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海棠
難道一切都是真的?
他輕咳了一聲,想來無論真相如何,這都屬于趙小丙的私事,旁人沒有探究的道理。
趙小丙笑着:“卑職知道大人的見識肯定跟那些閑話精不一樣,不會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慕蘭舟笑了笑:“放在心上不至于,本官什麽樣的謠言沒有聽過。”
他又擡頭看了看海棠花海問:“你當初怎麽想起要種海棠樹?”
她說:“聖上曾經許願給沈貴妃,她三十五生辰時要在京城遍種海棠。”
此話一出,慕蘭舟也吓一跳,他今日來就是為了這件事的,明年沈貴妃三十五歲壽辰,很可能會被封為皇後。
而皇子也有可能在明年被冊封太子,所以京裏給他發信說讓他提前全恒明尋找海棠樹,選擇好的陸續運回京城種植,等明年春天,務必讓京城海棠遍地綻放。
趙小丙因為一句坊間傳聞就真的提前在宛平種植了如此多的海棠樹,應該是算着要想海棠成材就要提前培植,要是等事到臨頭才想到栽種,苗木太小也來不及成為開花良木。
到時候只有宛平一個地方有足夠合适用的海棠樹,也就沒人能跟他搶這個功勞。
慕蘭舟說:“首批挑選苗木送入京城要快些,等天再熱苗木就種不活了。”
她嗯了一聲:“這些苗木都是下官跟當地農戶合力種的,官府出的苗芽,農戶出的勞力,再說還得年年打理。”
慕蘭舟輕瞪了趙小丙一眼,這孩子倒很實惠,明着跟他讨價還價起來了:“知府會撥款補償鄉民,你來出個預算。”
她含笑點了點頭,竟有些刁蠻的意味。
慕蘭舟揉了下她的腦袋,意外的頗為愛惜:“小小年紀那麽多鬼心眼,也不怕打嗝的時候溢出來把自己嗆着。”
趙小丙幽嘆一聲,巧翻了翻眼皮憨憨問:“慕大人是偏愛心眼少的人麽?”
慕蘭舟臉上一肅然,淡淡說:“本官的确厭煩缺心眼的人,不過更厭惡心眼不為我用之人。”
這次慕大人是幫京城林衡處挑選樹苗,議價結束後從林衡處撥款到知府衙門。小丙張貼榜文讓所有苗圃主人都來跟他議價。
這些苗圃主人當初種植海棠樹,心裏對顧大人還有一點怨念,覺得顧大人是為了圖個好看就不顧鄉民的死活。沒想到現在真有了買家,這些苗圃主人心裏卻由于害怕不敢開價了。
苗圃主人相互議價之後,小丙發現他們根本不敢獅子大開口,就随手另外議了一張。
老竈看了一眼驚訝:“鄉民議價每顆苗一百文,大人開價三兩銀子,一兩銀子一千文。大人議的價格與鄉民議的價格懸殊未免太大了。”
她想了想:“那是鄉民不敢開價,也不懂這些海棠苗木的身價,我開的這個價格才是正常。”
老竈其實對這件事心裏沒底,只是覺得如果趙大人開口太大會不會得罪了慕知府。小丙笑着說,慕知府說不定還覺得我膽小不敢獅子大開口呢。”
老竈還在不可思議,等小丙把議單送上去,慕蘭舟随手在小丙拿的那張單子上添了個十字,三兩銀子立刻變成了十三兩。
“趙大人這個價格公道,本官會轉呈給京城林衡處,等第一批樹苗的款項撥發下來,趙大人就可以挖苗了。”
小丙有些驚異,覺得十三兩太貴,慕蘭舟說道:“這沒什麽,我不這樣寫,林衡處也會這樣寫,京城林衡處多年沒有發財的機會,這次他們樂意還來不及,我不過是讓林衡處割肉多孝敬一些。”
這次戶部撥款下來很快,按照慕蘭舟的報價,第一批就到賬四萬餘兩。
知府衙門留下一萬兩,剩下三萬兩銀子全都送到了宛平縣。
慕蘭舟在小丙這裏喝了幾杯,張寒陪飲時突然拍着小丙肩頭提點說:“這次的銀子算是官向民辦,小趙大人可找一個人以稍高于鄉民議出的價格跟鄉民集中采買,再由小趙大人的買辦開出價格賣給林衡處。”
這樣這筆銀子就沒有任何問題,是幹幹淨淨的差價落入自己囊中。
慕蘭舟平和說:“這種事以後還會見得很多,本官也希望自己身邊之人可以過的寬裕一點。”
他望着小丙說道:“傅晟的日子清苦,你們同僚一場,小趙大人要代替本官多照顧傅晟一些。”
張寒悶了口酒呵呵笑了:“傅晟一個窮鬼是沒見過什麽世面的,他要有命可以發個兩三千兩銀子的財,也就知足了吧。”
慕蘭舟夾了口面前的小菜,又飲了一口玫瑰酒,整個人英肅之下稍稍松散了一些。
趙小丙陪着喝了兩口,兩腮緋紅粉嫩,張寒托臉頰看了看嘆道:“趙大人竟十分的賞心悅目,比我見過的女子都出色。”
慕蘭舟冷了張寒一眼,張寒才知道自己說醉話了。
這些話早就耳朵磨出老繭來,她笑着說了一件事:“昨夜我剛剛當爹,等孩子滿月能見人時請慕大人來喝滿月酒。”
慕蘭舟手中的筷子突然一頓。
張寒也是緩不過神來:“趙大人當爹了?恭喜恭喜,趙大人何時娶的妻?”
她淺飲:“原本只是個妾,如今有了孩兒勉強算是姨娘。”
慕蘭舟問:“男孩還是女孩?”
她含笑道:“男孩。”
慕蘭舟點點頭:“滿月酒時本官必到,小趙大人初次當爹酒席可要辦的像樣些,當爹了外人才正經把你當成個大人看了。”
小丙聽話的點點頭,慕蘭舟又喝了一陣子酒,才離開了宛平。
老竈叔看着上萬兩的銀子都傻了,小丙把王斬叫來,讓王斬連夜陪着老竈送兩千兩銀子去給傅晟。
老竈回來說,傅晟大人感激不盡,聽說了咱們府裏辦滿月酒,說好了到時一定會來熱鬧一下。
老竈說:“我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幫大人去跟鄉民采辦樹苗,可是按照一百文的價嗎?”
小丙一笑:“這也不必了,明日你去叫那些鄉民過來,本官要開個鄉會。”
第二天所有苗圃主人都到了,縣衙門裏裏外外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