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母愛與樓蘭事宜
今年是國喪之年, 按理不該大辦,姬越例行祭祖之後就沒再多餘花費, 給各宮妃嫔發放了一些錢糧, 這風風雨雨的一年也就過去了。 21
死了一個嘉嫔,各宮的妃嫔正是人人自危的時候,先前争相花費是因為知道自己必死,如今死不成了,還要在宮裏養老, 姬越年少, 基本上就等于以後一輩子在這位新皇手底下讨生活, 雖然生活比起先皇在世時艱難了許多, 但誰也不敢當出頭鳥,至多關起門來酸幾句麗夫人。
滿宮裏的女人, 要說過得最好的也就是麗夫人了,挂着尚書女官的職,前朝後宮來去自如, 其他妃嫔還要為了一點份例和少府扯皮,她連個人都不用派, 少府那幫狗腿子早就收拾得齊齊整整地送上門去了, 更何況宮中比麗夫人貌美的妃嫔不是沒有,憑什麽只她一人獨美?
所以過了新年之後, 姬越發覺自己多了很多母愛。
得知她一天三頓只吃米飯白肉, 不吃蔬果青菜, 敏夫人專門研制了一道百果湯, 貼心地只呈了配方,飯後飲用,神清氣爽。
得知她整日待在宮殿裏處理政務,夕嫔裹着狐裘在雪地裏等了半夜,折了一支開得最好的紅梅,插在她進宮随嫁的白玉瓶裏,放在禦案上。
得知她一直坐着麗夫人制的黃銅座椅,珍嫔立刻就心疼了,制了和座椅配套的繡花軟墊,無論是板板正正地坐着,還是向後靠進去,都是十分柔軟厚實的質感。
說實話,姬越有娘親時都沒這麽被人體貼過。
宮中的妃嫔,知道姬越身份的幾乎沒有,就算是當年經歷過的宮人,那也得是宮裏上了年紀的老人了,單看韓家那邊居然是三年前從姜君那裏得到的消息,就知道宮中雖然松散,但在這件事上口風極緊,幾乎沒有宮人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麗夫人和嘉嫔屬于意外,先皇子嗣不豐,一旦宮妃有孕,誰不想巴結上去?畢竟那個時候還沒有廢除活殉,跟着生育過的妃嫔至少性命無憂,倘若再有一段前程那就更好了。
姬越和姬豈的習慣一樣,用的都是宮裏的老人,不是因為她有多信任他們,而是這些人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全。姬豈去世之後,他最得用的內侍順意被姬越留了下來,其餘的人手也都仍然在她身邊伺候。
除去換了一個主子,生活似乎和從前沒什麽差別。
隐瞞姬越性別的事情,順意是最大知情人,甚至就是他在當年姬豈猶豫不決的時候,開口勸姬豈下定決心,畢竟孩子以後可以再生,真過繼了康王的兒子,封了太子,那就沒有可能了。
順意從不知道,他那一句話改變了多少人的一生,又會将這個世道變成什麽樣子。
時勢造英雄,但造時勢的往往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若無那一成時勢,不知有多少英雄在歷史長河裏折戟沉沙。
新年一過,滿朝官員連一絲過渡也無,飛快地恢複了過年前的忙碌,畢竟上年積攢下來了許多事情,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樓蘭和奴軍,姬越年前就定好了建設樓蘭三步計劃,第一步就是駐軍,全部由奴軍接手樓蘭并不現實,姬越分撥了一萬橋山軍随行,三年為期,到期換防。
第二步是駐官,樓蘭畢竟是一個由王室世代統治了千年的王國,很多制度都和晉國不同,想要将樓蘭徹底收服成為晉國的樓蘭郡,原本的官員底子就得鏟平,由晉官入境,以晉律約束子民,以晉學教化百姓,才是久治之道。
Advertisement
第三步是屯田,樓蘭郡氣候炎熱,但地處沙漠綠洲,土壤适合耕種,由晉國選取良種,教導農桑,不僅可以短期內盡快實現全郡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樓蘭這個重要的沙漠中轉站,晉國對這條絲茶商道的把控力度大大加強了。
橋山軍為世代兵籍,戰力強橫的同時也比一般士卒多了份傲氣,讓橋山軍和奴軍并入一處并不是個好主意,想要約束這一萬多人,必須要有一個合适的主将,姬越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衛青。
姬越看人其實很少看功績如何,她有自己的判斷,來到這裏的異靈她基本已經都用上了,唯獨對衛青,她觀察了半年,才終于下定決心用他,不是她多疑,而是領兵打仗,尤其是領兵在外的将軍位置太重要。
對于這個來自異世的大将軍,姬越的觀感很好,在橋山大營整理遠調名單的時候,姬越尋了個時間,将衛青原身趙輕身上的罪名洗刷幹淨,鑒于衛青本人應該不會願意和趙家人相處,而換了個內芯的假趙易真曹操對于這麽個便宜兒子怕也不會有太多父子之情,姬越也就不做那個表面工夫了,給了個安西将軍銜,直接把人調去樓蘭駐軍。
士族安靜如雞。
別看趙家小兒這次的官職擢升得很高,三公之下,上将軍之次,領兵幾萬,鎮守一方,但還真沒有幾個士族在意,樓蘭是什麽地方?遠在西域,沙漠裏的一個小國,別說什麽安西将軍,就是樓蘭王,不也是棄國跑來曲沃享福了嗎?
更何況,士族帶兵品秩本就要比武将高一些,不然壓不住,至多是有些人針對趙輕原本的浮浪行徑質疑了一下他本人的業務能力,但姬越一意孤行,這也沒什麽辦法,派去樓蘭的也不止一個安西将軍,更重要的是一批取代樓蘭官員的班底,這也是沒有士族願意去的,朝堂扯皮,多半在扯這個。
姬越也不準備把這些士族派去樓蘭,她有一些設想,暫時不能在晉國內推行,這次正好将樓蘭作為試點,她拟定的名單之中只有兩個小士族出身的官員,剩下的全都是寒門吏員,這批寒門比起她之前提拔的那一批次了不少,所謂官員有才有德是上選,有德無才是中選,有才無德是下選,至于無才無德之人,還想做官?那可以拉出去砍了。
姬越定的這一批寒門,就屬于中選那一批,外派官員,能力平庸與否并不重要,只要肯做事,能聽話。相反,把太有能力的官員外派出去,才是姬越的損失。
開春那天,樓蘭王帶着他的王後和十幾個妃嫔以及四個王子來到了曲沃城。
來晉國的路上,樓蘭王一家就驚呆了,自邊境起就一路暢通無阻的直道翻山越嶺直達這座繁華都城,即便是最貧窮的奴隸,身上也有足以包裹全身的布料,直道有時會經過農田,那大片大片覆蓋着積雪的田地下面,是肥沃的黑色土壤,家家戶戶都住在結實的房屋裏,青磚的村居随處可見。
來到曲沃之後,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建築更是讓人震驚失語,在驿館住了兩天之後,樓蘭王妃當即表示她可以永遠居住在這裏。
姬越只見了樓蘭王一次,除了更加确認明月王子應該不是這個紅褐色肌膚,個頭不高的樓蘭王親生之外,也沒有太多想法,畢竟樓蘭王在獻國之前是王,獻國之後,就連郡守也不算了。
姬越在爵位上很大方,封了樓蘭王一個君爵,食邑三千,又将先前抄沒的嘉嫔娘家的宅邸賜給樓蘭王室居住,之後如無意外,這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面君了。
姬越很忙,樓蘭的建設計劃還未全部落實,國子監的招生方面也出了問題,因為姬越要求的是速成,這些人最好三五年就能用,所以招收學生的年齡就不能太小,基本上圈定的都是十三四歲的少年人,姬越和幾個國子監講師都認為這個年紀最合适,十三四歲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時候,招收起來也容易。
然而這純粹是不種田的人才有的想法,即便是良民,也是農家,士族占據最好的良田,良民雖然擁有自己的田地,但還是要辛苦耕種才有一身衣食,十三四歲在農家已經算成丁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得多?大部分的農家根本不知道還有這回事,就算知道的,沒關系!少年人餓一餓也就習慣了。
國子監定下首批招收生員三百人,實際才收上來不到五十人。
周解老先生親自一個村一個村地去招生,說破了嘴皮子,也就多拉回十來個學生,基本上沒人相信他說的,學幾年就成才,學幾年就做官,僅有的十來家願意的,多半還是在打聽一日三餐的事是不是真的。
百姓何其愚昧,百姓何其可憐。
姬越認為與其一家一家上門勸解,不如強制招生,以前募兵的時候,也沒哪家是願意的,習慣了就好了。
但周解不這麽認為,他不想讓這件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變成天子強征,雖然對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愧,但他覺得自己還可以再試一試。
姬越只得随他去,但心裏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周解辦不好這件事,就只能讓他擔一個監長的空銜,将實權交給別人了,她敬重周解不假,但同時她也對國子監寄予厚望,不可能為了周解一個人的堅持停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