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北京的秋天是霧霾的高發期,臨行前申禾特地準備了一摞口罩。下了高鐵看着灰蒙蒙地天空,申禾無聲地嘆了口氣,确認了一下會議的地址,就動身前往預先定好的酒店。
申禾定的酒店在後海,待他安放好行李,已經是下午兩點了。他沿着後海一路逛過去,心裏卻只惦記着一個目的地,後海邊上和珅的故居——恭王府。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書中描述的和珅府邸再富麗堂皇,也不如親眼一見。恭王府的游客每天都爆滿。申禾對忽悠游客的福字貼畫、小書攤裏的《和珅秘傳》都沒有興趣,他此行是想親眼看一看,恭王府裏那塊來歷不明的福字碑。
恭王府的福字碑藏在花園的假山內,山上放着兩口水缸,缸底的管子聯通了假山內部,通過往缸中灌水的方式,來增加山洞中的濕度。而康熙親筆題寫的福字碑,就置于這秘雲洞中。如今那碑外頭已經圍上了護欄,周遭都是合影留念的人,将山洞堵得水洩不通。申禾幾乎是被推着往前走的,好不容易湊近了福字碑。申禾細細看去,莫名的就對這個“福”字生出一種熟悉感,不由地怔在了原地。正待再看看,身後的游客已經不耐煩地推他。申禾一時不備,腳下一滑,身子猝不及防地朝一邊倒去。
原本擠作一團的游客見申禾的身子栽倒下來,都紛紛避開。申禾昏過去的前一秒,耳邊是人們的驚呼聲,夾雜着一兩句“救人”的呼喊。
申禾意識尚存,身子卻動彈不得。又過了一陣,混沌的白霧漸漸散去,眼前的景物清晰起來。申禾這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魂魄漂浮在半空中,居高臨下地俯視着一間古色古香的屋子。
屋子正中擺放這一張軟背座榻,窗臺上陳列着各種文房用具,入目的明黃色讓申禾暗暗心驚。古時候,按例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使用明黃色,如果申禾沒猜錯,這裏應該是某位皇帝的禦書房。
申禾的目光上移,看清屋中匾額的一刻,難以置信地瞪大了雙眼,匾額上寫着三個大字:三希堂。匾額下方是一副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
申禾的目光轉向一旁的東板牆,細數上頭吊着的轎瓶個數,一共十四只!
他确信,這個禦書房,是乾隆帝位于紫禁城養心殿西暖閣的三希堂。申禾難以抑制內心的興奮,看來去恭王府的決定是對的。這一摔,居然摔出個夢回大清!
正想着,就見一個身着寶藍色常服的男子進了屋,在禦座上坐穩。跟在他身後進屋的人,一副太監打扮,當即躬身上前,替他脫下靴子。
能這麽明目張膽坐上三希堂禦座的人,除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申禾再也想不到第二個。
弘歷批了一會兒折子,就聽太監禀報:“萬歲爺,和珅到了,正在外頭候着呢。”
男人停下筆,臉上的表情稍稍柔和了些,從容道:“宣吧。”
吳書來于是尖聲道:“宣和珅觐見!”
申禾随即看見一個頭戴紅起花珊瑚頂戴,身着九蟒五爪錦雞補服的男子躬身進殿,向上座的弘歷行了三叩首禮,朗聲道:“奴才和珅,參見皇上。”
Advertisement
弘歷嚴肅的眸子中透出一絲笑意,身子微微的後仰,顯得非常放松:“平身吧。”
男子擡起臉,申禾早就按捺不住往他臉上打量,只見他面若傅粉,唇若塗朱,好生清秀俊朗,和二十一世紀王剛扮演的和珅沒有半分相似。
弘歷也不開口,只是饒有興致地盯着和珅看,和珅目光微斂,規矩地瞧着地毯上的花紋。
“朕聽說,你的長子今年六歲了?”
和珅臉上飛快閃過了一絲詫異,顯然沒想到弘歷宣他觐見竟是這個開場白,忙受寵若驚地答道:“回皇上,勞您惦記,犬子上個月剛滿六歲。”
弘歷對他的回答很滿意,笑道:“朕的十格格,這個月也滿六歲了,朕聽聞愛卿的長子是個有出息的,就想着給十格格定一門娃娃親,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饒是精明圓滑如和珅,聽了這話都愣住了,就像被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砸中,興奮得臉頰都在微微抽搐。
他鄭重地跪下,朝皇帝結結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奴才謝主隆恩,主子的大恩大德,奴才做牛做馬不能報之萬一。”
弘歷摩挲着手上的白玉扳指,纏綿蘊藉地說了句:“今生朕與你只有君臣名分,朕想着,若是咱們的兒女結成連理,百年之後,咱們總歸是一家。”
總管太監吳書來聽了這話,驚得渾身一顫,又諱莫如深地瞥了一眼跪着的和珅。
和珅登時又磕了三個響頭,啞聲道:“奴才惶恐,主子萬壽無疆。”
弘歷深深地看着微垂着頭的男人,半晌深深嘆了口氣:“傳朕口谕,和珅在戶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任上,盡心竭誠,為朕分憂,勞苦功高。即日起在禦前大臣上學習行走,其長子敏而好學,志存高遠,特賜名豐紳殷德,其與和孝公主,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待年行婚禮。和珅阖家旗籍擡入正黃旗。”
和珅雙目通紅,他深吸一口氣,竭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正常一點:“吾皇聖恩,奴才沒齒難忘。”額頭重重地磕在金磚上,直到弘歷離開三希堂,都沒有擡起來。
吳書來折返回三希堂時,看到和珅依然維持着額頭觸地的姿勢,忙低咳了一聲:“和大人,快起來吧,皇上已經歇下了。”
和珅這才從地上爬起來,理了理衣衫。
吳書來微笑着說:“和大人別怪奴才多嘴,皇上對和大人,那可是真心實意啊。”
和珅恭謹地應道:“多謝吳公公提點。”
看着這一幕,申禾作為一個旁觀者,心裏也泛起了驚濤駭浪……
正愣神間,眼前的景象突然變了,一團濃霧散開後,申禾發現這次自己的靈魂漂浮在一個陰暗的地牢裏。
地牢的一角,一個身穿囚服,手腳都被拷上的犯人,安安靜靜地蜷縮着,仿佛睡着了一般。
申禾正疑惑間,忽見獄卒領了一個人往這邊過來。
來人打點好獄卒後,沖着角落裏滿身污穢的犯人凄聲喚道:“阿瑪,阿瑪,孩兒來看你了。”
申禾細細端詳着來人的面相,電光石火間,忽然發現他很像一個人——和珅。
還未想通透,就見角落裏蜷縮着的軀體忽然動了。酷似和珅的少年也顧不得髒,拖着袍子就去攙那犯人。
盡管那犯人形容憔悴,瘦得幾乎脫了型。申禾還是一眼就認出,那是被嘉慶帝下了大獄的和珅。
至于那位眉眼頗似和珅的少年郎,必定是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因着他額驸的名頭,躲過一劫。
少年打從出生起,就沒見過父親這副模樣。一時間又恨又怕,連帶着提着食盒的手都哆嗦起來。
和珅倒是坦然,雙手被拷住不能動,他便心安理得地讓兒子喂飯。就這樣吃了個半飽,才搖了搖頭,沉聲問道:“現下家中如何?”
這個沉重的話題讓豐紳殷德的臉色頹喪起來,他恹恹地應道:“新皇下旨抄了宅子,現如今家中珍藏都如數充入國庫了。兒子聽聞,皇上還想将那秘雲洞中康熙爺的禦筆碑移到宮裏頭。”
不曾想原本臉色如常的和珅聽了這話,臉上突然閃過一絲狠厲,冷笑道:“聖祖爺的碑,我特地請高人設計過,不動則已,一動則傷及龍脈。現如今乾清宮那位可是最介意這個的,這碑他是想拿也拿不走。”和珅臉上無端的戾氣讓豐紳殷德打了個寒顫,只能諾諾應是。
父子二人一時無話,豐紳殷德望着父親數日內白了大半的頭發,眼淚直在眼眶裏打轉。無論是誰,心裏都明白,這也許就是父子倆最後一次見面了。新帝恨和珅入骨,肯給他留給全屍已是恩典。
果不其然,豐紳殷德離開後的三個時辰,一個陌生的太監捧着一個木盤子朝天字一號牢房走來,見和珅半死不活的模樣,臉上露出了不懷好意的笑容。壓抑逼仄的牢房裏,只聽見那太監尖細的聲音在回蕩:“和珅,時辰到了,上路吧,萬歲爺念你伺候大行皇帝有功,特賜你白绫一條。”
和珅并沒有任何過激反應,像是早就料到了這個結局,他從懷中摸出一個紅色的錦囊,将它緊緊地貼在胸前,用盡全力地喊了一聲:“主子,您且等一等,奴才來陪您了。”
說完這一句,便像再也沒了眷念,三尺白绫懸于梁上,他最後看了一眼這塵世間,便将那板凳一踢,滿清第一貪官和珅,終于缢死在大獄裏。
卻說那太監,見和珅斷了氣,方才彎腰拾起掉在地上的錦囊,迫不及待地打開。讓他大失所望的是,裏頭并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而是一張折了幾折的紙。紙上只有一個字,那太監并不識字,便嫌棄地将它連同錦囊一起扔在了地上,回去向新帝複命了。
他不懂,歷史系的申禾卻是懂的,他認得那是個福字。不僅認得,研究過清朝列位皇帝墨寶的他,還知道,那是一個乾隆帝禦筆親書的福字。
正想着,申禾只覺得一股極強的力量将他拉入一片黑暗之中,虛無的靈魂就這樣失去了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