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追捕篇3
追捕篇3
[“犯罪, 是什麽?”?]
[肅清這個世界的手段。]
[不是還有法律嗎?]
[那種東西能保護多少人。]
[你的觀點太扭曲了。]
[世界本就扭曲。]
林十二是一個長相普通的青年,二十幾歲,頭發有點長, 蓋住了一半眼鏡。個子并不出挑, 大概一米七左右, 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西裝, 每天往返于破舊的公寓和公司。他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地鐵,因為兩個地方都離地鐵站很近。
這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除了打招呼很少和同事交流,總是一到公司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埋頭苦幹。在下班前也只會離開三次,一次是中午吃飯,兩次上廁所。習慣規律刻板得像一個機器人。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失蹤了,沒有請假, 卻再也沒有來公司。
無端曠工三天後,公司往林十二的手機打了幾個電話都沒有接通。于是負責人給林十二的緊急聯系人打了電話, 接通了之後就聽對方自顧自地道:
“你覺得活着和死亡哪樣更好?我覺得都很好。但我一直生活在夾縫裏,這可怎麽辦呢?沒辦法活着,但我可以去死。但是我沒有理由自殺,僅僅因為死亡很好的話是無法說服我內心的。活着似乎更吸引我, 那麽怎麽活着呢?我想了三天, 覺得還是做禁忌的事是便捷的。你知道什麽禁忌的事嗎?大概犯罪的都算吧。犯罪,是什麽?”
負責人一頭霧水,對這連珠炮彈似的語速也反應不過來,下意識地重複了電話裏的最後一句話。
對方的語氣也不像是在回答他, 只是順着自己的話接下去, “肅清這個世界的手段。你見過黑暗嗎?或者說你了解這個世界嗎?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伴随着犧牲,不一定是自己的, 但總有人因為別人的幸福而活在泥沼裏。有很多東西是光明面觸及不到的,唯有犯罪才能制止犯罪。”
“不是還有法律嗎?”正常人都是這麽想的,制止犯罪或者給予犯罪者懲罰的正是法律,因為有法律的存在,所以社會才這麽和平。
負責人皺着眉頭,這個人是不是神經病?
Advertisement
“都說了存在光明觸及不到的黑暗了,法律是光明的手段,是光明的象征,它無法解決的事情很多很多。那種東西能保護多少人?”
眼見對方變得激動,負責人背後也有些發毛,“你的觀點太扭曲了。”
“世界本就扭曲。”
遇到這種情況,結束對話是最好的選擇,但負責人也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目的,他直接問道,“你是林十二嗎?或者能聯系上他嗎?”
“林十二?”他不屑的語氣讓人很不舒服,緊接着他說出了一件令人更加不适的事,“他已經死了。”然後挂掉了電話。
負責人吓得臉都白了,他剛才一直在和殺人兇手說話?
回過神後,他立刻報了警。
拔掉手機卡,然後掰斷,接着将手機插上原來的卡再放回桌上。
林十二對着鏡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發。他的頭發用發膠固定了造型,常年被頭發遮住的額頭很白,此時完全地顯露在空氣中。耳朵也因為頭發往後固定的緣故有了存在感,上面眼鏡的壓痕并不明顯,因為他平時的眼鏡架非常松。
他并不近視,只是藏在鏡片更能掩藏情緒。
就比如,他現在站在別人的家裏,就完全看不懂鏡子映照着的他身後那個躺在地上的人眼睛裏的情緒。他走過去,摘了他的眼鏡,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似是在說“怎麽還是看不懂”。
但随後他就笑了,死人在想什麽怎麽看得懂嘛。
林十二站起來,檢查了一下現場,确認沒有遺留下能證明身份的東西後便走到門邊,按下反鎖按鈕,然後很自然地帶上門。
出門的時候正好撞上鄰居,但林十二沒有一絲慌張,他微笑着示意,對方愣着表情點了一下頭。
他順着樓梯走下去,途經垃圾桶的時候扔掉了手上的白色手套,然後将內裏的透明手套也摘掉塞進褲袋裏。
拿出手機,他撥了一個電話,“晚上的飛機,我們去海島玩吧。”
十天後,警察接到報案,說xx小區居民樓707的住戶已經十天沒出現了,電話也聯系不上,總是沒人接,并且有人曾經看到一名奇怪的男子從該住戶的房內出來。
後面這句話一說出來,整個案子的性質就變了。
幾乎可以确定這起失蹤與刑事案件有關,所以他們即刻立案偵查。
在來到居民樓調查時,居民都很配合。在到達7樓之前,一直在補充各種信息。
站到707門前時,有人遞上了備用鑰匙。
伍博門剛打開,一股惡臭便迎面而來。他制止了居民跟進去的行為,走進門內确認情況。
一具腫脹而巨大的屍體,腹部高高凸起,似乎随時都有可能被腐敗氣體撐爆。
他通知了法醫,随後等待偵查員進入現場進行屍表檢驗和現場物品還有痕跡的勘查。待取證完畢,他們進入了現場。
死者赤着上身,橫躺在電視機前,與沙發相距不遠。手機放在電視機櫃旁邊的桌上,仍然有電。桌上有一面半米左右的鏡子,鏡子前放了一瓶發膠還有一把梳子。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盆栽。
屍體呈巨人觀,上面有蛆蟲在蠕動,在口腔和鼻腔處尤多。四肢十分粗壯,皮膚呈現渾濁的綠色,有脫落跡象。
伍博蹲下查看,盡管因為膨脹面容難以辨認,但致命傷還是可以一眼看到,畢竟兇器還插在被害者的脖子上。
那是一把小刀,初步推斷和在肚皮上劃五角星的是同一把。
解剖後,伍博向上頭遞交了屍檢報告。
當天下午,一位業界內前輩都十分信服的年輕法醫來到了他們局,他叫陸小炜,26歲,有2700多具解剖經驗,破獲過數十起疑案,成績可謂十分優秀。
陸小炜看完解剖報告後又将屍體親自解剖了一遍,随後還去了現場三趟。
前兩次并沒有發現新的東西,直到第三次去了受害人的卧室,意外在床墊與床板的夾縫裏發現了一個小沙漏——和他大學丢的那個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