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5.啓程
黎烨問他為何如此做,龍臻的答案是:起初,他對黎烨的決定并無異議,畢竟黎烨還是做到了賞罰分明,沒有包庇縱容。但經過一番利益權衡,龍臻認定,韓淩不能活着,因為只有韓淩活着,那麽安柔定會心存芥蒂。現在黎國不同先王當政時期,周圍各國都有傳言,黎國新王慵懶散漫,不理朝政,黎國生機盡失,再無強盛之氣,遲早要滅亡。而黎國向來地大物博,氣候條件優越,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國家觊觎黎國,但又因為畏懼先王的震懾,所以一直不敢有所行動。現如今,先王已故,各國開始蠢蠢欲動,但因黎國有邶國的強力支持,所以他們暫且按兵不動,若有一日,邶國與黎國關系瓦解,那麽将是黎國的末日。而安柔是維系兩國關系的紐帶,一旦她對黎國懷有仇恨,那麽必會影響邶國對黎國的支持。也正是出于此考慮,龍臻決定要取韓淩性命,他知道無論怎麽勸,黎烨都不會下殺手,于是,他只能暗中做此行動。
黎烨聽完,感慨龍臻對黎國的一片真心,但最終,他卻沒認同龍臻的做法,他笑着對龍臻說道:“龍丞相,當時本王也是這樣分析給韓公公聽的,希望他能致歉安柔,以圖兩國和睦。可你知道他是怎麽回答的嗎?他說,不必委曲求全,若本王願意,他将為本王再打下一個江山。韓公公是個人才,若因一個只懂得哭的女子而斷送性命,實在可惜。本王贊同他的觀點,自己國家的穩固,不應依靠他國扶持,而是自身實力的強大。”
龍臻怔住,或許他沒想到一區區太監竟有如此抱負,是他看錯了人,險些讓黎國失去一個棟梁之才。
黎烨替龍臻向韓淩轉達了歉意,并告知韓淩這事就這麽算了,他也不會再去追究龍臻假傳聖旨的罪責,畢竟他的出發點并非私利,且也未造成大的傷害,彼此不言明,這朝中也不會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
韓淩是個有度量之人,他敬佩龍臻的敢做敢當,既然對方已主動致歉,他自然沒必要再死咬不放。
既然事以查明,雙方也沒留下誤會,黎烨心情大好,笑說韓淩榆木腦袋,給了他幾日時間,也沒查出個名堂,最終還得自己親自出馬。
說到此事,韓淩就納悶了,他問,“為何陛下能問到那麽多消息,奴才卻什麽也問不出?且你身為君王,那些人應更忌憚你啊。”
黎烨笑說:“他們确實忌憚本王,所以當本王露出一絲親近,他們便會受寵若驚,大腦斷線,一口氣就把知道的全告訴了本王。”
韓淩忽然意識到自己的方法究竟為何不當了,誰會對一個板着臉的太監總管侃侃而談,這不是欠麽?
黎烨長舒一口氣,說道:“韓公公,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啊。首先,得學會取悅你的主子,來,侍寝。”
韓淩回到清和殿,黎烨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氣,每日生龍活虎,徹夜不眠,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至于他的那些夏曉,安柔,祁青青,小花,小黃,小草全被他抛諸腦後,他忽然覺得,這輩子,有一個韓淩就夠了。
這天,黎烨收到一封信件,是杞亞寄來的,信的內容大抵是感謝黎烨贈予的刺繡圖,并邀請他來杞國玩耍。黎烨心中一動,便和韓淩商量私自出宮一事,然而,得到的卻是韓淩無情地否定。
韓淩說:“陛下不懂任何武學,若有心之人蓄意謀害陛下,依奴才一人之力,恐怕不能保陛下周全,畢竟分身乏術。”
黎烨理所當然說道:“那你快趁這段時日,教本王一些防身之術,到時就算你忙不過來,本王也不至于被人一劍取了性命,還可拖延一陣。”
原以為韓淩會同意。誰知,他竟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身體不協調,手腳不靈活,彈跳力不行,悟性也差,簡單說來,就是沒有習武的慧根,一時半會兒,連防身術都難學會。”
黎烨怔了怔,被人如此直白地否定,那感覺,如同受到了一萬點傷害一般,這人說話難道真就不懂得婉轉麽?!黎烨不罷休,又想其他法子,“你我二人僞裝成尋常百姓,定不會被人盯上。”
Advertisement
韓淩又否決道:“不可,沿途山賊太多,他們專搶尋常百姓,我尚可能抵擋一陣,但他們畢竟人多勢衆。再者,陛下離開幾天,宮裏的太監宮女們見不到你,定會向各自的主子彙報,到時恐怕朝中大臣也會知道你不在皇宮之內,若有人謀朝篡位,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機。”
黎烨掃興地嘆了口氣,“那該怎麽辦?難道本王堂堂一國之君,竟連出門游玩的自由都沒有了嗎?!”
韓淩道:“為保陛下周全,就只有一法。那便是按照外交之禮,大張旗鼓地去拜訪黎國。”
黎烨忍不住白了韓淩一眼,“那目标豈不是更大?若有人埋伏,不等我軍做出反應,本王的命就沒有了!”
韓淩道:“當然不是讓陛下主動暴露行蹤,這不過是障眼法,陛下只需身穿兵服走在列隊裏,奴才跟在旁邊,再以數臺驕子掩護,就算有人偷襲,他們也定會先伏擊轎中之人,不可能一次得手。”
黎烨想了想,這不失為一條良策,只是他一心想無拘無束獨自出游,如今搞這麽大陣仗,必會引得朝中大臣陪同,到時又要聽他們啰哩啰嗦,實在煎熬。不過,為了能與杞亞一同玩耍,他也就只能忍一忍了。
于是,黎烨将自己有意拜訪杞國的事情告訴龍臻。龍臻稍作思量,認定與杞國保持睦鄰友好,有益于鞏固黎國的根基,畢竟杞國也是一個強國,既然杞王主動邀請黎烨前去作客,這豈有拒絕的道理?不過,龍臻多留了一個心眼,萬一杞王其實是設了一場鴻門宴,如果黎烨去到那兒,不就成了甕中之鼈?所以,最終龍臻堅決否決了黎烨只想帶一小隊兵馬前去的念頭,取而代之的是黎國兩千精兵以及朝中所有重臣。至于龍臻自己,卻沒有一同前往,因為黎國朝中的支柱都走了,必須留下一人來坐鎮,龍臻自認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選。因為他有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忠誠和權勢,他留在黎國,一來可以維持朝中事務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二來可以作為強有力的後盾,若黎烨在杞國當真遭遇了不測,他也可以立即調動兵馬,前來支援。
朝中其他大臣聽聞黎烨要去杞國,紛紛跑來獻盡殷勤,個個都是一口一個要護駕左右,要保陛下龍體周全。然而真等到啓程之日,半數的大臣都告病在家,亦或以家中有事等理由推脫了。
黎烨早料到結果是這樣,這些大臣們永遠都是說一套做一套,這德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過,黎烨因此反倒樂得輕松,他巴不得所有人都不要跟着來,多一個人他都嫌礙事!
因為是大陣仗拜訪,其程序自然與私下游玩不同。龍臻提前準備好回複文書,告知杞王黎烨将于何時前往,帶多少人馬,請杞王安排相關食宿問題。若有困難,請及時反饋,雙方再商量解決。然後,龍臻便開始設計行走路線,幾經考量後,他确定了一條較繞,但安全性相對較高的線路。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拟寫文書,告知沿途的官府,黎烨将在何時路徑你地,請安排好相關接待事宜。待所有地方官府回信告知龍臻已知曉此事,并着手準備,龍臻方才松了一口氣,并為黎烨安排車馬,擇日啓程。
黎烨對龍臻萬事求全的态度早已不耐煩,從決定拜訪杞國到最終出發,已過去整整一個半月!若不是因為龍臻的出發點在于保證自己的安全,黎烨恐怕早就按捺不住,破口大罵了。而此時,清風和煦,黎烨終于跨上了戰馬,沐浴朝陽,一搖一晃,踏上了前往杞國的征程。
沿途風光無限好,但黎烨卻沒心思細細觀賞,他滿腦子想的都是杞亞曾經跟他形容的杞國女子,身材曼妙,妩媚多姿。對着天空,黎烨仿佛都能看見一張絕世美人的臉,她嫣然巧笑,靈動醉人。
“啊~”黎烨長嘆一聲,“按這速度,什麽時候能到杞國啊?”
韓淩身着暗紅鑲邊的兵服,騎馬走在黎烨身邊,聽黎烨如此感慨,他竟也正兒八經地回答,“啓禀陛下,杞國距離黎國約有一千六百公裏遠,我們晝夜兼程,行進的速度約為每天七十公裏,所以,大約在一月後我們能夠抵達邶國。”
黎烨淡淡地瞥了一眼韓淩,他本是自言自語,不需要任何人告訴他答案,如今韓淩竟直白地告訴了他這個殘酷的現實,他頓覺生無可戀,這不成心給本王心裏添堵嗎?!黎烨動了動缰繩,催促馬兒走快些。韓淩一驚,忙制止道:“陛下不可!您現在是名騎兵,應遵從指揮,跟随大部隊,貿然加快速度,會引人懷疑的。”
黎烨扭頭瞪了一眼韓淩:“本王知道!不過這速度也太慢,一個月,黃花菜都涼了!”
韓淩無奈道:“沒辦法,要照顧其他老臣,他們身體不好,受不住舟車勞頓。”
黎烨仰天長嘯,“誰能照顧照顧本王啊!”
就這樣,大部隊慢悠悠地“趕”着路程,時不時哪個大人頭暈需要緩緩,時不時哪個大人腳坐麻了,需要下來走走,時不時哪個大人看路邊集市熱鬧,想給孫女買個玩具。黎烨幽幽地望着這群酒囊飯袋,當真是只會拖後腿,起不到半點作用!
黎烨心中有怨氣,但又偏偏拿他們沒辦法,他們都是些只有半條命的老骨頭,身體已感到不适若再強制他們趕路,保不準就一命嗚呼了。無法,黎烨只能每天苦哈哈地遙望天邊美麗女子,但卻觸不可及,心中無限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