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58.妥協
黎烨拟好軍函,派人宣讀旨意。宣旨一出,營裏登時炸開了鍋,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黎烨撤兵,個個都滿腔熱血,要以血肉之軀抵擋外族入侵!黎烨萬沒想到兵士們竟會這般同仇敵忾,無論他如何威脅,他們均不為所動。黎烨大呼,“抗軍令者,斬!”他們幹脆齊刷刷一排人全部出列,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大聲吼道:“請陛下降罪!”
黎烨手足無措地看着這一群陷入瘋魔狀态的兵士,他們根本不怕死,以死威脅于他們而言根本無關痛癢,他們需要報國,更需要報仇!他們骨子裏的血性不容許他們退縮,他們是将士,保家衛國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終,黎烨敗給了這群鐵铮铮的漢子,無人願意撤兵,他也只能硬着頭皮上,畢竟沒人聽他差遣,他去哪兒找人救韓淩?他只希望,戰争能盡快結束,這樣,他就可以心無旁骛救人,只是,韓淩是否能撐到那個時候……
擂鼓聲起,響徹雲霄,旗幟高懸,迎風飄揚。一排排兵士步履整齊,毫無畏懼向前挺進。然黎烨卻提不起半點兒精神,他萎靡不振地坐在馬背上,腦子裏想着的全是韓淩怎麽辦,眼見預定的交戰之地越來越近,黎烨更是心煩意亂。他沒經歷過打仗,打仗的模樣,他只在書裏見到過,所以,他無法想象出自己即将面對的是什麽,他只知道,若他死在戰場,那便再也沒人去救韓淩。也正是這唯一的信念,讓他立馬振作起來,要速戰!要取勝!
宋武與先前部隊取得聯系後,再次确認了作戰策略,依舊是聲東擊西,自己率先迎戰,而小部隊在後包抄,若運氣好,那便可将敵軍一舉殲滅!
黎烨作為君,當然不會親自奔赴前線,提劍與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且他也不谙打仗之法。于是,宋武将黎烨安排在大本營坐鎮,而自己則帶領人馬,奔赴沙場。
黎烨坐在帳篷內,冷風拂過,撩起帳篷邊角,一瞬間,黎烨看到了帳外滾滾黃沙,鋪天蓋地,衆兵士踏馬之聲漸漸遠去,黎烨不禁站起身,走到帳前,掀開帳篷,恰望見天邊血色殘陽,與混濁沙塵連成一片,交相掩映,蕩氣回腸又悲壯入骨。
遠處傳來號角,黎烨心知戰事即将打響,他心中忐忑,來回踱步,然遠處卻再沒了動靜,想是他們已經選了個地紮營休憩,養精蓄銳以備明日之戰。天色漸漸暗了下去,黎烨獨自在軍中徘徊,通明的燭火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長,孤零零的成了夜色裏的一抹黑。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遠方傳來號角,黎烨猛地驚醒,他披上衣服,快步走出帳篷,天邊黃沙漫天,遮了原本澄澈的天空,黎烨心下一驚,遠處戰事,應已打響。
旁邊一小士兵跑了過來,他對黎烨說道:“陛下,天氣寒冷,您衣着簡單,容易着涼,還請先回帳篷裏穿好衣物。”
聞言,黎烨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他下意識裹緊衣服,而後問道:“他們是不是已經開戰了?”
小士兵望着天邊一片混沌,點點頭,“是的,每次到大戰之時,天空總會風雲變幻,戰場上猶如煉獄,而未上戰場的人,總是提心吊膽。不過陛下,您莫要擔心,這次天時地利人和,宋将軍一定會帶回勝利的果實。”
但願如此吧,黎烨心想。他沒再多做糾結,轉身走進帳內,洗漱更衣。
黎烨不上戰場,所以無法看到作戰實況,他唯有通過每日送來的戰報來了解情況。宋武那邊似乎還挺順利,打了三日,邶軍有棄甲而逃的跡象,由此招來武軍懷疑,意圖撤兵,不再給予援助。而恰在此時,宋武抛出橄榄汁,言明此次出兵的目的只有一個,便是為先王報仇,武軍與邶軍其實與己方并無冤仇,他們若肯繳械,便放了他們,但若執迷不悟,便連同庸軍一同絞殺。三軍本就互相猜忌,軍心不齊,現宋武發話,更是各懷鬼胎,全為自己利益着想,到了戰場上,更是稀稀拉拉,鬥志全無,黎軍舉槍,他們就下意識抱頭撅屁股,後又擔心會因此丢了小命,方才不情不願地軟綿綿地抵擋幾招,而後就連連退步,待對方攻勢減弱,便一溜煙逃了。
宋武這場戰打得實在憋屈,因為絲毫提不起鬥志,敵軍如同一團散沙,無任何凝聚力,他根本想不明白,這樣一個部隊,為何要主動出擊?這不是自找沒趣嗎?這簡直就是勝負分明的結局啊!
十日後,前方傳來喜報,宋武帶領大軍,大敗三軍,并擒獲庸軍将領,武軍與邶軍繳械投降。宋武有言在先,降伏者,可免一死,所以,武軍和邶軍士兵在投降後,便被宋武放了,他們穿着破破爛爛的铠甲,踉踉跄跄相互攙扶着逃回本國。宋武凱旋歸來,受到守營士兵們的熱烈歡迎,但黎烨卻并不熟特別高興,因為宋武除了帶回了勝利,其他什麽也沒有帶回來,至今,韓淩依舊生死未蔔,而庸王也不知所蹤。
Advertisement
夜幕降臨,黎軍兵營裏燃起篝火,火焰炙熱,驅趕了冬日的寒冷。衆士兵圍坐篝火,或談笑風生,或吹簫起舞,好生熱鬧。黎烨坐在正中,他默默地看着熊熊燃燒的火焰,面無表情,勝利固然值得慶祝,但此次勝利,也意味着将他們逼入到了尴尬地境地。原以為韓淩被三軍追殺,他定會在三軍附近,然宋武他們搜遍了三軍駐紮之地方圓百裏的境地,也未發現韓淩的半點蹤跡。他們的陣仗極大,若韓淩在附近,足以引起他的注意,然他卻沒半點動靜,由此推斷,韓淩并非在此地,同時,另一個推斷有呼之欲出,韓淩可能已經戰死。黎烨不願接受現實,所以當宋武回來之時,他就立刻找宋武商議下一步行動。據以往分析,韓淩應沒有潛入庸城,那麽,他便可能去了東邊,于是,黎烨建議立馬啓程,往東進發。然宋武卻拒絕了,他說現在天氣正逐漸變冷,從西向東,跨度極大,行軍路途艱險,難保會有兵士在路上就被凍死,且依目前的形勢來看,先攻庸城更為妥當,其原因是看這天色,幾天後應會有一場大雪,到時溧水結冰,便可輕松過河。黎烨盛怒,他指責宋武究竟把韓淩的生死置于何地,為何張口閉口說的都是攻城一事!而宋武反而出奇地冷靜,他淡淡地看着黎烨,輕輕吐出一句話:打仗不是過家家,陛下不要再幼稚了。也正是這句話,讓黎烨啞口無言,他忽然發現,宋武是個比他還冷血百倍的人,在他心裏,或許生死根本不算什麽,一切都是浮雲,唯有打了勝仗,人生才有意義。
黎烨很是為難,他想去找韓淩,但沒人願意聽他差遣,幾乎所有人都唯宋武馬首是瞻,因為對方帶給了他們勝利的喜悅。而黎烨又不可能脫離隊伍,自己去找,畢竟庸國之大,他也毫無頭緒,如無頭蒼蠅般盲目亂竄,那無異于自尋死路。似乎現在他們除了等候天公作美,再無他法。宋武見黎烨仍有執念,便又叮囑,“陛下,您不能為了一人性命而斷送在場所有人的性命,這公平嗎?”黎烨怔了怔,竟無言以對。
漫長的等待令黎烨覺得人生幾乎毫無意義,他每一天都有大把空虛而又無聊的時光,他漫無目的,只能陷入回憶,他突然無比懷念韓淩,懷念那個不善言辭的木頭,因為他,黎烨才又發現生活的樂趣,才發現原來人間還有真情在。他想不明白,當初自己為何要拒絕韓淩?兩人在一起不也挺好?為何自己要一次次将對方推開,還要假裝若無其事?因為确定韓淩對自己癡心一片,一定會回來嗎?現在好了,韓淩真的走了,他們在茫茫人海裏走散,想要重逢,簡直難于登天。黎烨後悔了,當初應該對韓淩好點兒,或許,當初就不該讓他帶兵打仗。
約莫七日後,天空飄起了雪花,軍中登時歡欣鼓舞,等候已久的時機終于到來,一直渴求的勝利只差一步之遙!
大雪紛飛,悄無聲息地掩埋大地,寒風呼嘯,無情地吞噬世間萬物。黎烨渾身裹着貂裘,坐在火爐前,瑟瑟發抖,他無法想象,這樣的天氣,若韓淩身在外,又無棉衣大襖,該如何度過難關?
“陛下,溧水已經結冰!”宋武撩開帳子,大步跨了進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黎烨被宋武帶進的冷風刺激,不自覺打了個噴嚏,他無精打采道:“宋将軍,反正在軍中一切你說了算,你愛怎樣就怎樣,這樣的小事,就不必向本王說了吧。”
黎烨與宋武的關系已不如從前那般密切,全軍都向着宋武,宋武說什麽,士兵都雙手雙腳支持,而黎烨一有反對意見,就會遭來衆士兵的敵意與排擠,時間長了,黎烨越發沒有地位,現在他在軍中,更像一個傀儡皇帝,空有一名號,但沒半點兒實權。他曾想過樹立威信,但一想到那些士兵以死相逼,他就下不了手,畢竟那是鮮活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簡直暴殄天物,與其這樣,還不如讓他們戰死沙場。
宋武似乎絲毫不在意黎烨的态度,他喜悅依舊,徑自坐下,便開始滔滔不絕道:“陛下,現溧水已經開始結冰,我們可以着手準備渡河與攻城一事,待幾日後,冰層厚了,結實了,我們便可輕松過去,到時要攻下庸城,簡直易如反掌!陛下,占領庸國之都城,無異于将庸國收入囊中啊,下一步,我們只需找到庸王,取他首級,那庸國,也将是我大黎的天下!”
黎烨默默地打量着宋武,忽然覺得眼前這人很是陌生,他現在的模樣,近乎喪心病狂。黎烨沉默良久,方才說道:“宋将軍,你莫要忘了,有情有義,方才能成大事,你踏着韓将軍的屍首奪下城池,難道就沒半點愧疚之心?”
宋武想也不想,便說道:“陛下,宋武的心早在季将軍死的那日也随他去了,季将軍有恩于臣,他的夙願是保家衛國,臣定當以死踐行。韓将軍為國捐軀,臣敬佩他,但若要臣因他耽誤大事,臣是萬萬做不到的。”
黎烨無話可說,他當真有些不明白将士的赤誠之心,韓淩本已潰敗,卻要執意赴死,宋武不念同袍之情,義無反顧攻城,他們當真不把生命當回事兒?黎烨是惜命之人,因為在他看來,一切的奮鬥都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倘若因此斷送性命,還談何享受?所以,他主張量力而為,保命最要緊。但現在眼前的這批兵士,他們根本不怕死,他們享受戰場的刺激,享受酣食勝利果實的快感,享受大仇得報的暢快,其他的對他們而言,根本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