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忙
村長知道他們家做木匠活有了些起色, 全村的小孩都想往那邊送學一門手藝,将來跟他們一樣有個養家糊口的本事,但沒想到他一下子能發展成這個地步。
村長道:“這也是你家小兒子的主意吧。”
方氏承認了。
村長感慨果然見過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樣, 不然他們一家的老實人不會想鋪這麽大一個攤子。連村長都覺得照這樣下去的話, 要不了多長時間他家就不一樣了!
村長道:“家裏這糧我們是給兒子留的。這事兒太大了, 回頭我們還得商量一下才能決定。”
方氏笑道:“應該的。”随後起身,道:“那你們先忙, 我先回去了。”
村長媳婦在旁邊着急, 等人走後, 才顧得上跟村長說:“你剛才怎麽不答應下來。”她老早就不放心兒子出去販糧,現在有他們家收, 這不挺好麽。
村長家裏有糧的事兒, 人人都知道, 村裏就這麽大塊地方,他們秋收的時候沒賣糧, 大夥兒也都看見了。他兒子一心想要發大財這事兒被村裏好頓嘲笑。現在把糧處理了正好絕了他的心。
村長道:“那多少錢給她。”不好定價, 要說按照秋收時候的價格他們吃虧,現在糧價上漲, 又晾了這麽久糧食更幹了, 掉份量。可要是按照現在的價格, 方氏又肯定不能答應。
村長媳婦一想也是,直接跟着村長去了地窖盤點一下現在的存糧。
今年大雪,天氣寒冷,這糧食保管的還行。
就是一點隐患,怕他兒子惱火。村長忍不住對媳婦道:“咱兒子一點也不省心,看人家方書淨多好。”
村長媳婦瞅着自家兒子哪兒哪兒都好,道:“村裏也就出一個方書淨, 你還總想跟人家比,有個兒子就知足吧,還挑三揀四的。”
……
方氏去王嬸子家,一進去就看見她女兒小王氏在那邊縫補棉衣呢。
王嬸子正在屋裏燒火,聽見門響從廚房跑過來道:“你咋來了?”
Advertisement
方氏道:“過來溜達溜達。”
王嬸子讓她坐下。
方氏一看小王氏笑了一下,就躲進另外一個屋裏心裏也是不落忍,道:“過了年我才得閑,你女婿家是咋說的,就不來接了?”
王嬸子平日裏能說愛唠,雖然嘴碎但人不壞,在村裏很有威望。可是提到這個事兒卻掉眼淚:“別跟我提那個殺千刀的。當初就應該買豬看圈,不是本村的就是隔一層。我都不敢提這事兒,我怕閨女心裏堵得慌。他們家的孫子推了我閨女硬是把她肚子裏的男胎給弄掉了。要不是我去看,一大一小就等死了,叫我怎麽能不恨。”事情都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是每次提起這事兒,王嬸子臉上那表情都恨不得給人活撕生嚼了。
王嬸子道:“後來幸虧小柳大夫這才保了一條命。他婆家就跟死了似得,也沒個說法,我去他那鬧了一場得了五兩銀子。但後來我那女婿也不來了,派個人來說他娘氣病了。叫我閨女要麽回去認錯,不去的話就寫個休書送來!我呸,現在裝起大尾巴狼了。就算女兒放在家我也養得起。不受那個閑氣。”
別看王嬸子現在說的硬氣,背地裏不知道哭多少場了。見他們還在那吆五喝六的,簡直欺人太甚。
方氏道:“你呀平日裏看着挺好的,關鍵時候倒給孩子寬寬心啊。孩子看了你這個樣子也難受。”
王嬸子連忙擦了眼淚,吸了一下鼻子道:“當着孩子的面我都不說這個。”也知道大過年的哭起來不吉利,連忙對方氏道:“要不怎麽說閨女是娘的小棉襖呢,自從回來。家裏根本都不用我。屋子都給收拾的板板正正的。”
方氏道:“我記得她以前做衣服挺好的。”女孩子就是心靈手巧。
王嬸子聽到又人誇她閨女頓時來勁兒了:“這可不是我自誇,在做衣服這點咱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婦加起來能超過我閨女的不超過三個。”
方氏道:“正好,我這裏有個活兒,咱以前自己紡的土布還有沒。那個我要收三十匹。我收一點有用。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守家在地的賺點銀子也能填補一點家用。”
鄉下沒什麽來錢的道,就只有賣糧,但賣糧的錢一年只能賺一回。去了一年的這嚼用再去了上稅,到手裏的錢所剩無幾。
在鄉下想要賺點錢太難了。
王嬸子家裏一點現成的都沒有了,之前還有兩三匹布來着。過年沒有新棉襖用土布縫的。一年到頭也得見見新。
結果自家那點東西,又是做鞋又是做褲子的,關鍵時刻竟一匹都拿不出來了。
方氏道:“你幫我張羅張羅,看看村裏誰家還有存的。等收上來要做衣服,五文錢一件,到時候讓你閨女幫着派活兒,多接觸接觸人,省着女人家心窄,回頭再把自己鑽進死胡同裏。”
王嬸子一聽方氏這麽說,道:“她嬸兒,謝謝你啊!”
要是找裁縫做一件衣服手工費至少二十文,村裏的女人為了省這個錢都會做衣服。雖說給五文錢工費不多,但對鄉下女人來講最不怕的就是費時間,能賺點是點。
王嬸子道:“這事兒包在我身上。”
方氏誇獎道:“咱村要說張羅點事兒還得是你啊。”
被方氏這麽一戴高帽,王嬸子越發的坐不住了:“我這就出去,大夥兒要是聽說有這好事兒肯定都開心。
方氏道:“我在家等你。”
王嬸子親自給她送到大門口。
方氏一走王嬸子就出去了。她平日裏能說愛唠,誰家裏有啥她比人家都清楚。
村子裏的人一聽,道:“真的要啊?那我可找了!我家那個土布有三匹呢。”加起來就是九十文錢啊。
“你去方家人家得看看,次的肯定不行。”王嬸子還囑咐着。
村裏這女人道:“嗨,瞧你說的,我就算糊弄外人也不能糊弄自己村子裏的人,就為賺那麽點黑心錢到時候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多不好。”
王嬸子去了幾家,沒一會兒這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村裏。
一聽聞方家要收布料,一個個得了信兒都翻箱倒櫃的找。找到之後立刻抱着去方家,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大年初二不少人都抱着布匹過去。
在縣裏三十文還買不了半斤果脯,但在鄉下錢特別實。
方氏家裏,王嬸子和女兒小王氏在那檢查,打開瞧着有沒有織的不好的地兒,有沒有蟲眼,染色的地兒。檢查妥了,沒毛病的話方氏直接數出來三十文錢給他們。
方氏的屋子裏燒的也熱,一屋子人把棉襖脫了還嫌熱呢,外頭冰雪皚皚屋裏倒是堪比夏天。
這些人看見發錢一個個比什麽都興奮:“哎呦,真是沒想到在家就能賺錢。”布是現成的,閑着也是閑着,方氏給他們發錢,這感覺就跟白給的似得。
“還要不要了,要是還要的話,我把織布機找出來。”
“我都找出來了,這事兒倒提醒我了,這一天天閑的沒事兒幹,可以織織布。”
“對,咱這土布結實放上幾年都不壞。“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有的拿到錢也不走。以前在房間裏圈着怪難受的。好不容易看見這麽多人,還互相攀比誰家拿的布多,一屋子比人說話比趕集還熱鬧。這屋裏實在是太熱了。她們把門給打開了,進了點冷氣這才舒服些。
把銅錢都紙包紙裹的裝好藏在大襟的最裏面,才道:“要這麽多布幹啥。”
“肯定有用呗。”
方氏原本就想收三十匹但後來的幾個人家一人抱一匹來的。方氏想着來都來了,也別讓他們空手回去,就收了三十五匹,對大家夥兒道:“後面的別來了,不要了。”
王嬸子道:“大夥兒都別走,有個事兒。誰要這幾日有空閑過來做衣服,料子這邊出做成一件給五文錢的工錢。”
屋裏的女人們一聽眼睛都亮了。以為拿到這布錢就結束了呢,沒想到還有這一遭。
屋子又熱鬧了起來第一批先招了五個人。被大雪給憋的難受的人想過來。但是村裏這幾個人做衣服手藝好的就那麽幾個,都挑走了。
弄的其他的人又羨慕又嫉妒。
家裏熱熱鬧鬧一直到下午那頓快開飯了,大家約定明兒的日子才走。
雖然很多人沒選上,但她們都打算繼續回去織布,說不定晴水村的土布會受人喜歡呢。
當天晚上村長過來了,對方氏道:“我們家的細糧多粗糧少,粗糧只有一千斤。”他知道縣裏的人都愛吃細糧,當初就都給換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倒是難出手了。
方氏要了一千斤的粗糧,按照兩文錢一斤給的,村長家原本十畝地呢,今年賣給方書淨才剩下五畝,他的地又是良田出的糧好。
他這粗糧也比外頭買的強很多。
到了晚上方老爹和方大郎也回來了,去了木材販子那裏,果真拿到了一個很好的價格滿意回來的。
結果被方氏抓了壯丁,男人和兒子去搬糧了。
本想跟方氏顯擺顯擺,但得知方氏也沒閑着,在家這一天幹成了不少事兒,方老爹偷偷道:“你還挺厲害的。”
方氏道:“我發現了銀子真是個好東西。”之前要求人不知道要廢多少口舌,別人還未必答應,現在只要說個價兒只要合适,很多人搶着都想過來。
方老爹道:“咱們窮人想賺點錢太難了。但是越有錢的人反倒是會變得更有錢,我這把年紀也不是給自己折騰的,咱拼一輩子,為的是将來兒孫也能舒服一些。”不然,他這把老骨頭有口飯菜就夠活着了。
方氏道:“也挺好的,以前咱忙是瞎忙。現在忙起來賺到錢,有多少人不怕吃辛苦還賺不到錢呢。”
方老爹道:“是啊。”
今兒大家都忙活了一天,晚飯還是李秀兒做的,煮的蘿蔔條湯,外頭貼了一圈的大餅子,雖是粗糧,但吃着也香甜。
方氏唯一的介意的就是:“兒子大初二的來家裏沒吃上飯。”
方老爹道:“以後再想吃再給補上。”
方氏嫌棄的看了他一眼:“不是那麽回事兒。”
見方老爹沒明白,道:“算了,跟你說不到一塊去。”今兒忙活了一天也累了,吃完躺着床上要睡覺了。
……
方書淨晚上給媳婦烙的餡餅。媳婦吃飽了還要聽他講故事。
方書淨以前寫過話本的,講故事這麽簡單的事兒根本難不住他。
溫暖的屋裏,時不時有一個蠟燭爆芯的聲音傳出來。
媳婦已經靠在他的身上睡着了,方書淨把媳婦抱回來床上,他睡着的樣子十分的安靜。
方書淨趁着夜色無人,開始翻閱書籍,他要提前給未來的孩子取名字了。想到未來的孩子心頭逐漸火熱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