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何氏族志》
“那是你們的事情,不過如果你不同意建立祠堂,萬一此事無法解決,你怎麽辦?”小天師對于這種要錢不要命的人,真的是很不理解啊:“要不,我讓那東西,就在這裏安家落戶?”
“額呵呵……那什麽,您看,這要怎麽辦?”董晨尴尬的笑了笑:“我這也是想将此事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為生意人,當然是要在意錢財了。
總不能虧錢啊。
“那你看着辦吧。”小天師簡直無語了:“算了,我跟幾位阿公阿婆說說話。”
“那您需要我這麽一個翻譯。”董晨道:“不然,他們這話您聽不懂。”
“得,我在自己國家的地盤上,還得找個翻譯說話。”小天師頓時哭笑不得:“那你來給我翻譯翻譯,可別翻譯錯了,還有,膽子大一點哦。”
膽小的估計一吓唬就翻譯不了了。
“放心,我這次來啊,就是當翻譯的,還有這兩位律師,也都是本地人,聽得懂家鄉話。”董晨道:“還有經理也在,吳總經理更是在。”
“看來早有準備啊!”獨孤浩炎笑了一下:“翻譯都自備了。”
“這不是想着,早點解決完事情,早點開工嗎?這耽誤一天啊,就多少錢沒了。”董晨也有些愁眉苦臉:“我們總經理昨天一晚上都沒睡好,早上喝了兩杯咖啡才精神起來。”
“也是,耽誤一天,也得萬八千的沒了。”獨孤浩炎也算是幹房地産的人,他知道工地不開工,一天耽誤的錢,最低也得這個數,南方估計會更高一些,因為這裏用工就是貴,不開工的話,也得養着工人們,不給工錢的話,工人們就要去別的地方幹活賺錢了。
而且現在用工貴不說,工人們都學聰明了,一些力工啊,瓦匠這類的人,都是工錢當天結算,你今天不給今天的工錢,明天人就不來了,免得有些吸血包工頭,拿了工錢跑了,他們白幹活。
吃虧多了,大家都學聰明了。
此地不給開工資,別的地方開工資,他們就去了別的地方,所以不想流失工人,就只能給錢,但是這裏又開工不了,每天耽誤的工錢啊,流水一樣的花出去。
能不着急上火麽。
Advertisement
“走了走了。”小天師進了工地,大門外面,站着五個老頭老太太,兩個老頭兒,三個老太太。
一看就是上了年紀的人。
“這位是董阿婆,算是我的曾祖姑婆。”董晨介紹五個老人:“這是何二阿公,何二阿婆,這是老夫妻倆了;這是何六阿公,這是何八婆婆,這是一對兄妹。”
“五個人,四個姓何的啊?”小天師都笑了:“還真是何家村。”
“這是何氏家族,最年老的五個人,何二阿婆因為是嫁進來的孤女,所以啊,沒名沒姓的,直接就跟夫家姓了。”董晨道:“何八婆婆年輕那會兒,出嫁之後,新婚當年,丈夫就慘遭橫禍,死了,她又沒兒沒女,婆家不待見,她就回到了何家村,依靠家裏人生活,現在已經高齡九十八了。”
“這麽大歲數了啊?”小天師看了看他們。
他們也看了看小天師。
然後叽裏哌啦的說了一陣子鄉土話,董晨笑道:“他們說,你這麽白嫩嫩的後生仔,看起來不像是大師啊!”
“秤砣小,壓千斤啊,胡椒小,辣人心麽。”小天師一頓俏皮嗑兒。
董晨叽裏哌啦的翻譯,幾個老人都樂了。
“好了,你是大師,你說吧,大家都在這裏。”董晨身上甚至還帶了小天師給他的護身符。
“我想問一下,這河裏,是不是處置過人?”小天師是一針見血啊。
“啊?”董晨先驚訝了:“處理過人?什麽人?”
“你是本地人嗎?”獨孤浩炎問他。
“是啊,我小學和初中都是在這裏上的,後來高中才去的市裏頭,大學就直接去了國外,留學了。”董晨道:“我老家就是下游的董家鎮。”
“而且你曾祖姑婆還嫁到了何家村。”獨孤浩炎給他補上了這一句話。
“對,不止我曾祖姑婆,還有我二堂爺爺家的三姑奶奶,六堂叔家的三姑姑和五姑姑,大表姐、四表姐和五表妹、六表妹都嫁到了這裏。”董晨豎着手指頭道:“老多了,親近的就這些,同族的就更多了。”
“大家族啊!”獨孤浩炎略微有些羨慕。
因為獨孤家雖然也號稱“家族”,但是只有一百多口子而已。
人家這陣勢,一聽就最少幾千人的規模,加上各自的家裏人,估計幾萬人口很容易。
“是啊,兩大家族,其實這附近,好幾個大家族聚集地呢。”董晨道:“沒聽說,何家灣這裏有什麽人命案子發生啊?不然我不可能選在這裏建築度假別墅!”
要知道,越是有錢的人,越是講究風水,這死過人的地方,尤其是鬧過人命案子的地方,那屬于是橫死之地,誰會選擇這地方置辦別墅啊。
要蓋高級別墅區,河流風景區,養生度假區,就得有個吉祥的風水寶地。
價格才能賣上去,他們可是特意調查過的,這地方風水好,人長壽,看看這五位老人家,都要一百歲了呢。
“我說的不是建國後的,我問的是建國前的時候,民國時期。”小天師道:“或者更早一些。”
“啊?”董晨聽了這話,哭笑不得:“晚清?大清?”
“或許還要更早。”小天師卻道:“問一下,或者,我可以看一下他們的宗族記載麽?”
“你想看《族志》?”董晨皺眉了:“這可不太好辦,一般非本族人,是不會給你看的……。”
“那我就沒辦法了。”小天師道:“族志裏應該有所記載,族中出過一些事情,必定會有所記載,他們什麽時候來這裏定居啊?”
“這可就早了。”董晨道:“據說這裏的村落啊,都是明末清初的時候,一些有骨氣的漢人,不願意為滿人效力,就帶着全家老小遷徙到了這邊,天高皇帝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吧。有個三五百年的歷史了。”
“那應該有很厚的一摞《族志》。”小天師道:“給我看看吧,或者,他們自己說。”
幾個老人倒是能聽得懂一點普通話,他們拉過董晨,叽裏哌啦說了好長時間,吳總經理的臉色越聽越難看。
獨孤浩炎小聲地跟小天師道:“看來他們說的就是這個事兒了,估計原來是有些事情,他們沒說實話,這會兒說的不知道什麽內容,但是看吳總經理那臉色,就知道這內容可不太美好。”
“我要看《族志》,他們不給我看,肯定是有見不得人的內容。”小天師小聲嘀咕:“何況我要看的是他們家族的大事小情的記載,一個家族不可能沒有什麽龌龊的歷史,他們不會讓外人看,但是我非要看。”
“你是怕他們說謊。”獨孤浩炎猜到了一點。
“是,他們說的,和《族志》上記載的,都要統一,不然我怕他們隐瞞一些事情,我再不知道,坑了我自己,我可不傻。”小天師平時迷迷煳煳的過日子,但是在專業領域裏,他精明的跟平時是判若兩人。
那邊不知道說了什麽,反正幾個人叽裏哌啦的不搭理小天師他們這一對兒,反而吵吵起來了,另外兩位律師也面面相觑,說了好幾句話,幾個人說得更急了一些。
最後,一個穿着挺清涼的中年男人,不知道說了什麽,掏出來三本挺厚的書,直奔小天師而來:“給你,《族志》!”
“這麽痛快?”小天師有點不敢相信:“你們說好了?”
“沒說好,我這普通話呀,說得也不太好,但是聽得懂,這個給你,你拿去看。”中年男人說話有些慢,但是聽得懂:“總之,你們看好了這事兒就行了。”
“好吧。”小天師接過《族志》。
“你會說普通話啊?”獨孤浩炎犀利地看了他一眼:“村幹部?”
“不是,以前在外面給人打過工,會說一些,還不太标準。”這個中年男人明顯是有些不厭煩:“但是我是何氏一族族長家的長子嫡孫,何氏一族的一些東西,都在我手裏,我說給你看,就給你看。”
“你倒是大方。”獨孤浩炎擡了擡下巴:“他們好像不太高興啊?”
中年男人扭頭又一看,那些老頭老太太們正在指着他,用家鄉話,破口大罵呢。
中年男人大概是有點小權利,不過在宗族裏大概是真的說話頂事,跟幾個老頭老太太都能對付幾句。
趁着他們用方言說話罵人吵架的時候,小天師趕緊找了個地方,打開《何氏族志》。
這是三百年之內的《何氏族志》。
按照何氏家族的規矩,每一百年記載一本《何氏族志》。
裏頭記載着何氏宗族的大事小情,孩子出生,上族譜,錄入族志,考學,古代有功名的,考了功名更要開祠堂祭祖,寫入族志。
成親,娶妻,出嫁,出家,各種事情都要記載。
小天師翻得很快,可以說一目十行,掃的非常快。
獨孤浩炎驚訝了:“你還過目不忘?”
倆人在一起,一年多了,沒發現小愛人有這樣的超級技能啊?
“這上面記載的都差不多……古代人啊,寫字言簡意赅,幾個字兒,兩個詞兒,就完事了,除非……是有特殊事情。”小天師看的目不轉睛:“看到了!”
“嗯?”獨孤浩炎一看:“繁體字?”
“二三百年前的東西了,能不是繁體字麽?這筆墨紙硯都是有講究的,宣紙做成的本子,徽墨寫的字,幾百年都能不破壞。”小天師看得很仔細:“今有何楊氏,嫁入何門,四房三子之孫何華,字芝士,孫何華過年,喪,轉年,何楊氏,不守婦道,沉塘于下,未遂?”
“沒弄死啊?”獨孤浩炎驚訝了。
“休回楊門,嫁妝充公?”小天師愣了一下:“這可是晚清時期的事情,不守婦道還能不死?只丢了嫁妝?”
“大概,楊氏也有人啊,他們可不能有一個不守婦道的閨女,鬧起來,估計何氏也吃不消,所以這些人就商量好了,人不能死,嫁妝可以給何家,人回去楊家,估計遠嫁了吧?”小天師猜測:“不然,沉塘啊!多嚴重的事情。”
“再往後看看。”獨孤浩炎道:“萬一還有呢?”
“這還有,這還有一個記載!”小天師又在下一本《何氏族志》:“今有何許氏,嫁入何門,六房二子何飛,字汝先,子何飛英年早逝,轉年即喪,二年守孝期間,何許氏,不守婦道,與人勾搭成奸,沉塘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