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正統帝膝下的子嗣少。
比起他的父皇太宗而言, 他目前就是三個活着的兒子。
皇家就六個子嗣,三位皇子三位皇女。
這等數量自然是少了。
這物以稀為貴。
正統帝的兒女少,于是, 對于三皇司馬賢, 四皇子司馬禮, 正統帝自然是看重的。
“平身。”
正統帝擺擺手, 對兩個兒子喚了起身。
在司馬賢謝了話, 司馬禮随了哥哥的動作時。
正統帝對兩個孩子招招手, 笑道:“來,到父皇近前, 讓父皇看看你們最近可長高了?”
正統帝态度很親切。
司馬賢就是拉起了弟弟的手, 他與弟弟一道的走近了父皇近前。
正統帝打量了兩個兒子。
正統帝笑道:“是長高了。”
正統帝還比劃了一下,道:“朕還記得, 年前時, 你們哥倆站一塊兒, 到了朕的這個地方。如今瞧着,不錯不錯。再過些,就是昂揚男兒。”
正統帝很滿意。
Advertisement
得了父皇的誇贊, 司馬賢很高興,司馬禮也是揚了笑臉。
小孩兒的眼中, 父皇自然是身影偉岸。
哪一個小孩兒都是崇拜着父親的。
司馬賢、司馬禮自然也不例外。
關心了兩個兒子。
正統帝還是問了他們的學習進度。
小小的考校了一下。
意思意思後,正統帝對于兩個孩子的大概進度,有一些底子。
對此,正統帝覺得合适。
這兩個孩子去正式進學,也不算拔苗助長。
而且,哥倆感情好,禮哥兒也能多得些哥哥照顧。
“很好, 父皇很滿意。下一回,若是你二人再得父皇考校,讓父皇繼續滿意了。父皇考慮着賞你們兄弟倆。”
正統帝許了話。
三皇子司馬賢、四皇子司馬禮一起行了禮。
由着司馬賢謝了話。
然後,正統帝就是讓教導嬷嬷領了兩位皇子去壽康宮的小書房裏,哥倆去一起練一練大字。
打發了哥倆。
正統帝的目光挪到了皇太後這兒。
“兩個孩兒瞧着,一定多得母後的教導。”
正統帝小捧了皇太後。
“這是孩子們本來就好。哀家這做皇祖母不必廢了太多的心血,他們都是聰慧的好孩子。這懂事又上進。”
皇太後誇了好話。
“要哀家講來,裕貴妃有功勞。這是給皇家添了兩位聰慧的皇子。”
皇太後把話兒挪到了玉榮的身上。
“太後娘娘,您這誇,妾哪受的起?”
玉榮笑着說道:“就像是聖上講的,兩位小皇子是多得皇太後的教導。這是學了皇太後的處事态度,如此才會懂得上進。”
“至于說給皇家添兩位皇子,這生子有功勞……”
玉榮捂嘴笑了。
笑過後,玉榮的目光掃了正統帝一眼,眼波流轉間,玉榮還是眨了一眼睛。
“妾一個人哪來什麽功勞?這是聖上給的恩典。”
玉榮這時候還是微低了一下頭。
當然,不是害羞。
玉榮就是心頭琢磨了,這應該有正統帝的功勞吧。畢竟,小孩兒們能出生,親娘出功勞,親爹也出了一顆種子。
“哈哈哈……”
正統帝笑了。
笑過後,正統帝收斂笑容,他才說道:“愛妃說的對,朕也有功勞,大大的功勞。”
正統帝這般心情不錯。
皇太後瞧了,也是笑了一回,說道:“你二人就是會打趣。”
說些關于皇子的話題。
正統帝還是把話頭挪到了正題中。
“母後,朕瞧着兩位皇子多得您的教導,也确實夠出衆。依朕考校看來,他二人也到了正式進學的水平。”
正統帝說道。
皇太後聽了,有些懂了。
“學問到了,這年歲可不到啊。”
皇太後用輕松的語氣,淡淡的回道。
“身在皇家,自然要能吃得了進學的苦。”正統帝不介意的樣子,他道:“再則,朕亦是有考慮到賢哥兒、禮哥兒兄弟倆感情好。這二人真是去進學,還是一起念書習武的好。”
皇太後聽着皇帝的話,也是點頭同意。
“賢哥兒、禮哥兒打小一起長大,這事情真真好。依着天子的意思,這将來進學了确實得在一處。”
皇太後把時間上,那是含糊了一下。
正統帝聽懂了。
“母後,朕也知道您舍不得兩個孩子。只是,玉不琢,不成器。朕還考慮了他們的将來。進學讀書明理,習武強身健體。這皆是善事。”
正統帝說這一個時代的正理。
哪一個想教育好孩子的。都得讓孩子有一顆聰慧的大腦,以及一幅強健的體魄。
“裕貴妃,你舍得?”
皇太後把目光挪到了玉榮身上,這是反問了話,道:“正式進學,可要挪了皇子到皇子所去。”
玉榮見着話題問到了她的頭上。
玉榮擡了眼眸子,她說道:“妾聽聖上與太後娘娘的吩咐。”
“依着妾的見識淺薄,妾也覺得聖上說的在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懂禮。妾就是想着,聖上是兩位皇子的父皇,聖上總會為他們考慮良多。”
玉榮倒底還是表明了态度。
玉榮是堅定了站了皇帝這一邊。
皇太後也瞧懂了。
“哀家知道了。”
皇太後颔首。
這二人一個是天子,一個是貴妃。
一個是兩位皇子的父親,一個是兩位皇子的生母。
這二人一樣的意見,皇太後真不倒反駁了。
“如此,朕謝謝母後了。”
正統帝表示了謝意。
沒反對,自然就是默認了。
皇太後聽懂了皇帝的話。
“這還沒開春,瞧着天冷。不若再暖暖,等天暖了,再是商議挪去了皇子所?”
玉榮瞧着皇太後的沉默,她是建議了話。
“愛妃說的對。暫且緩緩,朕讓欽天監算了吉日。”
正統帝也是借梯下臺。
皇太後瞧了二人的态度。
皇太後笑道:“在你們心中,哀家就這般的讓你們為難了?”
“哪的話?”正統帝可不認了。
“母後最是通情達理不過。”正統帝誇一誇皇太後。
“太後娘娘處理公正,待大家夥都是仁慈大度。宮裏宮外沒有不誇了太後娘娘的。”玉榮也是撿好話講道:“妾就是琢磨了,皇子所那邊的事兒,關乎了賢哥兒身邊照顧的人手,這些可都得皇太後給拿一拿主意。”
三皇子養在壽康宮。
玉榮能旁敲側擊了。這真是明晃晃的插手?
這就是要開罪了皇太後,是打了壽康宮的臉面。
這借花獻佛,玉榮也是在向皇太後表明了态度。
哪怕如今玉榮算得後妃第一人。
可玉榮沒被所謂的“第一人”給愰花了眼睛。
她自己後宮立足的根本是什麽?
玉榮一直很清醒。
皇嗣、位份、聖寵,三位一體啊,這些皆重要。
同樣的,皇太後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玉榮最近這些日子,可使人盯緊了良嫔。
良嫔的一些暗動,玉榮心頭大概有數兒。
若是武嫔真倒了,再是沒翻身可能的那一種。
那麽,武氏一族在宮裏就批望了皇太後。
而三皇子借着皇太後的勢,今後的路很平坦。
玉榮想得多,就是想着給孩子鋪了路。
那麽,武嫔倒臺,一能複仇,複禮哥兒的仇。二能給賢哥兒鋪路,攢收下武氏一族積存在皇太後手中的勢力。
想一想這些明的暗的,各種的好處。
武嫔如何能不倒臺?
情感與利益上的沖突,這沒有可調和的。
玉榮看的明白。
她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摘出去,摘一個幹淨。
良嫔做什麽?
她“不知道”。
至少,她要給衆人一幅這種态度。
為什麽?
她在忙碌了孩子挪去皇子所的事兒。人精力有限嘛。
連理由都想好了,她是甩鍋成功。
到時候,還可能撬來一些好處什麽。
想一想,還是挺美滋滋的。
正統帝九年,春。
弑君案落下了帷幕。
吳王、楚王的死,不是結束。
正統帝決心很大。
吳王、楚王、鄭王三人的子嗣,盡數廢為庶人,除了宗譜。往後自然就是在承天府的皇莊中,那是老實種地的過一輩子。
富貴是沒有了。吃苦倒是能體會一生。
至于吳王、楚王、鄭王三人,自然也是貶為庶人。
吳王、楚王死了。
可鄭王還活着。
正統帝還是顧及了身後令名。
給吳王、楚王一個簡單的庶人葬禮。
至于鄭王?
被暗衛押着,押去守了祖宗的皇陵。一輩子就算一個守陵的命。
殺了鄭王?
正統帝倒是想的。
可到底還是沒法子。
誰讓前面的流言太狠了。
說什麽兄弟手足不相容。
正統帝真是親自下令殺了親兄弟,這不是坐實了流言嗎?
人不能殺。
可在正統帝看來,活着不容易。
貶為庶人,往後受了監押。
在祖宗的皇陵守着,正統帝還是有些交代的,為了淨心,為了誠意。往後,就讓廢鄭王這一位庶人食素。
一個曾經享受了天家富貴的王爺。
一個往後坐了監牢,一輩子食素,活着沒滋沒味的庶人?
這活着,就是受罪。
可偏偏真讓廢鄭王這一位庶人去死?他也未必會吧?
正統帝就是給李公公下了吩咐。
“盯死了朕謹剩下的這一位皇兄。不,應該是除名的庶人。朕倒想瞧瞧,他下半輩子活着是如何的凄慘。“
正統帝很恨啊,恨了這一位皇兄。
因為目前查到的證據。
吳王、楚王會卷進來,就是這一位鄭王是主謀,其它二人是從犯。
偏偏從犯吓唬到了,自己搶先的為了體面,先自盡了。
這讓正統帝很被動了。
沒法子的留了鄭王這一個主謀一條命。
在正統帝看來,鄭王這一個哪入局,輸了不認的家夥。
既然無論如何都要活着,那就活的慘的一點。
如果不慘,如何消恨?
“奴才領旨。”
李公公應了話。
“記着,如果他與外面有什麽聯絡。不管牽連到誰,就一定要查。至于朕這一位已經是廢庶人的皇兄啊,那不必留情,讓他……。”
正統帝比劃了一個手勢。
李公公看懂了。
想讓一個人活。
那得看情況。畢竟,人若健康,活着挺容易。
人的身體若出了大毛病,想活就未必容易了。
可想讓一個陷在囚牢中的人去死?
那很容易。
就李公公這等天子身邊的紅人,那是一句話,一個眼神的事兒。
“奴才明白。”
李公公趕緊又回了話。
“去辦事吧。”
正統帝揮揮手,讓李公公去辦了事兒。
永壽宮。
玉榮忙碌着,也忙碌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賢哥兒、禮哥兒要挪去了挪子所。
兄弟倆住的院子,那是相互挨着的。
玉榮要做的,就是差人把院子裏應該修修的地方,好好的修一修。
應該讓太醫檢查一下的,那是多檢查幾回。
至于安排人手?
這更是重中之重。
小孩兒離開親娘身邊。
這身邊的人,特別的要緊。就怕有良心壞了,那是勾壞了小孩兒的性情。
想孟母三遷,為的什麽?
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環境,這重中的就是身邊接觸到的人。
小孩兒成長的過程,就是後天的環境裏,慢慢的受了影響。
那是形成了三觀。
對于要安排到兩位皇子身邊的人,玉榮在仔細的挑了。
她不光是自己挑,還是拿了名單,去跟皇太後請教。
總之,不光要讓她自個兒滿意,也必需要讓皇太後滿意。
這忙碌着,這不,就是入春了。
就是連着這一年正統帝的萬壽節也過了。
玉榮的生辰也過了。
然後,在玉榮不舍得的情緒裏。
賢哥兒、禮哥兒,這哥倆倒底是搬去了皇子所。
不同于皇太後、玉榮這兩個長輩的擔憂。
賢哥兒、禮哥兒,這哥倆還是興奮。
住了皇子所的第一晚。
哥倆沒有各住各的院子。
禮哥兒是跟哥哥住了一起。
頭一晚,賢哥兒是怕弟弟害怕,這不,攏了弟弟睡一處,他能照顧了弟弟。
“好像跟住壽康宮差不多。”
賢哥兒一個小少年,就是這般一個感覺。
在他的眼中,還是住了皇宮裏。
真真差不多。
禮哥兒自然是聽了哥哥的話。
晚上,哥倆歇得早。
是想着明天要去正式進學了。
這對于進學什麽的,這是心有幻想。
次日。
賢哥兒、禮哥兒早早起來。
兄弟二人往壽康宮走一趟,往永壽宮走一趟。
給皇祖母問了安,給母妃問了安。
永壽宮。
皇帝昨個晚,宿在玉榮這兒。
于是,兄弟二人去上學,這自然是皇帝親自帶了第一天。
上書房。
皇太子在呢。
師傅往常只教導太子一人。
現在添了三皇子、四皇子,自然一切又有不同。
當然,這皇家不缺了幾間屋子。
說是一處進學。
實則,這教學的屋舍,那是分開的。
只是處于一處院落裏。
皇帝讓兩位皇子拜了教學的師傅。
兩位小皇子瞧着小少年,可認真的态度,那是一點兒不差的。
能在上書房裏教導皇子的,那學問差不了。
除了學問外,這品行自然也得上佳。
更不肖說,官員講了風儀。
于是在三皇子司馬賢、四皇子司馬禮面前的,就是翩翩風度的美大叔。
“朕把兩位皇子交給楊師傅。往後,兩位皇子進學就由楊師傅總攬。”
正統帝吩咐了話。
“臣領旨。”
這一位楊學士自然領了旨意。
做為一位侍讀學士,對于教導皇子什麽的,只在帝王吩咐了,那肯定不可能拒絕的。
當天的早讀結束。
太子就知道了,上書房這裏,添了他的兩位弟弟。
皇太子自然是和善的态度。
還是主動的邀請了兩位弟弟一起用了早膳。
三皇子、四皇子打小在一處長大。
這哥倆感情好,那是一個親娘生的。
至于皇太子?
只知道是兄長。可論了感情?
真沒多少。
畢竟,尋常見面的機會也少。
皇太後可是住在東宮。
皇太後就算到了壽康宮給皇太後問安。
彼時,也未必就一定能見到了三皇子這一個弟弟。
至于四皇子司馬禮這見的就更少了。
“全聽太子哥哥的吩咐。”
三皇子司馬賢沒拒絕。
禮哥兒全聽哥哥的,于是,自然默認了。他不會講話,可不搖頭,那自然就是同意。
皇太子似乎很高興的樣子。
早膳。
用了時,三皇子司馬賢是一個好哥哥,還是關心了弟弟的飲食。
給弟弟夾了小菜。
賢哥兒是顧了自己,也顧了弟弟。
皇太子瞧着,這在自己的面前。
這兩個弟弟那親近的态度,真的,大不同。
他這一位太子哥哥,就是叫的好聽些。
實則還是疏遠了。
早膳罷了。
皇太子要繼續進學。
三皇子、四皇子亦然。
于是,各自分開。
對于小孩兒進學情況如何?
永壽宮的玉榮是關心的。
等着當天的晚膳前。
玉榮見着來請安的兩個孩子。
玉榮關心的問了。
禮哥兒在旁邊笑着,還是遞了今天的課業。
玉榮接過了,看來,連連誇了話。
賢哥兒也是講了一遍,今個兒發生的事情。他說的仔細,玉榮這當娘的也聽的認真。
聽罷後,玉榮大概心頭有數兒。
“那就好。”
玉榮滿意的笑了。
“明個兒,你們不必急着趕來母妃這兒。明個兒,你們就留了壽康宮,陪了你們皇祖母用晚膳吧。”
玉榮笑着,還是摸了兩個小孩兒的頭頂。
“你們皇祖母肯定樂意你們多陪陪,祖孫一起用膳,你們皇祖母也能覺得晚膳,就是用着香。”
玉榮給兩個小孩兒叮囑了話。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8-21 23:53:21~2020-08-22 23:35:3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冷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