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圍觀。
百姓們:“下次市集咱們早點去,争取占個好位置,在最前頭看。”
雖然看不到天幕上這種戲法,但別的也很有意思,他們要現場看。
有腦子活泛的雜耍藝人已經想明白了幾個魔術的原理了,和同伴嘀嘀咕咕商量起來。他們打算明天就去制作需要的道具,争取在下一次集會到來的時候就能表演。
到時候肯定能有大筆打賞進賬!
就連劉徹也忍不住招來宮人:
“你去問問那些方士,誰會表演這個,朕想現場看。”
再過幾日就是上元節,正好可以在宮宴上表演。
自文帝定下這個節日之後,大漢一向十分重視。武帝時期,劉徹喜歡在元宵節搞太一神的祭祀。不過今年開始估計祭祀就要停了,宮宴倒是可以繼續弄。①
群臣們覺得陛下這樣不太好。
有人提議:
“方士還要繼續研究火藥,不如讓其他人嘗試破解這個戲法?”
火藥才是正事啊陛下!
劉徹當然懂這個道理,他這不是覺得火藥已經初見成效了嗎。那麽多方士,抽調幾個出來表演戲法也不耽擱啊。
上元節還不讓
人休息一下?你們這群上五休一的大臣,怎麽能懂全年無休的方士有多苦!
群臣:……
陛下你好意思說這話嗎?是誰讓方士全年無休研究火藥的?
而且讓他們跑來給你表演,算哪門子的休息?這分明是額外的加班吧?
最終,武帝陛下還是拗不過衆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讓其他人給他表演戲法。
不過他這波也不是毫無收獲的,有位大才就硬着頭皮出列表示自己已經想通了這幾個魔術的原理,保證不會耽誤上元節的表演。
劉徹:計劃通√
我們的武帝陛下哪裏是想要方士出來表演哦,他就覺得宮中舞樂宮人腦子不夠聰明,短時間內恐怕破譯不了。
這種時候,當然得壓榨聰明的大臣了。但是又不好直接下令,讓人家堂堂大臣去琢磨這種不務正業的東西。
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己站出來攬活比較好。
劉徹:朕可太機智了,無師自通學會讓大臣主動申請加班。
群臣:……陛下你這八百個心眼子要是用在方士身上,也不至于被騙得這麽慘。
劉徹:你們又想被穿小鞋了是吧?
群臣:溜了溜了。
在漢武一朝和(暗)諧(潮)友(洶)愛(湧)的氣氛下,《走近科學》節目正式結束。
申猴說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結束語:
【本期的《走近科學》是特別節目,從下一輪開始,《走近科學》将播放後世的同名節目。到時候本人不會參與講解,諸位自己看就好了。】
後世的《走近科學》比他安排的節目更适合普通百姓觀看。
這個節目播放了21年,現成的視頻那麽多。哪怕只挑适合古代百姓看的,每個月放三集,夠他們看很多年了。
一個聰明的主持人,當然應該自己想辦法減少工作量。像未央那樣早退不可取,還是他這招比較靠譜。
百姓們哪裏知道申猴這是在想盡辦法偷懶,發現天幕中已經上傳了《走近科學》第一期之後,就高高興興地點開看了。
至于今天的最後一個節目?那個不重要,明天有空再看錄播。
申猴選擇的第一期節目,是《行走的屍體》。表面在說類似湘西趕屍的事件,最後揭秘這些屍體會動其實是不法分子為了運毒,故意背着屍體行走,試圖吓跑發現他們的人。
申猴将運毒替換成了偷渡各朝禁止私人販賣的東西,因為古代百姓對毒沒有概念,這樣他們更能理解這個故事的邏輯。
毒榀危害的科普可以放到醫療頻道專門講,偷渡相關就不提這個了。免得讓百姓們意識到販賣這個很賺錢,最後為了賺取錢財不慎步入歧途。
總之百姓只要知道這個東西怎麽害人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系統認為最好都不要提。
百姓們被“趕屍”給吸引去看了《走近科學》,王侯将相倒還能端得住,等着看最後一個節目。
不過也有百姓害怕趕屍這種靈異話題,選擇明天正午日頭毒辣的時候再看,于是沒有切走。
【最後一個節目是《生物奧秘》,講述的是一些自然界的動物行為背後的邏輯。今日的主題是:蝗災的形成。】
古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蝗蟲是蝗神。所以不能捕殺蝗蟲,那是天神在降下懲罰。
但蝗蟲對于農作物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某些位面目前就在面臨蝗蟲的侵襲。
比如倒黴催的唐太宗位面,自登基以來接連幾年被嚴重的蝗災侵擾。
在這樣的基礎上,李世民還能穩得住國家,搞出貞觀之治來,而且貞觀三年就開始打東突厥,是真的厲害。
【蝗災這個,給你們看個視頻吧。】
申猴已經提前制作好了相關視頻,視頻的名字就叫《蝗蟲的一生》。
這個視頻是先從蝗蟲産卵開始的。
成年蝗蟲喜歡在濕潤的河岸、湖濱、山麓和田埂進行産卵。它們的腹部末端有能插入土中的産卵器,産卵器的長度甚至能達到它們自己的身長的兩倍。
所以蟲卵深埋在地下,百姓難以察覺。等到蝗災來臨,他們就覺得突然之間到處都是蝗蟲。
由于不知道來源,百姓們就更加認定它是上天降下的懲罰了。因為除了老天爺,其他人沒有這個本事憑空造物。
但是現在天幕告訴衆人,蝗蟲壓根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就是以前一直躲在土裏而已。
【幹旱的氣候對蝗蟲的繁衍十分有利,不僅産卵增多、也有利于孵化。因此旱年時常會伴随着蝗蟲的大量出現,甚至成災。尤其是出現暖冬時,沒有嚴寒凍死一部分蟲卵,這些蟲卵就大多都能孵化成蟲。】
【這一點也在絕大多數害蟲中體現,瑞雪兆豐年,便是因為冬雪凍死了蟲卵,讓來年農作物能少受一些蟲子的啃食。】
弄懂了這個原理之後,百姓們碰見暖冬或者旱冬就可以針對性地去尋找蝗蟲卵,提前進行鏟除了。
雖然冬天土地會很難挖掘,但比起來年的糧食全部被吃光,大家更願意費點勁去挖土。
更何況,解決蝗蟲卵也不光只有這一個辦法。
視頻接下來就說到了具體的防治方法。
比如土地裏的蟲卵,可以用高溫的方式祛除,在旁邊焚燒稭稈等。但要注意,不要造成山火泛濫,操作起來得小心。
也可以用水去灌,長期漫水可以讓蟲卵腐爛或者泡壞,導致無法孵化。但是旱年本身就缺水,這招只能尋常年間使用了。
……
一條條方法給了出來,李世民越看越興奮。他苦蝗蟲久矣,可算是有系統性的滅蟲方法了!
正好如今是春耕之前,農人還有空閑,可以操作一波。哪怕滅不了所有,能滅一部分也好。
更讓李世民高興的是,天幕不僅給了提前殺蟲卵的辦法,還有對付成蟲的方式。
比如哪些農作物蝗蟲不愛吃,就可以多多種植。又比如可以養一些雞鴨來吃蟲,或者人為捉蟲處理掉。
其實很多辦法對于古人來講也不太容易達成,比如養雞鴨。許多百姓養不起,就算能養,也養不了幾只,只能吃掉一點點蝗蟲。
可是這種事情就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能做的盡量都做,才能多保住一些莊稼。
除此之外,還有綠色的蝗蟲無毒可食用,黑色的已經産生毒素了不能吃等等。大家可以捉能吃的加餐,不能吃的處理掉或者給雞鴨吃。
最後,申猴順勢科普了一些普通的防蟲手段,不完全針對蝗蟲。有些可能蝗蟲不怕,但是其他害蟲會害怕。
【有辣椒傳入的朝代,可以用辣椒制作辣椒水噴灑在莊稼的葉片上。它不會傷害莊稼,但能傷害害蟲。】
【沒有辣椒的話,用一些其他的刺激性植物代替。效果可能不會那麽好,但也聊勝于無。】
【對了,大蒜的味道可以令水蛭不敢靠近。需要下田的農人可以用生蒜塗抹在身上,至少能有一點作用。】
可惜雙腿進入水田,水流會沖走蒜汁。所以只能往身體沒有沒過水的位置塗抹了,效果大打折扣。
蝗蟲的防治辦法放完之後還有一點時間,申猴就幹脆科普了一些常見的農田害蟲的應對方法。
這些東西哪怕百姓們一時半會兒沒看,官府也會組織人手去各村宣講的。農是國本,古代地方官大多都對這個十分重視。
【以上就是本期自然頻道的全部節目,我們下次再見。】
申猴一句話不多說,到點立刻下班走人,十分潇灑。
大家也沒空吐槽他,還在瘋狂記筆記。記完,對着《走近科學》的趕屍節目蠢蠢欲動,想要熬夜看。
忍了又忍才忍住了沒看,而是選擇老老實實去睡覺。第二天醒來選了個正午陽氣最充足的時候,悄悄點開了節目。
雖然說了不能迷信,但,咳咳,壯膽嘛!
不過也有人對趕屍不感興趣。
始皇對之前吃的那些現代美食念念不忘,但是都快兩天了,廚子還沒有還原出來!
始皇吃着沒滋沒味的朝食,越吃越不高興。
“難吃。”
始皇點評完,推開碗碟,不想吃了。
廚子壓力極大:
“陛下,已經加了很多醬了,公子他們都說很鮮美。”
始皇挑刺道:
“這醬有一股黴味。”
可不是有黴味嗎?西漢之前人們制醬都是用的肉,發酵久了難免帶點黴菌的味道。
一直到西漢,才出現了豆醬。
之前天幕只介紹了豆腐之類的豆制品怎麽制作,沒提到豆醬。于是始皇還得可憐兮兮地吃帶黴味的醬料做成的食物。
始皇嫌棄地揮退了沒用的廚子,開始思考怎麽從客服那裏多騙一點好東西出來。
客服給的美食做法裏有很多如今沒有的調味品,還要先做調味品,實在麻煩。
正思忖着,退下去的廚子突然想起什麽,又着人來回禀。
“此前做齊地菜色的廚子說他從天幕中看到了制作‘蚝油’的方法,聽聞用蚝油做菜也十分鮮美,只是原料要在海邊才能尋得……”
始皇大手一揮:
“讓人去海邊制蚝油。”
末了又問:
“多久能制好?”
“至多三個時辰。”
始皇:!!!
醬料腌制需要很長時間,他還以為蚝油也是。沒想到制作起來那麽快,那他豈不是要不了幾日就能吃到了?
廚子為難:
“不過蚝油似乎不易保存,恐怕運來時早已腐壞。”
難纏甲方再次上線:
“這是你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朕不管。”
廚子:…………
最終,齊地的廚子想出了辦法。他讓人先把生蚝曬成蚝幹送來鹹陽,再用來制作蚝油。
而且蚝幹本身也能直接入菜,算是難得的海味了。關鍵是蚝幹方便運輸和儲存,可以一次性運來一大堆,太适合用來應付越來越挑嘴的陛下了。
齊地廚子還發揮想象力:
“其他海貨也曬幹了送一些過來,興許陛下也喜歡呢。”
客服為他點了個贊。
很好,始皇陛下很快就能吃到本土産的佛跳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