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番外慎購
下一章開始大唐雙龍傳, 因為時間設定隋末唐初, 乃是五胡亂華之後不久、依然亂世之中,許多人物都是經歷五胡亂華過來的, 所以向曉久對他們的要求會低一些, 再加上莫莫真心覺得哪怕席應岳山石之軒,都比不上熊姥姥的糖炒栗子惡心,所以雖然他們殺的人,尤其石之軒那種, 遠超公孫蘭,可基于時世不同和傷害對象選擇上的差異性、傷人動機等等原有, 這些人的下場依然會比公孫蘭好很多,希望親們能諒解這個設定哦
P.S.嫁九在作者有話說, 清水寫起來有點沒勁, 只好拿太平王開刀了。
承平十七年,二月初二的京城,是承平年間,乃至呂明開國至今一百多年來,最熱鬧的一天。
但不是因為龍擡頭、土地誕。
也不是因為慶祝皇後終于老蚌生珠。
雖然皇後終于開懷也确實是舉國歡慶的喜事,
二月二這一番熱鬧,卻是為了另一樁,“喜事”。
——太平王世子,年前年後、元月裏頭都還在傳聞入主東宮、俨然下一位帝皇的太平王世子,他,要,嫁.人了!
天知道民間江湖、明裏暗裏的,開了多少個猜賭皇帝是否禪位、何時禪位,太平王世子是會以太平王世子身份登基、又或者皇帝會幫先帝過繼一個小兒子……諸如此類的賭局。
毫不誇張地說,甚至比西門吹雪和葉孤城決戰紫金山的時候(賭得)更熱鬧幾分。
就是在皇後有孕的消息傳出去後,增開的賭局,也是皇後懷的是男是女、若是小皇子又有沒有前朝岐王的運氣,又或者落得魏王下場之類的。
從來就沒有太平王世子最終登臨九五之外的選項。
畢竟皇帝素來病弱,小皇子即使降生也着實年幼,宮九卻是最好的年華、勢力也早根深葉茂。
唯一可容忍猜想的,只有他登基的方式。
結果沒有過繼、沒有禪位、沒有登基……
太平王世子他要嫁人了!
Advertisement
簡直舉國歡(慌)騰!
名聲極佳的皇帝陛下如何瞬間成了個翻臉幹翻小堂弟的心機深沉腹黑帝,
前朝太宗兄弟之間故事又是如何在民間悄悄發酵到連山野村婦都能說上兩句的程度……
就且都不說了。
至少通吃了好些倒黴蛋的莊家們對皇帝陛下都是充滿好感的。
宮九屬下,嗯,江湖上的早被摁死了,朝堂之上的也多被當日宮九親口決絕的嫁人宣言震得無話可說。
一定要說還有什麽隐患的話,大概也就只剩一個太平王了吧!
一個太平王的能量,卻已經超過半個天下。
因為太平王手中握着的,是本朝超過半數的兵馬。
直接隸屬的就有三分之二的邊軍,其他軍隊,包括拱衛京城的禁衛三營,其中兩位最高統領就出自太平王麾下,其他大小軍官更不必細說。
直接由太平王提拔的就将近半數,其他那一半也幾乎都是太平王的腦殘粉。
畢竟太平王是先先帝“北巡”之後,第一個真正叫本朝能對北邊胡族挺直脊梁骨的人物嘛!
絕對的當代傳奇。
也是近三十年來,本朝最堅不可摧的邊疆屏障。
太平王正當盛年,若太平王世子順利登基,無論這父子倆的關系多麽微妙,不出其他大意外的話,這個屏障也必将屹立邊疆至少再一個三十年。
奈何太平王世子竟是這般的虎父犬子,都入駐東宮了,還能因為一個未知是男是女、甚至不确定是否能順利生産的“龍嗣”,就被皇帝嫁出去!
天知道這個最堅不可摧的屏障一旦将箭頭轉向京城,會發生什麽事!
一時之間,真是舉國憂心。
畢竟有幸聽說宮九嫁人宣言的,只有當日有資格出席朝會的官員。
更多的,還是不知底細、哪怕聽說了宮九當日铿锵決心都只當是皇帝手段的。
畢竟不曾親臨現場,誰能想到宮九竟是嫁得那麽心甘情願、乃至迫不及待?
就是牛肉湯,都差點以為宮九中了皇帝的招呢,何況旁人?
如今太平王匆匆将邊疆軍務分派給各方将領,快馬回京——
哪怕只帶了五百親衛随行,只要一想到京師禁衛三營中兩營大統領出自太平王麾下親信,另一位也是近乎腦殘粉的存在……
多少人慌得連那被莊家通吃了的賭資都顧不上心疼了。
就是那些經歷宮九待嫁宣言現場版的,也都不免憂心。
畢竟唯一子嗣。
如楊先生那樣對太平王的忠心深信不疑的,都煩得拽斷了好幾根胡須。
劉首輔更是連覺都睡不好了。
可憐還要擺出一副穩重中掩不住喜氣、歡喜中仍不失老成持重的模樣,也是辛苦。
好在那幾天徹夜難眠的不只一兩位,倒也顯不出這兩位老先生的黑眼圈來。
再加上太平王快馬加鞭,接到消息之後剛來的速度、竟是比皇帝嫁弟的消息從京師傳到邊疆的速度還要快一些……
不管太平王難得失禮、未得宣召就直沖宮門(雖然只是沖入東宮),又是如何和宮九對峙、鬧得宮九臨了臨了還要重改禮儀細節……
總之,太平王世子重改禮儀細節雖然很坑,禮部等官員忙碌加班的同時,心卻也踏實了。
雖然接下來的那些天,太平王始終臉色陰沉、殺氣騰騰,仿佛連對着皇帝都不如原先馴服模樣了,
大家還是該怎麽忙活就怎麽忙活。
哪怕太平王世子原定的禦馬出宮,變成了乘轎出嫁。
哪怕皇帝也跟着抽風,居然要背太平王世子上“花轎”。
哪怕太平王世子連婚服都忽然要換成綠色——
萬幸沒要求女式,卻硬是要穿着綠色新郎裝手持團扇……
無論太平王世子增添了多少更顯得他是“出嫁”了的細節,
無論太平王的臉色因此黑成什麽程度,
大家還是該怎麽忙、就怎麽忙。
畢竟太平王的臉色再怎麽黑,都沒動搖太平王世子嫁人的決心。
畢竟太平王再怎麽馴服不再,也領了皇帝要他為世子添妝的口谕。
畢竟……
畢竟太平王世子真的順順當當嫁人了。
太平王的臉色再怎麽黑又有什麽打緊呢?
或者只看到又是至少二十年不需站隊從龍的安穩,
或者摩拳擦掌要為古之聖賢渴盼而不能實現之事竭力而行、渾身碎骨猶不悔的……
太平王都只是無關緊要了。
連皇帝這個素來敬重王叔的好侄子,在宮九的大餅之前,也不過虛抹兩滴鱷魚淚。
——向曉久這個叫太平王心絞痛的“罪魁禍首”,竟成了唯一給他些許安慰的那一個。
然而向曉久的初衷,也并不在寬慰太平王。
只是夫夫結合,哪怕宮九情願出嫁,也當平等。
最初的婚儀,除了是向曉久把宮九從東宮迎入他的縣公府,兩人一同騎馬、一樣婚服……也差不多是色色平等的。
奈何太平王非緊趕慢趕着回來刺激宮九,把個自與向曉久定情之後自制力好了許多的宮九——
連那素來坦蕩蕩不避人的癖好,都給收拾到只在私底下和向曉久稍作享受的地步了,
宮九的自制力是真好了不只一點兩點的,奈何太平王素來是他的爆點。
父子兩個交流不到十句話,宮九就硬是要把自己嫁徹底了。
向曉久笑嘆着接受,然而轎門射箭、卻扇詩等等之後,少不得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尊重一下宮九。
譬如,在夫夫對拜的時候,硬是讓自己比宮九低了一個頭。
嗯,雖然正經公主下嫁,都不需要和驸馬對拜的,但勉強也算是一種寬慰吧……
就是這份寬慰能否及得上雙九新婚情熱,竟是将原先定好的三朝回門拖到第九天下晌才進行、還是直接回宮而沒太平王府啥事的打擊……
嗯,還是那句話,又有誰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