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子桑聿
次日一早,柏傾冉便早早起了身。沒有叫醒還在熟睡的子桑聿,只是自己梳洗,過後便去開了衣櫥和箱子,打算給即将出遠門的驸馬爺準備一些換洗衣物。
早在初為驸馬時,柏道成已經賜下了各式冕服常服吉服等一數二十多套新衣,供這驸馬爺一兩年內替換。過去的布衣短褐已然不在,故一開箱子,便是這些新衣。
柏傾冉蹲在箱子邊上,看着裏頭的長袍褂子等靜靜盤算。
驸馬這一回,是回江南祭祖。如此,為了不讓那些叛軍發現身份,最好還是給驸馬選一些不那麽明顯的衣物更好。柏傾冉便将那兩疊常服抽将出來,再作篩選。
“黑色的袍子…配上她白色的中衣會很好看吧?”
“大紅…平常人家好像很少穿紅色出門。”
“素青色的袍褂~然後勒一條青天白日的抹額?肯定好看。”
“唔……這一件上面繡了行龍…只怕會被人猜疑她的身份。”
“哎,這一件怎麽樣?好像也很适合驸馬平日的穿戴。”
……
子桑聿被她的細聲念叨弄醒。才朦胧地睜開眼睛,就看到柏傾冉拖了那大箱子出來,還擺了地毯上皆是衣物。子桑聿和着中衣坐在床邊,便聽到她這些話語。
心中一暖。
只是這種溫馨一瞬即逝。想到,她這般一心為了自己,但自己卻是要站到她的對立面上,去反了她親生父親的政權、反了她十七年來渾然不知的王朝…
如今,她是真心愛自己的,可以得知。
只是,當到了江南,身份一事公于天下之時,她會是什麽反應?更甚是,當有一天自己真的率領着千軍萬馬殺來了皇城,她的心裏,該是如何感受?
昔日枕邊人,揮刀報前仇?
Advertisement
子桑聿輕嘆了一口氣、不想再去想這些。因為一想,就會動搖了原本的決心。
柏傾冉對于她的醒來還渾然不知、手裏還在一件件地打量着如果驸馬穿上去好不好看?或者是會不會被別人看出來身份?
身後的人笑了,打趣着她:
“公主,你給我帶那麽多衣服,是不是打算搬家啊?”
柏傾冉臉上一紅。
“哪有啊…只是怕你路上替換的衣服不夠…”
“哪裏會不夠,帶幾套也就好了,再者,路上也有可能買一些布衣裝束的。”子桑聿赤着腳盤坐在她身後,将柏傾冉拉入懷中:“冉兒不用那麽擔心…”
鼻尖輕觸她的眉目,細細地感受着她眼裏流轉的一汪清泉。
佳人的臉上卻是露出了委屈的神色,伸出手來便攬緊了自己的腰身;噘着嘴,卻還是向着自己吻了上來。不一會兒,臉上似感覺有液體劃過,沾到唇角,只覺鹹鹹的。
子桑聿睜開眼,憐惜地看着眼前落淚了的柏傾冉。
“冉兒…”
很想去安慰,可是卻說不出口。自己也好想哭、但是如果哭了,她必定會更擔心的。只有自欺欺人的故作堅強,才可以做到,不用兩個人都難過。
“你答應了我一定會回來的…你一定要回來…”
不知道為什麽,心裏很奇怪的感覺。柏傾冉總覺得,就在最近,必定會發生一件大事。每每想到她就要離開京城,去江南那種險地、那種擔憂就愈發地強。
“肯定回來…”子桑聿苦笑。若我此去順利,再回來時,只怕這江山便要易主。“冉兒,其實有一件事,我一直想跟你說…”
“嗯?”
子桑聿看着柏傾冉的眼睛,心裏突然又洩了勇氣。
-殿下一定要記住,此事不可再告知他人。先不說那人是否能為殿下守住秘密,如果這個人殿下無法帶走,那麽身份大明之後她必定會受到牽連。
-這…
-殿下,還是不要說與長公主聽為好,一點蛛絲馬跡都不要留下。殿下,您要明白,您現在準備做的事情是殺她父親、她若不恨你,已是難得!
“你想跟我說什麽?”柏傾冉見她出神,不禁又問了一句。
子桑聿眨眨眼,終是一笑。
“我想跟你說——這一生,無論發生了什麽事情,聿的心裏,只有你一個人。哪怕,将來你不再愛我,甚至恨我入骨,我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後悔之意。”
柏傾冉忙伸手去擋住她的話。
“你也不要說這些話來,我作為你的結發妻子,此生定是與你相伴,卻又為何,将來會到了恨你入骨的地步?無論你做了何事,柏傾冉也終究是你的妻子,此情,此生,絕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作出改變。”
“真的嗎?”子桑聿笑問。
“真的。”
再次将伊人緊緊擁在懷裏,那撼至心底的暖,和靈魂深處蝕骨的寒。
---------------------
京城南面,鎮都門。
早上剛過了鎮都門的開城門時間,在京城以及郊外來往的商家或百姓皆拿着自己的戶籍證明和官府赦令出入。最近,江南海固叛軍已然對柏家皇權造成威脅,各地州府把關甚嚴,特別是天子腳下的京城地域。
巳時時分,有一隊禦林軍從遠處而來,與鎮都門兵士交接崗位。
中有一人,身披白銀铠甲獸頭帷領,腰佩八面寶劍威風凜凜;守門兵士上前,向着這人連忙行禮:“見過都尉。不知都尉前來,所謂何事?”
眼前此人,正是禦林軍總都尉、楚雲志。
“近日來江南叛軍鬧出了不少事情,我特來查查崗,走動走動。”楚雲志環視了一下鎮都門的守備情況,笑了:“你們繼續忙,毋須理我。”
“是,都尉!”
楚雲志回過身來,看回身後熙熙攘攘的京都殿房,長長地籲着一口氣。想不到當真是被國師說中,那江南真的就這樣反了。想這朝中上下,文武百官,哪個人不是心驚膽戰。只盼着這一仗快些過去,終究還是不希望這江山流太多的血。
-都尉,煩請你幫一件事。
-國師嚴重了,若是有事,雲志自當盡力而為。
-過幾日,會有幾個人出京城,由鎮都門而出;近日風波甚多,京都守備森嚴,他們手上并沒有官府赦令,只希望都尉介時可以幫幫忙,讓他們出去。
-國師,不知道這些人的實際身份是?
-當今驸馬都尉。
-啊?驸馬?他這個時候出城幹什麽?…國師的意思是!?
-既然都尉猜到,見哲也不多說了。具體時間,我會另行告訴都尉。
-國師放心,雲志必定會辦好此事。
楚雲志站在城頭沉思,眼角下瞟見遠處來的一輛馬車。兩馬并驅,車轅之上鑲嵌藍色的天山石頭;馬車四角,綁着藍色的垂縧絲帶、此外,還在那車頭雙馬的脖子之處,各系上了四聽青銅小鈴,在這鬧市中細細回響。
守在鎮都門的禦林軍士兵看到有馬車前來,剛想上前去詢問身份;不料,都尉楚雲志先一步從城頭上下來,向着馬車前頭的車夫熱呵呵地打招呼:
“喲,這不是老哥家裏的侍從李哥兒嘛~”
楚雲志笑得燦爛,一旁原本想上前詢問的士兵都停下了動作。
“楚都尉!”那馬車車夫也随着笑了,執着手裏的馬鞭揮向城頭:“今兒個老爺說想到城外的別苑去透透氣,所以駕了馬車過來。”
“原來如此~”
楚雲志笑着,伸出左手去稍稍掀了馬車布簾的一道小縫:馬車之內,根本就不是嘴裏說的什麽老哥,這裏頭坐着的、兩個男人,一個女人,和兩個少年。當中一個,楚雲志一眼便認出了是當今驸馬。
子桑聿端坐車內,只是凜目不言。
“哈哈,那麽老哥一路上可得小心一些。”
楚雲志自說自話,将馬車的布簾放下,退讓一旁。
車夫繼續駕着馬車行進,經過前邊那幾個守備士兵時,手裏本遞上了一份名冊讓他去審查情況,那士兵只是笑了,看都沒看就讓馬車出城。
楚雲志站立後頭,終于還是松了一口氣,只是不在臉上作出反應來。
眼看那馬車已經離了鎮都門,開始與皇宮漸漸走遠,楚雲志心裏連日的擔心可算是放下了一大半。不知道,此去江南路上,需要多少時間。
馬車那頭、車夫仍舊坐在車前的位置上揮揚馬鞭高聲叫喝,一路向南而去。
馬車之內。
“我們根本沒有官府赦令,那些守城士兵怎麽就放了我們出去?”出言之人是連信、這一次下江南的這五人,正是連複夫婦、連沿、連信以及子桑聿。
前朝海固王公孫政守據江南承運城多年,雖然不知道子桑聿這個皇孫的存在,但是對于連複連沿兩兄弟還是很熟悉的。當年柏家易權,公孫政之所以沒有反,也是因為一封署名為連姓兄弟的勸告書。
書信當中,說了此時反柏的不利之處,文武百官目睹柏道成清君側,公孫政若反,就會被當做亂臣賊子處置、這是其一;其二,心中闡明了大延的複仇之期未到,這也是太子子桑統多年前跟公孫政所說的:若是盤卧十數年能把大延換得清明盛世,值得的。
公孫政不服誰人,但是就服順和帝以及子桑統兩父子。
這一次,連姓兄弟攜同大延遺孤前往江南,也是希望公孫政還記着子桑統之情,願意奉立子桑聿為正統,進而舉兵反寧。
“信兒方才就沒有聽聞那禦林軍都尉與我們打招呼?”
連複一問,連信心裏就更是奇怪了。
“孩兒有聽到啊。只是,那禦林軍都尉為何要幫我們?”
連複微笑着,似是陷入了沉思:“當年大延子桑一夕倒臺,除了我和之凡二人,此外還有着幾位太子爺的門生選擇了忍辱負重的。”說着,便頓了頓。
因為想到有一個人,至今已經是近三十年的盤卧。
“禦林軍都尉楚雲志,在前延未亡之時,和我兄弟二人都是太子爺的親信侍衛。在政變前兩年,太子爺将楚雲志調遣到柏道文的身邊去,供他安排;而楚雲志在柏道文身邊呆了不久,後又被納入了柏道成的門下。”
“進了柏道成身邊,楚雲志可謂是拼了命地力争上游、争了七八年,方才在柏道成的身邊得了個禦林軍都尉一職。才有了今日,放我們出城門一事。”
連複話畢,惹來了兩個孩子的連聲感嘆。
“如此說來,”子桑聿低斂了眉目,“楚雲志,就是父皇當年猜到柏道成心思、而安插在柏家的一枚長效期的棋子。”
“殿下所言确是。當年,太子爺手上無權,只好将身邊有潛質的親信一個又一個地安插在柏家門下,希望有朝一日有權有勢時,反了柏家。”連沿拱起手來向子桑聿一拜:“還望殿下不要辜負了太子爺和衆多親信的多年努力。”
子桑聿淡笑。
“這一次我出了這京城,已經表明了我反寧的決心。”
------------------------
子桑統。
大延順和四十七年,秋。
京城右相韶知遠府邸。
聽護衛回禀說,太子和太子妃乘轎趕了來,不知有何事;韶知遠本在府中歇息,聞言連忙喚了兒子韶沖一同出府門去迎接。
到府門時,只見太子子桑統緩步走着,一心扶好身邊身懷六甲的妻子。
韶知遠望去,只見女兒韶筝的肚子已經近六個月,臉上不禁急慮:“臣參見太子殿下。不知殿下前來是有何要事?還攜了筝兒前來?”
“岳丈莫怪,”子桑統笑了:“還請屋內說話。”
年紀和太子相近、皆是三十出頭的太子妃,至今已經是第三胎孩兒。只可惜,許是天生的柔弱身子,前兩胎都未能保住,皆是小産。太醫曾斷言,若這一次再出狀況,太子妃興許終生不育。
現已六個月,皇城上下對于這個小生命無不小心呵護。
太子妃生父,右相韶知遠對今日此舉雖有不滿,卻也考慮到太子或另有隐情。幾十年來看着太子長大,知道他是個善誠明禮的人,且與筝兒成親以來,未曾有過任何失德行為,連妾侍都沒有多餘一位。作為父親,是欣慰的。
進了府內,韶知遠獨留了兒子韶沖,以及前來作訪的子桑統和韶筝;除此以外,一衆下人護衛全部屏退了出去。
子桑統好生小心地扶韶筝坐下,方意欲打開話匣。
“今日貿然前來,确是唐突了岳丈。”子桑統先行道歉:“來此本意,是打算着向岳丈讨教一下來日皇孫若生,該喚何名為好。”
韶知遠疑慮。
“殿下,您大老遠地攜着筝兒前來,恐怕不只是為了此事吧?”韶知遠皺眉,心裏卻劃過一絲不安。“臣愚鈍,還希望殿下可以明示。”
子桑統笑了,看回韶知遠:
“岳丈,小婿确是帶着筝兒來見您老人家的。如今天下事多,柏家稱權,小婿尚且不知這後頭還會發生什麽事。筝兒平日出宮不易,岳丈,該見一見的…”
言語懇切,韶知遠不禁心中揪痛。柏家的确稱權,但是有反心的恐怕也只是柏道成一人。只不過口頭上說着容易,并沒有任何實據扳倒他、也沒有權勢與其抗衡。
韶筝聞太子所言,眼淚不禁彌漫。
“筝兒,你且莫這般…”
子桑統一見韶筝流眼淚,整個人便大失方寸。站在一邊,不斷拿着錦帕去擦韶筝眼角流下來的眼淚:“筝兒,是我不好,我說錯話了。你別哭,太醫可吩咐過,你有孕在身,不可情緒太大波動。”
“殿下,臣妾…只是見了父親尤為挂念,故落淚。”
韶筝強笑,挂着淚珠回望已是半百之年的韶知遠。
“筝兒…”韶知遠苦上心頭,蹒跚老步朝自己的愛女走近。見女兒臉上盡是悲切神色,老相心中也是難受,伸手便去擁着女兒,連聲哭嘆:“筝兒…都怪爹不好,都怪爹沒有能力去幫你…是爹害了你啊…”
“父親…”韶筝凄苦,不再多言。
太子及太子妃在韶府留了多時,還在府中用了膳。用過晚膳之後,太子子桑統複又說回了今日為皇孫取名一事、說是希望能由韶知遠來選。
“大延子桑家,幾百年前,由武力開辟江山;這幾百年來,子桑家每一代的名字,皆是有着一統天下的氣魄和膽識。不多說遠,當今聖上,便名諱為‘懷’,寓意胸懷天下;而太子殿下名諱為‘統’,寓意一統江山;明王殿下名諱為‘揚’,寓意光揚子桑。”
韶知遠說着,續又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臣認為,子桑帝王家是從骨血裏帶出來的陽剛血性,毋須再取以氣魄名諱以壯大血脈本身的力量。皇孫是子桑帝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如今盛世,臣希望為皇孫取一個文武兼濟的名諱,不失大方,也不負皇家。”
子桑統微微一笑:“此舉甚好,我也正琢磨着,卻不知何字諱适合?”
韶知遠同樣也是在當下沉思了一會兒。
半晌,韶知遠走至書桌跟前,捏起那支狼毫小筆來寫了一字、寫完後,複又對着那紙上的字端詳了一記,方笑着點頭,遞予子桑統查看。
聿。(此字讀音為yu)
“聿?”子桑統又念了幾回。
“此字,意文筆之墨,作為大延未來的帝王,文治江山是他将來的必修之課。臣希望,未來的皇孫能有着殿下的睿智和聖上的英明,再加上子桑家骨血裏的陽剛血性,這等,便是一個盛世之中該有的為人之君。”
子桑統點頭。看着此字,心裏不禁多了幾分喜歡。
聿…子桑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