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劉恒波能介紹可以幫忙修房子的人, 那更好了,劉恒波說明天過完戶接着帶他們去。
回到去,俞向安點出了一千塊的現金, 現在這時候最大面額是十塊,在後世, 一千塊是十張毛爺爺。
現在這裏全部都是十塊的話, 是一百張張大團結。
她沒有全部都用大團結, 有零有整,大部分用十塊面額,小部分用一些零碎的散錢拼湊起來。
這樣看上去更真實一點。
不然全部都是大團結, 總感覺他們太土豪了, 給人一種虛幻的感覺。
林川柏:“這樣的話我們買自行車的計劃往後推一下。”
花錢太大手大腳了很容易讓別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有什麽不正當的收入。
“那就推後吧,也不遠,走路就當鍛煉身體了。”
劉恒波嘴裏的老夏是外語系的老師, 他看上去比劉恒波蒼老很多,從劉恒波的嘴裏知道, 他們年紀是差不多的。
看來這些年他遭遇了不少事。
夏老師已經從劉恒波的嘴裏知道了他們兩個的大致情況, 也對他們的經濟能力有了初步的肯定,所以沒有廢話什麽, 确認了一遍他們知道房子是什麽樣子的,還打算要買, 然後就去過戶了。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過完戶出來, 他們兩個在首都就是有房人士了。
夏老師看起來确實對着房子沒有一點留戀,過完了戶,拿着錢就走了, 劉恒波搖了搖頭,“走吧,帶你們去找人。”
他帶着俞向安他們去找他認識的工頭,“我以前跟他打過交道,我有個師兄的房子就是請了他們修補的,手藝不錯,修的房子結實耐用,看上去也美觀。”
現在這時候私人是不能接的,他們都挂在集體的名下,所以今天看起來也比較正規。
Advertisement
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包工包料,另一種是不包工不包料,價格也有差異。
問清楚之後,俞向安選擇了包工包料,他們在這裏認識的人少,自己買材料,太費功夫了。
說不定還買不到。
他們說了自己的要求,主體框架留着,門窗那些敲下來重新安裝,旁邊胡亂搭建的亂七八糟建築也重新拆掉,圍牆有一些地段倒塌了的,為了方便弄出的小門也要補上。
他們看了現場以後,問他們要不要他們幫忙清理,如果要的話也要收一筆錢,俞向安和林川柏都沒有自己去打掃的意思,雖然要清理費,但是這筆錢他們給的心甘情願。
他們先付了50塊錢的定金,徐工他們收到錢立刻就招呼開工了。
早點做完早點收到錢,早點去接下個單子。
這房子裝修的時間,他們繼續租姜大娘家的房子,等到這邊建好了,準備妥當可以入住了,那邊的房租也差不多到期了,算起來剛剛好。
“店長,能這麽順利,多謝你了。”
“我也沒幫什麽,就問了一問,你要是謝謝我,抽空來我宿舍一趟,給我做一頓好吃的。”劉恒波笑眯眯的。
有了房子是不一樣的,相當于在這裏有了根。
心也會更定一些。
“沒問題,店長你看什麽時候方便。”
……
這裏的房子有着落了,還要跟趙力說一聲,之前拜托了他幫忙打聽。
趙力:“你們老師幫的忙,原來這樣,你們手頭還寬裕嗎,要是遇到什麽困難,別跟我客氣。”
林川柏:“趙叔,如果你這邊聽到有什麽消息,能給我們帶個話嗎?我們現在是有了,但是我舅哥他們還沒,估摸着也是想買的。”
“你舅哥也在這裏?”
林川柏:“對,我二舅哥兩口子都考上了這裏的大學。”
首都的房子不可能一個就滿足的。
正好用他們做借口繼續打聽。
趙力豎起大拇指:“厲害!”
又是兩個大學生!
好像大學生很常見似的。
這是不是就是人以群分?
趙琳:“小安姐,等你房子修好了,我們也想去看看。”
俞向安:“到時候請你們都去。”
林川柏:“等房子建好了,趙叔,到時候請你們抽個空一起去暖房。”
趙覓有些唏噓:“去去去,說不定我們去了身上也能沾點文氣。”
房子的事告一段落,俞向安在學校的生活也步入正軌。
當俞向安想要融入到了集體當中跟其他人打成一片的話,這個目标很容易就能實現。
她跟班裏的女同學很快熟悉了起來,這時候還是比較注意男女之分的,對男同學,大多就是能叫個名字,只有一些踴躍表現自己的人,才會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就是被迫表現自己的,比如班長王海文,俞向安的了解最多,因為他們打交道的時候最多。
他們兩個一個是班長,一個是副班長,雖然都是暫代的,但是在開頭階段沒有其他班幹,他們兩個承包了大部分的工作,跟老師溝通、課堂作業、輔導教材名單等等,都是他們兩個在處理。
俞向安覺得,一般情況下誰被指定了職位,後面其他同學如果要競争的話,會有很大的優勢。
因為同學們都已經熟悉了。
除非班長确實是比較內向木讷的人,然後同學中又有那個性開朗圓滑交游廣闊的,那樣的話變動的可能性就大。
王海文不是善談的人,但是他說出來的話都很讓人重視,屬于不開口還好,一開口的話別人基本上就不會反駁的人。
對人對事,很有分寸。
他之前做工人肯定也做到了一定的級別,不然不會這麽游刃有餘。
王海文也是這麽認為的,覺得俞向安這個副班長不可能只是書店裏一個平平凡凡的店員,其他的書店的店員可沒有這個本事。
這是俞向安擔任副廠長助理的時候鍛煉出來的。
在這些同學當中,俞向安跟柳明月玩的最好。
她個性爽朗,有一說一,相處起來很舒服,她大方的跟俞向安分享她從老家帶過來的松子。
俞向安和她說,她也很喜歡吃她的表哥在那邊的部隊駐紮,隔一段時間就會寄過來,每次她都能吃光。
柳明月聽了立刻分了她一小半,“松子這東西我家那邊可多了,上山去打,你有空,別人就不會理你,我們那別的不多,就是松子多,我也很喜歡吃,沒事的時候就愛抓一把。”
俞向安收下了,回頭送了她一罐蘑菇醬,“這個我做的比較符合你的口味,你吃飯的時候加一些試試。”
這一試,柳明月驚為天人,語氣都變成了詠嘆調:“這比我買來的還要好吃!你是怎麽做到的!我自己也嘗試做過,但是做出來的味道……我都不敢做第二次了,就怕浪費材料。”
俞向安笑了笑,“我之前不是說我擅長做吃的嗎,有事兒沒事兒我就愛琢磨怎麽能把東西做的更好吃,改天請你嘗嘗我的手藝。”
柳明月很期待:“好啊,我可把這事給記下了。”
俞向安:“忘不了。”
“你們在說什麽?什麽忘?”柯曼芸湊了過來,細聲細氣的問道。
柳明月:“在說做好吃的,抽空去嘗嘗副班的手藝。”
柯曼芸左看右看,很羨慕的樣子,“你們約好了啊,我就走開了一下……”她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不願意放棄,眼睛裏有着明顯的渴望。
“你也想要去嗎?”柳明月哈哈笑了兩聲。
俞向安願意邀請柳明月去租住的地方,柯曼芸就算了,她想了想,“改天抽個日子,我們組織一次秋游,你們覺得怎麽樣?”
柳明月來了興致:“秋游,什麽意思,仔細說說。”
俞向安:“如果大家都有興趣的話,可以變成全班性的活動,我們很多都不是首都本地人,去景點玩可以增加對這個城市的了解,我們同學之間也能促進交流,增進感情。”
柳明月點點頭,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我們找個公園去野餐,我們去到那些地方,可以撿幹葉子幹樹枝做飯,我們帶上鍋、食材、調料就好了,每個人抽出一頓飯的食材,開銷也不大。”
柳明月越聽越覺得有趣,“我們平時學習辛苦,就找個休息日去放松一下,我覺得很好,第一個舉手贊同,小安,那你跟班長商量一下呗。”
俞向安:“好,我先和他商量。”
柯曼芸佩服的看着俞向安:“你真厲害。”
俞向安笑了笑,“哪有,那就先這樣,我去找她了。”
柯曼芸很喜歡跟在柳明月後面跑,柳明月和她說話的時候,柯曼芸時不時也會插進來,說話沒什麽,但是她這性格,俞向安是真的吃不消。
好好的說句話也不能怎麽樣,她們也不是第1次見面了,當了這麽久的同學,說話還是那麽小聲,也不敢直視人的眼睛,相處起來很累。
能避則避。
俞向安和王海文說了她的想法,“大家一起出去,一起合作做一頓飯,這樣子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促進感情,也不會産生多餘的花銷,大家拿出自己的糧票湊一湊一頓就能解決了,公園免費,也有足夠大的場地。”
王海文仔細想了想,确實,可行性很高,大家同學之前都不認識,現在沒有什麽活動,有些內向的人,就只有自我介紹的時候跟別人有了解的機會,如果去外面組織一次活動的話,确實可以産生更多的交集。
“先提前做好主食吧。”
“我可以幫忙做飯蒸饅頭,其餘的就到現場再做。”不然全部慢慢弄,估計要廢掉很多時間,工具也不好帶。
“這樣我們要不要安排一兩個節目,比如大家各自說一個笑話,說一個小故事之類的。”
“這個可以,大家輪流,還能說一說來到這邊的感悟,說一說自己家鄉的特産。”
“可以。”
他們還跟吳竹生說了他們的想法,吳竹生點頭了,“你們休息日早上出發,下午就能回來,不會耽誤學習,能夠增進同學們的感情,是好事,我還是比較支持的,不過在做飯這方面你們要控制好,有些同學家境困難。”
“是,老師,我們明白。”
得到了他的同意,他們就在剛下課的課間,大家還在教室的時候征詢大家的意見,“想去的話就要報名,并且出一頓的飯票和錢,要是不想去的,就不用管,自願原則,要是想帶別人過來也可以,多出一份飯錢,有家屬的注意了。”
這是他們第一次組織這種活動,而且又是去公園玩,只需要出自己的飯錢,這并沒有什麽損失,所以全部人都一票通過。
柳明月很興奮,“小安,你要帶什麽過去?我就帶一些松子給大家嘗一嘗吧。”
俞向安想了想,“我會帶我做的辣椒醬和香菇醬過去,看看大家更喜歡哪種口味,我還先做了橄榄醬,這個味道我還要再琢磨琢磨,回頭我帶一點過來給你嘗嘗,看好不好吃。”
俞向安和王海文都忙碌了起來,他們分頭行動,王海文先去公園踩點,并且詢問工作人員能否班級同學來這邊野餐聚會,俞向安則是帶着大家交上來的錢和票,買他們用得上的東西。
柳明月跟着一起去買東西了,俞向安一個人拿不了那麽多的東西。
俞向安問了林川柏,林川柏:“去!”
他要宣示一下主權。
到了休息日,天剛剛亮,俞向安就起來了,拉着林川柏一起做準備。
他們要先把主食做出來、兩個小孩喂飽送去托兒班。
做到一半的時候,柳明月帶着兩個女生過來幫忙了。
“全班這麽多人,不能全都交給你一個人來做,等會還有幾個男同學過來幫忙帶東西。”
“那你們來了,我也不客氣,來,幫忙淘米、燒火。”
俞向安自己的廚具不夠用,還跟隔壁的姜大娘借了工具。
大家一起來,動作快了很多。
等到太陽升起,雜糧飯和雜糧饅頭都做好了,裝進幹淨的桶裏,蓋上蓋子,交給男同學挑着送到公園裏去。
俞向安他們一行人是踩着點到的。
其他同學都已經到了。
王海文數了數人數,跟名單人數對上了,就招呼大家一起進去,帶來的這些東西也一起挑進去,找個适合野炊的地方再放下。
這個地方他已經有了想法,來踩點的時候已經勘察過了。
他們一行人到了溪流邊的空地。
這裏沒有什麽樹木,多被流水沖刷的平整的鵝卵石,不用太擔心縱火,做飯的時候也方便。
這裏的石頭正好可以用來堆砌簡易竈臺。
把東西放下,留下人在這附近收集幹葉子、幹樹枝,其他人就三三兩兩的分散開,約定好一個時間,再回來。
俞向安沒有走遠,王海文也是,他們兩個在這裏指揮人手搭建竈臺。
王海文跟林川柏打了聲招呼:“你就是副班的愛人吧,你好,我是王海文。”
“你好,我叫林川柏。”
“我聽說你在醫大?”
“是啊。”
“看你手上搭建竈臺挺熟練的,我恍惚都要以為你是學建築的了。”
林川柏笑了笑。
他這手藝是練出來了,他藥園裏的竈臺可就是他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現在搭建一個臨時竈臺,小意思。
柳明月和柯曼芸兩個人在溪流邊洗菜,柳明月甚至還抓到了兩條小魚,貢獻出來打算等會一起炖湯。
蚊子肉也是肉嘛。
留下來幫忙的都是自願的,俞向安發現,一貫不愛跟人說話、表現的有些清高的許可可也留了下來幫忙,還從自己的袋子裏拿出了一條臘肉,“這個等下也一起做吧。”
俞向安愣了一下,接了過來:“這可要代表我們班同學謝謝你了,今天的飯菜可真豐盛。”
把自己帶的特産給她,讓大家一起分享的人不少。
柳明月給了一袋子松子和蘑菇幹,王海文給了兩根臘腸,柯曼芸給了小半斤的菜幹……
她自己帶了一些醬料,還做好了一鍋鹵水,準備好材料直接鹵就好了。
他們把竈臺搭建好了,生起了火,洗幹淨了食材,帶來的大瓦罐也洗幹淨放到了竈臺上面。
這是在熬湯。
魚頭豆腐湯。
陸陸續續的,其他出去的人也回來了,有的空着手,有的帶着幹樹枝,有的帶着野菜,還有的帶着三個不知道哪裏摸回來的鳥蛋。
這裏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哎,這湯做好了,大家來盛湯。”
“想吃飯還是想吃饅頭?”
“烤饅頭片好吃。”
“我在火堆裏放了幾個烤紅薯烤土豆,誰要?”
“這是蒸南瓜,很甜,大家要不要。”
“這鹵菜真香。”
“副班,你這手藝頂呱呱,這味道真絕了。”
……
大家邊說話邊吃午飯,吃了兩個多小時,然後把一切物歸原主,簡易竈臺也打散了重新變成一塊塊石頭,垃圾也清理幹淨,大家坐在樹蔭下說故事,或者是講笑話。
王海文:“我先來,從前有個書生,上京趕考,趕考途中,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雨,他進破廟躲雨……”
随後是俞向安,“我給大家說個笑話吧,有一天,老師跟學生說,用長城造句,學生回答,長城很長,老師覺得敷衍,讓他再造一個,學生扭頭拒絕說,不!我又不是秦始皇,憑什麽。”
這個笑話是俞向安的爺爺跟她說的,她已經忘記了她當時為什麽不高興,但是爺爺特意上網找了笑話哄她開心,她記到現在。
……
這是一次成功的活動,之後班級組織班幹部評選,王海文和俞向安職位不變,另外柳明月成了生活委員,許可可成了學習委員。
許可可是第三名,而且她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成功扭轉了在大家眼中的印象。
她不僅大方的拿出了臘肉,從始至終幫忙,事後打掃衛生的時候,态度十分認真,讓不少人感覺自己之前誤解了她。
她雖然不愛說話,但是看着是個愛學習,品性佳的好同志。
這次俞向安跟姜大娘借了廚具,洗幹淨後還回去了,俞向安惦記着想去“尋寶”。
她在姜大娘家一個裂了口子的碟子下面看到了官窯的标記。
這裏可是首都啊,如果要說撿漏,這裏撿漏的機會最大。
林川柏想了想,“帶孩子去?他們也能去找找有沒有他們喜歡的。”
如果看到有什麽收獲,變裝再去一次也比較安全。
去到最近的一個回收站,雙胞胎去翻小人書和畫冊,他們字認得不全,就喜歡看有圖像的東西。
俞向安和林川柏讓他們兩個自己找,也蹲下身體在舊書堆裏看有沒有用得上的。
翻了一下,發現這裏一本高中教材都沒有,初中的都看不見。
正常。
應該是恢複高考後被需要參加高考的人搜羅走了。
這正常,但是在越過一堆書堆的時候,看到了一張舊桌子,舊桌子沒什麽稀奇的,尤其是這舊桌子還短了一只腳,問題就在短了的那只腳上,為了讓這張桌子平衡,在那下面墊了一個小鼎。
俞向安窒息了,她高中去某個博物館參觀的時候見過一個類似的。
她越看越覺得像,難道就是那個???
天!
林川柏不認識,但是從她的表情看出來了點什麽,看着擔當墊腳石作用的小鼎,他抹了把臉,“大爺,這桌子壞了怎麽不換一個啊。”
“哦,這桌子啊,有年頭了,用習慣了,不想換,原先腿壞了我還愁呢,正好這個長度剛剛好,一個道觀裏破除封建迷信弄下來的東西,這也算是發揮餘熱了。”
林川柏和俞向安:“……”
兩人對視了一眼,他們還帶着孩子呢,改天變裝過後再來把這東西帶走,這東西不能私人擁有,以後找個時間捐出去也好啊,要是在這裏磕了碰了,那就太可惜了!
接下來兩人都有些心不在焉,随便拿了些東西,問雙胞胎找到想要的東西沒有。
林亦寧,“媽媽,我找到了三本畫畫,我還想要這個。”她拿着一個不知道哪裏找到的銅鏡。
鏡面已經花了。
林亦泓找到了五本小人書,一張武松打虎的畫,另外看中了一個箱子,小小個的,他想要用來裝他的“寶貝”。
這種箱子是舊的,也很小巧,所以比較便宜,買來就兩毛錢。
“好,把你們的東西拿過來,要先付賬才能拿走。”
給了錢,他們的小人書正好可以放進這個小箱子裏。
“回去吧。”
回去後,哄睡了兩個小孩,林川柏問了起來,“剛剛你看到那個鼎臉色不對,你認識?”
俞向安苦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漢朝的文物,我高中學校組織活動的時候去博物館見過,當時要寫一篇觀後感,所以我還有些印象。”
林川柏:“!!!”
想起那個鼎躺在髒兮兮的地上、灰塵遍布,支撐着那張滄桑舊桌子的畫面,他也感覺到了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