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養了一段時日,和珅的病症也好得差不多了。這一日他踏出房門,正想在行宮裏逛上一逛,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那日與弘歷發生争執的湖邊。
湖心亭中依稀有一個人影,卻并不是弘歷,看背影倒像是十公主。
和珅上前行禮:“奴才和珅見過公主。”
不想十公主沒有像往日那樣,活潑歡快地轉過頭,而是手忙腳亂地抹了抹臉。
當她轉過頭時,依稀還能看見她臉上的淚痕。
“公主,您這是?”和珅驚疑地看着十公主通紅的眼眶。
“和珅……”十公主欲言又止。
“公主有什麽吩咐?只要奴才能做到的,一定竭盡全力。”和珅柔聲應道。
“和珅,皇阿瑪現在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你是皇阿瑪最看重的臣子,我能請你替十二哥求求情麽?”
和珅蹙眉道:“十二阿哥,可是犯了什麽錯,觸怒了皇上?”
十格格含淚搖了搖頭:“我不知道,皇阿瑪只說十二哥禦前失儀,将他軟禁了,就連先前的貝勒封號也要奪了去。從前在宮裏,額娘總不讓我和十二哥親近,說他是個不得寵的,好不容易這次東巡熟絡了一些。十二哥雖然主意正了些,可待人接物都是極好的。我去為他求情,皇阿瑪卻讓我不要多管閑事。”
提到永璂,和珅突然有了一個不好的想法:永璂自小長在深宮中,雖是正宮嫡子,卻因母親不受寵而備受冷落。宮中那些看菜下飯的侍從,自然也不會盡心服侍他。這樣如履薄冰長大的孩子,怎會輕易就犯下禦前失儀的錯處。
只怕犯錯之人不是永璂,而是遠在京城的那位,永璂的親生額娘,烏喇那拉氏。
如果永璂真的禦前失儀,也只可能是烏喇那拉氏出事了,才會讓他如此沖動而不顧一切。
十格格看着和珅若有所思的模樣,心下既委屈又忐忑:“和珅,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兄弟姐妹當中,皇阿瑪最寵我,與之相對的,十二哥卻是最不受寵的那一個。每逢年節,我們都能得了很好的賞賜,有時是上好的端硯,有時是稀有的貂皮,中秋月圓,還會有禦賜的瓜果美食。可是有時,皇阿瑪獨獨會漏掉十二哥那一份。”
十格格見和珅聽得認真,并沒有露出不耐煩的神色,便吸了吸鼻子繼續道:“我被皇阿瑪破格允許進入尚書房讀書,親眼見到十二哥有多認真。他精通滿、蒙、漢、藏各種語言,別人兩三日才能背熟的書,他只用半日便能倒背如流。他的字是所有阿哥裏寫得最好的,可那都是他努力得來的。我曾看見他在放課後,一張又一張地練着小楷,直到累得筆都握不住了才作罷。”
Advertisement
和珅心下震驚,既為永璂的勤奮堅忍,也為十格格的細致入微。
“可即便是這樣,每次皇阿瑪抽查,就算十二哥對答如流,也得不到皇阿瑪的一句誇贊,有時甚至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我有好幾次,看着他望向我的眼神,飽含着羨慕和渴盼。皇阿瑪那麽疼我,我曾經以為十二哥會很讨厭我,可他卻對我很好,就算我搶走了皇阿瑪的寵愛,也沒有因此而疏遠我。”
十格格說着,眼眶愈發地紅了。和珅将弘歷贈與他的帕子遞與十格格,溫聲安慰道:“公主善解人意,人們見着您喜歡還來不及,怎麽會讨厭呢?”
十格格聞言勉強笑了笑,又道:“我曾經問過額娘,為什麽像十二哥那麽優秀的孩子,皇阿瑪會不喜歡?額娘說,衆人皆雲母以子貴,卻不知子也憑母貴。可這不是十二哥的錯啊,皇阿瑪怎麽可以那麽狠心,他發起火來的那一刻,我覺得我都快要不認得他了。”
被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用那樣純淨的眼神看着,只怕無論是誰都會心軟。和珅想起穿越以來,這位十格格有意無意地幫了自己許多次。此刻站在湖心亭中,更是觸景生情地想起那日十格格對他的援助。
和珅暗自嘆了口氣,緩緩道:“公主莫要再傷心了,奴才這就去求皇上,望他能網開一面。”
十公主登時破涕為笑:“我等你的好消息。”
和珅笑着告辭,他嘴上說着希望皇上能網開一面,心下卻明白那不太可能。軟禁皇子可是大事,要是此刻在京城,都快趕上宗人府圈禁了。烏喇那拉氏犯下的,必然不是尋常的錯處,以至于皇帝會遷怒于她的孩子。
其實和珅心中已經有了猜想,但他由衷希望,這種猜想不要成真。
和珅細想了一路,終于來到弘歷的居所。門口的侍衛卻将他攔了下來:“和大人,皇上吩咐了,任何人都不見,您請回吧!”
和珅笑道:“這位兄臺,勞煩你前去禀報皇上一聲,就說和珅有急事求見。”
那侍衛知道皇帝近來心情不快,哪肯去觸這樣的黴頭,當下就有些不耐煩:“和大人,這可是皇上的旨意,您別讓我們為難。”
和珅見軟的不行,便突然拔高了聲音道:“我說了,我今個兒要禀報的是急事,要是誤了事情,皇上怪罪下來,你們擔待得起麽?”
那兩名侍衛對視了一眼,正猶豫不決間,弘歷卻已經聽到了門外的響動,他有些動氣地問道:“外面都在吵吵嚷嚷些什麽呢?”
和珅見機會來了,便高聲道:“皇上,奴才和珅,有要事禀報。”
屋內半晌無聲,那侍衛正欲趕人,忽然聽弘歷道:“讓他進來吧。”
和珅進到屋內,規規矩矩地行了禮。弘歷平日裏也難得清閑,打從他生病以來,兩人見面的次數便大大減少了。
弘歷專注地打量着他,或許是因為這些日子修養得好,生了一場病,和珅不但沒有消瘦,反倒看着圓潤了些。
“身子都好利索了?”弘歷開口打破沉默。
“回皇上,都好了,拖了這麽些日子不能為皇上分憂,奴才心裏委實不安。”
弘歷聞言嗤笑一聲:“你這張嘴啊,死的都能被你說活,在朕面前,不用揀好聽的講。說吧,你特意要說的重要事情,是什麽?”
和珅笑了笑,剛欲開口,就被扶着額頭的弘歷打斷了:“慢着……如果是為永璂的事,那就不用說了。朕心意已決,無需多言。”
和珅心下打鼓,卻仍笑着問道:“削爵圈禁,褫奪封號,這可不是小懲戒。奴才以為這樣的懲戒,對禦前失儀來說,委實過重了。”
弘歷一怔,随即道:“這些都是誰跟你說的?”
他頓了頓,見和珅沉默着沒有應答,半晌笑道:“朕明白了……是十格兒,朕只跟她說過這個理由。”
弘歷摸了摸腦門,嘆息一聲:“罷了,今日便讓你讨個明白。”說着便把那份放在禦案最上首的折子扔到和珅面前。
和珅緩緩地打開折子,越看臉色就越凝重,末了瞪大了眼睛,訝然道:“這……這實在是……”
折子中所陳述的事,實在讓他震驚。在現代研究清史時,有一個各方專家争執不定,衆說紛纭的疑團:烏喇那拉氏當年究竟為何自行斷發,惹得弘歷厭惡,成為了名存實亡的皇後?
有人說是因為争風吃醋,不滿弘歷寵幸新人;也有人說是因為與弘歷長期不睦,以至于一時想不開絞了頭發。
直到方才,和珅才在這本奏折中,看到了這一世的真相:烏喇那拉氏此次東巡被弘歷留在了宮中,身為皇後未能随扈,而被令貴妃搶了先。宮中人多口雜,雖然面上不會說什麽,可暗地裏的風言風語總是擋不住的。烏喇那拉氏忍過了初時的一段日子,可是流言不會因為隐忍就停止,終于烏喇那拉氏在隐忍中爆發了。這一次她沒有責罰宮人,也沒有拿他人撒氣,而是一意孤行地絞了自己的頭發。
國母斷發,這可是影響國祚的大事,足以讓天下民心慌亂,流言四起。遠在京城的八阿哥永璇,會同阿桂、劉墉也無法定奪此事,于是發了奏折請示弘歷。
和珅知道,弘歷為了平息此事帶來的嚴重後果,一定會選擇秘而不宣。就像從前那樣,将事實的真相永遠地藏于當下,讓後人去猜測。
他不知道的是,弘歷的心中煩躁異常:上一世烏喇那拉氏斷發,是因為發現了帝王對和珅不同尋常的好。在被弘歷斥責過後,便悶聲不響地絞了頭發,同樣攪得宮中不得安寧。弘歷知道,烏喇那拉氏是太後親自為他挑選的正宮皇後。她的做法,無疑是在太後心上狠狠地劃了一刀。太後嘴上雖然不說,還反過來安慰皇帝,可她老人家心裏明白,後宮和睦的海市蜃樓實際上已經坍塌。她盡心盡力了一輩子,卻還是沒能為兒子守住一個太平的後宮。
皇後的金印金冊被收繳後,太後的身子也每況愈下。弘歷看在眼裏,也疼在心裏。所以這一世,他竭盡全力避免重蹈覆轍,将永璂接到太後身邊撫養,帶上永璂東巡,都是為了讓烏喇那拉氏心中有牽挂,同時也有忌憚。弘歷在以這種方式告誡她,讓她不要輕舉妄動,否則便會牽連自己的孩子。
“烏喇那拉氏……該死!”和珅聽見弘歷冷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