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議
蘇培盛來到胤禛身邊不久都有這種感覺,更何況是從小錦衣玉食在孝懿皇後的護持下長大的胤禛自己呢?
不過胤禛也曉得,生母不願意養自己,汗阿瑪特意請皇太後來照看自己,已是看在養母與他的情分上了,要不然,明令生母照看自己或是讓自己自生自滅也有可能。
再者說了,皇太後,滿宮之中,最為尊貴的女人,汗阿瑪最倡孝道,自己養在皇太後膝下,也算是得了益處了。
更何況,阿哥們滿六歲之後都要移居乾西五所,以自己的年歲看,提前指婚也是可以的,說是由皇太後撫養,不過是汗阿瑪要太後對自己多加看顧罷了。
胤禛想到這裏,因為手酸而漸漸顯得遲緩的筆又開始動起來。
太後的聖壽節,雖說取消了行禮筵宴,皇阿哥與公主、宮妃們還是要表示一下心意的。
況且皇帝自太皇太後薨逝之後,對嫡母日益親近,如今因着孝懿皇後的喪期停止了皇太後的聖壽節的操辦,他自己心下頗覺愧疚。
都說皇帝建寧壽新宮的原因是因為寧壽宮的建築老化,但明眼人誰不知道,皇帝也有借機補償皇太後的意思在?
且看皇帝今年取消了塞外之行,就連行圍都不怎麽去了,局勢緊張可見一般,寧壽新宮在此時修建,雖不算大興土木,皇帝的重視之情也實在是可見一斑。
聖壽節這一日,因着還在孝懿皇後喪期,諸人不能太過歡喜,但到底露出了幾分笑模樣,皇帝在處理政務的空檔,還抽出時間專門來了寧壽宮。
給皇太後的壽禮沒有太華麗鋪張的,但也都可以看出送的人用了幾分心思。
阿哥公主們的壽禮實際上大都是他們的母妃準備的,他們只要送上去就行了,只有少數幾個阿哥不在此列。
大阿哥胤禔已娶了福晉,女兒都生了兩個了,壽禮自然是他的福晉準備的。
胤礽雖和胤禩鬧了別扭,但在他搗鼓壽禮的時候,還沒忘了把胤禩的份也算上。
太子的東西都是皇帝給的精品,有很多就連皇帝都舍不得用就給了他,可想而知,他的壽禮是出不了差錯的。
胤禩自己添置了兩份孝經,一份算他的,一份算太子的。
這一世得太子“悉心教導”,他的字和胤礽的倒很有幾分相似。
胤礽和胤禩分別将壽禮獻上去的時候,胤礽很有幾分別扭,胤禩只笑眯眯的不說話。
胤礽的性子別扭是別扭,只是也好哄的很,胤禩見着他為自己準備的那份壽禮便已經知道,胤礽的氣啊,也消得差不多了。
說實話,他“出糗”被自己看到了便看到了,何必要跟自己怄氣呢?
更何況,這種牛角尖,當誰沒鑽過呢?
大家送的東西都差不多,經書更是壘起了厚厚的一疊。
其中最出彩的是胤禛和胤祺的壽禮。
胤禛手抄的那本專用蒙語寫的經書實在是震住了不少人,那可是真的要廢許久的功夫的!
而且距皇帝說将四阿哥給皇太後養也沒過多少日子,四阿哥這一看就是要讨好太後的經書,怎麽想,也不可能是他之前就想好要送的。
胤祺的壽禮乃是他特意尋來的蒙古珍品,說出彩,不過是一個巧字。
而且他自幼養于皇太後膝下,皇太後喜歡什麽,他自然清楚。
而且自己養大的孩子,情分到底不同,說是胤祺的壽禮出彩,倒不如說他這本身就得太後的歡心。
而且說起來,胤祺的壽禮不過需要他吩咐下去,讓人去找罷了,胤禛的可是自己親手抄寫的,分量可比這個重得多,但在太後眼裏,胤祺的送的東西,卻是頂頂好的。
她雖每個孫輩都誇贊到了,但就數胤祺得的誇獎最多,胤禛也不過是個出彩一點的陪襯罷了。
離開寧壽宮的時候,胤礽在前邊走,胤禩跟在他邊上,他冷不丁地說了一句:“字醜死了,沒有孤手把手教者,你的字果然練不好!那書上的字,孤看着都臊得慌!待會兒便随孤回去好好練練。”
胤禩聽罷,笑着應了一聲,心道這是終于雨過天晴了。
胤礽瞥見胤禩的笑臉,心中暗暗想到,小八雖是狐貍,但到底只是小狐貍,沒有孤護着,連個像樣點的壽禮都弄不出來,只好自去抄書,好在孤想得周到,替他準備好了。若是像老四那樣,千辛萬苦抄了經書,最後還是被人比下去,還不得哭死啊!
算了,還是孤辛苦些,多護着他一點吧。
康熙二十八年的年末,太後遷了新宮。
十二月的月初,皇帝便準備讓太後移居他為太後新建的宮殿,還叫寧壽宮,只不過加了個新字。
頭天皇帝剛到寧壽宮見過太後,第二天便讓人告祭太廟,第三天就火急火燎地領着諸王大臣在太後移宮的路上行禮。
不少人原還想着皇帝也是着急,直到幾日後,善巴陵堪蔔來給皇帝入貢,才發現,移宮不過是小事而已,若不早點移了,恐怕等大事發生了就來不及了。
這善巴陵堪蔔是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派來的使者,他此行來,說是入貢請安,但其實是為了給皇帝傳達阿旺羅桑嘉措的意思。
阿旺羅桑嘉措希望皇帝擒下土謝圖汗與澤蔔尊丹巴呼圖克圖,借此來安撫噶爾丹,而且他還保證,自己會在噶爾丹面前保住這二人的性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善巴陵堪蔔并沒有直接見到阿旺羅桑嘉措,告訴他這個命令的,是第巴桑結嘉措。
皇帝強忍着沒在人前發脾氣,回到乾清宮後,生生摔爛了一套瓷具。
皇帝繞着那套瓷具的殘骸走了好幾圈,便讓梁九功宣召索額圖、明珠等大臣,以及幾位阿哥們過來。
沒過多久,重臣們都到了,自大阿哥胤禔到八阿哥胤禩這幾位阿哥也都來了。
皇阿哥們和大臣們分站兩邊,皆是肅容而立。
善巴陵堪蔔所說的阿旺羅桑嘉措給皇帝的奏報,着實氣人,皇帝龍顏大怒是可以想見的。
這卻要說到土謝圖汗與澤蔔尊丹巴呼圖克圖的身份以及他們與噶爾丹之間的仇怨以及他們與大清的關系了。
那噶爾丹為了擴張準噶爾部,沒少攻打其他的蒙古部族。
近些年倒黴的是喀爾喀蒙古的人,喀爾喀蒙古即是所謂的漠北蒙古,乃是距大清最遙遠的外蒙古。
在噶爾丹愈發激烈的進攻之下,作為外蒙各部的政教領袖,澤蔔尊丹巴呼圖克圖直接率領喀爾喀蒙古三汗所屬部衆臣服于了清朝。
而土謝圖汗,便是喀爾喀蒙古三汗土謝圖汗、劄薩克圖汗、車臣汗中的一位,而土謝圖部,乃是喀爾喀蒙古最強的一部。
而臣服大清也主要是土謝圖汗與哲布尊丹巴二人做出的決定,阿旺羅桑嘉措要皇帝将他們二人交給噶爾丹,實在是居心險惡。
或許,這也可以說明,這位達&賴喇嘛的傾向。
實際上,噶爾丹與五世達&賴的關系不一般。
早年的噶爾丹被阿旺羅桑嘉措認為是三世尹咱呼圖克圖【溫薩活佛】的轉世,因此入西藏學佛,多有經受阿旺羅桑嘉措的教導。
要知道,在這個政教合一的年代,在西藏,阿旺羅桑嘉措這個達&賴喇嘛乃是西藏實際上的行政長官、政治領袖,他的态度,對戰局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而且,噶爾丹動作愈發的沒有收斂,還有其他的原因。
俄羅斯雖與大清簽訂了條約,但依舊與噶爾丹有所聯系,這也是着實讓人惱怒的一件事。
大阿哥胤禔的性格說的好聽點是勇武,說的難聽一點是魯莽,皇帝剛問了他們怎麽看,他便直接說道:“汗阿瑪,依兒臣之見,噶爾丹狼子野心,犯我大清天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不能交,絕對不能交!而且,咱們該給他些顏色瞧瞧,懇請汗阿瑪早日出兵,兒臣願往!”
皇帝淡淡地應了一聲,也不知答應了沒答應。
他原先正對着重臣們的方向,顯然本是要問那些人的意見的,待得胤禔搶先回答了他的問題,他便調轉了方向。
皇帝看着自己的一衆皇子:“你們呢,都有什麽想法?說出來與朕聽聽。”
胤礽向前跨了一步,朗聲道:“汗阿瑪,兒臣以為,大哥此言差矣!”
皇帝微不可查地皺了皺眉,胤禔迫不及待出來找碴:“哈,我說的難道有錯嗎?難不成,你要将那些投奔我大清的人都親自奉給噶爾丹,寒了他們的心不成?”
胤礽諷刺地看着胤禔:“哼,孤可沒有這麽說。大哥如此曲解孤的意思,也不知你心裏想的是什麽!”
胤禔氣惱地喊了一聲“你”,似要擡手便打似的,好在理智尚存,最後只是陰陽怪氣對着胤礽地說道:“曲解?那你說我‘此言差矣’是什麽意思?太子殿下不如說說你自己的想法呀?!”
待到這時,皇帝才不悅地開口道:“好了,住嘴。”
胤礽斜睨了胤禔一眼,胤禔冷哼了一聲,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