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03.落月
03.落月
這日晚上,書房的燈依舊亮着,銘桐舉着一盞燈籠出了門。這裏方圓幾裏皆無人居住,唯有銘桐的院子建在溪邊,而附近卻又是一處無名渡口。既然是無名渡口,這渡口上的艄公也時常曠工,每次讓銘桐哭笑不得。
沿着溪邊的小路,一路上偶爾會有徹夜亮着的燈籠挂在路邊的樹上,光線雖然微弱,但也足夠照亮幾步之外的地方。
銘桐站在渡口邊,渡口的燈光照亮了她淡然的面孔。
她在等人。
就這樣靜立着,仿佛一尊雕塑。
“好多年了……”她突然輕嘆一聲,雙眸望向黑暗中的溪面。溪中散開點點漣漪,一圈一圈向渡口蔓延開來。
紅衣女子出現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雙美目靜靜地看着銘桐。她雙腳踏在水面上,層層漣漪便是自她腳下蔓延,可是卻像是踏在玻璃上一般。
“大荒與這凡世的時間相差了數年,你覺得有數年沒見,而我卻覺得只有一月有餘。”女子輕嘆,“你真的變了……”
銘桐淡笑着道:“我在凡世已有數千年,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世事,有些變化總是會有的。”說着,又望了望夜幕中的一輪明月,“你呢,丹顏?還是一個人在丹穴山嗎?”
“原原。”丹顏看向銘桐,眼中的情緒瞬息萬變,“郅淵回來了……”
“郅淵?”銘桐突然輕笑一聲,“我不記得他了……丹顏,別再和我說這些了。”
夜間的晚風吹得銘桐似乎有一點冷,林間的樹葉被吹動,發出“沙沙”的聲響。
“丹顏……你知道麽?我原本就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銘桐的目光望向夜幕中,仿佛透過它看到了當初,“我在黑暗中孤獨了萬年,人性本就早因此泯滅,本就應該無情無欲,會愛上一個人本就是一種錯誤。”她的語氣很輕,卻帶着一種決絕。
丹顏只是看着她,豔麗面孔上浮現出一絲不忍的表情。她彎下腰,用手指輕輕一點溪面。
溪面開始泛起漣漪,漣漪向四周擴散開來,漸漸形成一個圓,圓中心開始變化,直到如鏡面一樣。
“往生鏡?”銘桐疑惑出聲,“你竟然從同木那裏要來了這個?”遂又是一聲諷刺的笑,“你想讓我看到什麽?就算是這樣我也不會記起來的……丹顏,你醒醒吧,不要再做無用功了!”語音剛落,便要轉身離去。
丹顏見她要離去,便出手在周圍結出一個結界,她高聲道:“該醒醒的是你,原原,你不能忘記,無情無欲的也便不是你了!”
銘桐被阻斷了去路,只能轉身對着丹顏道:“丹顏,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記起來了……”
往生鏡中漸漸浮起光華,淡淡影像出現——萬年前的景象。
“夠了!”銘桐一聲大叫,“夠了,丹顏!快停下!”她有些害怕,語氣中帶着顫抖。
丹顏收回結界,看着銘桐跌跌撞撞地離去。
------------------------------------------
已經是深夜,書桌上的油燈突然爆了一個燈花,光線又暗了暗。阮泠擡起頭,看到了堆積在地上的幾疊古籍,有些愁苦地抓了抓頭發:“還有這麽多呀……”
又認命地調亮了燈光,繼續拿起書研究。
她突然想起了當初初見銘桐時的情景。
彼時漫天飛舞的大雪将屋外的情景似乎都沉浸在一片白茫茫中。室內溫暖如春,而室外冰天雪地。五歲的阮泠還小,十分怕冷,便裹着毯子擁着熏籠躲在房中不肯出去。
這時候門“吱呀”一聲打開,阮溪領了個瘦弱的小孩進來。
“泠兒,帶她到你娘那裏去。”阮溪向阮泠招招手,“在屋裏也裹着髦披?也不怕熱死!”又彎腰對那小孩說道,“你先住在我夫人那裏,過幾日你若是想回去,我便送你回去。”
阮泠揭開裹着的毯子,露出內裏裹着的髦披,像個團子一樣的地跑過來,嘟着嘴:“全家就我一個怕冷!哥哥你跟我來吧!”以後一句是對那孩子說的。
阮溪像是還要說什麽,可是這孩子卻碰了碰他的袖子,輕輕地搖了搖頭。恰好沒讓阮泠看見。
“哥哥,你冷不冷?”阮泠看着屋外的滿天大雪,瑟縮了一下脖子,又看看孩子發梢滴下的雪水。
孩子搖了搖頭,對着阮泠笑了笑道:“不冷,你是泠兒吧,我叫銘桐。”又頓了頓,“常常聽你爹說起你。”
“是嗎?”五歲的孩子天真無邪,“是不是老說我壞話。”
轉眼間已經到了喬娘的住所,喬娘帶着一件大髦趕緊圍了上來,對着銘桐嘆息道:“孩子,苦了你了。”
銘桐笑了笑道:“還是快讓我進屋吧,不然真的會被凍死了。”
“好好,快點進屋!”喬娘連忙點頭,一手牽着阮泠,一手牽着銘桐進了屋。
進屋後,喬娘讓銘桐去沐浴,對着阮泠講了好多話:“銘桐這孩子出生苦,好好待他,雖然你是小姐,但也不能欺負了他,記住了嗎?”
阮泠點頭:“記住了。”
“他比你大,理當敬他為兄長,但也不能直接喚他兄長,這兄長不能随意叫。”喬娘叮囑道。
“為什麽?既然不能叫,那叫他什麽?”
喬娘思索一陣,對阮泠道:“喚他名字吧。我不是在意這身份,的确是銘桐的身份不好當。”後一句話喬娘的聲音壓得很低,只是恰好讓阮泠聽見。
阮泠眨了眨眼,又點了點頭。
後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阮泠對銘桐不是很親近,後來她發現銘桐會畫畫,會解詩,便想與他親近,銘桐也樂得處好這關系。
在後來的幾年了裏,銘桐常來他們家住,銘桐長她五歲,阮泠十歲那年,阮溪卻突然告訴她,銘桐死了。
這時候的阮泠大約知道“死”這個詞的意思,她愣了好幾日,倒是也沒怎麽傷心,畢竟銘桐與她關系不是十分親密。
後來又發生了一些大事,銘桐這個人漸漸在她記憶裏淡忘。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