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煙雨青
靖平王爺這一禮下去,場中衆人大嘩。
玉傾卻明明白白看到,背對衆人面對自己的靖平王爺,在擡起頭來的那一剎那,眼中的警告與陰冷。
她剎那明白了洪國皇室的打算。
這些人既未迎歸護國巫女,怎能不知其他國家會借秋風會發難?私下遍尋巫女之外,秋風會上亦必須給別國一個交待。而用一個假巫女來推搪,那辦法最好不過。
這樣一想,之前靖平王爺那句“好自為之”自也有了答案。
秋風會上,好自為之。哪怕粉身碎骨,不可塌了洪國的臺。
玉傾想得明白,心下開始發冷。
皇室算計,她一直清楚,也盡力避開。
可是,避來避去,仍是避不過一個“利用”。
偌大一個局,為何只事在臨頭時才得到靖平王爺一句匆匆的警告?
為何沒人事前征求過她的意見?
難道,他們不怕她來不及反應以至會露出馬腳麽?
若她本不是巫女,反應又不及時,秋風會上她該如何收場?秋風會後她又會落得什麽下場?
這一切,可曾有人替她打算過?
冷意漫過心間的同時,一股怒意也隐隐上升。
只因為看似蝼蟻,便可被坐得高高在上的你們随意撥弄置棄?
Advertisement
一個手勢便屠一座城,那是何等的氣勢,如今,又怎會真的在意她的死活?
玉傾擡眼看了國師一眼:這場陰謀裏,你可有參與?
卻在看到他的表情時放下了心。他的表情裏有啼笑皆非的訝異,有深思的探究,還隐隐帶了一絲稍縱即逝的關切,卻唯獨沒有冰冷與成竹在胸的算計。
夜國使者“嗤”地笑了一聲,道:“靖平王爺,這棋子選得不好。您這位‘巫女大人’,不巧我國使團裏有人識得的。剛剛樂之比試上奪魁的鄙國夜舞,便是這位‘巫女大人’的舊識哦。”
他每句“巫女大人”都咬得很重,充滿了譏诮意味。
藍衫男子戲谑地看着玉傾:“小傾兒,你何時居然成了護國巫女?怎地我卻不知?”聲音中透了一股懶散,話說出來卻是句句在拆人的臺。
玉傾擡頭,亦懶懶地道:“閣下又沒問過。”竟是自承了。
秋百合眼觀鼻,鼻觀心,似乎這場唇槍舌劍與她一絲關系也沒有。但玉傾知道,不論場中任何人要為難自己,秋百合一定會堅定站在自己身後。
靖平王爺垂手立在一邊,就算他貴為王爺,在巫女面前,也絲毫不敢托大。雖然他心下認定玉傾不過是他們無奈之下推出來的犧牲品,但場面卻還是要做足的。
藍衫輕笑了一聲:“小傾兒,聽說你在為巫女大人選侍的百花會上過了三關,成績還不錯?”此話一出,諸人更認定了玉傾是假冒的巫女,一個正牌巫女怎麽會去和要成為自己侍女的人比試?他們卻忘記去想,藍衫又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
靖平王爺也是因為玉傾在百花會上拔得頭籌,知她必有過人之處。而如今知她來由的人除了自己外,連那三千鐵甲軍都已經被封了口,他自認世間已沒有無關此事之人識得玉傾來處,這才放心推她出來頂缸。現在藍衫居然一語道破,靖平王爺心下一緊,眼中一道殺機閃過。
玉傾卻毫不在意,淡淡道:“好玩嘛,所以去看看咯。再說聽說百花會有銀子得,我那時找人找不到,走的又累又渴的,賺點路費也不錯啊。”
她這話一說出,座中人不由都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可是歷代巫女性格均古怪非常,行事非常人所能理解,所以玉傾這一番說辭,他們雖然無法消去疑心,卻也難辨真假。場中一片低低細語之聲,但再沒有人站出來質疑什麽了。
皇座上的人開了口:“諸位若還不信,可一同參加半月之後的巫女正位之禮。想來那時的天降祥瑞會是最好的證明。”
歷代巫女正位之禮上,上天都會感應巫女的靈力,降下祥瑞之兆。而若是普通人或者是巫侍,則上天不會有任何感應。數百年前曾有神佑之國在迎歸巫女失敗之後,妄圖以普通女子蒙混,卻因天無祥瑞之兆而失敗,那個國家也因此大亂,最終被湮滅于歷史書頁之中。
玉傾略帶點意外地看了看一直作雕塑狀的皇帝,他一直一聲不吭,她還以為他只是個擺設呢,原來也是個會說話的。
既然洪國皇帝如此說了,別國當然不能再糾纏于此事,于是大家的目标再一次被轉移到詩文之會的獎品上。
那宮女見座中人都看向她,略有些心怯地站前一步,道:“這支羊脂白玉紫毫筆,有一個詩樣兒的名字,叫做‘煙雨青’。”
座中人大嘩。
若只是一支毛筆,用料再名貴,也稱不上絕世。
可是,“煙雨青”不同。
據說,“煙雨青”是神無意中遺留人間的神筆,凡能參透出此筆秘密的人,莫不有求必應,心想事成。
據說,百年前的武林盟主魏春煌,原本在武林中籍籍無名,只因悟出了此筆的秘密,于是一躍而成為武林第一人;
據說,六十年前的商家第一人劉芳,原本只是一介小小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劉家更只是賣布料為生,只因為參詳出“煙雨青”的秘密,劉芳一舉将劉家翻成了商界巨頭,風頭無人可及。
據說,二十年前,“煙雨青”在花家出現,雖然花家是有名的機關世家,但神筆仍舊引誘着不計其數的人明察暗探,那段時間花家每天從“天涯閣”裏拉出的死于機關下的屍體要以十計算。
據說,“煙雨青”後來再次消失,但武林人并不相信,仍舊前仆後繼沖往“天涯閣”,最後花家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有人說他們為避禍而遠走,也有人說,是奪筆之人下了黑手,将他們帶往別處滿門盡屠。
……
…………
都只是據說。
但僅僅一個據說,便可以引得全天下的人聞之色變,莫不心動。
如今,乍聞這支白玉紫毫便是“煙雨青”,要座中人如何不驚異?如何不懷疑?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