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4.入京
小全子被撤換,小齊子成了新紅人的事情徹底坐定了。此外被替換的還有二門上的小胡子,但這就沒多少人知道了。
小全子的倒黴被認定以後,新來的小齊子的辦事能力也很快得到了全府上上下下的認可。許多人都感慨,新來的齊公公比原來的全公公厲害多了,辦起事來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做人又上道,慣會看眉高眼低,對上頭忠心耿耿,對下頭客客氣氣,見着人笑,見着鬼也笑,總之,挑不出個錯處來。
江靈兒起初見了小齊子,總還有些尴尬不習慣,可經不住他姐姐姐姐地叫,叫了幾天,感情上也就順過來了,開始感覺到小齊子的種種好處。他說話風趣,辦事可靠,比起小全子更有一點好,就是總會變着法地送東西給她。不多久,江靈兒用來梳妝的東西就全換過一套新的了。
七月的月還未圓,一道聖旨忽自九天而來,皇上下令要所有藩王入京共享中秋家宴。
越國的藩王一共有十二個,從北往南數,有襄王、洛王、端王、惠王、敬王、景王、齊王、趙王、楚王、寧王、睿王、汝王。
其中,睿王和汝王是異性藩王,因祖輩有軍功,世襲了王爵,其它藩王則都是皇室的宗親,皇上的嫡親兄弟子侄。
老洛王是先帝爺的長子,不過因為母妃出身不好,皇位傳嫡不傳長,先帝爺把皇位傳給了溫孝仁皇後所生的二兒子,也就是當今的萬歲爺。玉暝是老洛王的老來子,其他的藩王多是他的叔伯輩,和他同輩的藩王只有兩個——景王和惠王,這二人都比他年長許多。
聖旨一下來,洛王府裏就忙亂起來,先是要安頓三名傳旨的公公和二十多名随行侍衛,再要打點一班戲子,每日裏給那些公公侍衛唱戲解悶兒。王府裏的戲臺子許久不用了,如今收拾出來,三個公公在樓上聽戲,二十多個侍衛爺在樓下聽戲,又安排了好些茶水丫頭和傳膳太監在那裏聽用,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而裏邊也忙亂地準備起回京之事。
傳旨的公公和侍衛輕裝簡行騎馬而來,只需十餘日,但王爺入京,要帶上王妃,要帶上丫頭仆從,不算親兵也要幾十號人,二、三十部車,路上至少要二十多天,所以準備功夫刻不容緩。
陳福負責拟定随行名單,安排有經驗的媽媽教習宮裏的規矩,盧志高和謝義和負責挑定親兵,商議一路的行止歇宿,王妃在王爺的奶娘徐媽媽的協助下,開始打點行裝。正院和梧桐院從旨到之日起就忙了個人仰馬翻。
入京領宴比不得去別苑避暑,別苑和城內王府相距不過半日路程,又是在自己的地盤上,短了什麽叫人現辦現取就是,入了京城,若是發現缺少了什麽可就難了,所以愁煞了秦月娥。
日常用物這些少了還可将就,但銀錢和禮物是萬萬不能短缺的,但也不方便帶得太多,以免惹人非議。秦月娥一頭要和玉暝商量送禮的名單,一頭又要開庫點數庫存,排定哪件禮物送給哪位親眷,不可亂了尊卑次序,所以連覺也睡不好,飯也沒時間吃,日夜地算計打點。
雖然玉暝說過,她要是嫌累嫌煩,可以交給徐媽媽去總領,可秦月娥是個要強的人,況且這是她入府以後的頭一樁大事,說不得一定要親力親為,玉暝也就由着她去了,只是暗中囑咐了徐媽媽照應她,別讓她真的累壞了身子。
府中忙亂,江靈兒也沒有閑着。陳福還未定下最後的名單,因而把一幹可能随行的丫頭婆子太監都攏在一處,每日辰巳兩個時辰由程媽媽教導她們宮裏的規矩,江靈兒也是其中之一。
程媽媽是老洛王的寵妃俪王妃的貼身婆子,從前常跟着一起入宮領宴,所以對宮裏的規矩十分熟悉。現下老王爺走了,俪王妃在青州的清樂庵靜修,程媽媽也跟着一起住在庵堂中服侍,這次特被陳福命人請了來應急。
Advertisement
程媽媽是個不茍言笑的人,一張老臉上滿是皺紋,教規矩時拿着竹苔,誰要是做得不對或不到位,就順勢給一下。這竹苔又細又韌,程媽媽都是抽在身上看不見的地方,所以抽的時候看不出如何,只覺得火辣辣地疼,回去一看,全是一道道的紅印子。
“跪!”
“起!”
“行!”
“轉!”
程媽媽翻來覆去地喊着八、九個口號,衆人列成幾排,一遍一遍枯燥地重複,兩個時辰下來,只覺得四肢都快不是自己的了。練了幾天,受訓的人一天比一天少,随着陳福的名單漸漸确定,不需要練的人就被抽調出去派上別的活幹,所以受訓的從原來的百來人,漸漸變成了七、八十人,再漸漸變成了五、六十人。
江靈兒還沒被篩下去,心裏不禁有些小激動,她不知道,自己在名單上的名字已經被玉暝翻來覆去地斟酌了好幾天,猶豫着尚未被勾掉。
玉暝是想帶江靈兒去京城見見世面的,可是又擔心秦月娥面上不好看,會影響了秦月娥在京城的表現。
要不要趁此機會讓王妃習慣習慣這丫頭在跟前?反正她遲早也是要面對的,這也算是對她的一個考驗。玉暝猶豫了五天後,終于決定了帶上江靈兒。
到了第八天,東西差不多收拾停當,車馬以及車夫馬夫也都安排好了,該裝車的都已裝車,該先行打點的已經先行去打點,第九日,一行二十三輛車載着王府裏的三十幾號人,在五百名親兵的護送下出了王府,經青州南門出城,沿着官道向京城行去。
江靈兒和柳兒、青雪、曾媽媽三個人同車。這車雖是輛大車,但是車裏塞了四個大木箱子,所以只有一半的地方可以坐人,四個人擠得滿滿當當,車子稍一搖晃,就會倒在身邊人的懷裏。江靈兒人小,所以和身材肥胖的曾媽媽坐一排。江靈兒歪倒的時候還好,曾媽媽往她身上倒的時候,簡直有如泰山壓頂,把她擠得骨頭都快斷了。
不過她還算好的。青雪暈車,整個行程她都是病奄奄的。
什麽時候出發、什麽時候停車歇息順便便溺、在哪裏吃飯、在何處歇宿都已經安排得妥妥當當。
那五百名親名的食宿是另外解決的,江靈兒也不知道這麽多的人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想必另有妙法。他們停下來吃飯的時候,那些親兵就會分散在遠近各處,也有暗處的,也有明處的,護着玉暝的安全。玉暝的身邊,還有兩個親随,都十分年輕,二十歲上下,一個叫李龍,一個叫穆笙,身形威武,面容剛毅,在親兵中十分有威信。
江靈兒聽曾媽媽她們指指點點,認識了不少随行者。
有一個叫盧志高的,是親兵的左統領,長相十分兇悍。名醫孫兖也來了,這個人江靈兒很熟悉,曾替她療過傷。另有三名王府的清客相公趙寶硯、徐文成和周仕安也在随行之列。
帶上這三個人,主要是因為入了京難免有要動筆墨的地方,比如寫貼子,寫禮單之類,需要他們幫襯。
車隊走得特別慢,差不多每隔一個時辰就會停一次車,歇上一刻鐘供人下來松松筋骨再走。江靈兒坐的車在整個車隊中排在倒數第四輛,離開主子們的車足有二、三百丈之遠,頭先幾日江靈兒連玉暝的影子也看不見,後來偶然一次看到他,騎了匹神駿無比、銀鞍玉嚼的雪花骢從她身旁經過,才知道他是騎馬的。
而到了吃飯的時候,都是包了酒家客棧,王爺、王妃、王府的貴客以及傳旨的三位公公都在雅間用膳,他們這些下人則在大堂吃飯,主子跟前伺候的是幾個貼身的丫頭太監,所以江靈兒也見不着玉暝。
晚上歇宿,都是揀城內最好的客棧給王爺他們和貼身的下人住,江靈兒他們只能住附近的小客棧,隔着好幾條街,也沒有機會碰面。
不過江靈兒雖然見不到他,卻像天天和他見面一樣,并不覺得無聊。
因為在車上時,曾媽媽給他們講了不少王爺的舊事,許多都是江靈兒頭一次聽說。
原來王爺并不是在王府長大的。皇族有個規矩,各地藩王的世子必須送到京城,在皇宮裏撫養。這其中的目的自然也一清二楚,是為了防止藩王有異心,所以把兒子扣在京城裏作為人質。當然這話不能明着說,但曾媽媽略一提及,江靈兒就猜着了。
老洛王年輕時一共生了二子二女。其中長子和兩個女兒都在童年夭折,二兒子,也就是前洛王世子,長到二十多歲時也因病去世了。
玉暝是老洛王的老來子,在五十歲上生的,因此像命根子一樣地疼愛。玉暝出生時就帶病,身體一直非常差,好不容易磕磕絆絆活到三歲,在京中的洛王世子忽然病逝,老洛王傷心之餘,不得不把體弱多病的玉暝送去京城,順便帶回二兒子的骨灰,其中的悲恸可想而知。
幸好,玉暝這個三歲又身有重疾的小娃娃到了京城,也許是太可憐了,所以皇上格外體恤他,沒有像別的世子那樣圈在皇宮禁苑中訓導,而是把他放在太子爺的府裏單獨養大,平時的吃穿用度都和太子一樣,只是不能自由行動。直到老洛王一年多前病逝,他才襲了爵位回到青州洛王府。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