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刺駕
當赤炎長恨邁進永樂宮的主殿,便看到皇後着正裝端坐于上位,嘴角牽扯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果然,這個女人已經早早得到了消息,氣勢十足的在等他了。
“拜見皇後娘娘。”赤炎長恨并沒有行叩禮,而是雙手噓噓一握,遙遙一拜。
“王爺快快請起。”皇後露出溫柔的笑意,只是這笑容背後的恨意如同一把尖刀,攪得她自己痛徹心肺。
“賜座”。
“謝皇後娘娘。”
“不知王爺今日來我永樂宮,有何貴幹?”皇後娘娘懶得與他繞彎子,直接發問。
“臣今日批完奏折,感念陛下,特來拜望。”赤炎長恨露出滿臉的虔誠,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
“有勞王爺,朝政如此繁忙,還要挂念陛下的身體。”皇後悠悠的拿起茶杯,輕輕的喝了一口茶。“陛下身體也有好轉,王爺勿念。”明顯,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赤炎長恨豈會不知,他擺弄了幾下手中的茶杯,并不曾喝半口。
這個狡猾的家夥,謹慎到不肯碰任何東西,如果他沾沾唇,茶杯外塗抹的毒藥就會在瞬間要了他的性命,如此這般就簡單了。
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皇後也并不露出半點異色,本來也沒指望這個計劃能除掉攝政王,只是自己心有不甘而已。
皇後垂頭吹了吹茶,心中卻想起多年前發生在自己與攝政王之間的那件事,想來,他不會知道那個與他春風一度的女人會是自己吧。
此時有宮女進殿禀報:“啓禀娘娘,大皇子殿下、二皇子殿下、丞相大人、魏國公大人在殿外求見。”
皇後挽起一個從容的笑容,“哦?怎麽今天都來了,那就請吧。”眼風掃過赤炎長恨,只見他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斜斜飛入鬓角的長眉間,自有一副清貴傲然的神色。
片刻,想起了咚咚咚的腳步聲,大皇子赤炎天熙首當其沖大步進入了大殿,後面是二皇子赤炎天辰,最後走進來的是丞相佟安和魏國公魏起。
相繼見禮之後,皇後說道:“難得你們今日一同進宮,可是有些日子沒見你們了,如今陛下身體抱恙,便是陛下最為倚重的溫卿,也束手無策,這如何是好。”說着話,皇後娘娘眼圈微紅,倒是一副牽挂皇帝的神色。
“母後,請寬心以待,我與二弟已經得到消息,醫聖人現跡琅邪國,我等定能找到辦法,請醫聖為父皇診治……”說着大皇子用眼神微微瞟了瞟赤炎天辰。
“母後請您放心,不論何人阻撓,兒臣們定排除萬難,請來醫聖。您也要保重鳳體,後宮一應事務還需母後定奪,莫要被宵小之徒鑽了空子。”赤炎天辰收到大皇子的暗示,自是将話說的滴水不漏。
“好,好,陛下有你們這樣的子臣,當是天下之福。”皇後假意抹了抹眼睛,“該到陛下進藥的時辰了,你們回去吧,我要伺候陛下進藥。”
“兒臣(微臣)請皇後娘娘準許,親侍父皇,以盡君臣之禮。”幾人同聲跪地,希望能親眼看一看皇帝。
原來,他們也是不相信本宮。皇後娘娘扯了個尴尬的笑容,“自當如此,請随本宮進內殿。”
“王爺是否同去?”皇後徐徐起身,卻轉頭問向赤炎長恨。
從始至終赤炎長恨都沒有說任何的話,面部表情有如千年冰山,陰冷無情。此時聽到皇後的話,竟然站起身,答道:“本王此番前來,本就是要探望皇兄,自當同去。”
皇後娘娘微微颔首,轉身帶領衆人向後殿走去。她的背挺的直直的,雙手微籠端于身前,在華麗的宮裝與滿頭的金飾下,顯得無比的端莊賢貴,母儀天下的霸氣展露無遺。
可是沒有人知道,她努力挺起的腰身下,是無比的彷徨,幾十年綢缪,幾十年恨意,幾十年隐忍卻換來今天這個如臨深淵的局面,她的背下,貼身中衣早已濕透,可她無計可施,唯有将頭高高昂起,以掩蓋那些直達心底的寒涼和恐懼。
永樂宮內殿的明黃垂幔後,皇帝赤炎長武躺在床上,面容蒼白消瘦,唯有斜斜飛入鬓間的長眉,如出鞘的寒劍,隐隐流露出帝王的威儀。
幾人跪拜在皇帝榻前,眼神各有計算,有審視,有懷疑,有打量,有思慮。
就在皇後奉藥于皇帝身側之時,明黃的垂幔突然無風自動,整個後殿如同置于陰冷冰山之下,一股殺氣剎那間充斥了整個宮宇。
“咣當~”皇後驚得打翻了藥盅,跌坐到地上。
她眼睛睜的大大的,不可思議的望向身側,一個全身都裹在黑袍裏的殺手,拿劍直逼皇帝,緊緊三步之遙。
“啊~”周圍侍奉的宮女發出驚叫,亂作一團。
刺客,可以突破重重宮禁,在白日行刺陛下的刺客!
就不能稱為是個簡單的刺客!
無論皇子還是臣子,都跪在皇帝床榻十步開外,唯一離皇帝近些的皇後,因為受到驚吓,已經跌坐在地上,床榻上的皇帝就直直的暴露在刺客的劍下,毫無遮擋回環的餘地。
就在這時,皇後反應過來,嘶聲尖叫:“有刺客,快,救駕,救駕,來人,快來人~~~”
刺客的劍毫無停頓,一路向皇帝滑了過來,中途大概是嫌棄皇後呱噪,順手一抖,劍身便“啪”一聲拍在了皇後的臉上。只是如此細微的動作,皇後卻如受到了巨大的沖撞一般,直直的飛了出去。飛出去的身體尚且保持着驚坐在地的姿勢,滿嘴的鮮血如瓊珠般的噴了出來,随後落地的皇後再無半點聲音,如一灘死水般寂靜。
赤炎天熙倒吸了一口冷氣,這電光火石間的一瞬,從刺客出劍到随便拍飛了皇後,再到劍指床榻,如此深厚的內力和精準的控制,來人武功定排在世間前三。
他握緊的手旋即又松開,他不相信父皇沒有後手,傳聞父皇身邊有一位鬼神莫測的神秘金衛。想到這,赤炎天熙腦袋中有一絲靈光乍現,一個大膽又荒謬的想法蹦了出來。随即他又覺得不可思議,一把抓起室內的一個擺件兒,向刺客後心擲去。
同時發難的還有攝政王,他似早有預料般,在刺客剛一現身,便向刺客掠去,身形快得幾乎生出了淡淡虛影。他随手彈出幾個彈丸,竟是世間罕見的烏金彈。
呼嘯的彈丸電射一般向刺客幾處大穴襲來,帶着破空之聲,震懾人心。刺客的寒劍已經距離皇帝咽喉不足三寸,卻被迫折轉了身體,躲避飛來的烏金彈丸。
待刺客彈開襲來的暗器,攝政王已經先行沖到了皇帝的床榻邊,随後而至的是大皇子和赤炎天辰。
三人團團将刺客圍住,并沒有立即動手,而是穩穩的鎖住了他的所有退路。
“你是何人?”攝政王低沉的聲音充滿煞氣。
刺客并沒有回答,只是環視了三人幾眼,便向武功最弱的大皇子撲去。
大皇子嘿嘿一笑,并不怯戰,只奈何沒有趁手的兵器,而刺客手中的兵器明顯也不是凡品,故而打的束手束腳,幾個回合下來,便被挑破了肩胛,薄而利的劍穿透血肉的聲音輕微,灑出的血卻眩人眼目。
随着大皇子的受傷,包圍圈立刻露出了破綻,刺客一個閃身,竟是準備逃走。
攝政王一個箭步,竟是又一枚烏金彈自其中指彈射而去,“撲哧”一聲,打入了刺客上臂,一股濃濃的腥臭之氣彌漫開來,刺客并沒有停身,他在飛躍中不可思議的看看自己的臂膀,反手一劍,竟是削下上臂傷口的皮肉,又迅速點了幾個止血的穴道,而後竄出了永樂宮的大門,幾個翻身越牆之後,竟然消失不見了。
大批的宮中侍衛集結在永樂宮外,皇帝侍衛首領帶着金衛,守住了後殿的每一一個角落。
赤炎天辰看着刺客消失的方向,疑惑的輕輕蹙了蹙眉,他的眉極其精致,微微上挑如剔羽,唇弧度美妙的一抿,明明是個簡單的動作,卻如世間驚豔萬裏江山的絕色,都凝聚到他一人的眉宇一般。
床上的帝王依然未動,如同睡着了一般,呼吸綿長均勻。
攝政王輕輕走到皇帝床前,跪倒在地,“陛下,臣弟救駕不力,使得皇後娘娘和大皇子受了傷,是臣弟的失職,臣弟定徹查宮防,巡查刺客,請陛下保重龍體,臣弟告退。”說完重重叩頭,起身離去。
此刻大皇子和皇後娘娘,已經被禦醫分別擡入別間另行救治。赤炎天辰定定的看着皇帝的床榻,跪拜之後轉身離開了永樂宮。
當夜,攝政王府裏的下人們都低聲斂氣,生怕自己出了任何聲響驚擾了主子。
蘇苗進了攝政王書房,猶豫着不知如何開口。
“說吧,什麽事?”赤炎長恨将身形隐在暗處,辨不清喜怒。
“噗咚”一聲,蘇苗直直的跪在了書案前,半響才猶豫的開口道:“啓禀王爺,是卑職的失職,南郊的紅樓,今晨被大皇子的人圍攻,損失慘重,所幸一應文書機密,已經第一時間銷毀,只是,只是……”
“只是什麽?”赤炎長恨的話語中帶有薄薄的怒氣。
“只是有幾個弟兄,被迷煙放倒,被大皇子的人抓了去。”蘇苗說完,低下頭,一派任君處罰的樣子。
王爺沒有說話,書房的空氣靜的仿佛能擠出水來,壓抑的氣場讓蘇苗險些透不過氣來。一層薄汗打濕了衣衫,他卻跪在下首一動也不敢動。
“你下去吧,是本王疏忽了。”良久,赤炎長恨才說了這麽一句話。他面目無情,雖然傳承了皇家俊美的臉龐,但陰兀的神色讓他平添了幾分冷厲與無情。
在蘇苗躬身退出書房之時,傳來王爺不辨喜怒的聲音,“去刑堂領二十軍棍。”
“是!王爺。”蘇苗應下。
二十軍棍,對于他來說,不至于傷筋動骨,但卻有皮肉之痛,又有幾件要緊事要辦,騎馬奔波必定牽動傷口,卻在心裏苦笑不已。
待蘇苗離去,赤炎長恨安靜的坐在書案前,批閱着公文。
良久,他幽幽擡頭,對着某個無人的角落說道:“先生真乃神人,本王恭候多時了。”
人影閃過,一道黑影将自己裹在黑袍裏,臉色白裏透着青,死神般站在赤炎長恨的面前。
赤炎長恨毫不意外,關切的問道,“先生的傷如何?”。
“無妨,小傷。”黑袍人拒絕了他的好意。
赤炎長恨啞然一笑,也是,區區烏金彈能奈何他?“好,本王也是擔心先生身體,畢竟先生是應本王之約以身犯險。”
“王爺不必挂心,你與我之間,本就是交易而已。”黑袍人的話裏沒有任何的波瀾,仿佛任何事情都無法使他産生喜怒哀樂的情緒。
“好,這是先生的了。”赤炎長恨輕輕敲了敲桌子,書房裏傳來“紮紮”的機關之聲,片刻之後,在一個角落的地磚下,升起一棵小小的植物。
黑袍人的瞳孔一縮,似是有些激動,又眨眼間恢複了平靜。這是他苦苦尋覓三十年的“鬼羅花”,有了此物,那味藥便全了。
“怎麽,此物已經是先生的了,先生如何不快快取來?”赤炎長恨臉帶笑意,卻又眼神森涼。
“皇帝的身側,有武功不下于我的高手存在,這也是我今日沒有冒然相搏的原因。”黑袍人很識時務,知道交易的規則。
赤炎長恨點點頭,他這個皇兄,本來就不簡單。這也是他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不把皇兄最後一張底牌逼盡,他不會動手。
黑袍人取來“鬼羅花”,袍袖一閃,已經消失了身影。
赤炎長恨再次端坐在書案前,朱筆一揮,代表着無數人的生命将在今夜終結。
後史書上記載,稱今夜為“撥亂之夜”,當夜宮廷之內,杖殺內侍宮女一百二十三人。朝堂之外,獲斬刑者二百八十九人。軍旅之中,五品守備之下,誅殺近半百,甚至四品都司、三品參将都被撤換了十數人之多。而這些人,皆為各個勢力的從屬,此次竟被斬去十之六七。
刑場暗紅的鮮血,滲進青石板縫隙之中,以至于多年以後都能感受到冤屈者的戾氣與腥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