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投資 奉為座上賓
趙慧慧切好五花肉,趙敏敏也已經洗好鍋生好火,趙年年就将扡插番薯藤的工作交給他人,洗幹淨手,親自下廚做菜。
家人常年吃水煮菜,做炒菜也舍不得放油,多年的拮據生活養成的習慣一時間是無法轉變的,需要時間慢慢去改變。再者,就算趙年年在旁邊督促她們多放油,她們也不知道這肉該怎麽炒才能炒出花樣,畢竟沒接觸過其他吃法。
趙年年還得操心一段時間,等将其他人帶出師之後,才能卸下這掌勺人的重任。
鍋已經燒熱,往熱鍋裏放入一點點豬油,等油熱了之後,放入五花肉。
五花肉煎出油後盛出備用,鍋內放入姜絲、蒜瓣爆出香味,将煎好的五花肉倒入鍋中翻炒,加入白糖、生抽、料酒翻炒均勻,加入鹽繼續翻炒,出鍋盛盤。
趙慧慧和趙敏敏就在邊上看着,口水分泌旺盛。
太香了,而且油汪汪的,讓人食欲大增。
趙年年自己是不喜這樣油的菜,但家裏人常年不見油,最喜這種泛着油光的肉菜,她做這道菜就是想讓家裏人吃肉的願望得到極大滿足。
鍋裏的殘油正好拿來炒一盤番薯葉,別提有多香了。
兩道菜的香味飄散出去,那邊幹活的幾人不由加快了速度,想早點幹完活去廚房裏圍觀。即使不能入口品嘗,聞着味也很滿足。
炒完兩道菜,趙年年又做了一道酸辣蛋花湯。
将碗裏餘下的一點豬肉全部切絲,用料酒和白糖拌均勻,下鍋,炒至變色後盛出。
鍋裏放入姜末爆香,将切成絲的白菜、竹筍、蘿蔔一股腦全都倒進鍋裏,翻炒,倒入之前炒好的豬肉再次翻炒,往鍋裏加入适量的水。
大火煮十分鐘後加生抽、香醋和鹽,倒入之前打散的蛋液攪拌均勻。
一碗簡易版的酸辣蛋花湯就完成了!
将湯盛到湯盆裏,趙年年才發現一家人都圍在她身後,一臉崇拜地看着她。
趙年年不由笑了,她這手藝在後世的家裏排老末,沒想到穿越到這裏,竟成了家人眼中的大廚,哈哈,好有成就感!
就這麽兩菜一湯,已經是極為豐盛了。
趙家六口從沒吃過味道這麽足的炒五花肉,一大盤的炒五花肉,就連村裏人結婚都做不到這麽實在。
不過家裏人節省慣了,這小炒五花肉能放到第二天,六人吃了幾塊就都停筷,将筷子轉向那道炒番薯葉和那碗酸辣雞蛋湯,這兩道菜可沒法留到第二天。
趙年年也不再勸說,這一時半會兒的他們也做不到一口肉一口飯,等家裏條件慢慢好起來,不用吃了今日想明日的,他們自然會頓頓敞開來吃。
吃完飯,将大西瓜破開,一家人坐在主屋屋檐下排排坐吃西瓜。
那瓜水分足,且甘甜可口,趙末末已經很克制,可還是因為西瓜太甜太誘人,她吃得快了些,滿嘴都是汁水。
幾個大人吃得也很快,弄了一手的西瓜汁。
趙藝偉好一些,他看趙年年吃得慢,斯斯文文的,時不時還擡頭看看天空,一副醉心的模樣,他也放慢了吃瓜速度,欣賞起這漫天的星辰來。
還真別說,這星空可真美啊。
扭頭去看趙年年,老婆更美,看着眼裏美,心裏也美!
前幾日趙年年做了一個關于未來的夢,那夢裏,後世的母親已經痊愈,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趙逸唯和“趙年年”時常去看望二老,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此,現在是趙秀秀的趙年年,心裏也甚感安慰。
吃剩下的半個西瓜拿到廚房裏,放入盆中,盆裏裝上沁涼的井水,可以起到冰鎮的作用。
王青梅原本想送一塊去給劉紅家,但已經很晚,想想也就算了,這西瓜就先留給孩子們吃,孩子們一年到頭的除了山上的野果,也沒什麽零嘴可吃,好不容易吃一次西瓜,就讓她們吃個夠吧。
第二日早上,因為多了一筐板栗要開小口,以及要折大量的信封紙袋,趙年年将趙敏敏留下幫忙。
這日村裏沒有人要去鎮上,王叔的車上只有夫妻二人。
趙年年從随身攜帶的布包裏掏出一張紙和一支筆,照着記憶中石磨的樣子,在紙上描描畫畫。
牛車實在颠簸得厲害,她一不小心在紙上戳出個大洞,郁悶地又将紙和筆塞進布包裏。
趙藝偉一手扶着兩個竹簍,一手扶着她,就怕她從車上被颠下去。
“到鎮上再畫吧。”他道。
“嗯,也只能這樣了。”也不急于一時。
昨天買鑿石工具前趙年年就跟趙藝偉說過,她想做石磨,拿來磨豆漿,做豆制品賣。
在她說出石磨二字時,趙藝偉一臉的懵懂,一看就是沒聽過也沒見過石磨。
趙年年也沒真正見過石磨,她只是在懷古論壇裏見過圖片,好奇心起,就研究了一番,如今穿越過來,也算是學以致用。
從趙藝偉口中趙年年得知,這鎮上沒有打石磨的地方,也沒聽說會這門手藝的師傅,要打石磨就只能靠自己了。
做石磨需要花崗石,趙藝偉只知這山上有大量的石頭,但是不是花崗石他并不清楚。早上趙年年問過趙水生,趙水生倒是知道花崗石,在腿腳還未摔壞之前,他和父親上山時見到過這種石頭,那石頭大概的方位他也還記得。
這十裏村的山上有花崗石,那就不用再花一筆錢購買石頭了,剩下的就是她将石磨的設計圖畫出來,趙藝偉把大塊的花崗石從山上弄下來,在她的指導下對石頭進行打磨拼合。
趙年年半靠在趙藝偉身上,沒有圖紙,只能用語言先跟他描述那石磨的樣式,他聽的很認真,用心記下每一處。
車子經過五裏村的村道和山道的交叉路口時,有兩個婦人攔車,說是要去一裏村。
各村的牛車跑車時,偶爾會遇到半道攔車的情況,王叔的車子不負責将人送到村口,都是在山道和各村交叉路口将人放下的,跟那兩個婦人說明之後,那兩人也能接受,就坐上了王叔的牛車。
兩位嬸子看着憨厚樸實,趙年年朝人點點頭,表達了一下善意,就又開始想自己的事情,她一想事情就自然而然靠在趙藝偉身上。
琢磨完石磨的事情,才想起車上還有旁人在,趙年年扭頭看向那兩位嬸子,還以為會被鄙視,哪知對上的卻是兩張和藹可親的臉龐。
“你們是新婚吧?”其中一個婦人笑着問道。
趙年年“嗯”了一聲,對這兩位嬸子的好感更甚。
到了一裏村路口,兩位嬸子就下車了,這邊的路比較好,牛車的速度加快了,很快到了鎮上。
王叔将牛牽進王英家的後院,趙年年和趙藝偉也開始忙活,王英不知從哪裏弄來一輛推車,可把趙年年感動壞了。
因為省去了買工具的時間,今天出攤比昨日要早些。
兩人到昨日搭竈的地方,就見攤前已經等了五六個人,看到他倆推着手推車過來,還過來搭把手,可見心有多急。
趙藝偉生起火搭起竈,将鹽倒入鍋中,倒入适量的板栗,開始炒。
糖炒栗子的香氣很快四散開來,越來越多想要品嘗這比S市還要好吃的炒板栗的食客們,紛紛圍了過來。
場面一度混亂,趙年年及時控場:“大家排成一隊,有序購買,不遵守排隊秩序的,這糖炒栗子可就沒你的份了啊。”
人群開始動起來,迅速站成一排。
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因為腿腳不便,動作慢了些,就被人從隊伍裏擠了出去。他憤懑地往人群中看去,卻也不知要找誰理論。
盧向東奶奶是從H市逃難來的,嫁給爺爺之後,就一直沒能回到H市。糖炒栗子是H市的特産之一,昨日盧向東路過時聽見趙年年吆喝,也想買一斤回去給奶奶嘗嘗,可他來得太晚,沒輪到他就都賣沒了。
他今天特意早早過來等着,誰知來那麽早,還是要被晚來的人擠到後頭去。心裏真是無奈至極,但凡他腿腳好一點,也不會受這份氣。
盧向東低着頭往後頭走去,沒走出幾步,聽見趙年年在身後說:“這位小哥你不用去後頭排隊。”
盧向東沒覺得趙年年是在和自己說話,他回過頭去也只是想看看哪個人能有這麽大的面子。
卻對上了一雙清澈帶笑的漂亮眼眸,趙年年朝他招招手,然後又從隊伍裏點了幾個人:“這位哥,這位姐,還有這位,我記得你們,你們早就到了,我們推車過來時你們還幫忙了,一會兒糖炒栗子出鍋先給你們稱。”
被點到的幾人都從隊伍裏出來,站到最前面,對趙年年記得他們這事很是高興,有一種被奉為座上賓的感覺。
而盧向東更是受寵若驚,他其貌不揚,又是跛子,很少人會把他放在心上,他還是第一次得此待遇。
第一鍋糖炒栗子香噴噴出爐,趙年年熟練地給大家稱斤裝袋,趙藝偉也開始炒制另一鍋。
夫妻倆配合默契,一個上午就将所有糖炒栗子賣光了。
正準備收攤,有人走到攤前,喊了趙年年一聲:“妹子。”
趙年年擡頭一看,是一張熟悉的面孔。這小哥長得很是精神,又因為腿腳的緣故,她對他印象還蠻深。
“是你啊,怎麽樣,糖炒栗子奶奶還喜歡吃嗎?”給他稱栗子時簡單聊過,所以趙年年知道他是給家裏的奶奶買的糖炒栗子。
盧向東的跛腳是小時候就落下的毛病,因為自身的殘疾,從小到大沒少被捉弄取笑。長大後與人交際,很多人都只記得他的殘缺,從來沒有人将他一個跛足又沒什麽身份地位的人的話往心裏去,從來沒有。
眼前人不僅記得他說過的話,給予關切,臉上的笑也是他見過的最真誠親切的笑容,給予了他從未有過的尊重,他心中的感動更甚。
“嗯,我奶奶說這就是她記憶中家鄉的味道,她很喜歡吃。”盧向東露出一個樸實的笑容。
“那就好,以後多多光顧噢,老顧客有優惠。”趙年年笑着道,将多出來的那十幾個紙袋子往一個幹淨的塑料袋裏裝,走到推車邊将塑料袋和手中的空盆放到推車上。
盧向東也跟了過去,沒有接她的話,而是說:“妹子、小兄弟,我過來是想跟你們說一個消息。”
他壓低了聲音,說出的話只有趙年年和趙藝偉能聽見:“這農貿市場要重新整修,不只要擴大,還會沿街建起一些鋪面。目前鋪面已經開始售賣,你們如果想要做長久的生意,最好還是有一個自己的鋪面,有了鋪面,做生意也不用像你們這樣來來回回搬運東西,也不必受天氣的限制。這鋪面雖然貴,以後卻有不錯的升值空間,是個不錯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