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2.禦駕親征
黎烨怒起,果然安柔也不是省油的燈!現在局勢一團亂麻,他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方才能做出合理的決斷,于是,他又吼道:“去武國查看消息的人回來了嗎?怎麽去了那麽久!”
話音剛落,太監就來報,說有人觐見。黎烨忙讓那人進來,不等對方開口,就直接問道:“打聽到消息了嗎?武國那邊是什麽情況?”
那人簡單行了個禮,而後答道:“啓禀陛下,武國确實派兵前往庸國,并作為庸國之援軍,但武王與庸王似乎并未達成長期合作的協議,聽武國的眼線來報,武王始終保持中立态度,此次幫扶,是因有利可圖,而這利,便是安柔。衆所周知,武王觊觎安柔的美貌許久,但因她已身為陛下的妻室,故他也無可奈何。這次安宇文主動獻殷武王,并答應,若武王肯助庸國一臂之力,便将安柔送給武王。至于武國帶兵出征的将領乃武國第二武将,李孔成,此人詭計多端,但并不擅實打實作戰,多以高明的兵法取勝,他身邊有兩名武功高強之人為護衛,而他自己,只懂三腳貓的功夫。有人說,要取李孔成的命,就得先拿下他的那兩個護衛,護衛不死,李孔成定也會安然無恙。”
黎烨面部扭曲,安宇文這麽着急接走安柔,原來并不是因為念及親情,而是将她作為了籌碼!由此可以推測出,安柔不過是安宇文手中的一枚棋子,她一心以為安宇文會接她回家,繼續無微不至地關愛她,所以,她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安宇文,卻不知自己也被蒙在了谷裏,癡癡傻傻地将自己推向了深淵。黎烨忽然覺得安柔很可悲,這輩子都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唯一一個能保護她的人也已辭世,她連對方的最後一眼都沒能見到,又要被送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度過餘生。不過,感嘆歸感嘆,黎烨并沒有過多心思去關心安柔的命運,畢竟他真正關心之人還生死未蔔,他需要投入所有精力去救他。黎烨又問:“你們早已得知武王與安宇文相勾結,為什麽不來報?!”
那人低着頭,說道:“啓禀陛下,下官在幾月前早已将奏折送入宮中,此事事關緊急,下官豈敢怠慢。”
黎烨怒道:“本王根本沒有見過!你将奏折交給了何人?”
那人掃了一眼廳堂,指着秦尚書,道:“陛下,下官就是将奏折交給了秦尚書。”
黎烨一擡眉,看着秦尚書,“秦尚書,那奏折上哪兒去了?”
秦尚書擦了擦臉上的冷汗,說道:“陛下,老臣将各地官員送來的奏折彙總後一并交給了劉公公,由他放在您的案牍上。這工作原本是韓将軍在做,自從他去了戰場,便由劉公公來負責。”
黎烨其實對劉寶齊存有一定私心,所以在問劉寶齊的時候,态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劉公公,那奏折上哪兒去了?”
劉寶齊癟着臉,怯怯地指了指案牍,說道:“陛下,您興許還沒看見那折子呢,畢竟平日裏您只關心韓将軍的書信。”
黎烨一愣,面露尴尬,确實,他平日裏哪會看折子啊,即便天大的事兒,他也不知道!于是,他招了招手,讓劉寶齊趕快找折子,不一會兒,劉寶齊果然從一堆廢紙中翻出了那折子,折中內容确實如那使者所說,安宇文以安柔為籌碼,向武王借兵,幫庸王作戰。黎烨反複看了一遍折子,不禁懊惱,真是老天都在幫安宇文,這折子若是讓他看見了,庸國還會有機會嗎?或許安宇文早就料到自己不理朝政,所以才敢這般孤注一擲。黎烨稍微理了一下思緒,說道:“如衆卿家所知,韓将軍現在身陷險境,而庸國,武國和邶國三國又已聯手,但有一點值得注意,他們集結兵力的地方為庸國,而武王并無繼續幫庸國之意,但他至今尚未撤兵,說明他答應安宇文的事情還沒辦成?那我們來猜一猜,他究竟答應了安宇文何事?出兵庸國,要做到何種程度,才算達到目的?據本王所知,武王此人不傻,且精明得很,所以,他必是答應了一件極為明确的事,而這事,很有可能便是出兵庸國,幫庸王鏟除韓淩的軍隊,而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的兵馬至今仍留在庸國,而安宇文派去的兵力仍是去往庸國,并沒有直接攻打我大黎。武王尚未達成目标,且還需增援,足以說明韓淩還活着,甚至還給他們帶來一定威脅,所以他們不得不将之鏟除幹淨!”
秦尚書欲言又止,最終還是說道:“陛下,這不過是您的猜測,韓将軍早已潰不成兵,如何還能對他們造成威脅?臣以為,這不過是他們想迷惑陛下的手段啊!陛下也知,武軍的将領乃李孔成,他可是最擅長蠱惑人心之術,陛下先王別被蒙蔽了雙眼,此時若派兵增援,無疑是自投羅網啊!到時我國兵力被逐步削弱,他們再想拿下我國,簡直輕而易舉。”
龍臻想了想,也道:“陛下,秦尚書說的不無道理,老臣也明白陛下此時的心情,但有些險,斷不可輕易去冒,老臣以為,先派些人,進庸國探聽點虛實,待有了新的情報,再做定奪。”
黎烨一拍桌,站了起來,大聲道:“本王等不了了!本王現在就要組織兵馬,去庸國營救韓淩!幾天前,他已要孤注一擲,或許,他現在正拼死殺敵,為黎國多争取一分利益,然我們現在竟還畏首畏尾,甚至要棄他于不顧,你們對得起他嗎?你們對得起黎軍兵士流的血嗎?!他們若有一線生機,我們為何要放棄?你們的命是命,他們就不是嗎?!若無他們,你們現在可能在這大殿上侃侃而談嗎?你們早已葬身墳墓了!”
“黎烨!”龍臻大聲吼道:“愚昧無知!你若再一意孤行,大黎遲早要斷送在你手上!當初老臣讓你不要放走安柔,可你不聽,現在釀成了什麽結果?若你當時肯聽一句勸,我們也不至于這般被動!現在你還想救人?你先想想怎樣才能不亡國吧!”
Advertisement
黎烨瞪着龍臻,大聲頂撞道:“只要能救回韓淩,亡國又算得了什麽?!”
龍臻眼中噴火,但他卻沒再與黎烨争執,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吐了一句,“愛怎麽折騰就去折騰,随你便。”
其餘大臣見此情況,紛紛來勸,但說多了都是淚,任他們如何苦口婆心,龍臻和黎烨都各執己見,根本沒半點讓步的意思。可最終,龍臻不過是臣,黎烨才是君,真正的權利掌握在黎烨之手,龍臻再拗,也只能屈服在權威之下。黎烨思量再三,最終道:“崔尚書,你将兵部名冊整理一份給本王,調動所有可用軍備,即日啓程,出兵庸國,援助韓淩!”
崔尚書看了一眼龍臻,無可奈何道:“臣遵旨。”
黎烨又道:“若本王沒記錯,現在可用的将帥只剩宋武,由他暫代将軍一職,領兵上陣,至于戰情分析,将由本王親自來任!”
聞言,衆人一驚,不約而同地瞪圓了眼,他們大聲道:“陛下,萬萬不可,您不可離開都城啊!”
黎烨決然道:“本王心意已決,衆卿家不用再多說。本王對韓淩的遇險負主要責任,若不親自把他救回來,本王會自責一輩子,況且,現在情況緊急,不容得再有半分差池,由本王親自坐鎮,至少能避免自己人偷奸耍滑,不作為以及亂作為!”
衆臣望着黎烨凜然的模樣,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現如今,就連韓淩身在何處都不得而知,他如此貿然出兵,不等同于一個活靶子嗎?此時,大家各懷心事,黎烨這一走,不知何事才能回,或許江山即将易主,畢竟君不在朝堂上,若要謀反,簡直易如反掌。黎烨似乎也有如此顧慮,他稍微冷靜下來,說道:“龍丞相,本王不在的這段日子裏,就暫由你負責朝堂之事,若本王再也回不來了,那黎清就交給你了,你想助他為王亦或貶他為庶民,本王都不在乎,唯獨一點,定要做到,那便是保他周全,讓他安安穩穩過完這一生。”
圍在龍臻旁邊的大臣們不禁大吃一驚,方才黎烨和龍臻還吵得不可開交,現在黎烨竟會将國家大權交給龍臻?!他就不怕龍臻謀反?或許,他也怕,所以才說出後面的話來,龍臻若想自己稱王,那便廢了黎清,黎烨默認此事的發生,意味着黎烨确實在冒險交托重任!
龍臻對此也是頗為詫異,他頓了頓,鄭重道:“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