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就像鄧廠長說的那樣,他親自去考察了一些适合做直銷的地點,還列出了一張表給敏賢看,敏賢開着車去看了幾個地方都很滿意。
鄧廠長還是很有眼光的。
這天,敏賢和鄧廠長正在檢查6月1日發售的細節,鄧廠長拿起桌子上擺着的樣品包說道,“真沒想到這批舊帆布配上碎花布竟然還挺好看的。”
這個樣品包是第一食品廠定做的贈品包。
其實是因為有一天,敏賢媽無意中聽見廠裏的員工說,隔壁服裝廠也在清庫存,便宜,好多人都表示下班後想去挑點兩件衣服。
敏賢媽作為小市民怎麽能錯過這個機會,下班就拖着敏賢去了隔壁服裝廠。
在敏賢媽挑挑撿撿的時候,敏賢發現倉庫裏面堆着很多帆布,保存還挺完好的,沒有長毛生斑也沒有被腐蝕,敏賢随意一問,結果人家說還有好幾個倉庫的舊帆布,堆在廠裏幾年了,本來是想做書包買的,可惜因為款式不好賣不出去,剩下的布料就這麽堆在這裏處理不掉。
服裝廠的人表示,要是敏賢想買的話,就給敏賢便宜點。
敏賢說了個低價,服裝廠的人做不了主就找了領導來。服裝廠領導早就想處理這批砸在手裏的“廢料”,倒出倉庫,所以就半賣半送的同意了。
于是敏賢就撿了個漏,在驗收完布料之後,又厚着臉皮問服裝廠的人要了很多廢布頭。
本來想找服裝廠領導打聽一下哪裏個幫忙把帆布做成單肩包。服裝廠領導表示這裏就可以做,生意這東西一回生二回熟,服裝廠給開的價也公道,敏賢就幹脆拜托裝廠将這批帆布變廢為寶了。
帆布拼接小碎花,外加兩個耳朵。上面還特意印了第一食品廠的字樣。
別說混搭的還挺好看,連鄧廠長這樣的直男都覺得耳目一新。
敏賢笑笑,問道,“舊貨清的怎麽樣了?”
降價清理确實帶動了銷量,回籠了部分的資金,但是庫存還是剩了一些,鄧廠長準備繼續安排人售賣。
他老實地回答道,“還是有一些庫存,再賣一段時間估計就能賣完。”
“我們不賣了。”敏賢道。
“啥不賣了,為啥不賣了?”鄧廠長有些驚訝,這可是全都是錢呀。
敏賢用食指敲了敲桌子,思考了半響道,“我們捐出去,捐給市裏的孤兒院和孤寡老人。”
鄧廠長扣扣耳朵,這沒聽錯吧,這李廠長可不像是會做賠本買賣的人。
“不過,我們不能只當無名英雄。”
鄧廠長懵了,“啥”
敏賢問道,“認識報社的人不?”
鄧廠長搖搖頭,“不認識。”
“沒關系,我們可以去認識。”
敏賢随手拿起了早上鄧廠長為了打發時間而買的S市晨報,翻了幾頁,找出一篇寫得破對胃口的社論,用手指點了點右下角的署名,“就是你啦。”
敏賢真的拉着鄧廠長一起去了S市晨報社。
敏賢拿出報紙,對着門衛大爺說道,“我想找一下王雨記者。”
門衛大爺問道,“你們認識?”
敏賢面不改色地說道,“認識。”
哎呦喂,誠實的鄧廠長頓時老臉一紅,背過臉不敢看門衛大爺。
這時候能開小汽車的沒多少人,可能有先入為主的感情在,門衛大爺也沒為難敏賢他們,直接放行了。
敏賢這就大搖大擺地開着車進了晨報社,進了辦公樓。
王雨記者接到通知說有人找的時候,敏賢和鄧廠長已經喝上了晨報社的茶水。
等他找來的時候,敏賢已經和接待處的大姐唠熟了,鄧廠長依舊紅着臉尬尬地喝着茶。
敏賢打量了一下這名叫王雨的記者,他是一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高高瘦瘦地,戴着一副黑框眼鏡,文學範十足。
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懂得變通,願意從小事入手寫出發人深省的道理。
王雨推推眼鏡,問道:“你好我是王雨,請問你是?”
敏賢伸出手,“你好,我是第一食品廠的李廠長,我旁邊這位是鄧廠長。”
第一食品廠最近被炒作的厲害,王雨怎麽可能沒聽說過,他紳士伸出手回握了一下。
他問道,“請問你找我有什麽事兒?”
敏賢笑了,“我想給王雨先生一個爆料。”
王雨點了點頭,示意敏賢繼續說。
“我想爆料第一食品廠将要捐助一批食品給市內的孤兒院和孤寡老人。”
王雨一愣,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他問道,“這個第一食品廠和你們有什麽關系?”
敏賢道,“就是我們的第一食品廠。”
鄧廠長在旁邊尴尬地趕緊喝茶,卻發現茶已經被他喝光了,頓時手足無措。
王雨是個聰明人,這下算是明白了,這第一食品廠想要免費打個廣告。
看見王雨沉默不語,敏賢又說道,“不知道你聽說過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詞沒有,企業社會責任在創出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
我一直認為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廠雖然才剛剛起步但是我們願意實現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回饋于社會。這次對弱勢群體的捐贈是我們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開始。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廠的事記起到帶頭作用,帶動別的公司企業來承擔社會責任。。。。。。。。。。。”
哎呦喂,一個免費廣告讓敏賢扣了這麽大一頂帽子,說的這麽冠冕堂皇。鄧廠長偷偷地看了看王雨記者。
額。。。。。王雨記者正聽的出神,仿佛打開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門。
。。。。。。。。。。。。。。。。。。。。。。。。。。。。。。。
在6月1日之前的一個禮拜,S市晨報上出現了一篇叫做《第一食品廠----論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文章。
文章開頭講述了第一食品廠近日為市內孤兒院和孤寡老人捐贈食品的事情,還配着一張鄧廠長捐贈時候的照片。
然後筆者再從捐贈時事件入手,闡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這個時候,大家對社會責任這個詞還比較陌生,但筆者的平白直敘卻沒有讓大家覺得這個詞離大家很遠。
還隐隐地産生了共鳴。
最後,筆者還是替第一食品廠打了個廣告,告訴大家6月1日第一食品廠将要開啓新産品地直銷,并寫明了直銷點。
這一天,S市晨報賣脫銷了,大家都知道了第一食品廠這個有良心地好廠子。
大街小巷都談論着第一食品廠6月1日活動地事情。
敏賢看着報紙,很是滿意,“留名或不留名,都是在做好事,孤兒和孤寡老人得到了實惠,我們得到了宣傳,這叫雙贏,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