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鄭國伐宋
姬寤生得知宋國并沒有派人告知魯國,心內大喜。
這樣更好,是宋國放棄了魯國這個外援,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說不定能魯國拉攏過來攻打宋國呢。
齊國也要告知一聲,畢竟憑着他把齊公引薦給周天王的交情還是能讓齊公出兵的。
蔡國、衛國、郕國也要告知一聲。
至于衛國,他相信自己打着周天王旗號,宋公确實有錯在先,衛國不敢做出任何舉動。那麽,宋國必将處于孤立無援的困境。伐宋,必然成功!
于是姬寤生派行人以周天王的名義将讨伐宋國之事告知給魯國、齊國,相信這兩個國家會做出正确的選擇。
這一日鄭公派遣的行人已至魯國,前來同姬息姑商談讨伐宋國之事。
姬息姑禮儀十足地進行了款待:“不知君王有何事要談?”
“如今宋國的實力過大,導致了周朝許許多多交易的控制權都掌握在宋公手中,這讓周天王很是惶恐。況且宋公自恃宋國財力,不肯朝見周天王,實屬猖狂無禮!”
姬息姑自然是明白現在的局勢的:“這些不谷早已知曉,不知君王有何高見?”
行人點點頭:“周天王的想法是設法壓制住宋國,以此來避免宋國日後對天王不利。再給宋國一個教訓,警告宋國必須以禮行事,去朝見天王。所以天王令我等諸侯國讨伐鄭國,外臣奉寡君之命特來問詢君王意願如何?”
“這……似乎有些不太妥當吧。”姬息姑不解:“雖說不谷很是尊敬天王,但魯國曾與宋國有約在先,兩國已是盟國,況且不谷與宋公也算是友人。”
行人耐心地解釋說:“外臣自是知曉魯國與宋國有約在先,也明白君王是一個信守承諾之人,定是不會作出小人之事的。然外臣聽聞宋國早已與魯國不睦,與提前撕毀合約何異?對這樣一個背信棄義之人,君王想必是極其厭惡的。且君王知禮守禮,天王之召,焉能視而不見?寡君還曾将天王之命告知齊公,以我等國家之力,必能達成天王之願!”
姬息姑聽到這話放心了許多:“若齊國肯出兵,魯國定會鼎力相助。”
行人點頭道:“齊公深明大義,必不忍天王顏面受損。外臣在這裏先謝過君王了,君王不妨籌謀一番,鄭國靜候佳音!”
送走行人後,姬息姑嘆息了一聲,宋國有錯,在大義上魯國就得派兵前去讨伐。況且魯國已經徹底與宋國交惡,此時不去讨伐,難道還要等到以後宋國進攻魯國嗎?
Advertisement
然後他想到了曾經調停過宋鄭之間關系的齊國,就是不知齊國聽聞此事後會有什麽舉動?
于是,姬息姑決定問問齊國的打算,然後再行動。
此時鄭國行人已來至齊國,齊公呂祿甫召見了他。
行人恭敬地說道:“宋國多年不朝見周天王,令天王顏面大失。故天王下令征讨宋國,借以挽回王室顏面,還望君王助我鄭國,共讨此不臣之國!”
呂祿甫不由一愣,知道這是鄭國看不慣宋國,借宋公不朝見周天王之事發兵。幸虧齊國強盛,否則在他朝見周天王之前,怕是得被讨伐多次了。不過,他既然朝見了天王,總得給天王一個面子。這小小宋國,他還沒看在眼裏。
“不知除鄭國外,還有哪國響應周天王的命令?”呂祿甫問道。
行人答道:“魯國有意出兵,然我兩國之力實屬勉強,若君王能夠出兵,必能拿下宋國!”
呂祿甫聽聞魯國也會出兵,頓時有些意動。
“好!鄭國先行,不谷自會同魯國商議此事。”呂祿甫應允道。
行人頓時松了一口氣,齊國非同小可。齊公更是個不得了之人,在他執政時期,為了周邊和諧,曾多次主持諸侯國之間的會盟,俨然一個小霸主。
“多謝君王!”行人喜道。
就在這年冬天,姬息姑和呂祿甫在防地會面,一同策劃進攻宋國。
當日姬息姑與呂祿甫在涼亭相約。
姬息姑見過德高望重的呂祿甫以後,便掩飾不住自己的憤怒了。他回想起事情的經過就不禁眉頭緊鎖,無奈的搖搖頭,對宋公子與夷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氣得手都顫抖,連同手中的酒杯中的酒都潑灑了出來。
“君王這是何意?”呂祿甫驚訝道。
“子與夷是個不識好歹之人,為人傲慢而無禮,我将響應周天王號召,讨伐于他,不知君王怎麽看?”姬息姑咬牙切齒道。
“不谷亦願發兵,此事須得慢慢商議,做出一個周詳的計劃。”呂祿甫鎮定地說道。
二人開始進行了商讨,并約好明年在中丘再次會面。
沒過多久突然傳來了北戎侵略鄭國的消息。
姬寤生決定親自率兵抵禦北戎入侵,但是又憂心戎軍的軍事力量過于強大,不禁皺緊了雙眉。
他在軍營中說道:“北戎以步兵為主,我軍将士卻用戰車。不谷甚為擔心他們從後邊突然繞到我軍之前襲擊我們。”
他的次子姬突在軍事謀略上很有天賦,此時說道:“依突之間,不如派遣了一些勇敢但不剛毅的兵士,作戰之時和敵人的軍隊一接觸就趕緊退走,君父再設下三批伏兵埋伏在後,等待北戎軍的到來。據說北戎軍行動過于輕率并不整肅,貪婪而又不團結。他們在戰場上打仗,總會發生一些不好的現象。”
“什麽現象呢?”姬寤生不解。
姬突笑着回答:“他們必定會贏了各不相讓,打敗了各不相救。他們在戰場上如果在前方的地上見到有可以俘虜的財物,必定會一意前進得到它,只要他們前進了而遭遇伏兵,必然會趕快奔逃而走。走在後面的人是不會去救援的,敵兵就此沒有後繼者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勝了。”
姬寤生認為他的話在理,就聽從了姬突的意見。
這讓姬突內心升騰出一種喜悅之情,得到君父的肯定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他以後一定要多多獻出計策,得到君父的寵愛。
果然,實行了這個計策之後,北戎軍的前鋒部隊遇到了伏兵就奔逃。祝聃知道北戎軍沒有救援之人,就帶領手下追逐他們,把北戎軍從中截斷,前後前後夾攻,最後将北戎軍全部殲滅。
見此場景,北戎軍的後繼部隊知道前軍已經輸得徹底,就不管不顧地拼命奔逃。
鄭軍擊敗了北戎軍,此戰大捷。
姬寤生認為此次獲勝姬突的計策最為重要。若是一開始從正面交鋒,輕易冒進,後果一定損失慘重。鄭國一旦陷入北戎這種如同豺狼虎豹一般的攻打,在混亂的戰争中,鄭國勝算的概率就會大大的降低。運用了姬突的計策之後,鄭國軍隊誘敵深入,派士兵提前埋伏在北戎人出戰的草叢邊,又命令其他士兵馬上包圍,進行圍殲,最終才獲得大勝。
于是,姬寤生重賞了姬突,這讓姬突在一衆公子面前變得脫穎而出。
公孫阏贊嘆不絕道:“寤生,你有一個好兒子!”
這讓姬寤生非常得意:“子都,有子如此,吾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