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東巡開始
見許辭如此捍衛太子,太康帝很是欣慰,“不錯,許冼馬講的是個理。”
轉而臉色一冷,太康帝盛怒瞪向光祿大夫,一拍桌子,“大膽杜庸,太子守衛疆土,抗擊迦樓五年,風餐露宿,出生入死。如今方帶着滿身榮耀,凱旋而歸。你卻讓朕廢太子?朕的北關子民如何想朕,朕的四海将士如何作想?”
光祿大夫吓得登時跪趴在地上。
“太子甫一回宮便已向朕奏明此事,朕之所想,也如許冼馬所言。而杜庸你卻避重就輕,只抓錯處,蛋中挑骨。朕看你是活膩了,想讓天下之人恥笑于朕,罵朕不仁不義,貶壓功臣。”
“你如此構陷于朕,朕要你還有何用?!”
太康帝越說越怒,最後更是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來人!将費庸拖出去,拉到午門斬首,屍體挂于宮門之外示衆。以後誰若再敢言彈劾太子之事,下場亦是如此!”
兩個侍衛面無表情拖着光祿大夫而出,光祿大夫一路哀求,心中百般後悔彈劾一言。拖出老遠,大殿之中猶自能聽到光祿大夫謾罵侮辱太康皇帝殺雞儆猴,費遠征一番試探心中也有了數,看來暫時是不能再提彈劾一事,需得壯大四皇子聲望才可。
如此一番朝堂博弈,李昊琛東巡之事就此定下,不日啓程。
許長宗在文官中間,見許辭也位列早朝官員之列,年僅十五歲便得此殊榮,很是驚訝。但又看他如今不過是最末尾的五品官員,于自己當年還差上幾分,倒真是還不如自己,心中那份嫉妒感便又輕了幾分。
當年許辭一無是處,惡名昭著,許長宗早已厭煩于他。
可沒想到許辭一離開許家,在宋太公家呆了沒幾年,那些優點便像雨後春筍般,“噌噌”地往外冒。
一番對比,倒好像是他教子無方,許辭之所以小時不佳,全因他這當爹的刻意打壓、不善管教似得。
許長宗自認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
如今見他得罪一家獨大的費氏,心中嘲笑,以為傍了個太子便可高枕無憂,你卻不知費大人權勢滔天,黨羽早已遍布朝野,枝繁葉茂,百足之蟲。
而麗妃又執掌後宮,雖未封後,但也差無幾多。兩方相較,還是費氏勢力大上許多。
許辭如今得罪費家,怕以後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Advertisement
如今,他這個寒門學士,也早已拜入了費遠征麾下。
但他卻忘了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之理,費氏如今俨然一副攝政王的姿态,太康帝雖仁善,但為君為皇的哪個沒有心狠手辣的時候,一旦有機會懲治他們,費家只怕是死無葬身之地。
……
因為是太子冼馬,許辭便被特許跟着太子。便是他不跟,太康帝也會命他跟随在旁,不離左右。而顏四、顏牛作為別駕從事,理所當然另駕馬車随侍左右。
太子命暗中保護的精甲暗影一部分守着東宮,一部分回了暗衛樓。竟然令太子數日內三次被襲,錘煉的還不夠。
李昊琛唯獨将武功輕功最高的墨夜留在身邊,随時保護一幹人等。而如今鎮北軍隊暫時休整,軍中無事,公孫拓就把公孫禦扔給了太子殿下,讓他帶着一塊出去長長見識。
如此,東巡一行人便定下了這六人。
太子東巡一行人定下之後,收拾好東西,不久便悄然出發,幾人商議先乘馬車到揚州,再從揚州走水路先到蘇州。
這一行人為不引人注意,格外低調。連皇家馬車都未用,只是從路上買了一輛馬車。單看陣仗,俨然是幾個普通公子結伴出游,一點都不像高官出巡。
可再細看幾人由內而外自發而成的氣勢,卻令人不敢小瞧。
李昊琛不喜坐馬車,騎着踏炎上路,而許辭也應景地騎上了焰火。結果就成了顏四、阿牛和公孫禦擠在一輛馬車裏幹瞪眼,墨夜充當馬夫。
而李昊琛、許辭悠然結伴而行,将馬車不遠不近地甩在後面。
踏炎、焰火在路上時不時地卿卿我我,看的許辭很是吃味。
一行人就這樣慢悠悠走走停停,路上居然也沒有遇上任何行刺。半月之後,一行人已到了距離揚州城門還有十幾裏的官道上。
這官道之上人數稀少,極為空曠。
兩旁枝桠早已長出翡翠色的嬌嫩細芽,鳥啼幽鳴。
李昊琛和許辭縱着兩匹馬邊吃嫩草邊往前行,踏炎、焰火本是吃得甚歡,卻突然一道身影從樹後沖出,踏炎還好,鎮定自若。只是焰火被吓退兩步,嘶鳴數聲。
許辭控住焰火,定睛一看,那是個頭發灰白糟亂、衣衫褴褛、滿臉皺紋的老妪。
那名老妪不管二人,直沖他們身後的馬車而去。墨夜因要現身于人前,便穿了一身粗布麻衣,易容成憨厚馬夫模樣。
他見有人沖來,便以為是刺客,正要出手,卻見來人跑到馬前“撲騰”一聲跪下,不住的磕頭,嘴中口齒不清地哭嚷着“冤枉”。
這名老婦這兩年多,每日不做旁事,只躲在京都到揚州的管道樹木後面,待有馬車便一沖而出。
因為女兒之死,她神志不清瘋瘋癫癫,可心中卻猶記戲文中常聽的青天老爺斷奇案。戲文裏便是冤屈者攔馬車呈血書伸冤,方正法行兇者。
卻說這名老婦,本是貧苦人家,丈夫早亡,徒留一女。這女長到二八年華,美麗動人,便被游手好閑的揚州知府小兒子看上了。
這小兒子素來目無王法、霸道兇狠,二話不說,就把人給擄了去,強要了老婦之女。可說那女子竟是忠貞烈女,而且早已許了人家。
如今失了身子,已是不想活了。于是寫下一封血書留給未婚夫,投井自盡,撈上來時還死不瞑目。
那未婚夫忌憚揚州知府權勢,也不敢伸張,就把血書還給了女子母親,也就是這位老婦。
老婦告到衙門無人敢管,揚州知府為替子洗白,便反咬那女子一口,說是她勾引在先,只為嫁入林家。奸計未成卻被未婚夫得知,羞愧之下才投井自盡,最後判了個死去女子放蕩之罪。
這位老婦聽到女兒慘死卻還被冤判,怒火攻心,便開始瘋瘋癫癫。那血書竟也從衙門手裏搶了過來,因事情鬧得很大,知府不敢公然搶奪,而老妪又已是呆呆傻傻,滿口胡話,便由她去了,打算日後再偷偷拿她來封口。
那老婦雖然傻了,卻知道她若是進城,會有人将她抓起奪了她的血書。
便整日藏在官道兩側樹林裏,也不敢離揚州城太近,時時在揚州城外十幾裏的官道處徘徊。白天便攔馬車伸冤,晚上就藏在山洞中睡覺。
揚州知府抓她不住,而事情又過去已久,便不再管她。反正已經是個山野瘋婆子,誰會信她的胡話。
如此過了兩年多過去,老婦仍是不死心。
今日見墨夜他們的馬車過來,便又捧着那封寫在麻布上的血書沖出。
一上來便是數個響頭,将血書高高舉起。
她如今口齒不靈,神志不清,卻唯獨還記得為女伸冤一事。
顏四下車接過老婦高舉的血書,老婦一雙眼睛死死盯着那封血書。
曾有數次,有馬車停下,車中之人拿過血書看後卻要一撕了之。
幸好老婦發現及時,發狠奪過血書。
此事經歷的多了,老婦再不敢将視線從血書上移開,唯恐這人也跟那些人一般,要撕了這唯一的罪證。
顏四将血書看了一遍,臉色微變,便将血書呈給了李昊琛。
血書上是那女子的血淚史,詳細講述了揚州知府的小兒子林百福如何将她強虜回府,又如何強迫威脅于她。
許辭就在李昊琛身邊,脖子一揚就可看到內容。
看着這份破爛、已有些年份的血書內容,再看看面容蒼老、神情緊張的老婦,許辭雙眼泛紅,手攥的發白。
李昊琛也是一臉寒色,要把周圍凍成寒冬。
許辭望了李昊琛一眼,見他微微颔首,便下馬攙扶起老婦。聲音柔和道:“大娘,且放寬心。此事我們管了,您且先去馬車中休息。”
老妪在此留滞兩年多,這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答應要管此事,也不論對方是否有此能力,又是要跪下磕頭感謝,老淚橫流,看的一衆七尺男兒心中凄然。
世間唯有母愛,不計回報,能做到此。
公孫禦見狀從馬車上下來,将老妪攙扶進馬車內。自己出來坐到墨夜身旁一同駕馬,而車內,顏四素來善言,老妪雖口齒不清,但顏四耐心引導,一路下來便也得知了前因後果。
揚州勝地,富饒安居,本該是易居之地。
地方知府卻自以為天高皇帝遠,目無王法,在地方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端的一副土皇帝的架子。
如今他們知道的只這一件,被光鮮亮麗掩藏在背後的污穢渾濁,還不知有多少。
許辭抿唇,想起了母親前世被誣陷致死之時。
那時太子又一次出征,而他又在揚州任職,未曾得知。等回家後卻只看到黃土一培。罪證全毀,自己無力伸張。故而此時因老妪替女伸冤,引他想起此事,他感同身受,顏色極為蒼白難看。
見許辭臉色不對,李昊琛下馬過去,一把将他他攬進懷中,拍撫後背,“害怕了?”
許辭将臉埋進李昊琛胸膛中,靠着他的身軀借力站正身體,聲音悶悶地:“不怕。我只是恨這地方蛇蟲,欺壓百姓、目無王法,真是該死。”
李昊琛将許辭攬得更緊,想用自己的身體溫暖小辭,他的臉色太難看了,仿佛瞬間就要暈倒,“放心,自是不會讓他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