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春耕(二)
最先上臺指導的是政府不知道從哪找來的農學院的教授,D市各大院校在寧啓言印象裏還真沒有農業專業的科系,看着臺上滿頭銀發的老教授,他猜這為老人應該是家在D市的退休老教授。
也許是因為政府很重視這兩天的指導,老教授上臺的時候手裏還拿着稿子。
整個上午一連将近三個小時,不止是寧啓言他們三家上報預計種植的玉米、土豆和地瓜,就連政府不主張市民種植的水稻和小麥等作物老教授也分別講解了種植的順序、注意事項、可能會面臨的情況。還有一些北方常見的蔬菜,老教授也大概講了下如何種植。
相比曾經寧啓言聽過一次的指導,雖然側重的作物不同,但內容上大同小異。看着旁邊正奮筆疾書的汪洋他們,寧啓言不過是倚着杜程,根本不需要去記錄。
再多的理論,也沒有他真正經歷過的有用。
也正是因為上輩子的勞作,之前下田的時候他上手的速度比杜程還快,不用幾天就找回以前揮鋤頭的感覺。
其他人都以為他聰明,手腳協調,才這麽快抓住要領,其實說起來,寧啓言也是種了三年地的老手了。
不過再熟練也沒用,體力是硬傷,對此,寧啓言已經徹底自暴自棄了。
連汪洋他們三個孩子都趕不上,他也就能跟董文安互相鄙視一下。
等老教授仔仔細細的講完各個方便的注意事項,下臺後,就有人上來通知中午休息一小時,給大家吃飯或者鞏固上午的指導內容的時間。
在場幾乎沒人起身離開,大多都是掏出幹糧墊墊肚子。前後就一個小時,根本不夠他們回家的時間。
寧啓言他們自然也帶着幹糧。因為地裏的活暫時幹完了,他們三家就沒再湊一起吃飯,所以幹糧也是各家自己做的。
相比汪洋和白誠毅兩家人直接做的飯團,寧啓言則是和寧曉文一起蒸了好幾鍋饅頭帶着。
十二個鹹鴨蛋分給大家,一人一個。寧曉文的手藝好,腌的鹹鴨蛋各個流油,不管是抹在饅頭上,還是就着飯團,一口下去,滿嘴鹹香。
胡子又從背包裏掏出一小瓶腐乳,每人夾一塊就光剩湯了。
吃完飯,喝點水潤潤嗓子,汪洋就舉着小本子跑到寧曉文旁邊。
Advertisement
之前老教授講的好多地方他聽着都雲裏霧裏的,這聽都沒聽明白,更別說後天開始下種了。
不過說了沒幾句,下午的指導就開始了。前前後後一共請了六位老農上臺分別講了不同種類的作物種植生長時的特點和處理方法,不同于老教授的指導,真正的農民們在應對何種情況時,對策更加實用,甚至有的應對方法沒有任何理論依據,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卻也格外好用。
說白了,農民的講解更接地氣,沒有那麽多理論上的東西,都是從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
這樣一天下來,從理論和實際經驗兩方面指導下來,雖說大部分人還是似乎有些有聽沒有懂的感覺,但多多少少心裏對于将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了概念,等到真正遇到時,再想起這次聽過的指導,也就能應對自如了。
下午四點多,指導全部結束,寧啓言放下手裏擎了大半天的本子,動了動僵硬的肩膀。
白誠毅他們先下了屋頂,胡子見寧啓言有些不舒服,伸手幫他捏了捏,“先堅持下,回去我幫你按按。”
寧啓言對杜程微微搖頭,雖說肩膀有點酸,但總比之前鋤地的時候輕松的多,過一會兒就能緩過來。不過他擡頭看了眼明媚的陽光,有些嘆氣。
這才四月初,陽光曬在身上時間長了都覺得火辣辣的,以後可怎麽熬啊!
順着人流往山上走,越往上,人越少。等快要到白誠毅他們家時,山路上除了他們幾乎沒多少人了。
汪洋和柯成偉他們合計明天再下山聽一聽,而寧啓言和白誠毅兩家就不去了,同樣的東西,聽一遍就差不多了。
彼此告別之後,寧啓言四人回到山洞。
“咱們要不要趁着明天沒事,去山裏挖點土回來?”寧曉文倒了杯水喝了一口,問道。
之前一直忙着鋤地,又一直和另外兩家人一起,他們都沒時間打理平臺,更別提之前想的添土層的事。
寧啓言想了想,又看了看杜程。
這十來天曬得,本來就不白的杜程和胡子更是黑了一圈。
“算了吧,明天就在家好好休息休息,後天領完糧種又不知要累多久,今年平臺上咱們就種玉米吧,只要不是土豆、地瓜這樣長在地底的作物,平臺的土層應該夠了。”寧啓言說道。
寧曉文想想也對,他們又不是非得種地瓜和土豆,不過……
“之前你不是說想種水稻嗎?”
寧啓言有些猶豫,“我怕種不活,萬一最後顆粒無收,咱們不是白忙活了?!”
胡子擺擺手,“應該不能,今天那些人不是說了嗎,水稻什麽的主要是怕天熱以後陽光太足,澆水跟不上,才不主張大家種植。平臺上咱們又不是靠陽光照射,而且咱們可以從空間裏打水澆地,比去水站省勁多了。”
寧曉文也點頭,“胡子說的沒錯,而且咱們也不是非得靠平臺上那點地吃飯,外面不是還有八畝地嗎,總不會餓死的。咱家的存糧還有不少,要是等明年存糧少了,地裏的收成又不多,那時候咱家真就不敢種這些沒把握的糧食了。還不如在今年試試,要是成了,咱以後還可以接着種,萬一不成,以後咱就老老實實種玉米。”
見胡子和寧曉文都這麽說,寧啓言想了想,心裏還是有些擔心,最後看向杜程。
杜程拍拍他,“試試吧,咱家那些水稻種子怕是拖不到明年了。”
寧啓言一頓,這才想到這些種子又沒辦法無限制的保存下去,今年不種的話,以後想種都不好種了。
見寧啓言也點了點頭,确定嘗試一下,寧曉文才開口:“啓言,那些水稻種子是你買的種子,還是……”
寧啓言搖搖頭,“不是種子,就是我當初找人買的大米,不過想着以後可能要在空間裏種水稻,就讓人買的沒脫殼的。”脫殼的大米不能種,這他還是知道的。
寧曉文:“……”
“怎麽了?”寧啓言見寧曉文表情似乎有些不對,問。
寧曉文壓下笑意,說道:“咱們還是從換購點換點水稻種子吧。”
?
見寧啓言一臉的問號,胡子忍不住笑了出來。
“啓言啊,不是所有沒脫殼的大米都能當種子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還得是精心篩選的。”
寧啓言:“……”
杜程笑着看寧啓言一頭撲在炕被上,伸手拍了拍他的後背。
“行了,咱倆又不懂,弄錯了很正常。”
寧啓言根本沒有被杜程安慰到,心裏想撓牆。
上輩子他們第一年春耕的種子是政府統一發的,第二年因為更換農作物,種子還是政府從其他地方調過來的,等到第三年,再下種的時候,就是頭一年秋收以後各家自己留存的種子。
所以寧啓言一直以為所有的作物種子都是頭一年收貨的時候挑一些飽滿的留存下來的。
寧曉文見寧啓言還是一副想要把自己悶死的樣子,瞪了還在笑個不停的胡子一眼,走過來也跟着杜程一起安慰着說:“其實你做的也沒錯,家裏那些沒脫殼的大米也能當種子用,不過現在政府有專門發放糧種,發下來的就是專門培育過的種子,這樣的種子比咱們自己留的大米成活率高,而且收成也好。不過通知上不是說了嗎,明年開始,種子就得咱們自己從收成裏出,到時候咱們就得像你之前那樣,挑一些結實飽滿的大米當種子。”
聽完寧曉文的話,寧啓言緩緩爬起來,也不看還在一邊要笑不笑的胡子。
說白了,他是光想着上輩子地震以後的生存方式,因為經歷過一遍,反而沒想着仔細查一查這些農作物在社會還正常的時候是怎麽個耕種生長方式。
“那咱家大米也不用省着吃了。”寧啓言無力的說。
他打算當種子用的大米還有好幾麻袋,既然不用種了,幹脆脫殼吃掉吧!
寧曉文抿着嘴,忍住笑意,點點頭。
寧啓言雖然聰明,但也不可能事事都懂,所以有時候發生的這些在寧曉文看來根本就是常識性問題上的失誤,大家雖然覺得可笑,但也理解。
不過對比平時思維敏捷,眼光長遠,又是一臉聰明相的寧啓言,這些小失誤就顯得格外有趣。
眼看時間不早了,寧啓言幹脆煮了六袋方便面當晚飯,也別說,隔一段時間不吃,突然來一頓,四人都覺得這方便面還挺好吃的。
吃完飯,寧啓言打算拿出一些冷凍的肉和排骨出來,也不用微波爐解凍,直接放在盆裏,一晚上過去,明天正好拿來做大餐。
不過打開冰櫃以後,寧啓言看着半空的冰櫃想了一會兒,重新關上冰櫃的門。
“怎麽了?”寧曉文洗完碗,見寧啓言空着手出來,奇怪的問。
寧啓言看了眼門外的豬圈,回頭對寧曉文說:“明天咱們殺豬吧。下種後還不知道得忙多久,冰箱裏東西不多了,怕是堅持不到春耕結束。”
等真忙起來,那時候怕是累的恨不得直接睡在地裏,哪有時間和力氣殺豬啊。
寧曉文想想,也點點頭。小豬長的差不多了,斷奶也沒事。幹脆趁明天有時間,殺一頭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