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顧淮剛走出金銮大殿不遠,就聽到身後似乎有人在喊着自己。他轉過身,看見沈麟追着自己過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顧淮忙為沈麟舒舒氣,還不忘打趣他。“沈大人,你這是後有猛虎追趕?”
沈麟好不容易喘勻了一口氣,他向來是文弱書生體質,跟他那在軍隊打滾的爺爺伯父老爹老哥都不是一個型號的。他也不理會顧淮的打趣,臉上滿是愁色。“別貧了,我真心急壞了,你也知道方才朝會上,刑部遭了一攤子爛差使,限期三日吶。”
主要因為這攤子差使,刑部尚書完全不想攬上身,給自己惹一身腥,于是沈麟這位年輕的刑部左侍郎剛上任不久便被砸了那麽一個大部頭——頂頭上司直接讓沈麟主事此次差使。
顧淮作為有幸位列朝堂一隅的一枚小官,對方才發生的事情還算清楚,而且這件事跟他還真有那麽些關系。
今日早朝開始沒多久,都察院那群禦史就開始谏天谏地,本以為今日不過例行公事,畢竟又是如此風和日麗的一天,聞遍世間不平奏盡天下惡事的禦史們自然得發發牢騷彈劾下同僚感嘆下世風日下。按照慣例,差不多半個時辰能結束,大夥還能在去衙門上班前趕着用份早餐。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督察院這次玩了個大發,炮火直接轟上了宗室,而且彈劾內容十分具有重量級——他們彈劾睿親王有謀逆行徑!
只見一位姓林的禦史站出來就是噼裏啪啦一頓說,“……臣聞京中西南方某處親王府第時有數多異人來往,兼有鄰者聞其府院夜間偶有兵器交雜之聲,更有諸多儒生逆文流出!臣以有權重之人私造兵器為然,另招募豎子為其定不臣之事,逆賊之象昭然也!”
站在遠離風暴中心足有數十尺遠的顧淮卻差點沒被這番話噎倒。瞧這話,“京中西南方”、“親王府第”……這不就是告的睿親王?事實上真要按這位禦史大人所言,顧淮絕對能算得上“睿親王謀逆”的告發者……
林禦史這番話落,動容的自然不會只有顧淮。謀逆之事一旦直達天聽,天子自然怒不可遏,便是站在離皇帝甚遠的顧淮都感受了天子的怒氣。睿親王此人,顧淮只知其在皇室裏的存在感實在是及其薄弱,他乃天子早逝胞弟慎親王的獨子,而今不過堪堪十五歲,但卻是同輩中唯一享封親王的——思及此,顧淮隐約猜測皇上的怒氣大約并不是來自睿親王謀逆之事。
果不其然,天子開口,話語中絲毫沒有任何譴責睿親王的意思,只是一徑将林禦史罵了個通透。“誰予你窺伺天家的權力!左一句謀逆右一句反臣,朕看,真正要反了的是你罷!”
天子一句話扣了他個“謀逆”的帽子,林禦史腳一軟,雙膝一彎,“噗通”一聲便磕在了金銮大殿硬實的地磚上。“陛下明鑒!臣絕無此心啊!”簡直聲聲泣血,仿佛下一秒就要磕死在這百官面前以證自身清白。
這位林禦史那一個個頭磕得“咚咚”直響,衆人光是看着就覺得疼。對于陛下就差在臉上直接寫着“睿親王是俺罩着的”,大家摸索着要不這一幕就悄悄揭過好了。
就這一番來回,百官正想着讓此事輕輕放下,卻忘了他們有一群專以頂撞天子為生的言官同僚——看到林禦史一番彈劾差不多丢了半條命,其他禦史們心動了。
自古文死谏武死戰,言官要是死在廷議之上那是有極大幾率被史官記上一筆“诤臣所為”的行徑啊,說不定一不小心就名流千古了呢。
于是,“诤言者”開始前赴後繼地沖出來了——
“皇上,臣告京中有人謀不法之事,藏不軌之心!”……此人姓尚是位親王!
Advertisement
“皇上,賊人包藏禍心不可不防啊!”……賊人何為天子明鑒!
“皇上,親賢臣遠小人啊!”……直言者,賢臣也!
“皇上,相由心生也!”……聽聞睿親王長得不如何。
這些專注常年跟皇帝持相反意見的禦史們前赴後繼地站出來了,集體告“京中某位權重之人”,對,就是這個人,他謀反!我們親眼看見了!我們都是人證!
皇帝怒極反笑,手指輕敲椅沿,“衆愛卿有何證據?”
林禦史脖子一梗,“回禀陛下,證據自然……自然是能查出證據的。”
“查?”皇帝的目光巡視衆人一圈,“允了。”
然後一道聖旨,查吧,刑部大理寺宗人府都一塊查,都察院監督,限期三天,若是什麽都沒查出來——皇帝帶着意味深長的笑容退朝了,留下一票被無辜牽扯進來的刑部大理寺宗人府全體成員齊刷刷向督察院同僚投以慈愛的目光。
沈麟更是無辜至極,這位後臺十分強硬的公爵後代,不僅僅是刑部的人,他還因為外戚身份,在宗人府挂了個經歷名頭。
他覺得自己簡直冤死了。“那群一天到晚就喜歡盯着人彈劾彈劾彈劾的禦史老爺們簡直害慘我,這些天太後娘娘鳳體染恙,陛下心情本來就不好。”他與顧淮一同走着,“況且還牽扯上睿親王,那是何等人物,我們哪裏惹得起?”
睿親王究竟如何不可惹,瞧瞧就連心懷天下,敢于直言告狀的禦史們都不敢直接點出身份,只敢隐晦表示“京中某權重”就可窺見一斑。其實究根追底還是因為這天底下最大的大人物,種種跡象表明,天子實在十分寵愛他這位親侄子——睿親王是他這一輩唯一封親王的皇室子弟,封地還在淮揚那等富庶之地,天子特許不就藩,但享封地賦稅。
就以顧淮此時的翰林院侍讀身份,不過堪堪與政權中心擦點邊,對皇室一些情況着實沒辦法太清楚。初時他也是聽過一些關于天子及其疼愛睿親王的傳聞,經早上這一遭,他倒是有了更為深切的感受。對于沈麟的話,他并沒有發表諸多意見,只是斟酌着問道,“言及至此,此案與睿親王……”
“自然是不相幹的。”沈麟不假思索。
自然是不能有所相幹的,顧淮在內心默默補上。他稍思索,“這件事,我倒是知道些許旁枝末節。”迎上沈麟望來的目光,顧淮大致将事情講了一遍。
昨日正是休沐日,顧淮至一家出售文房四寶的筆墨坊取自己日前訂制的軟木狼毫筆,返家途中經過一處巷子口,無意瞥見有些暗色血跡自一虛掩的草席下滲出。他走近一掀開草席,便發現了一具屍體。
作為大尚王朝遵紀守法好國民,顧淮自然是第一時間報了官。天子腳下的地方官腳程一向快,不過半柱香時間京兆府尹便帶着一溜的衙役趕到了現場。
京城內城發生了命案,出現這麽大的治安纰漏,府尹大人感覺自己腦袋快要不保了。
因着報案人顧淮有着那麽不輕不重的政治地位,府尹大人倒也對他挺客氣,也是因此,顧淮在京兆府查到死者身份的第一時間也得到了這個消息——死者乃負責睿親王府日常采買的一名下人,還是位懷揣“睿親王重要書信”的下人。
當然,重要書信的內容顧淮是無法得知了,但方過晌午,京城裏傳遍的消息已經成了這位下人是睿親王與朝中某位權重私密往來的信使,被人刺殺身亡在巷中。
這件事不過一天時間就傳遍了京城,進入風聞天下的禦史耳中也是自然的事情,不過流言的更疊太快,一夜之間,連睿親王謀逆的細節都出來了。
“……昨日晌午方過,劉大人予我知會了一聲,死者确認為睿親王府菜蔬采辦的粗使,懷中所揣書信我卻是不曾見過。”顧淮将事情緩緩道出。
沈麟倒是沒想到顧淮在此案上還牽扯了這麽些關系,更沒想到這件被禦史們敲死的謀逆案卻是源于一名小小粗役的曝屍街頭。饒是沈麟在刑部任職這一年內也辦了不少或奇異或陰詭的案子,也實在沒想到會因為一則荒誕流言引起的血案懵了神。
不過如果真是一件簡單命案,那倒好解決多了。此案今日早朝經了天子明面,差不多稍會沈麟到衙門點卯時,京兆府就該把案子及相幹物件移交至刑部了。
想到此,沈麟一直提着的心也稍稍放下一半下來,另一半自然得等到被人誣告的睿親王“洗刷”冤屈後才能落下。此時他倒是想起來一開始追着顧淮出來的緣由了,“瞧我這腦子,我是追來讓你幫忙的。”
顧淮挑眉,“嗯?”
“顧三元鑒賞字跡華京一絕,今日散值後可否賞面到刑部,一同鑒賞那出自睿親王的所謂手書?”沈麟這時倒有心情打趣顧淮了。“或以報案人身份?”
“固所願也。”顧淮稍稍掩下眼,微笑應了。
今日朝會因着耽誤許多時間,二人此時也未用早餐。沈麟此人倒也心寬,幹脆便邀顧淮說趁這會離應卯還有些許時間,去附近的小面攤上吃些小食墊着些。
這邊人心裏頭剛稍稍放下了此案,另一邊卻是有人主動湊了上去,并且迅速拿到了案子的一切相幹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