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財經:風景名勝6
求生欲使得張湯第一時間雙手奉上零食:
“願獻予陛下。”
然而傲嬌的劉徹拒絕了:
“哼,朕不需要!”
他才不是那種随随便便拿走臣子財産的皇帝,而且他也看不上這點小東西(确信)。
冠軍侯那次不算,冠軍侯是自家人。
更何況劉徹覺得自己沒收冠軍侯的零食可有道理了,年輕人不能吃那麽多甜食,他這是作為長輩在關心去病。
霍去病:……
劉徹才不信後世人一點東西都沒給他送呢,他好歹堂堂千古一帝,怎麽可能這麽沒排面?一定是天幕故意的,扣下了他的東西,想看他的笑話。
不能讓他們如願!
劉徹端坐在上首,擺出一副高傲冷漠的姿态,等着天幕出下一招。
天幕滿足了它。
客服表示:既然武帝那麽想要禮物,這裏确實有一個新投遞的,可以給您送過來。
劉徹:呵,朕就知道朕也是有禮物的。
下一秒,劉徹跟前掉出來了一本書——
《漢武故事》
Advertisement
劉徹:…………
客服還貼心地提醒:別人收到的書都是存在天幕裏的,需要自行抄錄印刷。只有您可以得到實體書,有沒有感覺很驚喜?
主要直接投遞實體書需要用當前時代的紙張進行印刷和抄錄,這樣畫風比較統一。系統嫌麻煩,幹脆就發電子版了。
不過單獨給漢武帝送一本《漢武故事》的話,還是不成問題的。
客服:這本《漢武故事》是南朝人送的。
因為它最終定稿在南北朝時期,正好之前天幕提過它。整理出完整稿本的那位先生就熱情地想要送漢武帝一本,讓他看看全版。
贈送者嚴正聲明:
鄙人絕沒有想看漢武帝無能狂怒的意思!
系統假裝信了。
可惜的是劉徹經過了之前的大風大浪,現在已經進化了。他冷笑着拎起那本書,居然當真翻看起來。
衛青覺得不對勁:
“陛下?您還好吧?”
劉徹覺得自己很好:
“朕倒要看看是誰寫的,朕就不信,朕揪不出蛛絲馬跡來。”
雖然是南朝人給他送的書,但他可不相信這書真就是南朝時期寫的。
随便翻了翻,他就發現書中有一些遣詞造句上的區別,明顯出自多人之手。結合天幕之前提供的那些,可以推斷出這本書一定是數百年來很多人添磚加瓦,共同搞出來的成果。
那麽,他劉徹在位的時期,說不準也有誰不怕死地參與了。
劉徹琢磨着一會兒叫來大儒一起研究,他們應該更熟悉其他人的文風。
衛青覺得他這是在瞎折騰。
陛下活着的時候,誰敢動筆寫啊?恐怕是下一任帝王在位的時候,才偷偷摸摸開始的。
這麽算下來,那第一位執筆之人這會兒說不準還沒出生呢,到哪兒找去?
衛青搖了搖頭,到底沒說什麽,任由他忙活去了。
客服本來還等着劉徹生氣之後送點小零食安撫呢,結果看人自己就好了,感覺零食好像也沒必要送,于是又縮了回去。
劉徹并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麽。
天幕中主持人未央介紹完長安的墓葬趣聞之後,發現大家對這個話題挺感興趣的。想了想,決定再說幾個。
她先帶大家看了看周圍街上行駛的車輛,指着一種兩輪車說道:
【這是一種速度很快的代步工具,所以出行時為了安全起見,需要佩戴頭盔,保護頭部。以免不慎摔落時,頭部遭受撞擊,
引發嚴重後果。】
正說着,由系統數據模拟出的人物騎着摩托車經過,不小心翻了車,腦袋磕在地上。因為有頭盔的保護,車主人沒有受傷,很快就爬起來繼續開車走了。
接着又來了一個沒戴頭盔的,摔下來之後磕破了頭。為了避免驚吓到百姓,受傷者情況沒有展現得特別嚴重。
只是未央補充提醒了一句:
【剛剛那個屬于運氣好,所以只是小傷。要是速度再快一些,砸破腦袋都有可能。】
大家聽得連連點頭。
可不是嘛!
雖然天幕模拟出來的兩個人是慢悠悠騎的,但背景裏有其他真實的路人卻是騎着摩托車風馳電掣,嗖一下就沒影了。
想想那個速度摔下來,可不是說着玩的。
未央一打響指,畫面切換成了另一塊街區,警方人員正在檢查摩托車主的頭盔佩戴情況。
一對沒戴頭盔的好哥們被攔下來了。
所有人聽到了以下這段對話——
交警:“你們兩個沒戴頭盔,要罰款的。都叫什麽名字,報出來我記錄一下。”
當事人甲:“我叫劉邦。”
當事人乙:“我叫項羽。”
始皇位面之後的所有人:…………
這個是真人真事嗎?還是天幕編的?
未央表示:
【是真事,很巧合對不對?這樣的巧合在後世還挺常見的。】
始皇對劉邦項羽之間的宿敵關系記憶不太深刻,所以聽完根本不在狀态。
他只關心一件事:
“剛剛那個是項羽和劉邦?是朕要抓捕的項羽劉邦嗎?他們長這個樣子?”
蒙毅覺得不是:
“應當是後世正好有兩個人叫這個名字,他們剪了短發呢。”
始皇一想也是,遺憾道:
“天幕怎麽不給個畫像?”
之前倒是收錄過名人畫像,但前頭朝代的人,看不到後頭朝代的那些。
始皇只能看到同時期和先秦時期那些人的畫像,劉邦項羽在秦二世時期出名,于是他們的畫像就被馬賽克籠罩了。
這是出于對名人的保護。
看不到畫像只能繼續大海撈針地找了,不過不要緊,他遲早能把兩人抓回來抄書的。
漢高祖位面。
劉邦拍大腿:
“哈哈哈哈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真的不是覺得被抓住了丢人,現場瞎編的名字嗎?”
然後他就聽見未央表示這是真人真事,不是編的,所以名字應該也是真的。
群臣:……
怎麽會有看自己笑話看得這麽開心的人?
事實證明,劉邦不僅能看自己的笑話,還能看兒孫的笑話。
比如:
【說起劉邦,我就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劉邦的孫子漢景帝,也就是漢武帝的父親,在他的陽陵中出土了大量陶豬雕塑,有不少是憨态可掬的小乳豬。
後世人便懷疑,《漢武故事》編纂武帝劉徹的小名叫“劉彘”,是否是考慮到了景帝對豬的喜愛?】
劉邦:“哈哈哈哈哈哈哈,朕突然覺得彘兒這個小名不錯啊!”
景帝劉啓:……
面對太子劉徹控訴的小眼神,劉啓連忙為自己辯解。他才沒有喜歡豬,他只是單純地覺得豬象征着勇武,才命人在帝陵中放置些許的。
太子劉徹:“但是他們說出土了‘很多’。”
“很多”兩個字重讀。
劉啓下意識用一句話堵了回去:
“總沒有你茂陵的陪葬品多。”
劉徹:……這是親爹???!!!
居然拿陵墓的事情紮自己兒子的心!他果然不是父皇最寵愛的孩子了!
下一秒,他聽到了未央讨厭的聲音:
【說起來,因為劉徹那個流傳甚廣的小名,大家不僅給他起了“豬豬”的愛稱,還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名詞。】
景帝武帝兩朝的衆人頓時升起了不妙的預感。
【比如劉徹心愛的太子劉據多了個“豬寶”的外號,意思是“豬豬的寶貝”。】
劉據:……好難聽啊!孤拒絕!
【又比如劉徹晚年受刺激大開殺戒的時候,被稱之為“發豬瘟”。】
當事人劉徹手上一抖,精準撕下了寫他如何獲得“劉彘”這個小名全過程的那頁。
群臣集體縮了縮脖子,假裝成聾子。
【再比如劉徹的父親景帝,被稱為“豬爸”,也就是“豬豬的爸爸”。
爸爸這個稱呼是三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的,諸位可能不了解是什麽意思,就是指父親。】
劉啓默默對比了一下之前那個“發豬瘟”,頓時就覺得“豬爸”也不是那麽難以接受了。
結果還沒完:
【然後因為景帝非常寵愛兒子劉徹,所以大家會将劉徹比喻為“豬爸的掌上明豬”。】
由于“掌上明珠”這個典故出自晉朝,天幕就特意将之貼了出來,方便大家理解。
古代的諧音梗也挺多見的,《笑林廣記》裏就經常能看到。所以對于“明珠”和“明豬”的異同,衆人都迅速領悟了。
然後。
景帝劉啓:“噗!”
太子劉徹:……
劉啓:“咳咳咳,抱歉,父皇剛剛沒有笑,徹兒你不要生氣。”
劉徹:“呵呵。”
這個爹不能要了。
唐太宗位面。
“哈哈哈哈!這個笑話朕能笑一天一夜!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要笑瘋了。
後世的人也太損了,張口閉口都離不開豬,武帝現在要氣死了吧?
這就低估武帝的心胸了。
武帝只是磨着牙丢開了寫滿了的記仇本,重新拿出一卷新的竹簡,開始給未央記仇。
未央完全不痛不癢:
【說完了關于豬的小故事,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巧合。看到周圍這些高樓大廈了嗎?這些大部分都是私人商戶承建的,我們稱之為地産商。
地産商會拍下地皮用于建造樓房,等建成之後再出售出去。因為房價很高,所以這一行是十分暴利的。】
古代其實也有炒房,尤其是像京城這種地界,房子同樣相當昂貴。
所以大家狠狠地共情了。
原來還可以靠承建房屋賺取利潤啊?學會了!
【但是這一行也不是穩賺不賠的,其中最麻煩的情況就是挖地基的時候不小心挖到了墓葬。這樣的話商人就不能繼續建造房屋了,只能暫時停工,因為不能破壞古墓。】
考古嘛,他們懂的。
衆人紛紛點頭。
【然後,數年前有一個叫楊勇的地産商,在挖地基時不小心挖出了古墓。這座墓好巧不巧,是隋炀帝楊廣的帝陵。
這裏提醒一下諸位,歷史上楊廣的父皇原本定下的太子是他大哥楊勇,後來廢了太子改立了他。
千百年後一個叫楊勇的人挖了他的墳,或許也算是天道好輪回了?】
廢太子楊勇在聽到自己名字出現的時候,心裏其實就有預感了。
結果還真是這個同樣叫“楊勇”的人挖了楊廣的墳,他頓時大笑起來。
“報應!都是報應!哈哈哈!”
笑完,他突然反應過來:
“等等,
隋炀帝楊廣?那個害得大隋滅國的隋炀帝,居然就是楊廣?!”
想通了這一點,心理已經有點扭曲的楊勇不僅沒擔憂,反而笑得更大聲了。
“哈哈!父皇母後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新太子,比孤還不如!廢物!活該!蠢貨!”
楊勇破口大罵,仗着天幕的預言直接大喇喇地将楊廣貶得一文不值。
他可不怕這話被楊廣聽了去,楊廣一個亡國罪人,他憑什麽橫?
他憑什麽呢?可能是憑楊堅的眼睛被shi糊了吧。
楊堅已經徹底被之前的歌詞給帶歪了,因為歌詞裏說隋炀帝是因為“急功”才滅國的。這大大誤導了楊堅,讓他以為自己的二兒子其實還有救。
楊堅痛心疾首:
“廣兒,你也看到了,日後治國萬不可操之過急!”
楊廣也完全沒覺得自己把大隋搞滅國了是自己不行,同樣堅信是“急功”的問題。
他頗為自信地點頭:
“放心吧,父皇,兒臣有分寸。”
【最後再講一個巧合我們就去下一個景點,這次說的是海昏侯墓。】
【海昏侯是個倒黴鬼,他是劉徹的孫子之一,曾經短暫當過27天的皇帝。因為當皇帝的時候不夠安分,讓把持朝政的權臣霍光感到了威脅,于是背負“幹了1127件荒唐事”的罪名被廢。】
【27天幹一千多件荒唐事,平均每天幹四十件不重樣的。這皇帝當的,從起床就要絞盡腦汁地折騰,不然就湊不夠數量了呢。】
霍光:……
這種事情,心照不宣,心照不宣。
霍去病卻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光弟?他日後會把持朝政?”
霍去病眉頭皺起,這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霍光是他的異母弟弟,雖然他幹的事情不一定會牽連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名義上的舅舅衛青與姨母衛皇後,但一定會牽連霍去病。
幸好劉徹對霍去病異常信任,三兩下就想到了緣故。
“恐怕霍光是朕拟定的托孤重臣。”
劉徹對此沒太大反應,大漢又沒因此滅亡,亂一點就亂一點。不可能每代皇帝都手段了得,能把朝堂治理好。
他現在對大漢的要求已經低到別像桓靈二帝那樣,把大漢給折騰沒了就行。
【海昏侯生前已經夠慘的了,結果後來他的墓穴被考古學家清理出來時,官方舉辦了一個抽獎活動。最後中獎者一公布,名字就叫霍光。】
大漢天子們:……
草(一種植物)
他們老劉家的這個倒黴蛋也太倒黴了吧,死了還要被霍光陰魂不散地糾纏。
呸呸呸,不能迷信,一切都是巧合。
【好了,有趣的小故事說完,接下來我們去看看蜀中地區的風景。】
熟悉的響指過後,畫面一轉,這次大家來到了四川成都。
背後用磚石壘砌的牆壁上挂着一副牌匾,上書五個大字“漢昭烈之陵”。
未央指着那五個字說道:
【來跟我念,諸、葛、武、侯、祠。】
識字的衆人:???
別驢我們,我們是認識字的好吧?
【開個玩笑,這裏是蜀漢開國皇帝,昭烈帝劉備的惠陵。至于武侯祠,應該是這個才對。】
說着畫面又是一個切換,這次出鏡的門廊上挂着的牌匾變了,換成了“漢昭烈廟”。
劉備:……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