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吳蔚然急匆匆趕赴機場,在機場候機時才想起來自己到底還是該問問張永中關于程郁的情況,再不然,去問問李倩也行。于是吳蔚然又匆忙折返,去了廠裏找李倩。
化驗科工作不忙,吳蔚然去的時候一群工人正在辦公室裏閑聊,見着吳蔚然出現在辦公室門口,是宋皎月先怔愣起身。
但吳蔚然并沒有看見宋皎月,他氣喘籲籲地對裏邊的李倩說:“李倩,你能出來一下嗎?”
李倩大約是從張永中那裏聽說了吳蔚然回來的事情,倒沒有顯得過分驚詫,果然她走到吳蔚然面前時,便笑着說:“永中說你來了又走了,我還想着有些遺憾,應該多待一會兒的。”
吳蔚然順了順呼吸,他們站在樓道裏講話,有空曠的回音,吳蔚然覺得自己的聲音在抖。“我聽張永中說前幾年你去越城時見到程郁了,是嗎?”
李倩楞了一下,說:“對。”
吳蔚然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迫切地問:“在越城哪裏見到他的?他在做什麽?”
李倩搖了搖頭,說:“這我不知道。我見到他時,是在景區,他說他想留在越城做點自己的事業,當時應該只是計劃階段,具體做了什麽,我還不清楚。”
吳蔚然又問:“是哪個景區?他有說想做什麽事業嗎?”
李倩咬唇搖搖頭,說:“他沒有說,我問了他也沒有回答。當時我們是在越城古城遇見的,匆匆說了幾句話他就走了。”說到這裏,李倩仍然有些失落地笑了笑,說:“他好像有意躲着我,我問他會不會再回雲城,他倒是很肯定地說再也不會回去了。不知道雲城怎麽傷害了他,讓他這麽堅決。”
吳蔚然得到了聊勝于無的回答,失落地同李倩告別,又留下自己的手機號,讓李倩和張永中有機會去海城時一定要聯系他。
越城是歷史文化名城,現代的城市穿插在歷史遺留的文物裏,給予這座城市不一樣的魅力。越城市內僅全國聞名的景點就有五六個,再加上越城市內稍遜一籌的景區,一直是游客大城。
況且越城人口超千萬,是毋庸置疑的超大城市,連奇遇也把越城當做下一個攻克目标。想到奇遇,吳蔚然突然打起精神來,他當機立斷地先給戚曉寒打電話。
“我去越城,随時都能出發。”
戚曉寒詫異道:“這麽突然嗎?你想好了?”
吳蔚然沉默一瞬,說:“我現在就在機場,準備去越城,如果情況不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會在越城了。”他緊接着補充了一句:“是我的私事。如果你覺得有私事影響不方便讓我去越城開拓市場,那也可以派別的團隊,但是之後我會一直待在越城的。”
Advertisement
戚曉寒笑起來,說:“越城只有你去最合适,你先處理私事,北上的事情還可以從長計議,總歸這個位置一直留給你。”
吳蔚然挂了電話,拿出電腦打開奇遇主頁,奇遇是做生活分享類的網站,有論壇式的交流模式,也有個人分享模式。吳蔚然心思不定,随手輸入越城搜索,顯示出來的結果數不勝數。
越城人口多、又繁華發達,頗有古城氣韻,因此往來人口也頗多,在奇遇網上分享越城相關內容的就有很多。吳蔚然一條一條浏覽過去,用戶記錄的越城總是不盡相同,每一條點進去都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要在茫茫人海尋找一個人并不是容易的事,吳蔚然去了越城一周,一無所獲。吳蔚然心焦不已,他甚至不知道程郁是不是仍舊留在越城。一想到這裏,吳蔚然就更加惶恐,程郁在不停地漂泊,吳蔚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抓住他。
·
越城古城有三個入口,東門不臨主街,交通不如南門和北門便利,因此游人不比前兩個門前多。但也正是因此,從東門進入景區的大多是些年輕的文藝青年,他們背着相機,在人煙稀少的老舊宮牆下留下精心選擇角度構圖的照片。
所以東門的生态也和南門北門不同,南門北門周邊都是拔地而起的連鎖酒店或是星級酒店,而東門沿街的巷子裏大多是些隐姓埋名的青旅。青旅價格便宜,是年輕人出門首選,再加上多是同齡人住在一起,氛圍要比孤零零的酒店好得多。
古城東門三四個巷子,幾乎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青旅,大家起的名字五花八門又詩意,程郁的“一家店”夾雜在其中,就顯得十分普通。
拿到拆遷賠償款是程郁的一筆意外之財,原本他已經打算離開海城,去福利院辦理遷戶手續的時候,才從福利院聽說了這件事。程郁原本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些什麽,拿到這筆錢,程郁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越城古城并不緊鄰市中心,周邊反倒是民房更多一些,程郁買下一套農家小院的時候周圍還只有幾家旅館,但短短三年裏周圍已經開滿了民宿青旅,越城古城的游客也逐年翻番。據說這是因為越城古城修繕一新後重新開門迎客,可玩性比先前提高許多。
程郁裝修自己的店鋪用了近半年的時間,這半年讓他見證了周圍諸多同行開張的場景,唯有他還在緩慢地提着油漆桶給民房裝修。同行都笑他,連隔壁的古城都修好了,程郁的院子還沒修好。
但程郁跟同行的心态也不完全一樣,來古城邊開店的,要麽懷着大撈一筆的心思,要麽就是熱愛這行的人,但對程郁來說,這是他目前的事業。前二十年他什麽也沒做成,現在他終于有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業,務必要盡善盡美地做好。
能夠自己做的事,程郁大都親力親為地完成了,也多虧了曾經在機床車間的經歷,程郁跟着車間裏的師傅學了、看了不少技能,所以自己操作的時候,從生疏到熟練倒也沒有花費太長時間。
把心思都放在裝修上,程郁在起名一事上就沒有過多的精力,他也沒有那個天賦,左鄰右舍問起來,程郁便随口取了名,就叫一家店。做好裝修,辦手續的事情又花費程郁不少精力,以往他從沒有這樣完全獨立地去做過某件事,真正做的時候才發現是如此辛苦而繁瑣,程郁咨詢了鄰裏後,才終于懂了其中的門道,省掉一些冤枉路,多花了些錢,才能正經經營。
程郁的店面不算太大,但他把空間利用得很好,院子比起真正的住宿區要大很多,一半支着傘納涼,一半擺着木質桌椅,做放映廳之類的功能區。兩層樓的小樓,分出六七個房間,程郁自住一間,剩下就全都做了住宿用房。
剛開業的小店生意不怎麽樣,再加上越城古城本就是個季節性時令性很強的景區,每逢節假日寒暑假,古城迎來游客高峰,周邊商販店面的生意就跟着好起來,過了假期,古城恢複沉寂,周邊的小店也就沒什麽生意。
為了招攬客人,周邊的店鋪都會雇人去景區門口宣傳拉客,程郁的店裏只有他一個人,再加上他也張不開嘴,便一直這麽安安靜靜守着,前幾個月他坐吃山空,眼看時節快要入冬了,程郁仍是沒什麽收獲,只偶爾有幾個客人入住,遠比不了周圍鄰居興隆的生意。
但程郁倒也不急,他比整條街上任何一家老板都坐得住,偶爾有同行在沒客人的時候聚在一起聊天,問起程郁怎麽一點也不急,程郁也只能說自己還沒摸到門道,剛開始做這一行,還不知道怎麽才能打開客源。
久而久之同行們就發現,程郁是個真的不缺錢的人,他來開店,好像只是為了找個事情做。再往後傳言就越來越誇張,有說程郁是隐姓埋名的超級富二代,來古城邊上大隐隐于市,純粹來追求自我了。
流言倒是比程郁精心打扮的店面更令人向往,有些游客聽說了程郁的事情,頭天晚上住在這家店,第二天便要住到程郁的店裏去,多耗一天的行程只為多跟程郁聊聊天。
程郁年輕又好看,說話時又溫和好聽,但看着又很有些憂郁傷感的樣子,感覺是個有故事的人,卻又不肯宣之于口。這種氣質影響之下,他是不是富二代倒不要緊,總之很是迷倒了一群住客。程郁的店裏開始有長居在店裏的背包客,背着吉他的落魄音樂人,還有許多來看詩和遠方的年輕人。
三年下來,越城古城周邊的店鋪越來越多,程郁的“一家店”生意也還不錯,他又另請了三名員工,一個負責前臺,一個負責後勤,另一個幫他算賬。三個人都是年輕活潑的小女孩,給店裏增添了不少人氣。
程郁原以為日子會一直這麽平淡地過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在吃飯時聽見前臺的小女孩馬悄悄神色誇張地同他們說起最近街上的八卦。
“你們聽說了嗎,最近古城有個客人,說是長得特別帥,天天都來,每家店都挨着逛,什麽東西都不買,看起來好像是在找人。”
桌上的人都嗤之以鼻,說:“馬悄悄,你太誇張了吧,咱們這是景區,天天有客人來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越城旅游局有旅游年卡,辦了年卡的人本來就可以天天逛古城,就算不是越城人,要是自己有錢、樂意,喜歡古城,也能天天來逛,別聽到帥哥就大驚小怪的!”
馬悄悄急了,惱怒地說:“我也不至于聽見帥哥就沒腦子了吧,他不是逛古城,他就是沿着街挨家挨戶地逛。前兩條街都逛過了,我看過兩天就能輪到咱們店。”
聽到這樣的傳聞,大家都又激動又緊張,程郁只好站出來主持大局,說:“好了好了,趕緊吃飯吧,真要是來了客人,咱們好好招待就是了,別在店裏亂說這些,讓客人聽去就不好了。”
程郁一向安靜寬和,甚少這樣說話,因此說一次也格外見效,幾個小姑娘聞言都吐吐舌頭不再多說。只有程郁惆悵地看向窗外,隐約滋生出緊張而惶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