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玻璃亭子
王序說完就走了,留兩人沉默對視。
淩笳樂的眼神死寂無波,哪還有半分這幾日的活潑歡快。
他見沈戈不說話,就叫上小李去了化妝間。
沈戈看着他闌珊的背影,想起第一次試鏡的時候,他看到淩笳樂頻頻看向那個經紀人,結果他那個經紀人那樣出賣他;第二次試鏡的時候,他那雙大眼睛一直信賴地看着自己,說“你演我就演”,可自己那樣輕慢他;最後只剩王序了,現在淩笳樂願意演這部戲,只剩一個原因,因為王序“懂戲、懂他”,結果王序又這麽說他……
沈戈突然覺得生活對淩笳樂挺操蛋的。
淩笳樂和小李進了化妝間,小李看出淩笳樂情緒極其低落,似有話要說,便對服化組長說:“老師您去吃飯吧,我知道把衣服收哪兒。”
服化組的組長婉拒,表示這些工作一定要親自來。
王序的劇組管得嚴,誰都不敢壞規矩。
小李看眼淩笳樂,還想說什麽,淩笳樂搖了下頭,去隔間脫下戲服——米色薄夾克,領子支棱棱的白色襯衣,肥大的淺藍牛仔褲。
他換好自己的衣服,将戲服交給服化組的組長,看着對方将衣服編好號,歸置完畢,再做上記錄,這才同他和小李道別。
到此為止,淩笳樂已經沒了傾訴的心情。
“笳笳,你別往心裏去啊,王序是出了名的脾氣不好,我看網上說闵淮安、曹征、林雯這些影帝影後都被他訓哭過呢……這可能是導演拍戲的一個方法,好像是說能激發演員潛能什麽的。”
淩笳樂看着鏡子裏的自己,漂亮卻空洞的一張臉,他問自己:我有潛能嗎?
王序之前誇他有潛力,今天拍了幾個小時,只拍完一個鏡頭,王序會不會已經後悔了?
他和小李出了化妝間,看見沈戈門神似的立在外面,高高的個子杵在那兒,顯得百無聊賴。
淩笳樂看眼不遠處的拍攝場地,只剩兩名整理設備的工作人員,轉頭對沈戈說道:“你想去吃飯就去,我不和導演說。”
沈戈展顏一笑,“淩笳樂,我帶你去個地方。”
淩笳樂覺得自己真是沒主意了,竟然跟着沈戈去了菜市場。
這小城的菜市場擁擠不堪,李李的車根本開不進去,而且四周都是人,讓他很不安,轉頭對坐在後面的沈戈說:“開不進去,回去吧!”
沈戈竟然知道他心裏想什麽,“現在都是急着買菜回家做飯的人,沒人看你長什麽樣。”
他把自己的黑色棒球帽遞過去,“你戴上帽子,再戴上口罩,那些叔叔阿姨們都不追星,認不出來。”
淩笳樂遲疑地接過來,拉下副駕的化妝鏡,對着鏡子戴上口罩和帽子,問小李:“你覺得呢?”
小李憂慮地看眼外面熙熙攘攘的人,“要不還是算了吧……”他一想到淩笳樂被人圍觀的景象就覺得可怕,“看什麽老百姓啊,我就是老百姓,你看我不就行了?”
淩笳樂回頭看沈戈,半張臉都被口罩和帽檐遮住:“我想回去。”
沈戈看着他中間僅剩的一雙大眼睛,裏面充滿對人群的恐懼。
他心想,眼前這個人有多久沒有在真實的街道上行走過,還是說,他從來都沒有在真實的街道上行走過?
沈戈放柔了聲音,“那我們先在車裏等着,天黑了再出去。”他指指窗外,“你看那個燈,光線特別差,到了夜裏不湊到跟前根本看不出長什麽樣,你最鐵的粉絲從對面走過來都認不出你。”
淩笳樂看向那路燈,“你怎麽知道這燈很暗?”
沈戈輕輕一笑:“我之前來過。”
太陽開始落山了,肆意地灑着豔麗的顏色,把半邊天的雲彩都染紅了。
淩笳樂直直地坐着,目視前方,心想着,也怪不得王序今天着急。真是難得的好天氣,應該多拍外景的,白白給糟蹋了。
原來從太陽落山到天真正開始黑,這中間竟然有這麽長的時間。
小李早就覺得無聊,拿出手機上網,淩笳樂和沈戈卻都一直看向窗外,好像在那些買菜賣菜的人身上真能看出什麽“生活”。
“小李,冒昧問一句——”後排的沈戈突然說道。
小李放下手機回頭看去。
“你父母是七十年代生人嗎?”
“是,我爸是七零年的,我媽是七二年的。”小李毫無防範地把自己爹媽的底兒都兜出來了。
沈戈又問:“叔叔阿姨和你說過九十年代中期的事嗎?”
淩笳樂聞言也看向小李。
小李苦惱地撓了些腦袋,“沒怎麽說過,要不就是說過我給忘了。”
淩笳樂有了些興致,“我爸媽倒經常和我說以前的事,說他們以前特別愛去老莫兒約會……”
“老莫兒?”小李問道。
“莫斯科餐廳啊。”
“哦~~”
“……我記得還有個特別好玩的事,中日友好那會兒,我媽他們團要和日本的芭蕾舞團一起排個舞,有人建議改編《蝴蝶夫人》,然後被團長罵了,說《蝴蝶夫人》是講日本女姓被美國人玩弄的故事,諷刺意味太強,不夠友好……”
沈戈眼見他們要把話題扯偏,忙道:“中日友好比江路和張松的故事更早吧?小李的爸媽倒是和江路張松他們是同代的。”
淩笳樂收起他的興致勃勃,回想起人物小傳裏寫的年份,恍然大悟道:“還真是。”
小李也意識到了,“他們就比我爸媽小幾歲!”
沈戈指指窗外,“和咱們導演差不多歲數,你看外面那個大叔,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年紀。”
淩笳樂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向窗外,那個很熱情的賣水果的大媽、那個從來不笑的賣菜的大叔、還有那些騎着自行車電動車帶着孫子孫女來賣菜的叔叔阿姨們,全都變成了“張松”和“江路”。
“張松”和“江路”不再只是印在紙上的兩個名字,他們在淩笳樂的腦海裏漸漸“活”了。
“要是真有張松和江路,他們現在也會來菜市場買菜嗎?”他突然冒出一句傻話。
沈戈笑着搖了搖頭,“不知道。”
淩笳樂納罕地看他一眼,這人也有說“不知道”的時候?
小李已經放下手機,和他們一起看向窗外,“我爸媽以前倒是每天都逛菜市場,他們不愛在家裏囤菜,每天都要買新鮮的……不過後來我不在家住了,他們也開始點外賣了。”
小李是北漂,已經漂了好幾年了。
“是,現在挺多人點外賣的,在家做飯的人越來越少了。”沈戈附和道,他是送外賣的,最了解這個。
“要是家裏有小孩的話,大人就比較喜歡開火。”小李指指外面,“你看那些來買菜的,好多都帶着小孩。”
淩笳樂笑了,“還真是。不過我小時候我們家也不怎麽做飯,我爸媽都不會做……”
小李奇道:“那怎麽吃飯?不能天天去老莫兒吧?”
“食堂啊,我爸我媽他們歌舞團的食堂挺不錯的。”
“那要是單位放假了呢?”
“就叫做飯的阿姨過來嘛,還有我爸學生的家長也經常給我家送飯。”
“家長給送飯?”
“是呀,學生家長都知道我爸媽不會做飯,他們就經常給我們送飯吃的。”
小李驚奇道:“還有這種事,都沒聽你說過!”
淩笳樂也很納悶,“你又沒問過,再說這有什麽稀奇的?我爸爸給學生做輔導不收學費,家長們很感激,想送禮我爸又不收,就只能送點吃的呗。”
這對藝人和助理大眼對小眼,沈戈坐在後排忍俊不禁。
他本來完全沒想好怎麽帶淩笳樂“認識生活”,帶他來這裏只是覺得這邊熱鬧,想讓他暫時離開劇組出來散散心。
不過這會兒他倒是真有想法了。
“淩笳樂,你知道這小城以前有家工廠嗎?”
淩笳樂和小李一起搖頭。
“以前這裏有家工廠,城裏一半的人都靠那家工廠養活,咱們拍戲的那個技校也是靠着那家工廠建起來的。”
“工廠呢?”
“拆了。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後,先是一批一批地下崗,到最後實在經營不下去,就徹底倒閉,所有人都失業了。”沈戈指着外面那些人,“你看那些四五十歲的攤販,說不定就是當年的下崗職工。”
淩笳樂微微睜大了眼,可以想象他口罩下面的嘴一定也因為驚奇而張開了,“江路的爸爸後來也下崗了。”
他終于想到那部戲,沈戈笑了,“對。咱們戲裏江路張松他們生活的環境,和現在的農村不像,和現在的大城市也不像,只能說,和這種小城市還有些接近:物質文化生活沒那麽充裕,生活節奏也沒那麽快——當然時代變化太快,還是有很多地方挺不一樣的,比方說……”
沈戈早做足了功課,不緊不慢地給淩笳樂講着,像極了他們準備第二次試鏡時的樣子。他和淩笳樂都已經習以為常,只有小李驚奇地偷偷看了他一眼。
淩笳樂一邊聽沈戈說着,一邊扒着窗玻璃看向外面。
外面的那些人,那些賣菜的人、仔細挑選水果的人、讨價還價的人、偷偷扒菜幫的人、急着回家做飯的人、訓斥孩子的人……和他平時在劇組、在電視臺、在經紀公司看到的那些人,都那麽不一樣。
他突然轉過頭來問沈戈和小李:“你們說,外面那些人要是知道我們在這裏這樣偷窺議論他們,他們會不會生氣?”
沈戈一怔,他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
淩笳樂繼續問道:“要是在北京最熱鬧的地方……比方說就在xx商場外面那個廣場上,立一個玻璃亭子,把你關進那個亭子裏面,你自己出不去,外面全是來往的人,還有圍觀的人,知道你在裏面……”
他的視線時而看向小李,時而看向沈戈,“亭子的玻璃是單向的,你有兩個選擇,要麽只能從外面看見裏面,要麽只能從裏面看見外面,你選哪一種?”
小李被他給問懵了,“笳笳,你這是在哪裏看到的問題啊?又是那種測心理的?”
淩笳樂轉頭看向窗外,“我自己想的。”
小李想了想,問道:“要被關多久?”
“……三天吧。”
“三天啊!那豈不是上廁所也被看見了?有廁所嗎?”
“有,有廁所,有吃的,有手機,有網。”
“哦,有手機有網……”小李放心了,又問道:“你怎麽想出這麽個怪問題?”
“你快選!”
“那當然選讓別人看不見我啊,我可不想讓別人看着我上廁所。”小李回道。
淩笳樂看向沈戈,“你呢?”
沈戈欲言又止。
淩笳樂覺得無趣,“不想說算了。”說完又轉過頭繼續看窗外。
沈戈用光瞟了小李一眼,有些懊惱地皺了皺眉。
“天快黑了。”淩笳樂擡頭看眼那光線烏沉的路燈,沒等兩人反應過來,他率先打開車門鑽出去,像是從他口中的“玻璃亭子”裏被放出來。
小李和沈戈忙也跟出去。
一開始淩笳樂只是站在車門邊,随時準備重新鑽回車裏。
來往的人變少了,但是比之前更匆忙。
天還沒有完全黑,小李緊張地守在淩笳樂身旁。
沒有人看他們,大家都急着回家吃飯吶。
沈戈從車前繞過來,低頭看着“全副武裝”的淩笳樂,問道:“在這種小攤上買過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