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佳人
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種痘之前便染了天花,十四阿哥還因此夭折,一看就知道有貓膩。
壞就壞在當時留在京城監國的是皇太子,皇帝信任這個兒子,不代表別人不會在皇太子身上潑髒水。
而且之後皇帝還聖躬違和,若不是皇帝早在親征之前便出現了症狀,回來之後太子侍疾殷勤、有流言暗指太子的時候,皇帝又明顯地表現了自己對這個兒子的信任和偏愛,別人早就把太子窺視帝位這種理由也用出來了。
饒是如此,這種暗示太子容不下幼弟、盡使陰私手段的流言,還是讓太子氣憤不已。
不過胤礽惱怒,皇帝比他更惱怒。
太子是他一手教養出來的,是他最滿意的繼承人,別人污蔑太子行鬼蜮之事,在皇帝看來,不僅是對自己寵愛的兒子的污蔑,還是對他識人不明的指責。
一般人都忍不了這種指摘,更何況是皇帝。
皇帝對宮中的掌控力不弱,況且他又極信任太子,追根究底地查起來,自然發現了這件事裏有什麽人的手筆。
胤祥和胤禛還沒到種痘的年紀,但是德妃膝下的皇十二女卻已經種過痘了。
就是這個時候,宮中流進來了一批天花病人的豆痂,除了皇十二女種痘所需的量,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部分被留了下來。
能有這麽大的能量,又幾乎是刻意地針對永和宮,最後擴大了胤禛和德妃之間的裂痕,還往太子身上潑了一身的髒水,最後得利最多的,能是誰?
皇帝實在不願意對自己的母家下手,又要警示他們,只好給出了這麽一個處置的方法。
胤禛改了玉牒,他的“生母”現在是小佟佳氏,和德妃自然扯不上關系了。
也不知德妃受了什麽刺激,胤禛最後一次去她那裏請安,也是告別的時候,她又是惡意地咒罵、又是溫言軟語地挽留,簡直就像是染了瘋病。
胤禛幾乎是驚惶地從德妃的永和宮裏逃出去的。
德妃不願意讓佟家得利,能以區區包衣出身的官女子一步步向上爬,最後得封德妃,她一直是個聰明的女人。
對待胤禛的冷酷和無措,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她還是将胤禛當成她的兒子。
有愛才有恨,如果她對胤禛真的不待見到了這種地步,她可以一直用冷冰冰的态度對待他,也能用虛假的态度與他虛與委蛇,絕不會如此失控。
而現在,卻有人利用了她的失控,在她自己願意和胤禛這個兒子斷絕母子情分之前,硬生生推了好幾把。
只看這次皇帝改玉牒時的舉動,就知道這件事和佟家脫不了關系,德妃可不是一個善良的、連別人算計到她頭上、她已經知曉了算計的人的身份卻還忍氣吞聲的人!
保泰與胤禩、胤禟等人越來越親近,而胤禩與太子關系好,比他與胤禔的關系還好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
保泰的态度很能說明裕親王福全的态度,面對這種情況,胤禔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皇帝對長子的态度雖然比不上對太子,但是一直希望他們兄友弟恭,手足情深,若是胤禔願意在皇帝面前示弱,哪怕僅僅是一個态度,他在皇帝心中的評分也會升上去。
但是胤禔根本不可能這麽做,要不然他也不會有了明珠的支持之後就一直在和胤礽作對。
四月份的時候,皇帝去了多倫,诏喀爾喀蒙古的王公們前來會盟。
噶爾丹一直在上竄下跳拉攏外援,而喀爾喀蒙古內部混亂的關系正給了他機會,現在,皇帝要做的,就是讓喀爾喀蒙古變得有秩序起來。
他對噶爾丹是深惡痛絕的,康熙二十九年那一場仗,更是讓皇帝感到了羞辱。
堂堂大清,集合了如此之多的軍隊,之後居然還是讓噶爾丹逃了,這豈能讓他不惱?
噶爾丹的逃走不是結束,而僅僅是開始。
五月份的會盟一過,皇帝便回了京。
京中還有許多事需要他去解決。
康熙三十一年是孝懿皇後的孝期過後的頭一個大挑之年,大量的八旗秀女将會出現在皇宮中。
這也意味着,宗室,以及适齡的皇子們都要迎來自己的福晉了。
本來,這件事自有宮妃操持,康熙雖然是一個對後宮的把控程度同樣嚴格的皇帝,但是這種事情還夠不上讓他操心。
但是誰讓胤礽的年齡也要滿了呢?
事實上,從胤禔迎娶大福晉的那一年開始,皇帝就在為寶貝兒子物色合格的太子妃了。
皇帝這個意思流露得很早,他也确實已經選好了幾個夠資格的女孩子,她們的父祖毫無疑問,都是極有出息的——這代表着太子能夠從太子妃那裏再次獲得極大的助力。
胤禩是重生的,他自然知道皇帝最後給太子千挑萬選的太子妃是哪個。
太子妃的考查其實一直在進行當中,不過考察是一回事,正式宣布又是一回事。
那幾位太子妃候選人,包括未來的太子妃,都是要參加過大選才作數的,就算這時候已經隐隐有風聲露出來,那些人家也不能輕舉妄動。
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阿哥不用娶側福晉了。
他娶側福晉是為了助力,可是這一屆家世好的秀女,皇帝都已經定下了,再加上後頭的老三,大阿哥不可能娶到家世更高的女人。
那他還娶側福晉做什麽?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他自己不願意。
大阿哥的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迄今為止已經生了三個女兒了,這讓惠妃很不滿意。
皇帝的孫女不算什麽,即使是皇長孫女,又有什麽用?皇長孫才是希望所在!
但是大阿哥一想到自己和胤礽的嫡庶之分就暴躁,再加上他和福晉的感情極好,自然不願意納個側福晉進來,乃至于小小的格格都不允許。
可是天不遂人願,大福晉生了三回,雖然都是嫡出,但是都是女孩子,沒有什麽用,緊張的胤礽每次聽到胤禔得的是個女兒就大笑着喚人去給他“喜得貴女”的大哥送禮。
胤礽越是這樣,胤禔就越不願意妥協,非要和福晉生個兒子出來。
每次在大福晉懷孕之後看到胤禔得意的表情和胤礽抓狂的樣子,胤禩都很淡定。
誰讓胤礽在受到猜忌、被廢了太子之位之前确實很好運呢?
大阿哥有四次機會沒能生下皇長孫,反而是太子在迎娶太子妃之前納的側妃中标了,連續生了兩個兒子,大阿哥的嫡長子才堪堪比太子的第三子早一個月出生。
胤禩一想到這裏,就忍不住給大哥點幾根蠟。
事實上,大阿哥的嫡長子和三阿哥的嫡長子也就差了兩個月而已,要是再晚點出生,他在皇孫裏的排行可是夠懸的啊!
胤禩自己在皇子裏的排行就不高,對皇長孫這種名頭根本就不奢望,但是胤禔明明比胤礽多了那麽多次機會,依然沒比過他,這就很讓人氣惱了。
現在,在大選之前,皇帝就準備給胤礽塞女人了。
太子已經十八歲了,在這個年紀,皇帝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爹了。
若不是去年他病得不行,出征的時間又早,他都想早點給兒子塞女人了。
太子純孝,一心侍奉他,皇帝病好了之後又要忙其他的事,太子也在幫他的忙,竟一時找不到時間給兒子送幾個暖床人。
被皇帝塞給太子的女子身份自然不會很高,但是也不低,放在外面,也是官家小姐出身,落魄一點的宗室或者混得不好的紅帶子覺羅氏,都能娶來當正室了。
這兩個女子都是李佳氏,卻不是一家人,一個是輕車都尉舒爾庫德的女兒,另一個是雲騎尉的女兒,家世還是有區別的。
她們的身份不高,皇帝也不會叫太子把側福晉之類的位置給她們。
後來,她們是因為生育了皇嗣,其中一個生的還是皇長孫,這才晉位的。
不過即使身份不高,她們是太子的姬妾,也不用自降身份到這種地步吧?胤禩這麽想着。
而他這麽想是有原因的。
作為八皇子,他現在坐在太子的書房裏,喝着太子的姬妾泡的茶,用着太子的姬妾呈上來的點心,毛筆沾的是太子的姬妾磨的墨。
胤禩現在很惶恐。
事實上,皇帝對太子的看重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這兩個作用和皇子們做那方面的啓蒙工作的宮女相似的女子,出身并不低,因此她們在太子宮裏的地位不是身份最低的侍妾,她們是有自己的份位的。
要不是胤禩根據上輩子的記憶想起了弘晳的生母、太子後來比較寵愛的側福晉李佳氏,再進一步聯系到另一個側福晉李佳氏的身上,他可能真的會以為這是個不懂事的宮女。
事實證明,太子上輩子比較寵愛另一個李佳氏而不是這個李佳氏是有原因的。
至于宮女為什麽會有這麽出色的容貌……衆所周知,太子好美人,他宮裏伺候的無一不是姿色上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