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游戲篇4
“你好。”孫樂銘道。
說完, 他也只是靜靜地站在彭澤鋒前面約兩米處,不做任何動作,沒有任何表情。
“我們聊聊?”
“我拒絕不了你。”
彭澤鋒看得出孫樂銘其實不願意和他交流, 或者說認為不能和他交流, 可因為是“英雄”的提議, 他拒絕不了。
兩個人格都是這麽想的。
所以到底為什麽是英雄?
“你是主人格?”
“對。”
“他不知道你?”
“對。”
“他是替你面對來自那個組織的迫害而被創造出來的?”
“……”
孫樂銘還是沒有表情, 但明顯眼神銳利了幾分。
還是操之過急了嗎?彭澤鋒本來想靠這個問題得出孫樂銘是否為受害者,順便就此打開關于那個組織的話題, 可對方用沉默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以為這個孫樂銘應該更坦率一點,但他似乎對那個組織有些忌諱?
Advertisement
不敢、不想、還是不能提?
“你因為什麽創造的後繼人格?”
“因為我發現雙重人格他們互不幹擾,所以便嘗試着分裂出一個空白的人格,再把所有不好的記憶和感受放到他身上,這樣我就可以正常地把握情緒的尺度了。我能看到他的痛苦, 但感受不到。”
“即便你們共享一個身體?”
“不是有一種說法,說多重人格其實就是身體裏住了不同的靈魂嗎?既然不同, 我為什麽要對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确實,同一具身體的人格彼此之間也并不比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來得緊密,他們相互獨立,且存在競争關系。
由誰主導身體, 誰主導的時間長, 這些都是問題。
有理論說,多重人格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機制,不同的情況就由不同的人格去面對。但實際上呢?所謂的保護只保護了主人格吧?憑什麽其他人格就要為主人格犧牲?為什麽不是把問題留給其他人格解決?
對于各個人格來講,對于獨立的人格來講, 想為自己争取利益是正常的。當這種心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 競争就會發展成惡性競争。
孫樂銘這種情況顯然也不能稱之為和諧相處,根本就是後繼人格把原人格的主導權給搶奪了, 并且反客為主,把問題推給原人格。
支持彭澤鋒做出這種判斷的正是孫樂銘剛才的回答“我為什麽要對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睜大了些,說完時嘴唇還微張着,顯然是對此抱有不滿。
如果是他創造了副人格來替他承受痛苦,那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不屑。
也就是說,他才是那個基于這個目的被創造出來的人格,他曾經被迫承受來自另一個人格的負面情緒,代替他承受暴力。
他對此抱有不滿是很正常的,他把另一個人格給予他的還回去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就是他剛出現時脫口而出的“您”,以及不回答關于游戲方的問題這一點。
假設他是主觀參與者的話,身上的氣場應該會更狠厲,沾着人血的那種狠。可是他沒有,兩個人格都沒有。
但如果只是被迫參與進這個組織的話,那他的英雄在他面前,他為什麽不尋求幫助?
告訴彭澤鋒實情,他就能幫他。但他也沒有。
“你和他都想見我嗎?”
“對。但綁你過來是他的意思,我覺得不應該打擾你,可我沒有制止他。”孫樂銘停頓了一下,道:“我很想見你,想聽你說話。”
“為什麽想聽我說話?”
“因為我那時候就是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喜歡你的,那句話讓我沒有走向毀滅,你的話對我來說很有力量,我想更多的聽你說話。”
“什麽話?”
“12個字,‘幹嘛在這裏坐着,該你值班了。’”
一句話彭澤鋒從來沒放心上的話。
另一個人卻因為那句話将他奉為英雄。
語言所能帶來的情感沖擊力彭澤鋒一直都知道,這些年他一直很細致地使用語言,也确實拯救了不少人。
他只是忽然有些不忍,他無心的一句話居然被奉若珍寶。
但這樣的情緒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後悔并不能使他回到過去,讓他把那次談話繼續下去。
事态,終究還是發展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他沒辦法拯救所有人,也沒辦法拯救身邊所有人。
因為他是人,他能力有限。
他只能繼續現在的談話,救其他的人。
“那我在你心裏能排第幾位?我是說優先位。”
“第二。”
“第一是什麽?”
“第一是……”孫樂銘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他顯然不能理解為什麽彭澤鋒是第二位,他心裏最優先的是什麽?
“是組織這場游戲的人嗎?”
孫樂銘又停住了,他直直地看着彭澤鋒,比第一次聽彭澤鋒提到“組織”的時候吓人多了。他直勾勾的眼神裏閃過敵意。
“你住嘴。”孫樂銘道,“別逼我現在結果你。我再喜歡你也不會被你牽着鼻子走,我只是在殺死你之前滿足一下自己的私人願望而已。”
“也就是帶我過來不是你們的意思,你們知道我會被殺死,但你們仍然把我綁在這裏,就算我是你們的……英雄?”
孫樂銘雙手抓着自己的耳朵,表情痛苦,喉嚨裏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似乎随時都可能大喊出來。
他現在的人格極不穩定,有可能是另一個人格感知到了他的殺意,所以急着出來。
他們在争奪主導權。
這是極痛苦的一件事,常人在面對分歧時尚且可能心情壓抑,何況是如此激烈的人格争奪?彭澤鋒很想伸出手幫助孫樂銘穩定情緒,但他只有一張嘴能動。
心理治療常常會輔以一些細微的動作安撫或者進行暗示,只有語言,效果會大打折扣。
但現在也只能盡量把語言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彭澤鋒的大腦飛速運轉,快速理了一遍當前的狀況:
孫樂銘他學過心理,人格分裂存在主觀意識,但由于兩者都對心理學有研究,所以用催眠或者其他手段,兩個人格的“責任”發生了替換,一個人格打算遵循指令把他殺了,另一個人格正在拼命阻止這一件事。
當前極端的混亂可能會導致人格崩壞,他必須說點什麽阻止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