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 俞青山作為一家之長,他這一天不會出門,有人過來的話, 他要負責招待。
除了親朋後輩,還會有附近的小孩子會來串門。
家裏長輩留守, 小輩基本都會出去。俞向海除了去外婆家裏給外公外婆舅舅他們拜年之外, 還要去廠裏他爸的朋友、給了照顧的那些長輩領導拜年, 俞向安除了外婆那裏之外,也要回廠裏拜年,比如說她的上司王副廠長, 比如嚴餘珍他們, 這些都要去一趟。
兩個小的可以去的地方更多,在這個時候只要家裏不是窮到底的,都會歡迎小孩子過去, 人氣越旺越好,他們拜年之前衣兜是空的, 轉了一圈回來, 他們的衣兜就會變的滿滿當當,這時候他們就會回家一趟, 把收獲放到他們專門的小盒子裏,然後再出去繼續拜年, 這一天攢下來的花生瓜子、甚至是糖果,珍惜着點吃, 足夠他們吃兩個月。
在今天起床的時候, 俞青山糾結了一會兒,他今年過年有兩件新衣服,一件是小女兒送的, 一件是二兒媳婦孝敬的。
他左右對比了一下,,最後穿上了二兒媳婦送的這一身,感覺這一套更精神一點。
過年嘛,就要穿更有精神的衣服。
看到俞青山的選擇,俞向安摸了摸鼻子。
有點心虛。
俞向晏則是暗地裏沖着溫如真豎起了大拇指。
俞明傑和俞向居他們兩個今年外面穿的都是新的,俞向居一早起來也是在看着自己的新衣服美滋滋。
沒多久,穿了新衣服的俞明傑過來了,他的新衣服是葉七佳做的,俞向居的是趙巧娘做的。
他們一般都是撿上面不要的舊衣服穿,也就只有過年的時候,要是布票足夠的話,他們能有新衣服穿,新衣服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難得的。
穿上新衣服,他們會更小心一些,免的弄髒了。
他們兩個在附近的人氣不錯,一早上起來特意問了幾句過年的吉祥話,在附近轉了一會兒,在早飯前,他們衣兜已經滿了一次了。
大部分都是花生,炒黃豆之類比較便宜實惠的東西。
Advertisement
糖果一般一家就只會給一顆,家境不富裕的一顆糖都沒有。
這其中還有一些紅包。
他們家也準備了糖,不過數量有限,先到先得,來拜年的早的小孩就有機會得到,來晚了就沒有了。
俞向安現在還沒結婚,她去給別人拜年,也能收到紅包,不過金額都很小,或者說這時候普遍都很小,一分兩分,多一點的五分,再多一些的就是一毛二毛,就是那麽個意思。
俞向清去外婆家拜年,然後就被姚翠芬帶在身邊,姚翠芬和秦強年紀備份輩分在那裏,給他們拜年的人挺多,這期間不乏沒有結婚的小夥子小姑娘。
溫如真和溫毅真雖然也是縣城人,但是他們在這裏沒有什麽親戚,朋友這種時候也不适合上門拜年,所以就在家裏幫忙招待來拜年的客人。
中午臨近飯點的時候就差不多撤退了,關系不到位的不好在中午打擾,有蹭飯的嫌疑。
俞向安回來之後,把口袋裏的紅包清出來,這時候的紅包很多都是自己用紅紙裁的,他們家就是買了一些紅紙,然後用剪刀剪成差不多的大小,然後用漿糊粘上口子。
她今天轉了一圈,遇見的領導都給了她一個紅包,他們給的都不會太少,不會給一分兩分,王副廠長給的紅包最大,給了她5毛錢。
俞向居和俞明傑看到她的這些紅包,十分羨慕,他們收到的紅包比她要多得多,但是他們收到的紅包除了自己親人給的外,其餘的都是一分錢。
5毛錢比得上他們50個紅包了,他們今天收到的紅包根本沒有50個這麽多。
“看來他對你的工作能力很滿意。”俞向晏摸着下巴:“要是不滿意的話,不會過年的時候包這麽一個大紅包給你。”
俞向安也是這樣的覺得的,她一點都不謙虛:“我也對自己很滿意。”
“哈哈哈……”
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氣氛正好。
這個時候沒有後世那麽多娛樂活動,過年是一年到頭最熱鬧的日子,大家臉上的歡喜也是真的,很有氣氛。
俞明傑和俞向居他們是坐不住的,吃完午飯後就興高采烈的走了,他們是小孩子,有特權,今天能收到很多好吃的,要是在外面走走逛逛,遇到熟悉的人,甜甜的說一句新年快樂,就能收到一個紅包,一分錢也能買到一小顆糖了。
雖然他們的壓歲錢最後都會被大人用各種理由幫他們保管,但是收到時的那種快樂,是別的東西無法替代的。
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俞青山的兩個女兒還沒出嫁,沒有女兒回門,所以他們就去了秦家。
秦豐蘭不在了,但是她的孩子還在,他們去外婆家理所當然。
趙巧娘本來也可以回的,但是她爸媽去世之後實際上她就沒有娘家了,丁敏秀如果是正常出嫁的話她會回來,但她不是。
年初二是個普遍回娘家的日子,舅舅表哥他們都陪着媳婦孩子回娘家去了。
一般只有自己有出嫁女要回來,才會錯開日子。
大舅舅生了兩個兒子,二舅舅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大的女兒早就出嫁了,今年懷着孩子,不方便回來,小的女兒小時候被拐了,一直沒有音訊。
他們來到秦家,就只有秦強和姚翠芬在。
姚翠芬拉着俞青山說昨天來拜年的一個小夥子,“昨天來拜年的我瞧着這個不錯,他叫李玉明,比小清大兩歲,他也在供銷社上班,不過他不是在櫃臺,跟向海媳婦不一樣,他在倉庫……”她詳細的說起了這個小夥子。
俞青山聽得很認真,俞向清在旁邊一臉無奈,說的那麽認真,好像有什麽戲一樣,人家就是正常的來這邊拜個年,說完就走了,跟她也就打了聲招呼的事兒。
姚翠芬:“就是有個問題,他自己已經是工人了,不過他家裏還有一個弟弟,他媽的這份工作以後估摸着可能會給他弟弟,他爸是家裏頂梁柱,不會那麽容易退休的。”
退休了以後工作可以傳,但是級別資歷那些可不能傳,退休後,孩子頂班,那就是從頭再來了,收入腰斬都不奇怪,這種情況下提前辦理退休很吃虧,一般人都不會考慮。
俞青山也在嘆息。
這種有工作的人家真不好找。
只能是那種家裏人丁比較單薄的,有權有勢可以安排的那種他有自知之明,齊大非偶。
俞向清:“爸爸,外婆,你們別病急亂投醫啊,呸呸,不是病,就是別着急,我會努力的,這種事急不來。”
俞青山沒說話了,是啊,急不來,慢慢看,她回鄉下去了,他們在這裏依舊可以幫她看看有沒有合适的。
年初三,他們一家回鄉下,回爺爺奶奶那邊,他們大包小包帶了不少東西。
他們家在縣城并不算太好,但也不會太差,但是就是這不差的日子,比起鄉下已經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撮。
鄉下人一大家子一年到頭,掙來的工分除去糧食之外,也就分三四十塊錢,俞青山一個月的工資就四十多了。
雖然他們吃的糧食都要買,但只要糧店正常供應,不需要去黑市買高價糧,每個月多少有剩下的。
年初三,俞家很熱鬧,每年俞青山他們都是年初三回去,跟大家夥一起過團圓年的,這就導致楊慧麗要是要回娘家,她年初二就會回去,要麽就拖到年初四再回去,年初三她就不走了,留在家裏招待二叔一家。
還有她兩個已經出嫁的女兒,她們會盡量挑人比較齊的日子回來,比如年初三。
這樣的話,她們不僅可以見到爺爺奶奶爸媽,還能見到二叔和堂兄弟堂姐妹。
這對于俞青保他們來說,年初三是比除夕夜更團圓的日子。
俞青山他們一大家子到的時候,俞滿蓉和俞滿紅都帶着她們男人和孩子回來了,俞家的屋子在這時候就顯得很小,全部站在屋裏轉個身都難,要坐到外面的院子裏才能有比較寬敞的空間讓他們說話。