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買酒樓
馬車進入邑城,在定遠将軍府門前停下。從前這兒挂的是定國将軍的牌匾,如今代代傳承,走了老子,來了兒子。
府裏原來就有管家和幾個下人留守,所以收拾起行李來并不雜亂,管家帶着下人井然有序的搬運着行李。
鄭衍文在剛到的第二天就趕着去駐紮在邑城幾十公裏外的大營了,同時那也是長岩國和維赫國之間長維防線最重要的地方。
臨走前,時芫央着鄭衍文往家裏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京中的将軍府,一封是給時芫家裏。
本來給時芫爹娘的信該時芫來寫,但是她現在的字雖說可以拿的出手,但是要想騙過博學多才的她爹,還是有些難。
于是就讓鄭衍文代寫,信上大致意思是說,兩人剛到邑城,寫封信給家裏人報平安,時芫口述,鄭衍文執筆。
信中格外強調了他們夫妻伉俪的事實,好讓時芫爹娘不會懷疑為何時芫沒有親筆寫家書的事實。
鄭衍文走之前跟時芫說,他這次去大營要多熟悉熟悉軍務,怕是得有一段時間回不來,叮囑時芫在家好好照顧自己,無聊就讓環碧點翠陪着上街逛逛。
想自己了,就讓仁明捎封信給自己,他看到信之後若是有空,定會回家看她。時芫忙讓他放心去吧,她會好好照顧自己的。
把仁明留下,又留下十多個自己的親衛看家護院,鄭衍文這才帶着仁清和衆人一同騎馬離去。
鄭衍文走後,時芫又實實在在忙了兩三天,才把府中一幹事物料理好。
自己當家做主後才知道,古代當個賢惠的當家主母并不容易。
好不容易閑下來的時芫準備去邑城內逛逛,邑城雖然是邊城,但是并不落後貧瘠。
因為兩國之間的防線離邑城還有幾十公裏遠,即便是打仗,也很少能打到邑城來,除非長岩大軍全面潰敗。
維赫國和長岩國西面生活着兩個非常大游牧民族,和維赫國相鄰的民族是喀布族,和長岩國相鄰的是那拉族,兩個民族本是同源的部落,只不過恰好有一條河,喀那河自東向西流淌把兩個部落一分為二。
但是在長岩人和維赫人眼裏,兩個部落并沒有什麽區別,他們所處的地區統稱為西域。據去過西域之地的人說,那邊除了黃沙滿天,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綿延千裏的高山。
Advertisement
唯一沒有的大概就是适合種植的農作物的盆地了,也因為這個原因西域地區一直沒有形成國家的規模,一直是以部落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時芫初次看到西域之地的介紹,立馬就想到國內新疆地區。
維赫國邊城是封城,近兩年兩國使者才達成共識,打仗歸打仗,為了勞苦人民的幸福生活,互通貿易還是有必要的,兩國這才開始往來。
雖然國家規定可以互通有市,但是往來兩國的商人需要提前辦理官方認可的邊境貿易證,有了證明才可以進入對方城池。
但兩國對相鄰的民族部落就沒有這麽多的條文規定了,西域人口進出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一些。
這天,時芫帶着仁明,環碧一同上街,在街上果然看到在大批量采買的維赫國人,同時還有少數的西域人。因為維赫國的人除了五官要比長岩國線條更為硬朗一些,他們的藍眼睛也不同于長岩國的黑眼睛,所以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而西域人則是因為氣候環境,紫外線日照時間長所以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時芫興致盎然地逛着街,慢慢她就發現,邑城中的也有很多維赫國盛産的寶石美玉,以及陶瓷茶器,西域人善于制作的精美小刀匕首,地毯等也出現在了時芫視線裏。
而長岩國這邊更多盛産的是綢緞棉布,茶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讓人眼花缭亂的特色的小物件等等。仁明和環碧都是第一次來邑城,也是第一次見這些外國人,不禁好奇的打量着他們。
快到晌午,時芫說道:“今天中午不回府用膳了,咱們就在外面吃吧。”
仁明和環碧開心的贊同。仁清說道:“少奶奶,剛剛咱們走過的路邊有家聚朋樓,聚朋樓的飯菜一向有名,不如中午就在聚朋樓吃些東西。”
時芫問道:“聚朋樓不是京城的嗎?”
“少奶奶有所不知,這聚朋樓乃是全國各地都有,和金店成善閣,慶盛錢莊同屬于京商王家的産業。”
“原來還是全國連鎖,王家這麽有錢嗎?”
“王家乃是京城是第一大商戶。”
因為這個時代信息不發達,很多商家都無法做成全國連鎖的規模。一般都是在相鄰的城市開個分店,便于管理。像王家這樣的産業鏈覆蓋全國,在長岩國應該也數得上是大商戶。
時芫笑笑說道:“那好,咱們就去聚朋樓吃午飯。”
于是三人向聚朋樓的方向走去,仍然是在二樓靠窗的地方選了一張桌子,點了一些招牌菜。吃飯的時候隔壁桌子的談話讓時芫頗感興趣。
一大漢喝了一口酒之後跟朋友感嘆道:“哎,這聚朋樓的菜就是比那天香樓的好吃。”
“我說老兄,以後你就是想去天香樓吃飯也去不成了。”大漢對面的朋友說道。
“為何?”
“你來的時候難道沒有注意嗎?那對面的天香樓已經挂牌出售了。自從聚朋樓在邑城開張之後,天香樓的生意可謂一落千丈,每天都是冷冷清清的。”
“看來天香樓是真的撐不下去了。來來來,咱們哥倆今天是來喝酒的,談論這些事兒作甚。”說着,大漢又端起一杯酒親熱地和朋友一飲而盡。
聽完他們的談話,時芫透過窗戶向對面看去。果然看到一棟二層的酒樓,關着門,在熱鬧的大街上顯得格外冷清。讓她心裏一動,一個想法頓時出現在她的腦子裏。
此時飯也吃的差不多了,時芫吩咐道:“仁明,你去對面天香樓打聽打聽,如果出售的話要多少錢。我想把它買下來。”
仁明聽時芫說完,頓時覺得自己少奶奶有些沖動,好端端的買個酒樓做什麽,還是倒閉的。忍不住問道:“少奶奶,您真的要買這個酒樓嗎?”
時芫知道仁清沒辦法理解,說道:“日後我自有用處,你去問問價錢。”
仁明帶着一肚子疑問跑去打聽,見仁明走了,環碧也不解的問道:“少奶奶,咱們為何要買那個酒樓?”
時芫說道:“因為我想賺錢。”
“賺錢?”
“嗯……,等着看吧。”時芫篤定的說道。
沒過多會兒仁明就回來了,剛坐下,環碧給他倒了杯茶讓他先喘口氣再說。
喝完茶,仁明回道:“少奶奶,我問了,那天香樓要價三千兩,裏面桌椅都是好的,後面還有一個小院,這個價格倒也公平。這酒樓是那掌櫃的祖業,只不過他一直經營不善,自從聚朋樓開張後,更是無人問津。所以才打算賣掉,然後帶着一家老小回老家生活。”
時芫想了想說道:“價格公道就行,一會兒回去讓環碧給你拿錢,你等下去告訴掌櫃一聲,這個天香樓咱們買了,讓他先收拾行李,過會兒你再跑一趟,把錢給他送過來。”
雖然知道少奶奶要買這個酒樓,可真聽到這個決定,仁明反倒不知道該說什麽了。幹脆什麽都不問,聽吩咐就是。
想通了的仁明點頭說道:“少奶奶放心,我定會辦妥當。”
仁明辦事果真利索,天黑前就把房契給拿過來了。
接過房契那一刻,時芫喜不自勝的收了起來,又誇獎了仁明兩句。
其實買這個酒樓并不是她的一時沖動,在街上她看到很多外國人走了很多家店鋪才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同時也跑了好幾個店鋪才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買齊。
他們之所以不在一家店鋪交易,是因為邑城中的商家同一樣東西給的價格都不一樣,再一個有的店鋪只收陶器,有的店鋪只收地毯等等,都是貨品比較單一的店鋪。
如果她開一家大的商場,一樓負責收外國的商品,二樓專售長岩國的東西。批發和零售,價格最優惠,物品最齊全。只去一個地方就能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賣出去,也能把自己想買的東西買全,同時價格又是最合适的,還怕維赫人和西域人不來嗎?這叫資源整合。想想她都覺得這個想法特別好!
閉上眼睛,仿佛看到大把的金子在向她招手。這天晚上,時芫抱着房契美美的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