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後的期望
“淩蔚!這是你搞出來的爛攤子,快給朕想辦法!”黎隸咆哮道。
淩蔚委屈瞅:“陛下,微臣冤啊,六月那個都要飛雪了啊,長城都要被臣的淚水給淹沒了啊。這關微臣啥事?”
黎隸瞪:“還敢跟朕叫冤?若不是你!太傅怎麽會請辭!”
淩蔚更委屈了。太子殿下跟不上學習進度,咱幫忙開小竈,讓他跟上進度了,這也能叫錯?
黎隸似乎也覺得自己挺沒理的,氣倒是消了點,聲音也稍稍小了點:“叫你想辦法就想辦法,哪來那麽多廢話?”
淩蔚摸摸鼻子:“陛下有那麽多能臣,還想不到辦法?”
“這事怎麽能跟外人說!”黎隸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拍了拍椅子的把手,“那個老匹夫,朕有機會,一定要砍了他的腦袋!啓辰跟不上學習進度他要到處亂說啓辰愚鈍,啓辰跟上了進度他還要到處亂說!明明是他自己不會教學生,什麽都推到啓辰身上,是真的不擔心朕怪罪他嗎!”
他還真不擔心,或者他就沒考慮到這個吧。淩蔚心想。
晏朝的官制和淩蔚所知的歷史有很大區別。三公為太傅、太師、太保,是名義上的丞相,但都是用于追封;東宮設有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太保,都是虛職,但這是給活人的。所以在外稱的太傅太師太保多指的是這三個職位,為從一品,不上朝。而太子講師一般都會加封太子太傅的虛職。
被皇帝陛下怒吼着要砍他腦袋的太子太傅名叫于學國,為皇帝陛下經常嘀咕的另一個于老頭,禮部侍郎于铮的族兄。這兩人都是學問大手,性格也都是一樣固執。但于铮能當到禮部侍郎,自然固執之餘也會做人。而于學國則是完全的除了學問之外,一切不懂。但他在讀書人中特別有聲望,被稱為“名士”。
黎隸不敢把這“名士”安排在幹實事的位置,就想着讓他來當太子講師,也算物盡其用。
哪知道這個“名士”連講師都當不好,還給自己惹來這麽大的麻煩。
而因為這個“名士”太出名,黎隸暫時還不能把他怎樣,免得惹了其他讀書人的非議。
“你鬼點子不是很多嗎?怎麽這時候想不出點子來了?”黎隸把淩蔚招呼到身旁,壓低嗓音道,“還是說有什麽損招,不好意思大聲說?來,到朕耳邊悄悄說,誰都聽不到!”
淩蔚指着自己鼻子,郁悶道:“陛下,您覺得微臣看起來像是奸佞之臣嗎?”
“朕看你就蠻像的,哪來那麽多廢話?”
Advertisement
“陛下慎言啊,您的話可是會被史官記下的!”淩蔚欲哭無淚。
(旁邊随時當壁花的史官聽到有人叫他,擡起頭,露出陰測測的微笑。)
“你當史官和你一樣傻,不知道朕在開玩笑?”黎隸一臉正經道,“你要是再廢話,朕就真的讓史官把你寫成奸佞了!”
淩蔚:“……”
陛下你狠!
“咳,陛下,解鈴還須系鈴人。”淩蔚嘆氣,這都什麽事啊,憑什麽要他來出主意啊,又不是他的錯。真是萬惡的封建主義頭子!
“哈哈,朕就說,你小子鬼點子多,肯定有辦法。”黎隸大聲笑道,“快說,是這麽個解鈴法?”
“太傅是高德之人,既然之前誤會了太子殿下,給太子殿下名聲造成了損失,那麽現在知道了并非如此,又怎會讓太子殿下蒙受不白之冤?”淩蔚停頓了一下,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道,“如今太傅只是認為自己不适合啓蒙而希望辭去太傅職位,并非太子不堪受教,太傅肯定會自己向人解釋的。只是太傅不善交際,可能還未想到這一點。但是于侍郎思想慎密,肯定會想到。”
黎隸上下打量了淩蔚一眼:“你小子其實早就在考慮這件事吧?不然怎麽會想到把于老頭扯進來的。”
淩蔚不好意思道:“之前太子殿下對着微臣,嗯,委屈了一場。所以微臣就一直琢磨着這件事,沒想到陛下真的會問微臣。”
“你何必給啓辰面子,直接說他抱着你嚎啕大哭得了。”自己的兒子自己明白,就算胖太子在黎隸面前裝的再懂事,熊孩子的爹怎麽會不知道自家兒子是熊孩子?
黎隸心塞道:“你說你怎麽不快點考?要是能參加今年的會試,考個狀元什麽的,朕就把太子塞給你教導啓蒙了。”
淩蔚語塞。
他穿越後僅學了兩年就考得童生,居然還被嫌棄考慢了??錯過了今年的春闱,要等兩年才能考舉人,若考中了,則在第二年春季參加會試。那時候他也才十八歲,妥妥的青年才俊吧?哪裏慢了?而且什麽叫做“塞”,感情你就那麽嫌棄你家小胖子?小胖子會哭的!
“對了!朕有個好主意!”黎隸的眼睛突然亮了,吓的淩蔚差點倒退兩步。
陛下你想幹什麽……這是要發大招的節奏嗎!
“你老師不是國子監祭酒嗎?也是讀書人楷模啊。”黎隸點點頭。
“那個……老師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确實和于太傅差不離,但若老師替了于太傅的位置,這……是老師不如于太傅,還是于太傅不如老師?”淩蔚遲疑道。若按照之前的說法,于太傅給太子啓蒙是大材小用,那老師不就是“小材”?若說老師“大材”,那豈不是于太傅狂妄,連給太子當老師的活都看不起?
黎隸瞪了淩蔚一眼:“朕什麽時候說了讓趙老頭當太傅了?你都能想得到的,朕能想不到嗎?!”
得,您老人家最聰明。淩蔚默然。
“朕的意思是,你老師是讀書人的楷模,那麽他的關門弟子肯定是很優秀的。你又是上一年童試第一,進國子監也是理所當然的。”黎隸越說越覺得靠譜,“你得個監生,不就能參加今年的會試了?”
“……陛下,微臣本來就有監生資格。”淩蔚無語。
國子監監生在晏朝有舉監、貢監、蔭監三類。舉監是舉薦舉人中品學兼優者,貢監是舉薦秀才中品學兼優者,而蔭監是爵位三品以上、文武官職(不管虛職實職)二品以上,可送一子進國子監。
若官員有重大貢獻,皇帝特許其子進國子監,也是蔭監。
淩蔚他爹是魯國公,他娘是常樂公主,他哥是世子直接可以降一等襲爵,家中唯一的監生資格當然是給淩蔚用。
黎隸被噎住了。他也想起來,淩蔚本來就不需要貢監的資格,因為他本身是具有蔭監的資格的。而他選擇暫時不進國子監,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層一層的考上來,好不被人看輕。這也是經過自己贊許的。
淩蔚看着皇帝陛下有惱羞成怒的跡象,忙道:“陛下啊,不是微臣不想馬上考科舉呀,實在是今年就參加科舉,微臣考不上啊。”
黎隸順着淩蔚的臺階慢悠悠的下來:“考不上就加倍努力!別給朕丢人!”
“遵旨!微臣一定努力讀書!”
“下去下去,看到你就心煩!”黎隸像趕蒼蠅一樣把淩蔚趕走了,然後自己繼續頭疼太子講師的事。
淩蔚終于逃脫了熊孩子他爹的魔爪,又被熊孩子他娘叫走了。
劉皇後恪守本分,雖然黎隸常在政事上詢問她的意見,但她從來不主動摻和,更不會召見外臣,連娘家有官職的人,若非黎隸同意,也絕不召見。只有淩蔚是意外。
在黎隸和劉皇後看來,淩蔚和自家子弟無異,又和小殿下們走得近,不算外臣。劉皇後也時不時的會召見淩蔚,詢問小殿下們的情況。
淩蔚知道黎隸對劉皇後信任,在劉皇後心急火燎的詢問這件事的時候,就照實說了,讓劉皇後松了一口氣。
“啓辰的啓蒙不能斷,在陛下找到新的太子講師之前,就拜托瑾堂了。”劉皇後嘆氣。若不是為了給自家孩子刷聲望,她也覺得,還不如讓淩蔚啓蒙呢,“若是瑾堂今年能參加會試就好了。”
淩蔚:“……”
當進士是路邊的石子随便撿嗎?他是真的考不上啊!
“可瑾堂要三元及第,進國子監是可惜了。”
他今年進士都考不上,還三元及第!皇後娘娘您醒醒啊!
“要是明年加開恩科就好了。”劉皇後嘆氣。
淩蔚徹底無語了。他到底在帝後心中有多能幹?三元及第一個朝代能出幾個人啊摔!讓他一根面條吊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