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紅鯉魚與綠鯉魚
食物鏈?
薛明明轉頭看向自己的身邊,之間家中妖精們不知何時變成了原型,一只兔子的旁邊是一只狐貍。再旁邊又是一只豹子。高矮漸變好不整齊。薛明明第一反應就是懷疑自己的斂神符沒用了,慌亂中被薛城安慰道“這裏能隔絕一切術法,所有妖精都會變回原型。出去了就好。”,她心下暗嘆。能隔絕一切術法可不是說說那麽簡單啊。這對夫妻看着年輕随和,看來也是真人不露相的。
薛明明一家被引進了宅子裏。好久沒變回原形的寶寶可開心了,和萌萌搖着尾巴跟着,大白被薛明明抱在懷裏。“老大……請不要像摸寵物一樣地摸我。很羞恥的。”,薛明明難得有欺負大白的機會,可這勁兒地給她撸毛。薛城和男主人攀談着看着關系确實不錯,薛明明悄悄端詳這對夫妻的打扮。廣袖長袍,束發玉簪。難道是從古時就在這湖底定居了?那些亡魂……真的是他們的孩子?女主人見薛明明眼神好奇又不多話,親熱地湊到她身邊。渾身透着股北地胭脂的豪爽大氣,“我叫香附。我家那口子叫青木,我們四百年前就在這住下了。平時也沒什麽客人,第一次見薛半城拖家帶口的來,也沒準備什麽好東西,将就将就?”
薛明明抱着大白,态度就像見到了瑤渚娘娘一樣,“哪敢,沒打招呼就這麽來了,打擾二位了,我們初來乍到有什麽冒犯之處還請多海涵。”,香附也不客氣,伸手撓了下大白的腦袋,“你這姑娘挺有意思的,年紀輕輕和薛半城那種老鬼混在一起,還帶着這麽幾只妖精,诶,你是看上他哪兒了?”,薛明明汗顏,她也沒直說和他什麽關系啊,怎麽就被看出來了呢,不免有些尴尬,卻還是乖巧地回道“嗯……年紀不是問題嘛,呵呵,我就喜歡他這種成熟穩重的……”,成熟穩重……哼!根本就是個輕浮浪蕩子!
香附看到她腹诽的表情也不做聲,哈哈笑了兩聲,引他們進了正廳,還沒落座,從內廳裏突然傳來一大幫孩子的笑鬧聲,緊接着見着小孩子們蜂擁而出,在不算小的正廳裏四處亂竄。寶寶和萌萌化成了原型,毛茸茸的尾巴成了孩童們的玩意兒,被圍攻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薛明明也愣住了,這一大幫孩子從哪冒出來的?怎麽也不可能是生出來的吧!這些孩子大的不過十一二歲,小的還在地上爬,鬧哄哄地在衆人身邊打鬧嬉戲絲毫不怕生,尤其喜歡黏着青木。
“你們這幫熊孩子誰讓你們竄出來的,诶小虎!不準咬啊那可是豹子!小香你把梅梅抱着點兒,別踩着她了!青木你管管那幫大的,我一兇他們就躲你那!”,香附甩開嗓門,指着一幫孩子們說東說西,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每個孩子的動向都能落在她的眼裏,幾番呵斥指點後,孩子們才算被歸攏起來,齊齊被青木護在身後,慈祥地說道“來,向半城爺爺和明明阿姨問好。”
此話一出,香附一個爆栗就招呼了過來,“他倆口子一個爺爺一個阿姨?會不會說話!來孩子們,向爺爺奶奶問好。”,孩子們果然聽話,老老實實向薛城和薛明明行了個禮,姿勢标準整齊,看來平日被教導地很好,“明明奶奶”含笑點頭,滿眼都是委屈與絕望,懷裏容易笑場的大白又忍不住笑出了聲,被孩子們齊刷刷地盯着。
香附收起剛剛彪悍的模樣,理了理衣袖,矜持地掩唇輕咳一聲“見笑了,家裏孩子多就是這樣的,別看他們淘氣,平日裏還是很好帶的,大的帶小的,青木管大的,我也就動動嘴皮子而已。”,薛明明嘴角抽搐,這嘴皮子,可不是一般人動得了啊,薛城卻是見怪不怪,拉着明明落座,萌萌跳到了薛城的腿上,舒舒服服圈在他的臂彎裏。寶寶體型太大不适合跳懷裏,老實蹲在薛明明的身邊,薛明明懷裏一只兔子,身旁一只豹子,左邊再有一只抱着狐貍的祖師爺,看起來還挺威風,香附見狀大笑,“你們家裏頭怎麽跟動物園似的?瞧着可熱鬧,比我們一家的孩子還好玩兒呢!”
薛城見薛明明還是一臉茫然,跟她解釋道“這一帶有個風俗,小孩子死後不與大人葬一處,古時夭折的孩子也多,人們就把孩子的棺椁沉入這湖中,也算是孩子之間有個伴,順便取了名字管這兒叫孩兒潭,長此以往這湖裏就聚集了大量的亡魂。你之前也看到了,這裏聚魂效果好,所有孩子們的亡魂總是散不掉,又不能往生。所幸他們夫妻倆就在這裏照顧着這些夭折的孩子,渡他們早日轉世。”,薛明明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孩子……都是亡者啊,“那外面那些亡魂怎麽不被接進來?”
“唉,那些孩子都是不肯進來的,我們每天都在湖裏兜兜轉轉,将願意來家裏的孩子接來,剩下的也強迫不了,可能是不想忘掉爹娘姊妹吧。”,香附讓青木把孩子們引回內廳,坐在薛明明對面,神情有些落寞,“我們剛來這時,亡魂比這可多了不知多少呢,就薛半城上次來的時候,都還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最近也不知是夭折的孩兒少了還是沉湖的習俗漸漸沒有了,我們這才算消停了下來,只把眼下這些孩子渡了就安心了。”
薛明明欽佩不已,花了幾百年的時間就為了渡這些孩子往生,其中該有多少辛勞啊,隐約還能聽到內廳裏孩子們的歡笑聲,心裏五味雜陳,“這些孩子說不幸也的确不幸,小小年紀就離開人世,說幸運也是幸運的,好歹有你們的照顧渡化,那之前我們在村子裏聽到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孩兒潭?”,香附點點頭,“孩兒潭,孩兒潭,潭裏孩兒鬧得歡,青鯉是爹,紅鯉是娘,牽着孩兒把家還,誰家爹娘想孩兒,手牽手來孩兒潭。說的就是我們,青木是條青鯉魚,我是條紅鯉魚,可能有的時候在湖裏轉悠接孩子的亡魂回家被村民見着了,就編成了童謠,這一帶的人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