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書名:絕色孤女生存手劄
作者:月柒柒
文案
她是無權無勢寄人籬下的孤女,卻有着令人觊觎的絕色容顏,她小心翼翼的遮掩自己,不願淪為攀附權貴的棋子,可有着驚人美貌的她,是否能逃過有心人的算計,又是否能如願過上她所向往的生活
內容标簽:
搜索關鍵字:主角:韓秋水、蕭琅 ┃ 配角: ┃ 其它:
==================
☆、離鄉
元慶三十年,陽春三月,正是江南水鄉花紅柳綠、草長莺飛的時候。
江南的清塘鎮,挂着幾盞白色燈籠的韓家院內,卻是一片凄涼,韓秋水正在書房中,整理着她父親留下的一些書,韓秋水拿起一本三字經,心中不由得想起祖母教她讀書、練字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可如今卻已天人永隔,韓秋水想着明天即将要遠離這個她生活了三年的地方.心中有着萬般不舍。
這裏有祖母留給她美好而又溫暖的記憶,想着她三年前穿越到這裏的時候,害怕、惶恐不安,是祖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她、關心她,也許祖母真正關心的是這個身子的主人,但是有什麽關系呢,老天爺既然讓自己重生到這個主人身上,那自己就是她,自己應該代替她好好的活下去.
好的不好的自己都要勇敢的承擔起,祖母就是自己的祖母。這個慈祥的老人家,是個苦命的女人,早年喪夫,獨自辛苦撫養兒子,兒子也很争氣,十七歲就考中了秀才,又娶了教書先生的女兒文氏,很是溫柔賢惠小夫妻倆非常恩愛.
哪想到文氏生韓秋水時因難産去世,兒子自文氏去世就郁郁寡歡,半年後一病不起,也走了。祖母早年承受了喪夫之痛,晚年又痛失愛子,可想而知她老人家心裏該有多痛,可看着還是襁褓中還是嬰兒的孫女,硬是挺下來了.
可她沒想到的是她的小孫女因是早産兒一直體弱多病,也在五歲時的一場風寒中離開了她,活下來的是我,這個異世孤魂,祖母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可是不幸的生活和過度的操勞,也拖垮了她的身體,半年前祖母病倒了,也知道她唯一放不下的就自己,祖母病倒之後,就在想着怎麽安排韓秋水以後的生活。
只是韓秋水父親、母親家都人丁單薄,祖母性子要強,嫁人後又境遇凄慘,漸漸的就是有些不太親近的親戚也和她斷了來往,而韓秋水又有太過出色的長相,普通的人家哪裏能護得住自己,後來祖母輾轉打聽到她的一個表堂姐在京城,先是托人捎了一封信去京城,得到肯定回信後才細細的交待韓秋水。
Advertisement
“原來祖母孟氏是世代書香家族,只是祖母是孟氏旁系,遭遇亂世的時候,族人都到處避難,失卻了音信,這個京城的表堂姐在兩人做姑娘時就關系親密,也了解她的為人是個重情念舊的,所以才寫信托付這個堂姐,希望能接韓秋水到京城,替她好好照顧韓秋水。”祖母的病起來越重,可她始終拖着一口氣等着,直到半個月前,祖母等到京城來人接韓秋水了,才安心的閉上了眼睛。
京城裏來的是一個管事随主家姓吳,吳管事看起來四十來歲,很是精明能幹,帶着兩個小厮,把祖母的後事辦得妥妥當當,還來了一個面容和善的老嬷嬷。老嬷嬷告訴韓秋水,“祖母的表堂姐是吳府的老夫人,老嬷嬷是吳老夫人跟前的丁嬷嬷。”等料理完祖母的後事,就督促韓秋水盡快收拾東西,準備着赴京。
韓秋水把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整到一間屋子鎖上,反正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這一去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丁嬷嬷勸韓秋水把屋子賣掉,韓秋水拒絕了,鄉下地方的屋子要賣也值不了幾個錢,可這裏有着韓秋水溫暖的回憶韓秋水舍不得,留着将來,也有個念想,只能拜托鄰居幫忙看管,除了鎖上的那間屋子,其它的都可讓她使用,鄰居開心的答應了。
收拾行李的時候,丁嬷嬷說:“家裏的衣裳,不要多帶,到了府裏重新置辦新的。”韓秋水知道,丁嬷嬷的意思,嫌家裏的衣裳太寒碜。“嗯,我知道了,嬷嬷。”韓秋水乖巧的點頭應道。只收拾了幾件随事換洗的衣裳,父親留下的書是一定要帶的。
第二天卯初,韓秋水就被李嬷嬷叫醒了,李嬷嬷是韓秋水的奶嬷嬷,李嬷嬷丈夫孩子都不在了,韓秋水出生後她就一直跟着老太太,照顧韓秋水,對韓秋水像自己孩子一樣疼愛,她和玉蘭在韓老夫人(也就是韓秋水的祖母)臨走前發過誓這一輩子都要好好照顧韓秋水,玉蘭是個十歲的小姑娘,長着圓圓的臉,眉目清秀,很是爽利讨喜,她是韓老夫人幾年前撿回來的棄兒,當時餓暈在路邊,已是奄奄一息,是韓老夫人把她抱回家,救了她,因此她對韓老夫人和韓秋水是忠心耿耿,韓秋水被李嬷嬷叫醒,還是迷迷糊糊的,李嬷嬷幫着穿好了衣服,侍候着韓秋水洗漱梳理整齊,玉蘭端來早飯,幾個人一起用過早飯就出發了。
兩個家丁拎着行李,東西少得可憐,就一箱子書,和一個包襖,家裏本來就不富裕,祖母生病和辦後事,把家裏的家底都折騰光了。所以也沒什麽東西可帶。
門外停着吳管家租來的馬車,上馬車前,韓秋水戀戀不舍的回頭張望着,這給了韓秋水三年溫馨生活的家,丁嬷嬷先上了馬車,李嬷嬷走過來,把韓秋水抱上了馬車說道:“姑娘,以後還會回來的。”韓秋水垂下眼睛,掩去眼中的點點淚光點了點頭,問丁嬷嬷:“這是到碼頭坐船嗎?”丁嬷嬷笑眯眯的應道:“表姑娘,是的。”
韓秋水掀開一點簾子,看着馬車外面的熱鬧街道,清塘鎮是個自然古樸的小鎮,景色幽美,一拱如月的石橋,槳聲四起的流水,青瓦灰牆的人家,處處綠波蕩漾,真是應了那句“小橋流水、姑蘇人家。”這是個充滿溫馨的小鎮子。也承載了韓秋水童年美好回憶的地方。
作者有話要說:
☆、赴京
馬車在一處又一處令人留戀的景色中駛過,趕往碼頭。
到了碼頭,正趕上客船,這是個小鎮子,所以碼頭也不大,一天只有一艘客船,李嬷嬷牽着韓秋水走進客艙,韓秋水年紀小夜裏需要人照顧,就得李嬷嬷、玉蘭一起住一個客艙,丁嬷嬷和吳管事各自單獨一個客艙,兩個小厮合用一個客艙,安頓下來後,已到了午時,大家也都累了,就随便用了一些糕點,早上起得早,一會兒功夫韓秋水的眼睛就睜不開了,李嬷嬷就侍候着韓秋水上床睡了。
不知睡了多久,韓秋水在玉蘭叽叽喳喳的聲音中醒過來時,剛睡醒意識還是有些迷糊,好一會兒才想起這是在船上,“玉蘭,”韓秋水細細的聲音響起,“姑娘醒了,”玉蘭開心走過來說道,“快起來到外面看看,兩岸的風景可漂亮了,”韓秋水一聽也有些興奮了,來到這裏從來沒出過遠門,作為古代女子難得坐一次船,出一趟遠門,難得的是自己還不暈船,怎麽着也得好好看看風景,李嬷嬷侍候韓秋水穿衣、梳洗,整理妥當,由玉蘭扶着走上甲板透透氣,甲板上已有幾個人倚着欄杆看風景,因韓秋水年紀還小有沒有人也不需回避,就專注的觀看兩岸的風景。
大船沿着江岸一路行駛,兩岸風光十分優美,山石奇險,重岩疊嶂,峭壁對峙,一派秀麗風光。再倚在船欄邊看這江水,韓秋水感覺自己現在的心情,也像這江水般起起落落的,落不到實處。
實在是這一路上,韓秋水的心裏都是很憂慮,上船時就聽丁嬷嬷說過:“坐這船可一路直接到京城,只是時間要比陸路長,大概要将近一個月。”
只要想着馬上就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心裏就很是緊張不安。
再又思慮到,進入吳府的生活,就覺得萬分憂心,大宅院的生活從來就不簡單,更何況自己這個與她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寄人籬下的孤女,想想也都知道很是艱難。
韓秋水只要一想到這些,心裏就難以歡暢,所以這幾天來,韓秋水的心情始終抑郁。李嬷嬷看了也只能抱着韓秋水嘆息着安慰道,“姑娘莫煩,嬷嬷會一直陪着姑娘的。”
這一日,船行至吳江,吳江城本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商賈雲集,文人荟萃,而船行駛到的地方正是吳江城中最繁華的地段。
時近四月,吳江城裏正是桃紅柳綠,碧水蕩漾的時候,到處鮮花盛開,一片繁華。
兩岸名園勝跡遍布,飛檐青瓦,雕梁畫棟。兩岸桃花開的極繁茂,仿佛粉霧一般濃密;嫩綠的柳枝低垂,溫柔的撫着水面,雖然時間還早,岸上的商鋪卻已經熱鬧起來了,人來人往,個個衣着鮮亮,一派富貴風流的氣象。
站在甲板上,看着這樣優美的景象,熱鬧的街道,韓秋水的心情仿佛也跟着歡快了起來,自從離開清塘鎮就一直很憂慮很迷茫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下來,心想,“煩那麽多也沒用,反正吳府裏的情況,也通過丁嬷嬷大致了解了。”
吳府裏的吳老太爺早些年已過世,吳府世代都是書香門第,族人中有幾個都是文官。京城有名的青松學院,有一位名聲很響的老師也是吳姓族人,吳老太爺在世時與吳老夫人(也就是我祖母的表堂姐)夫妻恩愛,未有妾室,只吳老夫人生有兩兒一女。
大兒子吳明福,為人忠厚有餘靈活不足,多年外放,只是因政績一向不顯,又不懂變通,因此一直在幾個貧瘠山區任縣令,現在平州任縣令,娶妻陳氏生有一子一女,嫡長子吳書海,嫡女吳紅珠。
小兒子吳明清自小聰明文才出衆,二十歲就高中探花,被鎮遠侯看中,将嫡幼女季氏許配與他,
吳明清處事精明,為人又圓滑,加上又有強力的岳家幫襯,因此吳明清官路走得頗為順當,前段時間剛剛升任光祿寺卿,原配季氏生有二子一女,嫡長子吳書慎,嫡次女吳紅珊,嫡幼子子吳書遠。
吳老夫人唯一的女兒吳秀雲嫁與哥哥吳明清同科進士李書安,現在徐州任知府,生一兒一女,兒子李思瑞,女兒李思琪。
韓秋水倚着欄杆梳理着這幾天了解到吳府的情況,“相比古代大宅院,吳府人口還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國家是以孝治國,人人都要重視孝道,那我只要能夠讨得吳老夫人的喜歡,相信日子也不會太難過。”
想通這些,韓秋水的心事一下子就放下了,渾身也都輕松了起來,就安心地開始了船上的悠閑生活。
每日醒來,有人侍候梳洗,吃過早飯就去甲板上散散步,偶而會碰到同船的人,但大家不相識互相也不搭話,無聊了就回船艙看書寫字。吃過午飯就睡午覺,醒了又看書寫字,然後又吃晚飯,吃完去散步,回來之後洗澡,然後便熄燈睡覺。這艘大船外表看似普通,其實住起來很舒适,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韓秋水住得十分舒服。
一轉眼船走走停停,韓秋水就在船上待了二十來天,“京城到了,”聽到船夫的吆喝聲,和同坐這艘船到京城人歡呼聲,韓秋水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坐了這麽久的船,實在是厭了。這時在船上就能聽到碼頭熙熙攘攘的吵鬧聲,船正在往岸邊停靠。
早已過了午時,李嬷嬷早早的就侍候韓秋水用了飯,玉蘭燒了熱水給她洗了個澡,換了身幹淨素白衣裙,仔細給她梳了兩個抓髻,用麻繩紮了,現在韓秋水就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等着下船。
作者有話要說: 新手,第一次寫文,大家多支持
☆、入府
未正時分丁嬷嬷帶着吳管事和兩個小厮來了,兩個小厮拎着一箱子書和包襖,李嬷嬷牽着韓秋水玉蘭随後扶着走下船,一路上經過的城鎮都有人下船,因此到京城下的人并不多,下了船吳管事帶着大家向碼頭不遠處,停靠着的兩輛黑漆馬車走去。
這時馬車上下來一個三十來歲皮膚白淨,穿着體面的嬷嬷,看見吳管事就迎上前來,笑着說道:“吳管事、丁嬷嬷你們可到了。”臉上帶着笑打量着韓秋水問道,“這個是表小姐吧,長得可真是俊。”
丁嬷嬷也笑着對韓秋水道:“這個是夫人跟前的張嬷嬷。”
又拉着李嬷嬷對着張嬷嬷說道:”這是表小姐的奶嬷嬷李嬷嬷。”
韓秋水對着張嬷嬷甜甜一笑,曲膝行禮道:“張嬷嬷好,都是因為水兒,累張嬷嬷久等,又讓大家受累了。”
張嬷嬷笑着拉起韓秋水說道:“瞧,表小姐的嘴可真甜,一看就知道是個懂事的孩子。”幾個人說着話上了馬車,韓秋水丁嬷嬷幾個坐前面一輛馬車,吳管事和兩個小厮坐後面一輛馬車。
韓秋水看馬車外面不是太起眼,但馬車裏面很是寬敞舒适,坐墊是天藍色的軟墊,馬車走動起來也不感覺到太颠人,坐着很是舒适,韓秋水靠在李嬷嬷的懷裏,就有些昏昏欲睡。
張嬷嬷就笑站說道:“表小姐累了就睡一會兒,到府裏還要有一會兒呢!”韓秋水點點頭乖巧的應道:“那我睡一會兒,到了嬷嬷再叫我。”
等韓秋水被叫醒的時候,馬車已經到了吳府的門口,李嬷嬷把韓秋水抱下馬車,韓秋水就看見一扇朱漆大門,門口兩個石獅子,門頭上寫着大大的吳府兩個字。
李嬷嬷牽着韓秋水,丁嬷嬷拎着包袱,吳管事和兩個小厮拎着一箱書,從角門進了府,吳管事帶着兩個小厮到前院去了,張嬷嬷也走了,丁嬷嬷則帶着韓秋水穿過後倒座間,沿着花園小徑,往吳老夫人居住的瑞福堂進去了。
快走到了瑞福堂院子外面,看丁嬷嬷走在前頭,李嬷嬷就拉着韓秋水,站在院門前,仔仔細細的給她理了理衣服,整了整頭發,低聲交待道:“姑娘,等會兒,千萬別說錯了話,大戶人家忌諱的東西多,只要求着老夫人能念着與你祖母之間的感情,肯多憐惜照拂姑娘就行。”
韓秋水鄭重的點着頭,低聲答應着:“嬷嬷放心,我都照着嬷嬷說的做。”
李嬷嬷正要再交待幾句,丁嬷嬷已經回過頭,又來到院門口來,摸摸韓秋水的頭,低頭看着韓秋水,和善的交待道:“不要怕,老夫人是極慈悲和善的人。”韓秋水仰頭看着她,乖巧的點了點頭。
剛進院門院子裏閃出個眉目清秀的小丫頭來,曲膝施了一禮,眼睛笑盈盈的看着李嬷嬷和韓秋水說道:“快進去吧,老祖宗一直等着呢。”
丁嬷嬷領着韓秋水、玉蘭和李嬷嬷剛走到瑞福堂屋子門口,一個個子高挑長相俏麗的女子,就笑盈盈的迎了出來,曲了曲膝給韓秋水和丁嬷嬷李嬷嬷見了禮:
“老祖宗這幾天一直就念叨着表小姐呢,這不剛聽說來了,緊着打我出來接着,快進去吧,嬷嬷辛苦了。”
幾個小丫頭接過玉蘭和李嬷嬷手裏的包袱,前後簇擁着韓秋水往正屋走去。韓秋水微微有些緊張起來,下意識的去看李嬷嬷,李嬷嬷安撫的看了她一眼輕輕的點了點頭,拉着她跟着小丫頭進了院子,往正屋走去。
正屋門口的小丫頭掀起簾子,李嬷嬷松開韓秋水,韓秋水低垂着眼,深深地吸了口氣,挺直着上身,步履端莊的進了屋。
李嬷嬷緊跟在韓秋水的後頭也進了屋。
看見正屋榻上,一位全身穿着绛紅色衣服,滿頭青絲梳得一絲不亂,鬓間斜插着兩支金鑲寶玉花籃簪,圓臉盤,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靠在靠枕上。
榻前的扶手椅上坐着個三十歲左右、一身寶藍繡花衣衫,皮膚白皙、長相明豔的中年婦人,兩人正說着話,見韓秋水進來,都打量着她。
旁邊侍立的小丫頭拿了只墊子放到榻前,韓秋水半垂着眼簾,面容沉靜着走到墊子前,雙膝跪在墊子上,磕了個頭,站起來,兩只手交疊着扶在左腰處,微微曲膝福了一福,聲音柔和的說道:
“韓氏秋水給老夫人請安。” 吳老夫人點了點頭,招手叫了韓秋水過去坐到榻沿上,邊拉着她的手,邊撫摸着她的頭,韓秋水則滿眼依賴的靠在了吳老夫人的懷裏,吳老夫人的心裏裏頓時湧起一絲傷感和憐惜,伸手撫着韓秋水髻上的粗麻繩,眼淚滑落了下來,
“真沒想到你祖母就這樣走了,還記得我們做姑娘時說的許多話,一別許多年,還想着什麽時候能再相聚,沒想到她卻就這麽走了,抛下你這麽大點孩子。”
韓秋水仰着頭,滿眼孺慕的看着吳老夫人,跟着湧出眼淚來,哽咽着低聲叫道: “老夫人……”
吳老夫人心疼的伸手摟着韓秋水,輕輕拍着她的後背安慰着她,
“孩子,別哭,沒事了,以後我就是你的祖母,你也跟着家裏的孫兒一樣叫我老祖宗吧!有老祖宗在,往後有老祖宗疼你呢。”
韓秋水心裏微微松了松,乖巧的應了,就伏在吳老夫人懷裏,只是聽了吳老夫人的話,想想自己的祖母,眼淚就如斷線的珍珠般止不住的落了下來。
哭了片刻,中年婦人上前勸住吳老夫人,拉着韓秋水坐到旁邊椅子上,給她擦幹淚仔細端詳着她,笑着說道:
“這姑娘長得真真是好看,讓人移不開眼睛去。”
韓秋水羞怯的半垂着頭,吳老夫人示意她坐到榻上,撫着她的頭,也仔細打量着她。
看她一張雪白細致的小臉,長如蝶翼的睫毛,最美的是一雙眼睛,又因剛哭過,跟清水洗過了一樣的清澈動人,正如詩經形容的“眸如秋水“,雖尚是稚齡少女,卻已顯出過人的容貌來。
吳老夫人看着韓秋水的精致面孔,輕輕嘆了口氣,叫了李嬷嬷過來,仔細的問了些祖母生前的事,又傷感了起來。
這時丁嬷嬷上前請了安,簡單禀報了送葬的經過,韓秋水垂着頭用手帕拭着眼睛,吳老夫人看她眼睛哭的紅紅的,憐惜的把她摟在懷裏,重重的嘆息着,溫和的說道:
“好孩子也別太傷心了,都過去了,往後這兒就是你的家,就跟着老祖宗吧,有老祖宗疼你呢。”
韓秋水仰起頭,汪着眼淚,滿眼依賴的看着吳老夫人,重重的點着頭。吳老夫人又指着中年婦女說:“以後,你就稱她小舅母吧,你舅母娘家姓季。”
韓秋水站起來,恭敬的跪在墊子上,給吳夫人季氏磕頭請了安,吳夫人季氏笑着扶起韓秋水說道:“不用多禮,以後就是一家人了。”
等韓秋水行完禮,吳老夫人接着介紹道,“你還有大舅舅、大舅母,小姑奶奶和幾位表哥、表姐,但都不在京城,等以後他們來了京城,你就能見着了。
小舅舅家有兩位表哥和一位表姐,明天他們都沐休,你先見見他們,你小舅舅在外公事很忙,等什麽時候有時間,再見見,不着急,往後見面的日子長着呢。”
吳老夫人緩緩的把吳家的人都給韓秋水說了一遍。
說完,目光和緩的看着韓秋水,輕輕點了點頭,溫和的說道,“你祖母把你教得很好,是個懂事知禮的。”
吳老夫人又對着吳夫人季氏說道:“今晚水丫頭就住在我這裏,明天再收拾一個院落出來,你先下去吩咐準備晚飯吧!”又對李嬷嬷、玉蘭說道:“你們也跟着去,水丫頭剛來,別人也不知道她的喜好,你去吩咐她們做幾個合丫頭口味的菜。”
李嬷嬷、玉蘭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頭,囑咐般看了韓秋水一眼,跟着婆子出去了。
吳老夫人吩咐她們都下去以後,拍拍身邊笑着說道:“過來坐,跟老祖宗講講你祖母的事。”
韓秋水走到吳老夫人身邊,乖巧地坐下,輕輕地給吳老夫人捏着腿,邊揀着祖母日常有趣的事說給老夫人聽,老夫人聽着感慨萬千,感嘆着說道:“聽你講你祖母這一輩子可真不容易,可她一輩子雖苦,可卻是個堅強卻又讓人敬佩的女人啊!”
兩人又說了一些清塘鎮的事,過了兩盞茶功夫丫環們已經進來擺上飯菜了,吳夫人季氏站在老夫人身後,準備着侍候老老夫人用飯,吳老夫人就笑着說道:“今天人少,這裏又沒有外人,讓丫頭侍候,你也坐下一起吃吧!省得冷冷清清的。”
吳夫人季氏笑着應:“是,謝母親。”大家用過飯,漱過口,坐下喝茶時,吳夫人季氏又笑着說:“表小姐身邊只一個伏侍的丫頭,明天叫管事婆子進來,仔細再挑兩個丫頭過來給表小姐使喚。”
“嗯,還是你想得周到。”
吳老夫人笑着溫和的說道。頓了頓又說,
作者有話要說:
☆、盤算
“就先讓我身邊的春雨伏侍她吧,我身邊丫頭多,也不少她一個,今天就先讓她在我這屋西面廂房裏歇一晚上,今晚你看着哪個院子合适盡快的收拾出來,明天能讓水丫頭搬過去。”
吳夫人回道:“我看哪,就讓水丫頭住在青竹苑吧,那院子精致小巧,水丫頭住再合适不過了。”
吳老夫人聽了點點頭說道:“院子是很好,也幹淨齊整,只略收拾就能住了,只是院子有點偏遠。”
韓秋水忙笑着說道:“遠點不要緊的,我喜歡清靜,再說遠點多跑點路還鍛煉身體呢!”
一句話說得吳老夫人和吳夫人季氏都笑起來了,吳老夫人又接着吩咐道:“那就讓水丫頭住青竹苑吧,使喚人就照着紅珊的例安置吧。”
吳老夫人拍了拍韓秋水,溫和的笑着說道:“春雨就給你使喚加上玉蘭,算二等,餘下的丫頭,回頭讓管事婆子挑些過來,你自己選吧。”
韓秋水遲疑的看着吳夫人季氏,低着頭羞澀的說道:“我也不懂,要不還是舅母直接給我挑吧!”
吳夫人季氏笑了起來,說道:“那也行,那就我幫你挑好了送過去。”
韓秋水露出感激的笑容,滿臉笑容的點了點頭道:”謝謝舅母,讓舅母費心了!”
“這會兒也晚了,在路上走了這麽些天,你也累了,讓春雨侍候着你洗漱了,去西廂早點歇着吧。”吳老夫人對韓秋水笑着說道。
韓秋水乖巧的點頭答應着,吳老夫人叫了個婆子過來吩咐了,又□□雨過來給韓秋水見了禮,韓秋水受了春雨的禮,起身福了福,跟吳老夫人和吳夫人季氏告了退,跟着婆子和春雨去了西廂。
到了西廂,李嬷嬷、玉蘭已經在房裏等着了。
韓秋水坐在西廂椅子上,由着李嬷和春雨侍候着洗漱了,李嬷嬷抱着她放到床上,玉蘭從包袱裏拿出幹淨的白色衫褲,春雨看着拿了走過來,微微曲了曲膝,笑着說道:
“姑娘這幾天先将就着穿,明天針線房會重新給姑娘量身做幾套的,在這府裏穿些淡顏色就行了。”
韓秋水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乖巧的應着,邊由着她換了衣服,邊小心的打量着她,大約十歲上下年紀,鵝蛋臉,柳眉杏眼,長得俏麗,說話爽利清脆,手腳很是利落。
韓秋水邊笑着打量春雨,邊聲音甜甜的謝道:“謝謝春雨姐姐的提點,姐姐一直侍候老夫人,府裏的事懂得也多,我年紀小有什麽做得不對,姐姐一定要提醒我。”
玉蘭也接着說道:“姐姐一看就是能幹的,以後在府裏一定要多提點妹妹,別讓我失了規矩,讓姑娘難做。”
春雨笑了起來,拉過玉蘭來,說道:
“姑娘你不用這樣客氣,這些都是我們做丫頭應該做的?再說,這是京城,老祖宗又是個講究的,要是看到姑娘有什麽不妥,姑娘要吃挂落,我可是要挨板子的,往後姑娘記着,老祖宗是很重規矩的人。”
又轉身對着玉蘭說道:“吳府是官宦人家,事事都講究規矩,你只要凡事多看多做少說,凡事多用心別失了規矩就行了。”
春雨一邊說着,一邊利落的鋪好了床褥,侍候着韓秋水躺好,替她掖了掖被角,笑着說道:
“姑娘睡吧,今晚就我值夜吧!玉蘭和李嬷嬷都累了,就讓她們睡在外間,好好休息一晚上,姑娘夜裏有什麽事,只管叫我就是。”
韓秋水笑着看着她,點了點頭,春雨放下帳子,舉着燈燭轉到外間整理衣物去了。
韓秋水靜靜的躺在床上,手指在幹爽溫暖的被褥間慢慢滑動着,
能留在吳家,在這樣的人家長大至少衣食無憂,平日裏用些心,小意着些讨着老夫人和吳夫人歡心,等大了,再留心着找戶合适的好人家嫁了,于吳家也不過就是準備幾樣小嫁妝,于她,這生活可就是天瀾之別了。
韓秋水慢慢盤算着,漸漸迷糊着睡着了過去。
第二天寅末卯初,天剛蒙蒙亮,破曉的晨光透進窗棂,灑在青色的帳子上,床上的韓秋水動了動。
這時院子裏,又傳來極輕微的門樞吱拗聲,腳步輕輕的落地聲,掃帚掃在地上的沙沙聲,潑水的嘩嘩聲,各種聲音極輕微而節奏分明,這是外面粗使的丫頭婆子起來灑掃庭院了。
雖然聲音輕微,可因為換了床本來就睡得不太沉的韓秋水一下就醒了過來,韓秋水睜開眼睛,安靜的躺在床上,仔細的聽着外面的動靜。
不大會兒,春雨輕快的腳步聲往床邊移過來,韓秋水輕輕閉上了眼睛,春雨掀起帳子,韓秋水睜開眼睛看着她,綻放出滿臉笑容來,春雨也跟着露出笑容來,一邊挂着帳子,一邊帶着笑說道:
“姑娘醒了,夜裏睡得好不好?我聽姑娘一夜也沒什麽動靜,想是睡得極安穩。”
韓秋水坐了起來,仰頭看着春雨,笑盈盈的點着頭,細聲細氣的說道:
“睡得舒服極了,姐姐睡得好不好?”
春雨挂好帳子,玉蘭轉身拿着個黑漆馬桶放到床前,春雨笑着說道:
“這屋裏沒有淨房,姑娘且将就些,就在這裏吧。”
韓秋水乖巧的點着頭,自己下了床,拖着鞋子走到馬桶邊,馬桶裏已經放了厚厚的一層香木屑,散着微微有些濃郁的香味。
玉蘭手腳利落的侍候着韓秋水淨了身,把蓋上蓋子的馬桶端出去交給粗使婆子,春雨取了衣服,侍候着韓秋水穿好,李嬷嬷已經送了熱水、漚壺、棉帕、青鹽進來,韓秋水用青鹽擦了牙,洗漱幹淨,春雨給她通了頭,只幾下就绾了兩個漂亮的抓髻出來。
“老夫人每天卯初就醒了,卯正起床,夫人和小姐、少爺卯末過來給老祖宗請安,往後,姑娘每天也要趕在卯末前過去給老祖宗請安才是。”
春雨一邊用粗麻繩系着抓髻,一邊笑着說道,系好抓髻,退後兩步,上上下下、仔仔細細打量了一遍韓秋水,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姑娘生得真是好看,看着就惹人疼。””
韓秋水眼睛彎彎的笑着看着她,春雨牽着她的手說道:“走吧,咱們該去給老祖宗請安了。”
說着,引着韓秋水往正屋後面的暖閣裏進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見面
吳老夫人已經收拾妥當,正坐在榻上慢慢吃着燕窩羹,韓秋水走到榻前,恭敬的福了福,請了安,吳老夫人把碗遞給旁邊侍立着的小丫頭,示意韓秋水坐到榻上,笑着問道:
“夜裏睡得好不好?可還習慣?”韓秋水笑盈盈的答道:“水兒睡得很好,床又軟,被子又暖,主要現在有老祖宗疼我,感覺像祖母又陪在我的身邊一樣,所以睡得特別香甜。”
吳老夫人聽着高興得說道:“看這小嘴甜得,難怪這麽惹人疼呢!”這時丫頭禀報吳夫人季氏過來請安。
吳夫人領着個十歲模樣的男孩子進了屋,韓秋水急忙站起來向吳夫人曲膝行禮問好,吳夫人笑着扶起韓秋水說道:“水丫頭這麽早就來老祖宗這裏請安了,真是孝順的孩子!”
韓秋水站在榻前,悄悄打量着吳夫人身邊的男孩子,穿着一身藍色的衣裳,臉圓圓的稍稍有些嬰兒肥,大眼睛亮晶晶的,唇紅齒白,長得很是俊秀可愛。
男孩子一進來就叫道:“老祖宗,幾天沒見你,孫兒好想你。”
吳老夫人忙拉着男孩子坐到自己身邊,摸摸頭,撫撫臉,嘴裏叫着:“我的寶貝孫兒,老祖宗也想你,在哪裏睡得好不好,吃飯香不香。”
親親熱熱的說了一會兒話,吳老夫人摟着男孩子,男孩子眼睛滴溜溜地盯着韓秋水,好奇的打量完韓秋水,這才笑嘻嘻的問道:“老祖宗,這個妹妹是誰呀?”
“這是你新來的妹妹,是祖母的姨孫女兒,姓孟,叫秋水,以後你就叫她水妹妹。”吳老夫人笑咪咪的介紹道。
又對着韓秋水說道,“這是你小表哥書遠,往後你們好好相處。”
韓秋水朝吳書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