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二天天不亮,就有人來廠子裏拉貨了,有的人是用板車拉的,有的人是用自行車拉的,貨都是給搭配好的。
拿完貨,他們就四散去賣貨了,有些人搭伴一起,有些人覺得和別人一起影響自己生意就一個人去。
廠裏有些嬸子們能說會道不怯場,知道不能說是因為廠裏效益不好清倉甩貨,将東西拉到居民區一擺攤,按照廠裏教的就四處喊道,“第一食品廠為了感恩S市廣大群衆,讓價折賣。”
第一食品廠本來在S市是有點名頭的,畢竟經營了四十幾年了。這一讓價銷售,就吸引來了些大爺大媽,大爺大媽們一看東西呀,确實就比市面上的便宜,就忍不住買了些,一個人買其他人就跟着買,東西買的賊快。
可是廠裏有些大叔們抹不開面張不開嘴,東西自然就賣的不好。
這不一上午的功夫就看出差距來了,賣的好的人,已經回來再拉貨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敏賢和媽媽在食堂吃的,食堂大廚做的土豆炖豆角,白菜炖豆腐。
敏賢一嘗,哎呦,雖然是都素菜但還挺好吃。
“媽,還挺好吃。”大鍋的土豆,味道足足的,敏賢就喜歡吃土豆。
敏賢媽把搪瓷缽裏的土豆都挑給敏賢,“好吃你就多吃點。”
飯吃到一半,敏賢媽湊過來悄悄的對敏賢說,“敏賢,你說要不媽也去賣賣貨試試?”
敏賢擡起頭,道:“擺攤賣東西可不輕松,風吹日曬的,你就別去了吧。”
敏賢媽猶猶豫豫的說,“你張阿姨,家裏困難,她想去賣貨,讓我和她做個伴。”
張阿姨,敏賢有印象,和她媽媽幾十年的好朋友了,人不錯。
敏賢想了一會兒,說道,“你要去也行,要是覺得累的話可就不準幹了哈,咱不差這點錢,你要是有時間還不如把咱那房子裝裝去。”
“房子你不用擔心,有你爸呢。你就幫我出出主意,要是咱賣貨的話,上哪裏去比較合适?”
敏賢一聽樂了,原來是在這等着她呢,她狡黠地看着媽媽。
敏賢媽被看的不好意思了,說道,“我就是想和你取取經咋了。”
敏賢知道她媽媽是想幫幫張阿姨。
“出主意行,不過先說好哈,賣不出去可不準賴我。”
“成。”
“去火車站試試看吧,南來的北往的客流量大,火車上又沒啥吃的,買的人應該多吧。再說窮人富路,在路上應該都舍得花點錢。”
晚上回家的時候,敏賢媽媽不在家,飯是敏賢爸爸做的,額,怎麽說好呢,就是難以下咽!
但是敏賢家有個傳統是不能剩飯剩菜,要知道粒粒皆辛苦,敏賢恨自己貪得無厭,盛了那麽多菜在碗裏,只有數着米粒把菜吞了下去。
吃晚飯後過了一會兒,敏賢媽媽才哼着小曲回來了。
“咋地,買的好?”
“可不是買的好,咱這些鹵貨全賣空了。一晚上我們賺了10塊錢呢。”
“。。。。。。。。。。”
敏賢很傷心,這才賺了10塊錢,就不回家做飯了?要是天天賺10塊錢,豈不是每天都要吃爸爸做的飯菜。
敏賢媽,洗了一盤子杏子遞給敏賢,“你張阿姨給你買的,甜着呢”
為什麽給她買杏子,是為了謝謝她出的點子,敏賢媽不說她也知道。
敏賢看着杏子,沉默了一會兒,拿起衣服出了門。
“你這孩子,這麽晚了要去哪,不是說好的要在家陪我看《宰相劉羅鍋》的麽。”敏賢奶奶喊道。
敏賢折回來,親了親她奶奶的額頭,“我可愛的小老太太,我有點事兒,晚上晚點回來。”
敏賢開車去了鄧廠長家,跟鄧廠長說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廠裏大廚做的飯菜味道還不錯,為什麽不做成盒飯對外出售,每買出一份飯也可以給廠子裏的員工一份提成。
鄧廠長也同意敏賢的想法,廠裏發的最低保障金确實少了些,可以增加員工收入的事情為什麽不做。
靠着鄧廠長的關系,敏賢和鄧廠長連夜拉了一批塑料餐盒回來。和大廚商量好後,找了2個幫廚,聯系了幾名廠裏的閑着的工人做銷售。
大廚每天多給20元,幫廚每人給10元,銷售每份給5毛提成。
廠裏送貨的小面包,可以幫忙送飯。
就這樣,第一天他們總共做100份盒飯,安排在火車站醫院等地銷售。兩素菜一小葷4元,一素菜一小葷3元。沒想到第一天就銷售火爆,100份全部銷售出去了。讓鄧廠長沒想到的是,淨盈利150元,除去給員工發的錢,廠裏還賺了60元。
第二天銷售150份也毫無壓力,之後幾天銷量一直穩定在250份左右。
又給廠裏的員工增加了收入。
按提成分配的事兒,也大大增加了廠裏員工的積極性,有些員工一看這樣每天賺的比以前拿的死工資還要多,更是幹勁十足。
兩個星期之後,技術骨幹劉老頭,對,就是原先看護機器的劉老頭。他帶着幾名技術人員已經摸清了薯片流水線的運作。還專門演示給敏賢他們看了。
一個個圓滾滾的土豆,從機器入口滾了下去,被清洗,被削皮,再被清洗。變得幹幹淨淨之後又滾進一個大箱子裏,出來後變成了一張又一張的薄片。土豆薄片随着傳輸帶向前傳輸,經過幹燥之後,被扔進油鍋,油溫是劉老頭他們幾次試驗得出的最佳油溫。被炸的酥脆的薯片被撈了出來,控油,然後撒上調料,變成一個個美味可口的薯片。
食品專業的大學生們也很給力,他們研究出了10種口味,有番茄味,燒烤味,牛肉味,雞肉味,咖喱味,辣味,紅燒肉味,海鮮味,酸甜味,鹵味。
最後經過衆人品嘗,留下了番茄味,咖喱味,燒烤味。
另一組的大學生也改良了食品廠原有的鹵汁,并增加了辣味鹵,産品更是豐富至鹵雞腿,鹵雞翅,鹵雞爪,鹵牛肉,鹵鴨脖。反複研究他們的儲存環境,大大的延長了真空肉類在常溫裏的存儲時間。
敏賢在這兩周內也沒閑着,她找了設計師重新設計了第一食品廠的包裝,将産品的名字定為“食滿味”系列。
包裝正面,大大的寫着“S市特産 食滿味”幾個字,然後背面寫名了第一食品廠生産的字樣,廠裏的電話地址,食品的生産标準,日期,原料都寫的清清楚楚。
鄧廠長看了這新包裝雖然也很喜歡,但是“S市特産”這幾個字,不由得讓他有些心虛。
“你說咱這算得上是特産麽。”鄧廠長問道。
“特産,特産,味道特別的産品,咱這鹵味,是不是只有咱們廠子有。”
說起這,鄧廠長他驕傲呀。
“那當然,咱廠子前身可是百年鹵味店,方子聽說都是宮廷秘方。改良後的味道更不用說。”
宮廷秘方,敏賢摸摸下巴,那還真撿到寶了。
“咱廠子是不是咱們市第一家食品廠?”
說起這,鄧廠長他更驕傲,“那當然是,咱們食品廠就是咱市第一家食品廠,所以才叫第一食品廠的,建國後第二年成立的,到現在足足有46年歷史了。”
“那就沒問題了,歷史有了,傳承有了,只有在S市才能品嘗到的特別味道,那不是特産那是啥。”
鄧廠長轉而一想好像也是這樣,那特産這倆字好像也沒啥問題。
他又聽敏賢自言自語的說道,“不行,我得在S市特産前加一個百年秘制。”
鄧廠長腳一滑,差點栽倒,抹了把汗,偷偷瞄了敏賢一眼。
這厚臉皮的樣子,真格沒法說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