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佞臣(完)
千夜在馬安縣呆了七天。
馬安縣稱得上是花城,花兒特別的多, 每個月份開的都有。八、九月份的紫薇花遍地都是, 将馬安縣也裝飾成了粉色, 花兒的香氣蔓延在空氣之中。
這兒桂花糕也特別有名,深得0025的心意, 走時還打包了許多, 也不怕馊了。
桂花制作的茶葉味道香醇, 還可養生也放置得久,品貫了上品茶葉的千夜頗覺新奇,也順勢帶走了許多。
在這期間, 涼州知府把土匪打劫的錢財處理掉了, 處理方式千夜還挺認可的。
馬安縣百姓被打劫的不在少數,那日千夜将這些錢財交與涼州知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 若是就此将事情作罷,難保百姓不會有怨言, 既然你都将錢財取回, 為何不還給大家?
這錢肯定是要還的,但怎麽還就是個問題。
打劫了多少,不可能平百姓一張嘴說,畢竟有很多人都想多拿一點,更有甚者沒被打劫也會來摻合一腳。
既然這樣, 那就将錢救濟生活貧困的那一部分百姓吧,正好再加其他人頭上挂上一個深明大義的頭銜。
涼州這地方有一個這樣的好官,實乃當地百姓之幸。
告別馬安縣, 千夜随便叫了一個馬車,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周游天下。
碰到喜歡的地方,就多呆上幾日,長則一個月。奇人奇事也見過不少,思索着也沒事,幹脆就化作一名大夫,在停留的時日免費治病。
貪官污吏還挺多,并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麽一名好官在,這些就需要千夜用丞相的身份出馬掃除。
可喜的是,千夜寫的醫書得到了推廣,藥堂随處可見捧着醫書的大夫或者學徒,一些病案并不算疑難雜症,只是不知道怎麽治療,看了醫書之後豁然開朗。
農田按照千夜的法子再配上肥料與殺蟲劑,産量果真有了顯著的提高。
她路過一個村莊時也在裏面住過幾天,幫人做過幾天農活。帶着草帽來到田野上,那太陽分外毒辣,連空氣都是熱氣。
當看到這整片都是金黃燦燦的稻谷,農民那焦灼的心情也被喜悅覆蓋,收割麥子時都多了幾分勁。
他擦了把汗,帶着地方口音對千夜說道:“小夥子,真是十分謝謝你。這上頭終于好起來了!那丞相終于不禍害人了!農民終于熬出頭了!”
對此千夜只是禮貌微笑。
将近兩年的時間,康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好。
這朝廷動蕩頻繁,經過了幾番角逐,終于平定下來。這也是這兩年來發生的大事,通過吏部尚書順藤摸瓜查出了一系列的貪官,最終打入大牢聽候審判,這些罪名夠送他們去見先帝了。
令人奇怪的是,這上面居然沒有丞相的名字。
因為千夜抄寫的醫書,發明的促使農作物成長的東西與法子,并沒有标上他的名字,免除賦稅也是以皇帝的名義下的聖旨,所以這天下百姓都還停留在丞相不是個好東西的固定映像上。
千夜知道,小皇帝把她的名字摘出去了。
旅行到邊境時,她發現了匈奴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孤身去查看了一番,摸到匈奴人首領帳篷時,方得知他們已經開始謀劃入侵中原。
她該回去了。
古代沒有快速的交通工具,乘坐馬車直線回京城用了一月有餘,那時戰争已經開始。
進入京城,她沒有先去見小皇帝,而是找上了正欲帶兵出發的趙景。
趙景見到她時很是意外,居然陰陽怪氣的說出一句不符合他身份的:“呦呵,這是誰?原來丞相大人啊,我都快忘記您長啥樣了。”
對此千夜:“……”
本就不是多熟的人,寒暄就沒必要了,她直接切入正題。
“這次對抗匈奴,你有幾分勝算?”
事關大事,趙景收了表情,鄭重到:“六分。”
匈奴人生活環境惡劣,所以适應性更強體質也更強,并且他們稱得上是馬背上長大的戰鬥種族,十分蠻橫,所以就算擁有了千夜所繪制的改造武器,勝算也才六分。
千夜沒什麽意外的,她從衣袖拿出了一本小冊子。
“你回頭翻翻看,這應該能幫助到你。”
這冊子上面是千夜摘抄的孫子兵法,只寫了一小部分,但應該能起到挺大的作用。
“好。”趙景應下。
為什麽是回頭看呢?他現在面前是随行副将軍名單,他需要挑兩名一起出征,一個時辰後等軍隊集合完畢就走,沒空。
趙景忙,千夜也不欲多打擾他,回了皇宮。
小皇帝兩年不見,身材拔高了起來,五官也展開變得淩厲了,已經有了幾份屬于皇帝唯我獨尊的氣質。
“相父。”他已經學會完全收斂情緒,現在這表情已經開始讓人猜不透了。
“陛下萬安,臣不遠萬裏回來,舟車勞頓,先回去歇息了。”
今日來見小皇帝一面不是想念他,大概意思就是在他面前晃一下,告訴他,我回來了明天我要上朝。
小皇帝也沒挽留她,在她回去之後送了很多珍寶補品來她府上。
千夜覺得小皇帝許久未見生疏了也是正常的,更別提他們從來都沒有親近過,但小皇帝不這樣想。
周游之時,千夜處理地方官員那是先斬後奏,顧名思義,最後還是要上報的,隔三差五小皇帝就能夠接到千夜那邊的奏折,都能從這奏折裏面推算出她巡查的線路了。
她那邊處理人,小皇帝這邊就要派人下去接替官員位置,幸而這兩年來科舉人才輩出,才叫他有可用之人。
處理朝廷上的那些吸血蟲之時,他想了很久,無論是私心還是為了天下的發展,他都決定将丞相摘出去。
他願意在信任丞相一次,若是賭輸了他也認了。
當他這麽想的時候,丞相兩年回來頭一天上朝就給了他一個驚喜。
丞相如同兩年前一般,穿着朝服依舊風度翩翩,她笑得風輕雲淡,問聲念出了她手上折子的內容。
“丁亥年麥月,國庫財政收一億兩白銀,丞相協同吏部尚書調換賬本,從中取走七千四百二十萬兩白銀。丁亥年新秋,丞相協同吏部尚書、翰林院掌管學士、詹事府少詹事……貪污軍饷一千七百萬兩百銀……上下勾結……擾亂科舉……”
念下來足足念了小半個時辰,合上折子,将它呈給了小皇帝。
這裏面,因為貪污不嚴重、過于謹慎還沒被查到的官員都被列在了裏面,誰做了什麽用這些銀子幹了什麽寫的一清二楚。
一開始小皇帝心中随有些慌亂,但還能沉着臉色,到後面越聽臉越黑。
他們查到的和這折子裏面的比起來,簡直就是九牛一毛!這些年,這群吸血蟲究竟吸了國家多少血!
被點到名字還被入獄的臣子臉色青白,立馬開始喊冤,大罵千夜血口噴人。
但在鐵證如山面前,這些辯駁都顯得慘白無力。
小皇帝又看了一遍折子,怒極反笑:“好!真真是好的很啊你們!”
沒人想承受天子的怒火,群臣下跪。
“來人,直接将這群亂成賊子打入大牢!”
折子上有名的那幾人跪在地上,被拖走的時候還哀嚎着冤枉,朝堂安靜了下來,只餘下丞相還在留于堂上。
平複了一下怒火,小皇帝醞釀着一下開口:“今日的事全然與丞相無關。”
跪伏在底下的衆臣紛紛稱是,這波下來算是徹底清理掉了整個朝堂的腐敗官員,完成了大換血,日後無人會再阻攔小皇帝的君王之路。
下一秒,唯有丞相聲音清亮響起,她逐字逐句道:“陛下,這是罪己诏。”
這是罪己诏。
短短一句話,堵死了自己的後路。
“丞相!”
兩人相視對望,她站立于那裏,就算親手斷絕了自己的生路,也依舊從容不迫。
見她這副如水般淡然的模樣,小皇帝激動的情緒也冷的下來,猶如被一盆冷水從頭淋到了尾。
“丞相你可知這些種種罪名足夠讓你死上一百次!”
“臣罪該萬死。”
小皇帝冷笑一聲:“好!你也很好!來人,送丞相入天牢!”
來人不敢對千夜動粗,有些為難的看着她,千夜很順從的跟着跟着他走了。
牢房不愧是牢房,一推開門,滿目狼藉,厚厚的灰塵,稻草鋪墊的床還散發着怪味。
那獄卒猶豫了一瞬,想來幫她打掃,被千夜拒絕了。
等人離開後,0025哭唧唧的蹦噠了出來:“宿主你好慘啊!這是人住的地方嗎?!”
千夜:“……”
“這是給囚犯住的地方,你也該玩夠了,走了。”
…………
後續
丞相自裁在了天牢中。
與匈奴人的戰役用了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趙将軍用兵如神,實乃大康朝的戰神!
他回來那日,騎着高頭大馬,身姿挺拔,街邊的百姓紛紛駐足圍觀,高聲歡呼。
回去之後,見下人議論,那群佞臣被判了死刑,明日就将在邢臺斬首示衆。
他聽了一耳,身形一頓,問:“你說的貪官是誰?”
下人見趙景來了,低頭恭敬列出了一長串名字,沒有他以為的那人。
他松了一口氣,有些失笑,丞相怎麽能算佞臣呢?
脫下戰甲進宮後,皇帝已經在書房等着他,兩人讨論了半晌戰況和匈奴首領求和之事。
最後趙景還是忍不住問道:“丞相呢,怎不見故人?”
李明遠沉默了。
趙景笑容淡了下來。
最終李明遠道:“他死了,自裁于天牢。”
“他怎會進天牢?!陛下你……”
“你看看這個。”李明遠把書桌上的折子遞給了他。
趙景不明所以的看過之後,狠狠一摔折子:“這群亂成賊子!豈敢!”
而後又撿了起來,扶平褶皺:“這是丞相給陛下的?”
李明遠點頭。
“可是他……”
李明遠打斷了他的話:“明天朕會在掌刑的同時,将這份折子貼出去,昭告天下。”
趙景怒了:“陛下你怎能?!”
“這是恐怕也是丞相的想法,”李明遠用平淡粉飾了一切,只是他背後的手緊緊握住,指甲深入肉中。
起初他只是想讓丞相進天牢冷靜一下,等丞相想明白了再接他出來,卻沒想到……
“這是丞相的罪己诏。”他說。
“歷史會一筆一畫記錄下她的罪行,但也不會遺漏她為整個康朝做出的貢獻。百姓會知道她曾犯下的彌天大罪,也會知道是她發展的農業,是她下令免除了賦稅,是她讓許多的人遠離的病痛的折磨,甚至為戰争的勝利做出了鋪墊!”
都只是丞相一人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突然想到一個故事,史官記錄下了君王的暴行而被砍頭,而後他的兒子接替了他的位置,依舊把君王的暴行記錄了下來,又被君王下令砍頭。
最後到他的小兒子接替位置時,君王看到它還是把自己的暴行寫了上去,問他:“你不怕孤殺你?”
小兒子哆嗦的回答:“怕。”
“那你為何還寫?”
“因為我是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