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魯鄭易地
若是別的女子也罷了,這可是姬伋定下來的妻子!
這讓夷姜甚覺荒唐,這讓她的長子情何以堪哪!
可是,她一向溫順,哪敢前去質問姬晉?
倒是姬伋果斷地直奔宣姜所在的院落,他不想胡亂猜測,只想問個清楚明白。
這時,宣姜見姬伋匆忙趕來,忍不住眉頭一皺,這傻小子就這麽趕來了。不過這樣也好,她将一切說清楚,免得以後他再來找麻煩。
姬伋一見比宣姜的神色,心裏忍不住咯噔一跳。他嘆道:“此事我已知曉,我今日特來問你一句,可願與我一同殉情?”
宣姜先是一驚,然後嘴角扯起一抹放蕩不拘的詭異笑容。
“世子,你我也是有緣無分,何必強求?”宣姜正色道。
這讓姬伋大失所望,他的心瞬間碎了,而且從頭涼到腳。原來,他的愛情是那麽的自以為是。
“宣姜,好自為之!”姬伋跌跌撞撞地離開了。
剛走出門,姬伋只覺得一陣氣血翻湧,趕緊把一口血拼命壓下,他雙眼一黑,竟是暈了過去。
魯國。
姬息姑聽聞了此事,瞬間想到了仲子。
他的心頭萬般苦澀,嘴唇翕動着,然而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至今猶記,仲子那充滿着怨恨的眼神,如同利劍一般,直刺他的心。
世間事,最讓人窒息的就是無能為力。
Advertisement
他大病了一場,心中的無奈何悲傷時時纏繞着他,不肯離去。
姬允見此,也知道姬息姑為何生病,臉上飛速閃現一抹尴尬,心裏竟是更加的別扭。他知道兄長待他極好,但是如果只是因為阿母,他還是很不情願的。
在姬允看來,別人對他好,一定是他身上有什麽優勢吸引別人。若是因為其他人的緣故,他寧願不要這份施舍!
一年又一年,姬允變得更加偏執,占有欲也更為強烈。
當姬息姑病好之後,迎來了新的一年,此時正是他執掌政權的第八年。
此時鄭國國君姬寤生在考慮一個問題。
不久,他召來大夫姬宛,沉聲說道:“不谷因一事思量許久,特召大夫前來商讨,還望大夫為不谷分憂。”
姬宛慌忙說道:“承蒙君上看重,宛必當竭盡心力。不知君上因何事憂慮?”
姬寤生這才道來,原來鄭國有一塊飛地在魯國。
當年鄭國的先君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兄弟,在周天王祭拜泰山的時候擔任他的助祭,因為參加祭祀是要沐浴齋戒的,所以周宣王就把泰山附近的祊地賜予了鄭國的鄭桓公,來作為他協助周天王祭拜泰山的“湯沐之邑”。
如今不同以往,周天王泰山之祀早已被廢棄,那麽這塊祊地就沒有了當初的意義。況且,這祊地離鄭國較遠,實在不好管理。與其要一塊毫無作用的飛地,還不如換一塊離邊疆近一點的土地為好。
于是,姬寤生把目光瞄向了魯國。
“君上意欲如何?”姬宛試探問道。
姬寤生嘆息道:“若我國亦有魯國之地就好了,這樣兩相互換倒是省了各種麻煩。不谷本打算将祊地随意換一塊離我國近的魯地,奈何怕魯公以為我欲放棄祭祀,這倒是不妙了。”
姬宛這才大膽建議道:“君上,宛有一計,可令魯公欣然應允此事。”
他接着道:“宛聽聞魯有一地名許,離我國較近。此地本為周公別廟,若君上肯以祊地換許地,并聲稱改祭周公,魯公必然贊成此事!”
這讓姬寤生歡喜的不得了,他這才看向姬宛,點頭道:“此計甚妙,請大夫速速前往魯國,替不谷說服魯公!”
姬宛立刻道:“宛願為君上分憂,此行必不負君上所望!”
在臨行之際,姬宛又回想了一下許地。這塊地也相當不凡,若能換過來,也是一樁美事。
周成王營建了周朝的都城王城,有一日心中有遷都的想法,所以就将許地賜予了周公,作為周公日後朝見周天王的休息留宿的地方,稱作“朝宿之邑”。
的确,如今禮崩樂壞,很多事物都該改一改了。
而後,魯國在三月接待了鄭國派來的行人姬宛。
姬息姑召見了姬宛,問了問姬宛的來意。
姬宛大聲說道:“外臣奉寡君之命,前來魯國特來與君王商讨鄭魯兩國易地之事。”
聞言,姬息姑想到了泰山附近的那塊祊地,這可是祭祀泰山助祭之地,莫非鄭國想拿祊地換取一塊魯國土地?可若是這樣,也不是件好辦的事,別的不說,周天王聽後必會不喜。更何況周天王與鄭公之間關系處得不善,魯國可不能做出吃力不讨好的事來。想到這兒,姬息姑目光複雜地看着姬宛。
“不知君王要同不谷交換何邑?”姬息姑不動聲色地問道。
姬宛答道:“君王可知曉祊地?”
一聽此言,姬息姑心道果然如此。
他的臉色略微一沉,聲音不怒自威:“祊地乃周天王祭祀泰山助祭之地,莫非君王已放棄助祭之事?”
而姬宛早就料到如此,早已備好了說辭。他侃侃而談道:“寡君欲以鄭國祊地來換取貴國之許地,只因周天王已多年不再祭祀泰山,與其空留一處祊地,不若改為祭祀周公。追思先人,寡君所慕者惟有周公。聽聞貴國許地乃周公之別廟,寡君心甚慕之,特遣外臣獻上祊地地圖,懇請君王成全寡君一片赤誠之心!”
聽完這通話,姬息姑的臉色稍緩,他暗道:這鄭公好一番打算!果然是個胸有大略膽識過人之人,若兩國交換了土地,彼此都有益處,而且魯鄭兩國的關系也會随之加深。
思量再三,姬息姑覺得易地之事利大于弊,此事可行。祊地在魯國境內,卻不是魯國之地,無法控制終究是件麻煩事。相比較離曲阜遙遠的不可控的許地,不若牢牢的将近處的祊地控制在手中,就算周王室問起來,魯國也有道理可講。
将助祭泰山的祊地換到魯國也是件好事,也表現了魯國對周王室的忠心啊。至于把許地換給鄭國,那是鄭國思慕先祖周公,想要祭祀周公之心甚誠,魯國總要成全鄭國的赤誠之心才是。更不提周天王權威日降,難不成周天王會為了此事問責魯國?
姬息姑一挑眉,他完全沒必要過多地在意周天王的看法,如今難得有一件對魯國有利的事,他又豈能放過,從而寒了國人之心?
至于許地,雖有周公別廟,可也就是個別廟而已,不能同主廟相提并論,又處在魯鄭兩國的交界,萬一兩國起了戰事,周公別廟怕是也有被毀壞的風險。如果将許地換給鄭國,也不是件不可行之事。
既然鄭公誠意滿滿,他就應該順勢答應下來。
于是姬息姑面帶喜色說道:“君王所願,不谷敢不相從?”
此事就這麽敲定下來,姬息姑立刻命人把許地的管理權移交給鄭國,這讓姬宛喜出望外。
事後,姬息姑詢問了衆仲對此事的看法。
衆仲嘆息道:“君上,這鄭公着實不可小觑!”
本來鄭國就很富裕,而且鄭國國君姬寤生前些年還在周朝擔任着卿士并把持朝政,就已經讓人不敢小瞧了。想必也是因為鄭國日漸強大,才讓周天王有了防備之心,将朝政大權暗中交給了西虢公。
鄭國雖然在周朝那裏失了勢,這鄭公不僅毫無惶恐之心,還立馬對周朝展開了報複,大肆掠取王畿之地的谷物,可見此人報複之心有多麽的強烈!
“不谷聽聞鄭公去朝見周天王卻被無禮對待,此次他放棄了祊地,甚至改為祭祀周公,定是借此宣洩對周天王的不滿。”姬息姑猜測道。
衆仲為人最重禮法,他也覺得周天王有失禮之處。鄭公既然去朝見周天王,也表現出了對周天王的敬重之心,于情于理周天王也不該失禮。如今鄭公提出了魯鄭兩國交換土地之事,也是在挑釁周天王。
“君上所言極是,如今天王失德,不能號令諸侯。我國當早日做些準備,防範他國來侵。諸侯之中最強者莫過于齊國,幸得君上與齊公訂立了盟約,齊國近幾年不會輕易撕毀盟約。除了齊國之外,宋鄭兩國亦不可小觑。在仲看來,鄭國與宋國相比略勝一籌,只因鄭公不失為一代雄主,君上若同鄭國交善則為上策。”衆仲憂心忡忡地說道。
姬息姑蹙眉道:“宋鄭兩國頻頻征戰,若兩國再次發生沖突,不谷當如何是好?”
衆仲答道:“君上毋憂,若宋國給出的好處多于鄭國帶來的損失,那就置身事外不與宋國交惡。反之,君上當為魯國計,聯合諸侯共同伐宋。”
良久,姬息姑點頭道:“大夫之言可謂良策,不谷就依此行事,惟願我魯國不被他國侵擾,歲歲太平!”
當姬宛回到鄭國後,收到了姬寤生的召見。
“臣不負使命,此行收獲甚豐!”姬宛歡喜道。
姬寤生動問:“魯公對周王室态度如何?”
姬宛回答道:“魯公此人太過仁弱,着實不足為懼。他做事一向中規中矩,此次交易難得見他應允地如此痛快。可見他并非迂腐之人,并非一心向着周王室。”
姬寤生忍不住彎了彎嘴角,利益動人心,古往今來誰又能擺脫得掉利益二字呢?若姬息姑是個普通人,想必不會如此違禮,可是姬息姑到底是一國之君,那麽一切打算就得以國家利益為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