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捉蟲)
清晨的鐘樓街已經熱鬧起來了。
賣小食的人不少,包子面條燒餅油條都有人賣,賣粥的倒沒什麽人,這也是盧青桑考察過才決定賣粥。
她找了一處柳蔭下把攤子擺起來,左邊是挽着竹籃賣饅頭的老太太,右邊則是賣燒餅的大叔。
她是故意選了這一處,包子燒餅配上粥才是一頓豐盛的早飯。
鐘樓街附近七個坊,居民多,而且離安定門很近,離進入皇城上朝的北安門更近,地理條件優越,人流密集。
乍然看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娘子過來賣粥,周遭的人投來不少異樣的目光。
盧青桑鎮定地點火生爐子。
賣包子的老太太看她年紀跟自己的孫女差不多,好意提點她,“姑娘,早飯就是要吃的飽,一整天才有力氣做工,饅頭油餅頂餓,湯湯水水的粥吃起來不方便,也不頂餓,還容易上恭房,誰吃那個?”
盧青桑笑道:“多謝大娘您的提點,我看這裏賣粥的人少,就想着賣粥了,總有人買罷。”
鐘樓街不算短,只這一會兒的功夫,街道白線以內幾乎都滿是賣吃食的小販。
盧青桑一眼望過去光賣包子饅頭的就有七八家,賣面條的也有好幾家,更不論其他,競争激烈。
老大娘說的有道理,但是除了那些追求飽腹的人,總有一些人是追求口味的,她要做的就是這部分人的生意,她看了一下也有賣粥的,但都是賣其他吃食搭着賣白粥。
說是白粥,其實米粒稀少,也就比米湯稍微好一點。
盡管每桶粥上都貼了标簽,但是也有很多不識字的人,最重要是臉皮不能太薄,需要招攬客人,盧青桑學着人家吆喝。
“青菜粥、紅豆粥、香菇瘦肉粥、蛤蜊蝦仁粥,又香又糯,好吃的粳米粥!”
畢竟是漂亮小娘子,站在那裏就很容易吸引人,不然也不會有什麽豆腐西施之類的。
很快就有人過來問,一聽說價格,當即皺了眉頭,“怎麽這麽貴?那邊李老頭賣的粥一文錢就可以喝一大碗。”
盧青桑的定價:青菜粥與紅豆粥五文錢一碗,香菇瘦肉粥八文,海鮮粥十文。
用的是比較好的粳米,而是用料足,米粒粘稠,而且裏面還加了雞湯提味,肯定要比一文錢的米湯貴啊。
她耐心地解釋,但那人還是大聲嚷了幾聲太貴了,轉頭去別的攤子上花五文錢賣了一個燒餅。
有些觀望的人一聽這人說太貴了,又是新面孔,不能确定值不值這個價錢,觀望了一陣,四散開了。
大半個時辰過去了,她只賣了兩份紅豆粥出去。
這不行啊,得想個營銷手段。
雖然貴了點,但這裏是京城,有錢人還是比較多的,只要好吃,總會有人買。
餘媽挎着菜籃子出來買菜,特地過來看看盧青桑,問她生意怎麽樣?
盧青桑努努嘴,“賣的不好,蛤蜊蝦仁粥一份都沒賣出去。”
餘媽眼珠子四睃,建議:“不如降價?”
降價是不可能降價的,不然她以後就不用賣粥了,而且也不能虧本啊。
盧青桑招招手,“餘媽,我跟你說……”
她在餘媽耳邊輕聲耳語一陣,然後掏出五百文錢給餘媽。
餘媽疑惑道:“能行嗎?”
盧青桑:“死馬當作活馬醫。”
餘媽半信半疑挎着菜籃子走了。
約莫兩刻鐘後,斷斷續續的有人過來盧青桑的粥攤,有個大嬸買了碗皮蛋瘦肉粥,嘗了一口,贊不絕口:“好吃!有雞肉的香味,姑娘,你在裏頭加雞湯了嗎?”
盧青桑笑道:“大娘您嘗出來啦,我拿老母雞熬足了一夜,然後煮粥時放了雞湯。”
大嬸咂摸道:“除了雞湯,還有一股特別的香味,裏頭還放了什麽?”
這回盧青桑不肯說了,她笑眯眯道:“這是我家祖傳五代的秘方,大嬸,好吃您就多吃點,謝謝捧場!”
她在裏頭放香料了,這當然不是什麽秘密,但是為了制造噱頭,秘方什麽的總是讓人更加好奇些。
“原來是祖傳的秘方啊。”
大嬸啧啧兩聲:“姑娘好心思,肯下足料,你們看着瘦肉粒也大。”她把碗端給其他人看,“八文錢挺劃算的,粥稠得很,味道也好!”
大嬸的表演很自然,而且真實。餘媽找的人不錯。
聽着大嬸這麽說,立刻有人說:“給我來一碗海鮮粥!”
“我要青菜粥!”
“紅豆粥!”
喝粥的人都贊不絕口。
人都有從衆心理,見哪處攤子排隊人多,總以為好吃一點,也要去看看。
一時之間盧青桑的攤子圍着的人越來越多。
真金不怕火煉,實打實的用料,火候又足,沒有偷工減料,盧青桑自然不怕被人挑剔不好吃。
不到一個時辰,她的四桶粥都賣光了,有來晚了的人沒有買到,遺憾地問:“姑娘,明天還來這裏賣嗎?”
盧青桑靈機一動,道:“賣,還是這裏,只是為了保證粥的口味,每種粥一天只賣五十份,賣完了就沒有了,您可以早一點過來。”
就這麽一連五日,盧青桑都照今天的辦法來,她的粥攤的名號終于打出去。有些人家還特意遣了管家過來賣粥。
這點與現代很像,除了少數達官貴人家裏有廚子,大多數百姓家都是要靠自己做飯,外面的早餐重油重調料,香得很,花十幾文錢就可以搞定,方便又快捷,因此人們大多願意在外面過早。
不愁人流,再加上适當的營銷手段,盧青桑的生意好起來,到第四、五天時,雖然還找了托,但是這些托的用處已經不大了。
饑餓營銷,一天五十份,很多人搶着買。這些托只是适當增加人氣。
餘媽幫盧青桑算賬,“姑娘,你這五天已經白花出去二兩銀子,本錢掙回來了嗎?”
當然還是賺錢的。
盧青桑心裏有數,找了紙筆算賬,看具體掙了多少。
前兩天的粥至少有四分之一都是她叫得托給買走了,後面三天好多了。按五十份來算,都賣完,一天可賣一千四百文錢,一兩銀子差不多一千文錢。
換算下來,相當于每天能掙一兩六錢銀子,而成本控制在五錢銀子以內。各種扣除,最後掙了三兩銀子。
盧青桑舒心地笑了,仿佛美好的生活在眼前招手。
餘媽幫了她不少忙,她給餘媽包了個紅包。餘媽不肯收,盧青桑笑道:“餘媽,這幾天麻煩你了,拿着給小孫子買零嘴兒吧。”
這一天她臉上都帶着笑,晚上更是做了豐盛的一餐飯。
易晃打趣道:“青桑妹子想來掙了不少錢。”
盧青桑笑:“我掙得都是辛苦錢,比不得易二哥。”
易晃名義上是裴琰的随從仆人,實際上早已是良民,現在也是在錦衣衛當差。
她親手給易晃斟了一杯酒,舉杯道:“這一杯敬二哥,真是多虧了你。”
街頭巷角,總有些游手好閑地潑皮無賴,他們見盧青桑孤身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娘子,就算不搗亂,在口頭上總要調戲占便宜。
易晃知道後,故意穿着錦衣衛的衣服在盧青桑攤子這裏晃了好幾回,還逮住一個潑皮教訓了一番,揚言小娘子是他妹子,要是再敢亂來,少不得抓他們去錦衣衛诏獄喝茶。
這麽一吓唬,再沒人敢去盧青桑那裏搗亂。
經過這事兒,兩人親近了許多,盧青桑直接喊易晃“二哥”,易晃則喊她“妹子”。
兩人你來我往,易焦在一邊“咳咳”,給弟弟使眼色。
易晃沒注意,問:“哥,你嗓子不舒服啊。”
盧青桑表示關懷:“易總管,等會兒我給你炖個川貝雪梨膏,潤嗓子的。”
兩個呆子!
易焦嘆氣:“我沒事,大人——”
裴琰打斷他的話:“吃飯罷。”
被遺忘的裴大人……
裴大人神色淡淡的,“最近宮裏的事情多,我每天要進宮,易晃你幫忙看着點。”
盧青桑突然覺得有點對不住裴大人,裴大人才是真正的金主老大,剛才她與易晃說得熱火朝天,裴大人會不會覺得被冷落了,畢竟他才是主人。
不過,裴大人肯定不是這麽小心眼的人!
吃過飯,盧青桑沉浸在數錢的快感中,數了五遍才小心翼翼地收起來,然後托着下巴想,什麽時候才能過上數錢數到手軟的日子啊。
她去廚房拎洗澡水,餘媽想起了件事,提醒她:“姑娘,這都好幾天了,你舅舅咋還沒來?”
作者有話要說: 裴大人:她叫別人哥哥。。。
小盧忙着掙錢把馬氏給忘了,要開始收拾馬氏一家了。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